“八桂讲坛”讲座
讲座题目:“壮族是创造的吗?”——与西方学者K.Palmer Kaup等的对话
举办时间: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上午9:30)
讲座地点:广西图书馆多功能厅(南宁市民族大道61号)
讲座时间:上午9:30—11:30 (免费进入)
主讲人: 李富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讲座内容提要:
美国学者K.Palmer Kaup曾于2000年出版《创造壮族:中国的族群政治》一书,认为壮族原来既无共同文化和历史来源,亦无彼此间的认同,壮族纯粹是共产党的创造。此种观点在国内外影响甚广。新疆“7.5”事件发生后,共产党创造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观点又沉渣泛起,并以此为起点“反思”中国的民族政策。其实,这种观点是谬误的。本讲座从壮族历史事实出发,揭示壮族的认同意识,反驳“创造壮族”及相关观点。
壮族是创造的吗?
——广西民大教授对西方学者说No
“壮族是创造的吗”?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李富强博士、教授应“八桂讲坛”邀请,将于2009年11月14日上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多功能厅以此为题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演。2000年,美国学者白荷婷(K.Palmer Kaup)在Lynne Rienner出版社出版的一部著作《创造壮族:中国的族群政治》称,壮族原既无共同文化和历史来源,亦无彼此间的认同,壮族纯粹是共产党的创造。这一观点不仅在国外影响甚广,在国内学术界也有一定市场。2009年新疆“7.5事件”发生后,“共产党创造民族”的观点甚嚣尘上,西方一些学者就以此观点为基础,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民族政策进行所谓“反思”。他们认为,包括满族、蒙族、藏族、汉族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 既然共产党“创造”了这些民族,通过一系列的民族政策,把民族边界清晰化,提升了民族意识,所以今天新疆的事,实在无法怨天尤人,完全是自作自受。李教授是广西民族研究的优秀专家,在壮学研究中造诣颇深。他明确地把他的这次学术报告定位为与上述观点和思路的一次深入对话,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集多年潜心研究所得,他从壮族历史事实出发,揭示壮族认同意识的特点,反驳了“共产党创造壮族”的观点,进而摧毁了上述“反思”的理论基础。其讲述的内容和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壮族绝非共产党的创造。壮族族称最早出现于元代,汉文古籍最初写作“撞人”。其渊源与“骆越”、“俚”、“僚”等密切相关。明清以来,又写作“獞”、“僮”、“仲”等,说明这个民族早已存在,并不断发展,他们的民族认同意识都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壮族的族体认同不仅是各个支系或较小群体的认同,而且在壮族支系或小群体只间也存在认同。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对共同的历史来源和文化特征高度重视。壮族的识别,基本上是以共同的历史来源和文化特征为依据的。经过政府的民族识别、壮族自治区的建立,壮族人民真正确立了当家作主地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壮族人民更多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地区间的开放和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壮族人民更多地接触外面的世界,因而国家的民族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民族层面的认同意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和加强。如今壮族内部各支系或小群体,不论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百姓,基本上都认同于“壮族”。壮族绝不是什么“共产党的创造”,它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族体,只是在20世纪50年代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承认而已。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正视历史,顺应民意,把壮族“识别”出来,为壮族人民确立了当家作主的地位,为壮族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基础。从此,壮族的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二、壮族的认同意识除了各自称群体的认同和在此之上的壮族族体认同外,还有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壮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是在与华夏-汉族的长期互动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其内涵和特征也是表现为对中原地区和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和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感。壮族历史的发展轨迹使壮族与生俱来便具有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如果说在历史时空上壮族认同由于政治经济等场景的变化而时强时弱、勿明勿暗的话,壮族的中华民族认同却是在不断加强,与时俱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之后,壮族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进入了共同增强的时代。壮族历史造就的壮族与生俱来的、不断增强的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与壮族的认同意识相互兼容,并存不悖,为壮族地区民族团结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自古至今,广西的民族关系都是最为和睦的。2008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广西民族团结受到了中央的高度肯定。中央代表团团长周永康同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赞扬:“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是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生动体现。”之所以有如此良好的局面,当然首先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民族政策,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长期以来脚踏实地的工作,但其中的历史文化基础亦不可忽略。
三、从壮族个案可以看到,在中国,各民族的民族意识与中华民族意识是并存不悖、兼容并包的。在现代化、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民族意识增长不可避免,它是时代的特点,是现代化、全球化的表征之一。民族意识的增长也是各民族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结果。正确的、适当的民族意识,对于各民族探索正确的现代化道路,在现代化、全球化过程中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不致于迷失自我具有重大意义,但这种民族意识必须在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范畴之内,否则,就会有悖于中国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滑入民族分裂主义的泥潭,给中华民族带来灾害。因此,在现代化、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一方面要尊重民族意识,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的“国族”意识,强化中国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各族人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李教授的观点切中了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视野高远广阔,思绪活跃敏锐,既有深邃的理论思考,又有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够将理论联系当前的社会现象。该讲座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2 16:41:3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