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74528|回复: 7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布依族人的族称是怎样来的?

[复制链接]

77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8-9-1
注册时间
2003-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3-26 15:15: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在近几天僚人家园的论坛中,有的贝侬不知道布依族人族称的来由,而误以为是贵州的布依人故意脱离僚人大家庭,自立为一个民族的。而现实中,很多布依族人也不知道自己的民族称谓是怎么来的,误以为壮族与自己不是一家人。为此,特录下《惠水布依族》(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所作的有关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1951年7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在贵阳召开贵州省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布依族的代表向大会提出提案,认为:‘仲家’、‘夷族’的称呼,对本民族带有歧视和侮辱的涵义,建议用本民族自称的译音为族称比较恰当,贵州省人民政府经过研究,将这一提案交由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研究处理。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随即以函件和电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地、深入地征求各地布依族群众的意见。1953年8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在贵阳召开贵州省‘ ‘仲家’(布依族)更正民族民称代表会议’。大家一致认为‘仲家’、‘夷人’、‘水户’、‘土边’‘本地’等名称,有的带有歧视性和侮辱性,有的容易引起误解,不利于民族团结。会议商定,凡是用本民族语言称为‘pu4?jai4’的都属于同一民族。‘pu4?jai4’是本民族固有的名称。又鉴于全国通用汉文字,所以需要汉文名称,经过讨论,决定按照音译法选用‘pu4?jai4’相近似的‘布依’两字作为族称。这次会议,充分体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名从主人的原则。会后,贵州省民委于1953年8月31日将会议总结报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同年10月10日,中央民委以民-(53)字第77号文件函复赞同。相隔两天,又以民-(53)字第78号文件通报全国有关单位,新华社即将这个总结报告送交《新华日报》发表或摘要发表。从此,正本清源,恢复了布依族族称的本来面貌,布依族人民有了自己统一的名称。……”

      就此,南粤孤客补充几条资料和意见如下:
   (1)历史上,自元代以降,大多数的文献资料都将贵州的僚人称为“仲家”。对此,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因五代十国时期,楚王马殷调邕管(今广西南宁地区)八姓兵(估计其中应该有不少当地僚人)征讨洞溪蛮(今湘黔交界地区及黔南部分地区),八姓兵的统帅是仲氏。故,八姓兵治下的僚人被称为“仲家人”;二是“种家亦作仲家”(云南《弥勒州志》),是根据僚人大多数是居住在河谷溪边的特点来称呼的。其实,从僚人的语言角度分析,我以为“壮”与“仲”是同音异译。
   (2)在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下发民-(53)字第78号文件以前,贵州省惠水境内在1949年11月24日获解放之后,首先在僚人的高度聚居区成立“金安彝(夷)族自治区”;1952年10月3日正式成立惠水彝(夷)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在与汉族的交往中惠水僚人是自称“夷家”、或“夷族”、“夷人”的,当时根据音译,将“夷”误写成“彝”。
  (3)就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通讯条件和僚人普遍缺乏汉文化教育来看,上文提到的“以函件和电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地、深入地征求各地布依族群众的意见”是极其有限的,以至都不能与广西境内的僚人沟通,互商族名的认定。政府也似乎没有这样的意识。
  (4)因此,可以说布依族族称是贵州的僚人在与省外的其他僚人隔离的情况下,根据自古以来的民族自称音译定名的。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有容乃大 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1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7-9-13
注册时间
2017-9-2
74#
发表于 2017-9-3 11:14:59 |只看该作者
坚娃 发表于 2017-9-3 11:13
如果真的想分而治之,应该北壮(包括布依族)和南壮分开,毕竟两者的语言有明显差异,不然就不会分仲家侬 ...

要是南北壮族高度一致,贵州就不会分别仲家侬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1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7-9-13
注册时间
2017-9-2
73#
发表于 2017-9-3 11:13:15 |只看该作者
duzva 发表于 2009-7-7 07:46
分而治之,懂不懂?

