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2007-7-7 南宁站实习记者:粤西土著)
2007年第三季度南宁贝侬沙龙于7月6日晚在南宁市鲤湾路乐都大酒店四楼“隋都”厢圆满结束。与会贝侬就“壮族在线”和“僚人家园”的发展与壮大、壮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若干重大话题展开了积极讨论,取得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成果。
本季度例会由沙南曼森组织发起,于6月22号在“僚人家园”发出聚会通知,部分贝侬还通过移动电话进行了邀请。自聚会贴发出以来,各地贝侬积极响应,许多贝侬由于路途遥远、工作繁忙等原因未能参加会议,但在表示遗憾的同时,纷纷为会议的成功筹办出谋划策,还对本次聚会给予了极大关注,表达了良好的祝愿。
7月6日晚20:00到20:50,各位贝侬陆续到场,期间先到场的贝侬在喜庆的氛围中相互握手致意,私下间对许多问题进行了交流。本次会议有幸请来了两位嘉宾,即德高望重的壮语言学家路漫老师和韩国友人、人类学学者宋元赫先生。将近9点时,人员初步到齐,会议正式开始。有9位事先通知到会的贝侬因临时有事没能前来,甚为遗憾。
会议由沙南曼森贝侬主持,他先向到会和因故未能到会的各位贝侬表示感谢,希望大家能对僚人、“壮族在线”、“僚人家园”及相关问题积极发言,各抒己见。随后会议进入第一项议程——自我介绍。沙南曼森、宋元赫、梁显宁、地球人、路漫、高峰南邕江北、honghlaj、哥泰僚、巴那族人、晓浏、粤西土著、英树、糯米团等人相继进行了自我介绍。与会贝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有民族学、壮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和海外友人,也有高校教师、专业壮文推广员、出版社编辑、电子科技从业人员、作家等等。其间除了简要的个人介绍之外,许多贝侬详细论述了自己对若干民族问题的看法。粤西土著和糯米团两位贝侬还全部使用壮语进行了自我介绍,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证明了尽管存在一定困难,但各地贝侬之间使用壮语进行交流并不存在太多的障碍。
原定会议的第二项议程是就“壮族在线”和“僚人家园”的发展与壮大、壮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若干话题展开讨论。但由于在自我介绍的议程中,许多贝侬已经对这些问题发表了见解,所以本议程的话题讨论实际已在第一项议程中完成。每当一个话题被提出,许多贝侬都能各抒己见,尤其是“地球人”黄老师和“哥泰僚”谢老师话题广泛、论述精到、言语感人,得到大家的强烈共鸣。
其间讨论较为深入的话题主要有:
(一)壮语、壮文的使用及推广。
“地球人”黄老师率先提出了这个话题,他自小热爱壮语,并自学了壮文,还一度从事专业壮文的推广工作,这次专程从武鸣赶到南宁参加本次贝侬沙龙。黄老师话语朴实,言语间洋溢着浓浓的爱族情怀。他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认为壮语和壮文应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该让它们成为发展和宏扬壮族文化的载体;对于壮语和壮文的推广,他表示了很大担忧,认为在推广过程中,受到有形无形的压力,四周遍布陷阱,困难重重。
黄老师对壮文学校和当下壮族农民生活问题也有所涉及。在谈到壮语与壮文专业人员遇到种种困难、考虑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时,言辞恳切哀伤,感人肺腑,在场贝侬无不为之动容。
路漫老师则表示,其实目前在壮语与壮文的推广工作中,政府基本没有限制,而且赞成实行双语制。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一般采用辅导班等形式,当然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壮语与壮文推广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路老师提出几个尖锐的话题:壮族人自己缺乏必要的民族意识和文化感,因而普通壮人对自己的文化“不感冒”。他举例了一些壮语与壮文难以推行的实况:壮族人在生下第二代后,不再教育他们说壮语,这种现象在城市非常普遍,如今农村也逐渐盛行;壮文读物报刊非常少,“学习壮语与壮文用处”的观念限制了壮语与壮文的推广;地方口音的差异也导致壮族人之间的交流存在困难。
对于壮语与壮文的推广问题,大家一致表示了极大的担忧,认为问题是比较严重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非常必要,这方面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来共同努力,也需要有识之士进行宣传和实践。这方面,与会贝侬中的路漫、高峰南邕江北、honghlaj等人已经迈出了十分坚实的脚步。
(二)壮族的内部团结和民族凝聚力。
这个话题由“哥泰僚”谢老师发起,他先由“哥泰僚”这个“黑帮老大”名称的趣味故事说起,形象地说:“就是做匪也要团结!……当然我们不可能做匪,但壮族的民族凝聚力很重要。”
谢老师提出了几个尖锐的问题:壮族内部还没有形成相互团结的意识,尤其是广西和南宁,原本是壮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但许多贝侬在各种活动的参与上,意识还不够,热情也不够,某种程度上形成了“灯下黑”的局面。所以,壮族要提高自信心,增强凝聚力。
