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两天阅读了僚人摩教史诗《罕王与祖王》的三个版本,分别如下:
1、《布洛陀经诗译注·唱罕王》(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该经书手抄本搜集于广西壮族北部方言右江土语区一带,为古壮字、标准壮文、国际音标和每个字的汉字意思、整句话的汉语意思等来对照和翻译整理;其中的主人公分别为罕王(Hanqvuengz)和祖王(Cojvuengz)。
2、《安王与祖王》(贵州民族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故事搜集于贵州布依族第一土语区望谟县一带,为民间艺人口语录音并用拼音布依文、国际音标和汉文对照来翻译和整理;其中的主人公分别为安王(Haansweangz)和祖王(Xocweangz)。
3、《壮族经诗译注·摩荷泰·故谷泰》(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据书里说明,其中的《麽荷泰》是云南文山壮族侬人支系世代传承的摩教经典,古壮字手抄本搜集于云南文山壮族南部方言砚广土语区一带,书里省略了原本的古壮字而只用国际音标、每个字的汉字意思和整句汉语意思对照来翻译整理;其主人公分别叫罕王(ha:n 11 huη44)和素王(su11 huη44)。
很明显,以上我列出的三部史诗,从两个主人公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其实就是同一故事的不同地区版本,只是分别翻译为汉语之后,由于僚语方言有发音上的细微差别而采用的汉字不尽相同而已。在《布洛陀经诗译注·唱罕王》的“题解”里,也是这样认为的:“在贵州布依族地区,也流行有‘罕王和楚王’。……布依族流行的本子和壮族流行的本子从内容来看,故事架构大体一致,但细节描写则不尽一致,行文不同。实际上都是同出一个母体故事的异本”。
读完这三个版本(按照上述的顺序,以下分别称为“北壮版”、“布依版”、“南壮版”)之后,我有感如下:
1、三个版本的故事架构大同小异。
首先,都是讲述僚人远古时候的一个大王,先后有两个夫人,嫡室生了长子罕王(安王),继室生了幼子祖王(素王),罕王在成长过程当中受尽了委屈,受到继母以及弟弟祖王的百般欺压,后来两兄弟还为了争夺继承权和土地大动干戈,祖王在其母的唆使下使用诡计杀掉了罕王,成为了统治人间的大王,罕王升天后实现了他的诅咒,将祖王所统治的人间变成了炼狱一般痛苦的世界,祖王不得不派遣鸟类上天向罕王低头求和,最终罕王与祖王和解,罕王继续掌管天上,祖王继续统治人间,而祖王每年必须向罕王供奉祭品。
其次也有一些情节的出入。如北壮版和布依版都以比较多的笔墨来陈铺大王如何失去嫡室夫人后,通过媒婆娶继室的说媒过程,而南壮版则十分简单,直接写了大王娶了继室,甚至没有交代嫡室后来如何;而南壮版和北壮版则都写了将哥哥逼上天后统治人间的祖王后来派遣一只老鹰和一只乌鸦多次上天向罕王低头求和,而布依版则分为两次求和,第一次派的是一只秸鹂鸟上去与罕王诈和后又引起一场战争,第二次才派遣一只老鹰上去真正求和;北壮版里有汉族文化以及汉族政权影响的痕迹,如提到了嫡室所剩的长子本来是拥有王位继承权的祖王,后来被黜免贬为失去继承权的罕王,继室所生的幼子则立为祖王,而确立继承权要“上京”去呈报,还有“六部”长官发文确认,京城和诏书都送下来,这些汉文化影响的痕迹在南壮版和布依版里都没有,北壮版的这些汉文化痕迹,我认为是土司制度里僚人土司的世袭需要中央政府的确认的历史反映,因此从这点上来说,南壮版和布依版的故事更加接近原生态的版本。
除了以上的举例,其他还有不少其中两个版本一致而另外一个版本有出入的细节。
2、虽然故事框架大同小异,但是三个出版物里对这个故事反映出来的历史背景分析截然不同。
布依版的《安王与祖王》说是母权制向父权制过度的产物,如“序一”说的“反映了布依族原始社会末期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过度的历史状况”,“序二”说的“据研究,这是一部产生于布依族母权制向父权制过度,父权制已基本确立的历史时期的作品”。
北壮版的《布洛陀经诗译注·唱罕王》的“题解”则说“从内容来看是反映幼子继承权转移到长子继承权的权利斗争。是氏族社会末期确立长子继承权以后产生的作品……”。
南壮版的《麽荷泰·故谷泰》则相反,其“题解”说“本篇的主要内容是:超度起源于幼子继承制代替长子继承制的远古时期。……从那时起,哥哥便在‘隆罕宏’(灵魂皇帝的殿堂)专门接纳死者的灵魂,超度便从此产生”。
我觉得其实这些上述三种分析都是现代人的看法,故事本身反映的其实还是同一个主题的,而三方得出的观点不同其实都只是因为研究者的视角不同而已。我觉得研究者的视角不同,还与故事的结局在交代手法和感情轻重上的不同有关。
布依版在最后结尾那里,对安王(罕王)与祖王之间的斗争最终如何收场的着墨十分简单,几句话就草草结束了,即祖王让只老鹰上天拜见安王,转告其“要将王印还给王,天下交还兄长”,安王就说“如果按照他说的话,那弟弟就在下界管理人间,王(我)就在上天收税”,老鹰带着下界的鸡鸭上来,带去向大哥致谢,带去祭拜安王,人间从此才又繁衍了(以上的译文是我自己意译的,因为我觉得汉语原译文用汉语诗歌翻译的方式修饰过多,反而词不达意)。这样的收场,相对于北壮版和南壮版来说要简单来说。正是这个简单的首尾,也给人一种罕王最终取得了胜利的印象,而布依版对继母如何唆使祖王的描述颇多,也许就是这样让研究者产生她就是母权制代表,而最终被父权制的代表安王(罕王)给打败了的结论。