如果真的想分而治之,应该北壮(包括布依族)和南壮分开,毕竟两者的语言有明显差异,不然就不会分仲家侬人了

点评

坚娃  要是南北壮族高度一致,贵州就不会分别仲家侬人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72#
发表于 2016-7-14 16:46:04 |只看该作者
“仲家”就是"壮家".
仲,是西南官话的发音,壮,是汉语粤方言的发音。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

听众

697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9-8-21
注册时间
2008-8-24
71#
发表于 2016-7-14 16:23:52 |只看该作者
“布”,在布依语中的发音应当是“bou”,翻译成汉语,其对称的意思应当是“族、群”的意思。以前布依人内部自称“夷家”,在“夷家”的内部区分上,又以地区分为“布农”、“布纳”、“布让”、“布岱”、“布壮”......等。但是,这些“农”、“让”、“岱”、“壮”等的发音都与汉语普通话的发音有明显的不同。只不过汉语字中实在找不出相同的发音字,所以才用近似的发音字标识。这种用汉字记录摩经同时加标发音区别的方法在布依族中比较盛行。在布依人讨论非同民族的族群时,也在前面加上一个“布”(倒装语),例如“布哈”(汉族)等。根据布依语的习惯,其自称“夷家”,对外称谓就必是“布夷”,夷与依的汉文字发音较近,演变成“布依”标识也就很正常了。而布依与布壮,在民国时代是不区分的,统一称“僮族”,共产党建国初期也是不区分的,沿用民国时代的区分。大跃进前期,为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弱化地区民族文化的政策,才由“布依人首先提出”“分家”的请求。大跨进、人民公社、大炼钢铁的“三面红旗”全面失败后,其它与经济发展有直接效益的东西都作了“纠正”,但是,弱化少数民族文化的东西却被加强了,这就是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

听众

697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9-8-21
注册时间
2008-8-24
70#
发表于 2015-5-7 02:01:04 |只看该作者
人类之所以分“民族”,不是因为语言、服饰的差别而分,而是因为“共同文化之下的共同心理感受”而分(马克思的“共同区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语言”的说法只是民族区分的一个辅助)。就“共同文化”而言,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中所表达的出来的世界观,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布依人没有经历过奴隶制社会时代,其表现出来的原始父系氏族社会的生活文化习俗的核心内容,全部体现在其“摩经”的内容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1-26
注册时间
2014-11-24
69#
发表于 2014-11-25 02:15:13 |只看该作者
梳理整个百越族称来看,我个人认为,只有dai和gaem是最古老、也是最根本的自称。有关的记录比如“傣”、“泰”、“夷”、“台”是对其进行记录的汉字书写形式。汉人记越人,乃至越人自己用汉字记民族语音,也都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即不同人、不同时候会用到不同的字。这个太正常了。

其他自称蛮、板mbanj、僚rauz、土toj、侬nuengx等等,都是他们语言里的常用词汇,被看做是族称,而且基本都是在dai和gaeml之后出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1-26
注册时间
2014-11-24
68#
发表于 2014-11-25 02:06:34 |只看该作者
今天还有不少侗寨的名称就是“洞”的意思,跟gaeml相关,比如黎平县岩洞,是侗族地区文化重镇,侗名就是ngamc(ngamc在侗语里就是“洞”的意思)。水语的hgam除了“山洞”之意以外,没有别的意思。壮语gamj亦与此有关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1-26
注册时间
2014-11-24
67#
发表于 2014-11-25 02:04:00 |只看该作者
说不定过去大家都自称dai gaeml,后面有一部分只自称其中一部分,为dai,而另一部分人只记住gaeml,还有一部分则保留完整dai gaeml叫法,则今天的荔波布依族 ai jaem.

