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92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北路壮剧—田林的文化品牌

[复制链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1:34: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甘天龙

田林,位于广西西北部红水河畔,东西分别与右江、凌云、乐业、西林、隆林县区接壤,南与云南省富宁县毗邻,北与贵州省册亨县隔江相望。田林是广西面积最大的县,土地总面积5577平方公里,聚居着24.3万壮、汉、瑶、苗、彝等多种民族。1856年,震惊中外、英法联军借口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就发生在该县的定安镇。

    田林山川秀丽,景色优美,群山流水间村落绵延,渔舟晚唱,炊烟袅袅,如诗如画。广西四高峰之一的岑王老山主峰海拔2062.5,远眺云遮雾绕、层峦叠翠,近观古树参天、飞瀑鸣泉,是广西十大水源林之一,已列入国家绿色生态旅游资源。连片20万亩的六隆竹海一望无际,翠绿欲滴。三川洞、仙人洞、鸳鸯峡鬼斧神工,风光绮丽。西洋江、驮娘江、南盘江碧波荡漾,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在60万千瓦以上。

    在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能歌善舞,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汉族的山歌、唢呐、哭嫁歌,苗族、彝族的婚嫁习俗,壮族的春牛舞、花扇舞、八仙贺寿舞,瑶族的盘王舞、铜鼓舞等,美伦美奂,魅力无限,构成了田林独特的文化景观。乾隆三十年起源于田林县旧州镇的北路壮剧,是壮民族文艺花园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主题

0

听众

9549

积分

九头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9-8-30
注册时间
2009-5-10
6#
发表于 2009-6-25 00:56:00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噢。咋没有回帖呢

布依族,壮族,岱侬族共同论坛--僚人家园(http://www.rauz.net.cn/bbs) 我的博客: 僚人'Blog [url=http://rauz.iblogger.org]http://rauz.iblogger.or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5#
发表于 2009-4-26 11:35:00 |只看该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广西频道

http://www.gxce.cn/wnfw/ShowArticle.asp?ArticleID=28204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地板
发表于 2009-4-26 11:35:00 |只看该作者

亮丽的文化品牌

北路壮剧充分展示着它独有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不断满足壮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颂扬尊老爱幼、勤劳俭朴的传统美德,弘扬文明乡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随着国家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2006年,广西北路壮剧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田林县委、县人民政府已将保护和发展北路壮剧项目列入“十一五”规划,建立了“文化战略上定向、发展蓝图中定位、工作决策时定项、领导班子内定人、干部职责上定责、资金投入上定额”的工作机制, 20074月挂牌成立了田林县北路北剧艺术学校,经过精心筹备于200842327日在县城举办盛大的广西北路壮剧文化艺术节,全力打造田林“北路壮剧之乡”文化品牌,起源于田林旧州的北路壮剧,犹如烂漫的山花越开越艳,越开越绚丽迷人。□

(作者为中共田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板凳
发表于 2009-4-26 11:35:00 |只看该作者

鲜明的民族特色

北路壮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集中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数百年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北路壮剧是伴随着民族的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大多在婚嫁喜庆期间或节日、歌圩才登台演出。北路壮剧具有浓烈的民俗韵味,多采用“乖呀咧”唱腔,“乖呀咧”即壮语“聪明”的意思,艺师们独具匠心,把壮族人民的“聪明”溶入戏曲音乐,且每句唱词都用它来开头和收尾,这是其它剧种所不具有的。北路壮剧的音乐风格古朴,洗练素雅,意味浓烈,曲调方面调式稳固明朗,旋律甜静优美,伴奏乐器马骨胡音色高亢响亮,音色清脆,余韵悠远。演出时,念、唱都用壮语,声腔全部用壮腔,成功地运用本民族的谚语、俚语、格言,修辞上以比喻为主,对仗工整,词汇丰富,语言生动,押韵自然,在戏剧语言艺术方面独树一帜。从诞生至今,北路壮剧上演的剧目已达300多个,大多来自北路壮族的生活实践,反映壮民族的生活意愿和审美习惯,讴歌真、善、美,鞭达假、丑、恶,思想上符合壮民族的道德规范。剧目的内容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传统剧有歌颂美满姻缘的《农家宝铁》、《那妯姑娘》;有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罪恶的《文龙与肖尼》、《龙图公案》;有颂扬农民起义和民族英雄的《农智高》、《刘二打番鬼》;有反封建婚姻制度的《四姐下凡》、《血泪姻缘》;有反映人伦道德的《观音堂会母》等。以《西林教案》、《一双布鞋》、《九品官办宴》等为主要剧目的现代剧,在艺术上更是叠彩纷呈,分别在各类比赛中荣获多种奖励,其中《一双布鞋》在2000年获广西第五届剧展三等奖,2002年获中国曹禺小戏创作三等奖;《九品官办宴》在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剧目金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等多个奖项,多次在评奖会上为田林载誉归来,使田林北路壮剧声名远播。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沙发
发表于 2009-4-26 11:34:00 |只看该作者

