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的“日落伤我”先生在红豆社区上有如下之观点在http://hongdou2.gxnews.com.cn/forumview.asp?topic_id=3022069&pagenum=3。下面每段首句是他的观,后面是我的反驳。
1、壮语现象是“暂时的”和“过渡的”。这句话实在太过模糊了!先生没说清“暂时”和“过渡”期大概是多少年?我的看法是:如果二三十年内壮语现象就消失了,那我们真的没必要去搞什么壮文的。但是百年以上都不可能消失得了呀?除非将千万壮人全部分散移民,这样最多二十年也就能消失了。但三峡才百万移民就使国家焦头烂额的,谈何容易?壮族地区都城镇化了也不行,因为壮人太集中,壮语现象就根本消失不了!
2、壮文因为是“人为”产生的,因此是“多余和累赘”。太有失偏颇了!壮文对我以及先生来说,似乎是可以不学不用也行的,但即便学会了也不是多余和累赘呀?艺不压身。我绝不相信“日落伤我”能用汉语非常准确地表达出壮族社会所有的现象,所以壮语与汉语是有功能互补作用的。当看到一些壮族人非常艰难地用方块壮字记录壮族山歌时,当看到么(这里我又不能准确使用汉文了!)公师公将方块壮字的经文一遍又一遍地传给徒弟而徒弟却连猜带蒙都记不住时,当看到演师公戏的人们费劲地看脚本时,我就想到了能够准确表达这些方面的拼音壮文绝对不是“多余和累赘”!
3、壮文“缺少历史底蕴和实用价值”。这句话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日落伤我”先生对物质以及非物质的壮族历史文化的无知!而壮文正是这些物质与非物质的壮族历史文化的最好的最准确的载体。实用价值何无之有?苏联存在时,其他的加盟共和国的地方语根本兴盛不起来,为什么这些地方独立后其地方语文就兴盛了?它的实用价值怎么前后那么不同呢?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它的“实用价值”是前后一致的。它之所以兴,实在不能不说是“人为”的。“官员重视”了!是要面子要尊严地重视了,并非其“实用价值”突然倍增。
4、“日落伤我”现在和孩子交流可以“自然”且“习惯”地基本不用壮话,“能算是对民族的背叛吗?”真是一个很不自信的人!老实说,先生心底里似乎有一点点什么卡住了,若有若无,如芒在背,就是不舒服。多一点自信吧,不要心里有鬼哟!
5、壮文推广不开是因为“它本身没有存在的意义”,而不是“官员不重视”。
曾经是一个壮文推广工作者的“日落伤我”先生的这个观点是似是而非的。我认为,恰恰相反!是因为官员不“重视”才推广不开。当初包分配工作的广西壮文学校招生为什么来者争得不可开交呢?那是因为“官员重视”,包分配嘛!五十年代壮文搞得轰轰烈烈,也是因为“官员重视”,单中央就拨款五百万!相当于现在的两点五个亿!而现在的拨款却只是几百万而己。想想看,如果现在每年给两三个亿来搞壮文推广,人们不会不趋之若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