这个说法真的是存在可能性的。因为gaeml的词义,目前不少人还是认为是“山洞”的意思。走出了山洞的dai gaeml人往往不再用gaeml,而仅仅保留自称dai。,还有一部分继续在山洞,则保留dai gaeml。 壮侗语学者认为dai词义是“人”的意思,那么dai gaeml在自称中把“人”的意思省去,单单说“gaeml”人,然后慢慢地在族称上留住了gaeml,而对dai词记忆不深,这都是有可能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侗水语支这边社会发展较慢,而壮傣语支一般发展较快。侗水语支母系氏族文化较为浓厚,而壮傣语支这边父权社会文化特征较为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1-26
注册时间
2014-11-24
66#
发表于 2014-11-25 01:59:01 |只看该作者
江西干越(赣越)也不排除就是dai gaeml.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侗学者认为侗族来自赣越的原因了。他们就拿“干”、“赣”来解释。而且基本能够自圆其说。如此看来,dai gaeml 分布可真是广。说不定过去大家都自称dai gaeml,后面有一部分只自称其中一部分,为dai,而另一部分人只记住gaeml,还有一部分则保留完整dai gaeml叫法,则今天的荔波布依族 ai jae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1-26
注册时间
2014-11-24
65#
发表于 2014-11-25 01:58:22 |只看该作者
江西干越(赣越)也不排除就是dai gaeml. 这也我为什么今天侗学者认为侗族来自赣越,他们就拿“干”、“赣”来解释。而且基本能够自圆其说。如此看来,dai gaeml 分布可真是广。说不定过去大家都自称dai gaeml,后面有一部分只自称其中一部分,为dai,而另一部分人只记住gaeml,还有一部分则保留完整dai gaeml叫法,则今天的荔波布依族 ai jae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1-26
注册时间
2014-11-24
64#
发表于 2014-11-25 01:54:38 |只看该作者
假如侗族和布依族的确源出黔 gyaeml,属于同一个人群,而布依族跟壮族又是同一民族,“仲”、“僮”、“壮”、“峒”、“侗”又都是一个词的不同记录,那么,我们这些民族,的的确确应该是该叫做一个民族的。大家都是dai,其中有个支系是dai gyae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1-26
注册时间
2014-11-24
63#
发表于 2014-11-25 01:51:44 |只看该作者
阿洪人ahom,音近gaeml,会不会跟gaeml有关?我还不知道,没有材料帮助继续往下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1-26
注册时间
2014-11-24
62#
发表于 2014-11-25 01:50:45 |只看该作者
还有老挝的康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1-26
注册时间
2014-11-24
61#
发表于 2014-11-25 01:50:29 |只看该作者
自称跟gaeml相近、相似的,除了国内侗水语支外,其实东南亚也有,云南也有。所以,dai gaeml可能不止今天识别出来的侗族,也不局限于水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泰国北部的北泰人,kam mueng,云南有自称gyaemz,也许就是其中的来源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1-26
注册时间
2014-11-24
60#
发表于 2014-11-25 01:46:27 |只看该作者
侗族自称gaeml,侗水语支皆自称gaeml、jaeml、laeml等,早期自称构拟为glaeml,与“黔”是一致的。学界认为“黔”即是glaeml、gyaeml的记音。但是,问题出现在,“黔”字出现在秦汉时期的贵州黔中郡。而照学者们说,侗族很多是外来的,比如隋唐、宋代、明代从江西、广东、广西梧州等地来,那么,秦汉时期黔中郡这里不该出现gyaeml人,除非有土著gyaeml人。那么,按照侗族几种来源说法当中,也有土著的gyaeml,早在秦汉时期就生活在这里,那么,为什么今天侗族大多是来自外面,少数是土著呢?这些土著大多去哪了?我认为,很可能是今天相当一部分布依族的祖先来自秦汉时期的gyaeml人,只有这样,秦王朝才要把这个地方叫黔中郡。但是,gyaeml是不是dai\qyai的一部分呢,或许他们不属于dai,他们没有发展为今天的布依族,而是其他民族,比如土家族什么的。我认为,不会。因为侗族自称gaeml,是属于dai群体里的,苗族对侗族的称呼就是dai gaeml,认为gaeml是dai的一支,也说明过去侗族完整的自称是dai gaeml,是dai的一支。所以,黔中郡的人很可能就是今天侗族和布依族的共同祖先。而布依族可能有一部分来自dai gaem,一部分不属于dai gaem,而是dai的其他支系。dai后来演变为qyai.而今天荔波的布依族仍自称jaeml,可能是古代dai gyaeml 的一支,保留了gyaeml的自称。 这是我目前根据掌握材料信息进行的猜想。大家可以继续往下探讨。也希望朋友们给我提供更多材料,继续研究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1-26
注册时间
2014-11-24
59#
发表于 2014-11-25 01:46:11 |只看该作者
侗族源于百越,这已成为史学家们的共识,但具体源于百越的哪一部分或者是说侗族源于百越的哪一支系,则看法不完全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较典型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侗族是由古越人中的骆越支系发展而成的,主要依据是历史上骆越的分布地就是今天侗族的分布地。而且在文化上有许多共同之处,是骆越文化的直接继承者之一。以后分布在这一地区的骆越之民又被称为“僚”。因此侗族的来源大致可表述为越→僚→侗族。
第二种意见认为,侗族是由古越人中的干越支系发展而来的,其后被称为“东越”或“东瓯”。大约在战国初期,西迁岭南落居在今天的梧州一带,继而逐步发展为东达怀集、高安、罗定,西及柳州、象州、武宣、贵县,南至玉林、北流、信宜,北抵鹿寨、荔浦、恭城、贺县,即粤西、桂东相接之地,史称其民为“西瓯”。约在唐朝以前,又在“西瓯”的基础上,随着自身发展和外来因素的影响,逐渐地发展成为新的人类共同体,即侗族。然后才迁居到今天侗族分布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外来说”。并认为侗族的自称是从“干”演变而来的。
第三种意见是相对于“外来说”的所谓“土著说”。
土著说的第一种说法认为,今天的黔东南和湘西南的大部分侗族地区,春秋战国至秦时期,属黔中地,居民被称为“武陵蛮”,又因境内有五溪,六朝时被称为“五溪蛮”。所谓黔中蛮、武陵蛮或五溪蛮,概谓之南蛮,这些显然都是统治阶级对居住在这一地区民族的侮辱性的泛称,其中就包括有侗族先民的成分在内。
土著说的第二种说法是:侗族先民是由百越中的“区”人发展而成的。持这一说法的学者认为,越人居住的区域较广泛,如《汉书·地理志》引臣瓒的话说:“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史籍《逸周书·王会解》中记载有“区阳以鳖封”的记载,这里的“区”似是指活动在沅水中游一带的越人而言。“区”的活动区域在“阳”。“阳”之所在,据王念孙引《荆州记》中记载:“武陵郡西有阳山”,西汉时期的武陵郡西有阳山郡,治义陵,即今之溆浦县。溆浦之西是今之辰溪、泸溪、怀化县一带。