北壮版的收场着墨最多,从祖王向罕王低头之后,写了前者从后者得到对其人间统治权的承认,并如何如何向罕王供奉祭品,并用几页篇幅来陈述兄弟之间的伦理道德思想,告诉后人要尊重兄长。从这一点上,北壮版的研究者就可能产生了长子继承权最终是人们认可的结论。
而南壮版的收场,则详细陈铺了罕王与素王(祖王)和解之后,前者最终还是掌管天上,后者最终还是得到人间统治权,然后也用了好几页的篇幅去陈述素王该如何祭祀天上的罕王,更详细罗列了哪些不同种类的亡魂以后都要归罕王管辖等。实际上这样的结局也反映了素王其实是最后人间的利益所得者,因此他以象征性的祭祀来补偿失去人间利益的罕王,估计是因为这样,所以这个版本的研究者就注意到了幼子继承制取代了长子继承制。而且这个版本的最终结局最具有宗教色彩,研究者们因此注意到了祭祀特别是“超度”是这样产生的。
我个人认为,不管说是父权制代替母权制,还是长子继承权取代幼子继承权,亦或幼子继承权取代长子继承权,这些都是现代人基于版本结局侧重点的不同而赋予的想象,仅供参考而已。特别是父权制代替母权制这样的解释,在北壮版和南壮版里都比较难以解释得通。而到底是长子继承权代替幼子继承权,还是幼子继承权替代长子继承权,我个人是倾向于后者的,因为,综合三个版本来看,无论结局如何,罕王(安王)始终都是退居了天上,而祖王(素王)始终是得到了天下,其实最终胜利者是祖王而不是罕王,祖王向罕王低头并愿意定期供奉罕王,那只不过是人们出于美好的愿望而通过宗教手段给予罕王的一个象征性的补偿而已。
另外,我自己还倾向于认同《麽荷泰·故谷泰》的另一半说法,即“超度便从此产生”。抛弃谁胜谁负不谈,那么就只剩下二王分管人间和天上的结局了,这个结局当然是将人间和亡魂的管辖权给分开了,也就是说产生了超度的需求,反映了人们的原始宗教信仰需求。可能也就是因为如此,侬人的《摩荷泰》这本经书,就把这个名为《故谷泰》的章节放到了第一章节的位置,以讲述僚人摩教(麽教)为什么要超度亡魂。
3、三个版本大同小异的故事的存在,说明了古代僚人是有着统一的宗教信仰体系的。
三个版本的故事,流传的范围都不同,一个是广西右江河谷地带,一个是贵州山区,一个是云南东南部的高原,而流传的人群也分别是北僚人的布土支系(右江土语)和布依支系(布依族第一土语),南僚人的侬人支系(砚广土语),他们之间在漫长的岁月里并没有什么频繁的交流和密切的往来,却能够保持着如此统一的宗教史诗,说明历史上僚人是有着统一的宗教信仰体系的。而维系统一宗教信仰体系的力量,只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政权才可以做到,这也可以让人猜想古僚人是诞生过有如国家政权般的统一力量的。
这不仅是可以从这个史诗故事里可以看出来,从摩经的其他故事的不同版本里也同样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如《布洛陀经诗译注》的另外一个故事《唱童灵》,其“题解”有这么一段话:“童灵故事在壮族民间流传广泛,南壮、北壮地区均有手抄歌本。故事内容完全一样,且渗透到宗教、习俗生活领域中去。说明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故事。”
4、其他杂感
◆交趾:罕王(安王)在受到祖王排挤甚至追杀的时候,北壮版和布依版都提到了罕王逃离或者企图逃离并到交趾(Giuj 或 Geeul)避难的情节,说明这个故事产生的地区,应该就是与越南(交趾)相邻的岭南地区。
★藏在心中的一个疑惑:该故事主人公一个叫做“罕王”(安王),一个叫做“祖王”(素王),而从僚语当中的古汉语借词的音系上来分析,很容易得出与“汉王”、“楚王”这两个词读音相符的结论。因为“汉”这个字是阳去字,在僚语里的古汉语借词就是[ha:n 5],而写成拼音壮文正好是hanq,写成拼音布依文正好是haans;同理,“楚”这个汉字是一个阳上字,在僚语里的古汉语借词音系里为[co 3],而写成拼音壮文正好是coj,写成拼音布依文正好是xoc。这个音韵学的结论让我联系到主人公的得名是否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有关,当然,人物的得名并不代表故事的来源,故事本身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大相径庭,一个是神话,一个是史实,一个是祖王取得了天下,一个是汉灭了楚。会不会是本故事的起源虽然可能久远至原始社会末期,但是主人公的名称,却来源于楚汉之争呢?
■我对比了三个版本,行文上都有僚语民间长诗的独特美感,而情节安排上都是各有千秋的,总的来说都有曲折跌宕的感觉,人物性格描刻都十分鲜明生动,不过在某些情节上各自都有一些缺陷,如北壮版某些地方上被后世的汉文化影响的痕迹比较明显,南壮版在某些情节上的描述又太简单,布依版的结局草草收尾等,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将之整理成小说、剧本等新的文学作品的话,可以将这三个版本进行相互对比和借鉴,各取其长处来进行加工。想必依据这样磅礴的史诗写出来的小说或者拍摄出来的影视作品,应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8 9:59:3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