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 >> 魅力12
好花红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17日 10:37
回荡世纪的鲜花与爱情的咏叹
传唱百年对美好生活的咏颂
从山水之间到音乐殿堂
从乡间俚谣到经典名曲
聆听布依族音乐文化经典
董卿:观众朋友,你们好,欢迎收看我们这一期的魅力12,我是董卿。我们今天的节目开场有一些特别,我们是在皮鼓和竹筒敲击的节奏当中要开始讲述一个古老民族的音乐文化,这个民族和竹有着很深的渊源,以竹为敬,我不知道咱们现场的观众朋友是不是已经猜到了是哪个民族,哪个民族?
观众齐声:布依族
董卿:一点儿没错儿,布依族,那我们今天现场的观众队当中坐在最中间的就是来自布依族的朋友们,欢迎你们。另外还有来自北京涉外经济学院的朋友们,欢迎你们;来自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的朋友们,欢迎你们。
布依族大多分布在我国的贵州高原,那里有着非常秀美的风光,比如说驰名中外的黄果树大瀑布,比如说有着高原民族美称的花溪,比如说荔波章江小七孔等等。千百年来 充满灵性的布依人就是在那样一派山水田园当中繁衍生息。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非常好听的布依族民歌。 节目二: 布依情韵
作曲 蒋仁春 演唱 韦唯
好花红 好花红
好花生在茨藜蓬
哪朵向阳 哪朵红
哪朵向阳 哪朵红
哪朵红
好花红 好花红
好花生在茨藜蓬
好花红 好花红
好花生在茨藜蓬
好花红 好花红
好花生在茨藜蓬
董卿:观众朋友,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将要向您介绍一首已经流传了几百年的布依族民歌——《好花红》。先向您介绍一下我身边的几位嘉宾,他们是:贵州省布依学会会长王思明先生、布依学会的副秘书长梁天娥女士,以及咱们贵州省前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音协名誉主席、作曲家李继昌先生。这首歌据说在当地已经流传了几百年了,包括我们刚才开场听到的这个《布依情韵》,其实也就是根据这个好花红这首民歌演变过来的。这个歌的开始唱的就是《好花红》。“好花红,好花生在茨藜蓬”,可能这儿有一个小问题先要请教各位专家,这好花到底是什么花。
梁天娥:这好花指的是我们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的布依族居住区里独有的在田边地角、满山遍野盛开的茨藜花,被称作是布依族的民族之花。
董卿:除了咱们来自布依族的朋友,其他的一些观众朋友去没去过贵州,有没有到过咱们布依族居住的地方?可能有些没有亲眼见过,咱们这个大屏幕上展示的就是这个吧,这个淡紫色的,非常美丽的花,就是茨藜花。其实您(李继昌)又不是布依族,是汉族,是吧?
李继昌:汉族 董卿:但我知道您的很多音乐创作都借用了好花红的元素,像女声重唱《好花红》,音乐专题《好花红》,还都在全国拿了大奖。为什么您会对这个好花红这样情有独钟呢?
李继昌:布依族实质上是一个非常能唱歌的民族,唱歌是他们生活里头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上山打柴、下地种田,或者是出门旅游、吃酒做客,他都要唱歌。那么青年人谈情说爱更是离不开唱歌,通过歌唱对方然后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咱要眼见为实。
董卿:因为你们都在当地生活过,我们只能凭想象,但是非常好的就是咱们现场就来了很多布依族的朋友,真的那么能唱吗?咱也不妨就现场随机的挑两个试试看好不好。有姑娘、有小伙,我看到有文质彬彬的,也有非常生龙活虎的。我们随便,自告奋勇来展示一下你们这个布依族唱歌的本领怎么样?来,您先站起来自我介绍一下,您是来自……?
观众:我是来自黔西南州。
董卿:您能现场给我们展示一下吗?
