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趾政治史上的五种图式
黄世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广西南宁,530006)
二、中国方面对交趾的研究存在的误读与误解
1. 由于泛政治化的原因,学术界没有把原本属于壮侗语族的越南京族列入壮侗语各族的范围
现在学术界都认同壮侗语各族的壮族、布依族、侗族、傣族、黎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百越族,皆为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的后裔。越南的岱族、侬族、泰、热依、泐、布依、佬族、拉基、布标、山斋族、高栏人等,老挝的老龙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印度阿萨姆的阿洪人等的族源应与百越族中的西瓯有关(范宏贵,2001)。在壮侗语各族中,学术界没有把原本属于壮侗语族的越南京族列入壮侗语各族的范围,其原因,据说是越南的京族语语言由于受汉语的影响较大,所以在京语词汇中汉语借词占一半以上;另外,京语中还含有孟-高棉语、印度尼西亚语的因素,所以语言学界对京语的归属一直有争议,至今其系属未定(在越南一方,由于越语与孟高棉语族同源词多,所以越南学者大都主张越语属于南亚语系越芒语族,而越语属于南亚语系的观点也是世界上大多数语言学家的倾向结论)(王文光、姜丹,2008)。但在笔者看来,学术界没有把原本属于壮侗语族的越南京族列入壮侗语各族的范围更为重要的是受政治方面因素的影响使然,明显是泛政治化的结论。如中国学者何乃汉(1989)、范勇(1986)、潘雄(1984)等,他们认为,骆越非属百越族群,也不是中国南方诸族的先民。
其实,文献记载和现代民族学调查证明,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是古代骆越人的后裔,按理是应该把越南的京族列入壮侗语各族范围的。
现在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如吴凤斌(1982)、王民同(1984)等学者认为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是直接由百越支系发展形成的,是古代骆越人的后裔。秦钦峙(1989)也认为:“古代百越民族中的瓯越、骆越是今天京族的祖先。”王文光(1994)更进一步认为,京族是以骆越为主体并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吸收了周围的不同民族,到10世纪以后才重新组合成的一个民族。笔者认为,骆越人先住越南北部,后逐渐南移,直至19世纪中叶始达南端。在其南迁途中不断混入其他民族成分,最后发展为今日的越南主体民族京族。
广西民族大学韦树关教授的语言学研究成果为笔者的结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韦树关教授在《从语言看越南族与壮侗语族民族的文化渊源》一文中,他通过从稻作农业、建筑、饮食、生活用具等几组词汇和歌谣韵律特征等方面论证了越南族与壮侗语族民族的文化渊源关系(韦树关,1999);另外韦树关教授韦树关教授在《壮族歌谣与越南越族歌谣韵律结构之比较》一文中,他认为“歌谣的韵律结构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它是鉴别歌谣的民族属性的最为可靠的尺度之一。壮族歌谣的韵律结构与越南越族歌谣的韵律结构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不仅像汉族歌谣那样押脚韵 ,更为奇特的是押腰脚韵和押腰韵。壮族和越族同为古越人的后裔 ,其歌谣有共同的韵律结构 ,绝不是偶然的巧合 ,而是建立在两个民族共同文化渊源的基础之上的,是两个民族原始共同文化的遗存(韦树关,20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