传奇的发展历程

据相关资料记载,北路壮剧俗称“土戏”,明末清初,田林县旧州镇已是通联滇、黔、桂的交通要道,成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贸易集散地。北路壮剧在此时产生了,从孕育到成型历经300多年。

从清朝顺治(公元1644年)至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是北路壮剧的孕育期。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八音坐唱”、“板凳戏”、“门口戏”、“游院戏”、“地台戏”等几个阶段。“八音坐唱”是形式单一的集体演唱,内容多是祝贺之类的唱词。“板凳戏”有简单的动作和表情,因观众增多便移到屋檐下表演,故改称“门口戏”。“门口戏”已初分角色,戏班开始走村串寨,出这个院子进那个院子,群众又称为“游院戏”。戏角开始穿华贵的戏服,在脸上擦红粉化妆,但没有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满足越来越多的群众看戏,便搬到村镇空旷的场地表演,故称为“地台戏”。“地台戏”已是一种载歌载舞的演唱,节目如《目连经》、《八仙过海》、《唐皇游阴府》等。

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至同治末年(公元1874年),是其改革完善期,北路壮剧经过几代艺人的改革,已逐步完善。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田林旧州镇那渡村歌手杨六练到四川做生意,因亏本便在四川边打工边学艺,两年后返回那渡,并把那渡和旧州两个戏班组成了“龙城班”。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他们每一次在旧州搭起二丈宽的戏台,上演了由杨六练编导并主演的北路壮剧的第一出戏《农家宝铁》(又名《好宝铁》),有六个戏角,而且每个行当都有一定的表演程式。“搭台戏”的上演,标志着北路壮剧的正式诞生。从嘉庆到道光(公元1796年至1821年)年间,旧州央白屯的北路壮剧艺人黄从善将“平调”加工整理,改名“正调”,奠定了北路壮剧主调音乐的基础,北路壮剧开始向附近省、县流传,隆林、西林、百色等县、乡、村纷纷成立戏班,其中田林板坚戏班绘有天、地、人三界的底幕布及自制戏服和盔甲,使此路壮剧的艺术更趋完美。

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1910年),是北路壮剧逢勃发展的全盛时期。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田林旧州镇央白村人黄永贵赴南宁应考,为邕剧所迷,置功名不顾,天天看戏,被邕剧艺人雷喜彩发现,收为弟子。回到田林后,他组建戏班,并吸收邕剧的表演技巧(武打、台步等),使艺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唱腔方面也借鉴邕剧,创造了“喊板”、“怒调”、“大王调”,伴奏乐器恢复使用唢呐,加进了扬琴、大鼓、大锣,艺术效果更佳。由于黄永贵武打出色,被称为“土飞猴”,各地纷纷请他去教戏,使北路壮剧更广泛地传播。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黄永贵带领戏班“土汉班”应邀到梧州演出较长时间,轰动一时。

光绪末年,北路壮剧唱腔和表演程式基本定型。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北路壮剧艺人是田林八桂乡平六屯黄福祥(1896——1964年),他是黄永贵的第三子,自小受过武术训练,十六岁开始跟随父亲演戏,生、旦、文、武全能,唱、做、念、打俱佳,尤期擅长旦角。除了钻研表演艺术外,他在唱腔和伴奏方面进行了不少改革,创造了“正调慢板”和“丑角调”,1914年带领“螺阳剧社”到贵州省的巴结、央坝等地演出。此时的北路壮剧已程式定型,行当齐全,演技精纯,特点突出,包括隆林、西林、百色等县共有戏班50多个,剧目200多个,唱腔也发展有15个。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北路壮剧这朵频临枯萎的艺术之花又重新开放。特别是经过“文革”之后,各地的业余剧团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传统歌圩恢复,演出活动频繁,业余文艺团体逐年增加。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2 20:02 , Processed in 0.162053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