观众:谢谢大家,给大家唱一首,唱得不好,希望大家原谅。
(男唱):
等你
歌词大意;
你们去,我们也去,真高兴,有饭、有肉,还有酒;饭也吃、肉也吃、酒也吃,醉倒就算。
董卿:谢谢大家,咱们据现在的专家或者当地的民俗专家也考证,这首歌的发源地应该是在贵州省的惠水县,不是毛家苑乡,现在的好花红乡。
是听说了当地人不仅要为这首歌树碑立传,而且索性把这个地名都改成好花红乡了。我们一起跟随我们的外景记者去看看当地的风光。 李继昌:我们现在来到了我们布依族的经典民歌《好花红》的故乡,也就是我们《好花红》这首民歌的发源地,正是这么一个美好的山水,在几百年孕育了这一首清新亮丽、旋律非常优美的这首民歌。
外采:听完李老师的介绍,我们外派寻访组跟随正巧前来进行民间音乐交流的布依族背篓乐队的杨忠培老人走进了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毛家苑乡辉油寨。正是在这优美宁静的山水田园之间,酝酿了婉转悠扬、优美动听的“好花红”曲调。在这里以及附近的布依族村寨可以说人人都唱《好花红》,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花红,都用这首优美动听的旋律抒发自己胸中火热的情感和热切的向往。
董卿:其实一说到这个花儿,我们最先想到的会把它和姑娘联系在一起;而后想到的,会拿花来比喻爱情,比如说玫瑰花。我知道在咱们布依族,茨藜花也把它比做是美好的姑娘和美好的爱情,而且无独有偶,茨藜花和玫瑰花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多刺儿。是不是在咱们布依族也觉得好的姑娘和好的爱情都不是那么轻易能够到手的?
梁天娥:茨藜花它的花瓣它是悄悄地藏在刺蓬里面,不像玫瑰那样袒露,太大的那种花朵很容易被人摘到手。那么我们的茨藜花它是悄悄地躲在那个刺蓬里面,你要去摘它的话要扎手,更难采。如果说玫瑰花是代表西方女性那种美,那种奔放热情的、火热的情怀的话,那是因为它的花朵太艳丽,过于炫耀、眩目,那么就是招蜂引蝶的;那我们的象征我们布依族少女的这种茨藜花,它是悄悄地躲在刺蓬里面,就是更多体现我们东方女性的这种非常含蓄的、非常纯朴的、非常恬静的、那种柔情似水的那种情愫。
董卿:看来有一首歌得改名了,《叫羞答答的茨藜静悄悄地开》。不过接下来我们要眼见为实布依族的姑娘到底怎么样的美、恬静。我们要请出海政歌舞团的布依族的歌唱演员曾小燕来为我们演唱《好花红》。 节目四: 好花红
编词 浮克 编曲 浮克 演唱 曾小燕 伴唱 北京现代音乐学院
歌词:
好花红 好花红
好花生在茨藜蓬
好花红 好花红
哪朵向阳 哪朵红
春天走过来 走过来
柔柔的风
满眼的山青青
我的心 暖融融
谁家的女儿让人心疼
谁家的小伙让人心动
好花红
好花红 慢慢欣赏着好风景
好花红 慢慢享受着好光景
好花红 好花红
好花生在茨藜蓬
好花红 好花红
哪朵向阳 哪朵红
好花红 慢慢欣赏着好风景
好花红 慢慢享受着好光景
好花红 慢慢欣赏着好风景
好花红 慢慢享受着好光景 董卿:正是这样一首流传这么久远,而且在当地是家喻户晓的歌曲,后来是怎么传播开来的?
梁天娥:那么说是传播的话,是指的传播到汉族地区的时间,那是大概在解放初期。我记得那个贵州省歌舞团的一个叫黄江凡的,还有曹玉峰,他们很早就记录了这个歌,还有录音。
董卿:其实当地真的都在唱这个好花红,只不过好像唱的从曲调、歌词上又有所不同。老人有老人唱的“好花红”,孩子们有孩子们唱的“好花红”,其实很多歌曲也都是相互地影响,这就让我想到一首在布依族的另外一首民歌,就是咱们这个《好花红》音调变体过来的一首歌曲,叫《桂花开放贵人来》。
节目五: 桂花开放贵人来
编配 方辉 演唱 郑晓凌 NBS组合
桂花生在桂花夜
桂花摇得贵人来
桂花摇得贵人到
贵人来到花才开
桂花好比我们的心儿
贵人就是解放军
贵人就是毛主席
贵人来到心高兴
毛主席来到太阳出
桂花向着太阳开
桂花向着太阳开
兄弟民族站起来
董卿:我想听完了首歌之后,可能很多的观众会和我有相同的感觉:这首歌怎么和五六十年代那首《桂花开放幸福来》这么相像,而且连这个歌名都差不多,但是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那个词曲是崔永昌和罗中贤两位。那他们的这个创作和咱们这个布依族民歌有关吗?