侗族自称gaeml,侗水语支皆自称gaeml、jaeml、laeml等,早期自称构拟为glaeml,与“黔”是一致的。学界认为“黔”即是glaeml、gyaeml的记音。但是,问题出现在,“黔”字出现在秦汉时期的贵州黔中郡。而照学者们说,侗族很多是外来的,比如隋唐、宋代、明代从江西、广东、广西梧州等地来,那么,秦汉时期黔中郡这里不该出现gyaeml人,除非有土著gyaeml人。那么,按照侗族几种来源说法当中,也有土著的gyaeml,早在秦汉时期就生活在这里,那么,为什么今天侗族大多是来自外面,少数是土著呢?这些土著大多去哪了?我认为,很可能是今天相当一部分布依族的祖先来自秦汉时期的gyaeml人,只有这样,秦王朝才要把这个地方叫黔中郡。但是,gyaeml是不是dai\qyai的一部分呢,或许他们不属于dai,他们没有发展为今天的布依族,而是其他民族,比如土家族什么的。我认为,不会。因为侗族自称gaeml,是属于dai群体里的,苗族对侗族的称呼就是dai gaeml,认为gaeml是dai的一支,也说明过去侗族完整的自称是dai gaeml,是dai的一支。所以,黔中郡的人很可能就是今天侗族和布依族的共同祖先。而布依族可能有一部分来自dai gaem,一部分不属于dai gaem,而是dai的其他支系。dai后来演变为qyai.而今天荔波的布依族仍自称jaeml,可能是古代dai gyaeml 的一支,保留了gyaeml的自称。 这是我目前根据掌握材料信息进行的猜想。大家可以继续往下探讨。也希望朋友们给我提供更多材料,继续研究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1-26
注册时间
2014-11-24
58#
发表于 2014-11-25 01:32:05 |只看该作者
我阅读了不少关于侗族命名的文章,普遍的解释是:由于侗族长期生活在溪峒之中,至今侗族地区仍保留有“峒”的地名,故而叫峒族,后改为“侗族”。我就纳闷了,不止侗族生活在溪峒啊,而且生活在溪峒的时候,当时并没有侗族。再去看看,保留“峒”地区的,壮族地区比侗族地区还多。这种命名过于随意,解释也太过于随意,有一种爱怎么叫就怎么叫的赶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1-26
注册时间
2014-11-24
57#
发表于 2014-11-25 01:28:29 |只看该作者
除了侗族地区保留有“峒”的地名,其实壮族地区也是大量保留有,甚至比侗族地区还要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7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1-26
注册时间
2014-11-24
56#
发表于 2014-11-25 01:27:12 |只看该作者
“僮”、“仲”、“壮”、“峒”、“侗”,其实是一个音的不同记录。该词正是“山林”之意。由于我们生活在山区ndong(侗语称long),故有此叫法。正因如此,我认为壮族、仲族、侗族,本就是一个民族,只是不同的支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5-8-18 21:37 , Processed in 0.167113 second(s), 5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