关于壮族的内部团结和民族凝聚力问题,粤西土著认为,民族意识的产生需要一个“民族比较”的条件,也就是说,一个民族只有在和别人交往中看到两者的差别,自身才能产生民族意识。如同当年清朝末年出国留学的中国人最早产生了民族意识一样,许多人走出国门、走出广西或者离开原来的壮族地区进入汉族地区后,通过对比,才逐渐产生了民族意识——这两者本质上是一样的。广西是壮族的主要聚居地区,四周到处都是壮族,没有民族反差也就没有民族意识,这同清末大多数国人没有民族意识也是一样的。
“地球人”黄老师补充说到了横县的壮、汉民族关系,认为存在一些小范围的民族矛盾,而恰恰是这些地区民族意识比较强烈一些。
谢老师还提出,有不少壮族人在民族情感上有自卑感。他举例说曾有两任前自治区高级官员就矢口否认自己是壮族人,现在也有一些官员讳言自己是壮族人——这体现了一种民族自卑。但也有贝侬认为,这种现象应该还是比较少见的,不能代表壮族人都有自卑感——实际上更多的壮族民众只是处于民族情感上的“无意识”状态,而不是自卑。相反,随着部分有识之士民族意识的觉醒,壮族人的民族自豪感在逐步增强。晓浏、梁显宁、英树、糯米团等贝侬也以自己民族意识觉醒的经历,为上述观点作了注脚。
多数贝侬认为,壮族的民族凝聚力目前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大家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但前途是光明的。
(三)“壮族在线”和“僚人家园”的宣传和发展。
这个话题关系到本站的生存和发展,得到了各位与会贝侬的热烈探讨。路漫老师认为,从网友的发帖情况看,近期大家还是比较活跃的,多数网友的视野在拓宽。他认为“壮族在线”在僚人的发展史上,地位无可撼摇,希望大家努力把“壮族在线”建设成为内容宽广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僚人门户网站。当然,目前网站的人气方面还不理想,需要开展进一步的宣传鼓动工作。这一点,“地球人”也深以为然,他认为把“壮族在线”建设好,是功在千秋万代的工作。
“哥泰僚”认为,目前“僚人家园”帖子的质量同当下壮族发展的状况有差距,帖子内容应当同现实多结合一点、深入一点,更贴近生活。他举例说,许多地区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如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开发,等等),“壮族在线”应多关心和宣传这些问题,为僚区的经济发展、文化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哥泰僚”还对“壮族在线”挂靠壮学会、“僚人家园”部分合乎条件的人员加入壮学会、壮学学术圈内部的分歧等话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对于“僚人家园”的活动形式,他提出可以到某个壮族村落进行旅游和调研,总之要“创新一点、关心大事一点、自信一点、扎实一点”。这个建议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同。
关于网站的资金来源上,“地球人”提出两点:希望通过某种方式,争取从本民族的企业家中获得资金赞助;尊重发贴人的劳动成果,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从本民族企业家中争取资金,可能要以募捐为主。
沙南曼森等人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壮民族民族意识不够觉醒的状态下,通过募捐筹集文化发展资金的方式还存在许多困难。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建议,至少从长远来看是这样,当然网站自身也应该有一些商业性的活动,为僚人商业精英的经济活动提供平台。
总之,各位贝侬的讨论热情而激烈,其中有许多新观点和新思路,值得大家日后深入探讨。
本项议程结束后,大家稍作休息。第一参加本次聚会和上次没有拿到文化衫的贝侬兴高采烈地购买和试穿我们的文化衫,场面喜气洋洋。晓浏共带来了9件文化衫,今晚几位贝侬购走了7件。
随后聚会进入第三项议程,自由讨论。部分贝侬临时有事先行退场,余下人员自行分为两组,自由讨论,话题比较广泛,气氛也比较轻松。以沙南曼森和晓浏为首的一组,主要交流了壮语言文字、网站的技术支持和维护、网站的经费等问题。以“哥泰僚”为首的一组,主要交流了壮学研究流域的成果、奇闻逸事和壮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哥泰僚”知识渊博,同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溢于言表,使人深受感染。
晚上12:00,本季度南宁贝侬沙龙圆满结束。与会贝侬就“壮族在线”和“僚人家园”的发展与壮大、壮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若干重大话题展开了积极讨论,取得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成果,这是可喜可贺的。
当然,有些话题具有重复性,一些讨论仍停留来揭露问题这个层面上,没有提出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有的话题,虽已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但毕竟只是建议,还未成熟,尚需充分论证。一些贝侬在网上表达出来的意见也没有能够具体讨论。因此,若干问题和对策还需要日后继续在网上公布,以便广泛征求各位贝侬的意见,待下次聚会时再讨论、通过和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