王思明:有关,因为最早采集到这首歌的时候,罗中贤他也到过回族,他也去采集过这个歌;那么最关键的是崔永昌同志,当时也是一个声乐演员,是个部队的。他学回来以后对这个歌进行了加工,他是五十年代到贵州去采风听到我们贵州布依族优美的这个歌。但是那时候为什么都叫苗歌呢,因为那时候五十年代,我们各个民族都是叫苗家、叫彝家,或者叫仲家,各个少数民族,贵州都叫苗家。但是到一九五三年,国家民委进行了民族族称的识别,然后把仲家就设为布依族,这样就分开了。
董卿:一九五三年以后才有了真正的界定
王思明:是由国家民委来界定
董卿:我们的这个外景寻访组也特地赶到了贵阳,找到了当时参与收集整理这首民歌的罗马老先生,来听听看他又是怎么说的。
罗马:《桂花开放幸福来》,也就是《桂花生在桂石岩》这支歌是怎么样诞生的呢,那是在一九五零年的五月份,当时我们五兵团文工团,也就是贵州军区文工团,由钟华同志、崔永昌同志带领我们几个文工团员到贵阳凤凰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劳动,进行搜集民歌活动。在这一个月的过程当中是在白天劳动,晚上是在月光下、在打谷场上我们进行搜集整理。这个歌曲实际上经过二十多年以后经过民族识别工作,我们所在那个地区是布依族同胞的居住的地区,这支歌实际上就是好花红曲库这个大的范畴中的一支民歌。
节目六: 桂花开放幸福来
编配 方辉 演唱 曾君 于乐 演奏 北京现代音乐学院
桂花生在桂石岩
桂花要等贵客来
桂花要等贵客到
贵客来到花才开
贵客来到花才开
山前山后桂花开
我们从苦难中走出来
毛主席在前面走
我们随后把花栽
毛主席在前面走
我们随后把花栽
毛主席呀亲人来
我们的桂花年年开
桂花开放幸福来
幸福和毛主席分不开
桂花开放幸福来
幸福和毛主席分不开
幸福和毛主席分不开
桂花好比我们的心
贵客就是解放军
毛主席好比太阳明
照亮我们的桂树林
照亮我们桂树林
山前山后桂花开
我们从苦难中走出来
毛主席在前面走
我们随后把花栽
毛主席在前面走
我们随后把花栽
毛主席呀亲人来
我们的桂花年年开
桂花开放幸福来
幸福和毛主席分不开
桂花开放幸福来
幸福和毛主席分不开
幸福和毛主席分不开
董卿:把这首歌曲五十年代的时候,从这个县里唱到省里,从省里又唱到北京的却是两位地地道道的布依族姑娘,而且我们的外景寻访组还找到了其中的一位。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她是怎样来谈当时的情形的。
秦跃珍:一九五六年我参加烤烟大队,在烤烟大队唱《好花红》,去到惠水县演出。州里面的来选拔,我们得了一等奖,把我们选到省里面;省里面又把我们这些得一等奖的选上北京去看毛主席,说我们唱的歌意义很深。毛主席领导我们不受剥削,不受穷,所以唱这个歌的意义很深,就叫我们到北京去看毛主席。
李遵:那您现在还能给我们唱唱当年的《好花红》吗?
秦跃珍:能够唱,我能够在北京唱,我也可以现在唱
李遵:那您给我们唱一段行吗
秦跃珍:
好花红 好花红
中国的领袖毛泽东
全国人民他领导
不受剥削 不受穷
节目七: 饰韵
编舞 欧阳林 杨鸠
表演 贵州黔西南州民族歌舞剧团
董卿:我想问一下,您是布依族吗?
舞蹈演员:是的
董卿:是布依族,说实话,你们刚才上来的时候,拿着这个布,一直到后来展开那之前,我都没想到它是包头用的头巾。那这个平时你们都包吗?
