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标准不是民族发展的首要任务
几年前来过论坛,其中一个热门的话题就是标准壮语的问题;前几天再次登陆,发现这个问题还是个热门,其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言意之下,各地方言都大有想问鼎之势。
我在这里不想重复,只想说些别的感受,那就是何地方言成为标准壮语就真的能成就民族的发展吗?
语言的功能最主要的应是交流,那么首要考虑的就是共通性,还有就是使用人数。想必当年考虑用武鸣方言为基准音也是这么考虑的。
我想既然当年花了这么大的精力建构了这个系统工程,并且上升为官方语言推广使用,那么,今天还有必要花大精力去讨论其合理性吗?
也许有的人说今天壮语推广的失败,是这个标准的原因。
我想这些人大概把壮语孤立起来分析问题了。
在我看来,推广的失败的原因在于老百姓认为没奔头。全国教育一盘棋,不会壮话不要紧,不会汉话,饭就没得吃,没饭吃,还管你壮不壮。壮族的地头小,不说出广西,就是境内,必与汉族接触,交流,大家都需一种共同认可的语言,但肯定不是壮语;各地壮方言不一,各说各话,不通之处,夹带汉话就行,何必劳心劳力再学标准壮语?一句话,民生问题。失败就失败在没有推广的大环境,不是一两个因素的。
所以我说,目前的正统之争非是民族发展的首要问题,民生才是。犹太民族不是有了希伯莱语才发展起来的,而是有了其他基础才形成统一的语言。
倘若你们坚持不用原来的标准,那我有个建议,不如直接学泰语,我看来许多泰国电影,起码听懂50%--60%的台词,和我听各地壮话的程度相当,和学武鸣方言一样方便。且使用广泛,机会多多,说不定大家都能和东北的朝鲜族到韩国打工做生意一样,在泰国语言上无障碍,做学问写文章的也可在泰国成名立万,岂不乐哉?但寮语,比泰语弱势,不就也罢。
不然,就老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改变大环境,能像上海一样,把不懂壮话的人管叫乡下人时,壮话的标准自然到来。只是这事得自己干,别等别靠也别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