舞蹈演员:都包的,平时没事儿都包着这个头巾,都是有盛装的时候,然后赶集的时候,和小伙子约会的时候才包的。
董卿:约会的时候得包成这样多麻烦,那一不小心给碰了怎么办呢
舞蹈演员:不会的
董卿:为什么。留着的几个都是包成这样有角的,我们刚才看到还有包成圆的,这有什么区别吗
舞蹈演员:在我们同一个民族的不同的地区,包的头饰就不同,但是我们布依族还是主要以贞丰地区,我们那儿贞丰地区的牛角帕为主。
董卿:那这个头巾大概有多长
舞蹈演员:有七米长
董卿:有七米长,生活中就有七米长头巾,但是我看你们包起来都是显得特别轻松。好,现场我们也想来请咱们几位北京的,大都是咱们的观众朋友们也学习一下好不好。虽然你们约会的时候用不着这个,但是呢我们可以尝试一下七米长的头巾,好像也就是一两分钟,而且也不照着镜子就包得非常地整齐,也非常好看。我们各个方阵各出一名女观众好不好,来,我们试试看。刚才看了一遍,觉得如果现在就现场就包的话,有把握吗?
观众:包那个圆的可能还行
董卿:不行,我们就包带角的
观众:那试一下吧
董卿:试一下,您觉得这个七米长的头巾包起来,难度大吗
观众:还可以
董卿:还可以,您觉得呢
观众:难度挺大的
董卿:她最不谦虚了,红队的,我看你最后包成什么样子。姑娘把这个头巾拆下来,然后把它给舒展开来,你们可以现在先请教一下窍门。好了,咱们就这样,谢谢我们各位舞蹈演员,谢谢我们几位勇敢的观众上台先展示一下,给大家看一看哪个最好?
观众:黄队
董卿:你们肯定是各自捧各自的场,我们请专家来说,来自布依族的这位姑娘,你觉得是哪个最好?
演员:我觉得红的最好
董卿:真的 ?
演员:是的
董卿:为什么呢,最像你们当地的?
演员:我觉得她包得看起来有点儿让我回到家乡,看到自己身边的同族的人的感觉。
董卿:主要她长的有点儿像布依族,看到兄弟姐妹了。还有其他不同意见吗?
布依族观众:我觉得黄队应该包得最好,因为她速度最快,而且包起来是很整齐的。
董卿:对,对
布依族观众:而且我觉得棱角包得很有形
董卿:是,特别像牛角是吗?其实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社会,在汉族传统当中,男女青年结婚之前是根本不可能自由地交流见面的,但是好像咱们布依族却例外,一直传统就是男女自由恋爱,是真的吗?
梁田娥:如果开始的时候不好意思,羞于表达爱慕之情的话,还有一个办法,打电话
董卿:那个时候就打电话了吗?
梁天娥:是呀,这个电话是我们布依族青年男女为了避免刚刚见面的时候
唱歌也不好意思,说话也不好意思,怎么办呢,咱们就打电话
董卿:您是说那个时候就打电话了吗?
梁天娥:对呀
董卿:还发短信呢
梁天娥:短信没有,就打电话,这个在十米以内都可以听到,对方唱什么这边就可以听得到
董卿:这个是……?
梁天娥:这个是竹筒,这是蛇皮,中间拉根线。
董卿:别说十米了,咱们俩现在两米,我看都未必听得见
梁天娥:这个长,您看,这么长
董卿:可是中间这个是线呀,它怎么会传递声音呢
梁天娥:可以,您信不信?您不信,您来试试
董卿:我不是很信,我没试过这个
梁天娥:那我建议您请两位观众来听一听,看是不是听得见
(董卿挑观众尝试“打电话”)
梁天娥:这么一唱的话,越唱拉得越近。唱一句,再近一点儿;唱一句,再近一点儿,就搞到一起了。
董卿:
刚才你们对歌是怎么对的,对歌要我说出来给大家听吗,你好意思说出来吗?那你自个儿说
布依族男观众:我送她这个礼物,就是表达我们布依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喜欢她就送给她了
董卿:那我接受下来了,怎么办呢,我不知道
梁天娥:,这您别紧张,这是友谊的象征
布依族男观众:这是友谊的象征,祝你幸福吉祥
董卿:谢谢,谢谢!
董卿:节目到这又接近尾声了,我想可能我们很多的观众朋友并没有机会亲眼看到漫山遍野开遍茨藜花的景象,但是通过这样一首好听的,流传了几百年的民歌,我们倒是可以想象,也可以感受到。感谢您收看我们今天的《魅力12》,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编辑:西寻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