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760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CCTV魅力12·壮锦献给毛主席 

[复制链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1-3 00:1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沙发
发表于 2004-1-3 00:38:00 |只看该作者
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 >> 魅力12  

壮锦献给毛主席

央视国际 2004年01月02日 19:14

 
  山清水秀的广西遍地铺满琴键,是一片歌的海洋;勤劳善良的壮族人民歌声优美,饱含深情厚谊。他们用传承了千百年的铜鼓迎接亲人共产党,他们把饱含深情厚谊的壮锦献给领袖毛主席。1965年,为了迎接壮族自治区成立10周年,作曲家麦丁和词作家高守信、罗晋创作了《壮锦献给毛主席》,并很快成为广西民歌的代表作品……

  开 场: 板鞋舞

  主持人:观众朋友你们好,欢迎收看我们这期的魅力12,我是董卿。节目的开始还是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来到我们现场的几支观众队。他们分别是:来自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的朋友们,欢迎你们。来自北京市西城电子电器职业高中的朋友们欢迎你们。以及我们北京亚洲电视城的朋友们欢迎你们。咱们现场的观众可能和我有同感,就是看了我们今天开场的这段舞蹈之后,会有一些好奇。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这个舞蹈又是从哪来得呢?这样吧,还是请我们的专家来为大家答惑解疑。我们有请这个舞蹈的编导,国家一级导演邓锐斌先生。

  主持人:你好邓导。

  邓锐斌:你好董卿。

  主持人:您看您是这个舞蹈的导演,所以您可以告诉我们,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邓锐斌:板鞋舞啊!就是我们广西壮族的舞蹈。

  主持人:广西壮族的舞蹈,那这个板鞋舞它是不是有什么来历?

  邓锐斌:传说很多,其中有一种说法,明嘉靖年间,日本倭寇多次进犯我国的江浙一带,朝廷就命广西田州的土司率部出征,那么到江浙一带平倭,这个土司很聪明。他想了一个招,他为了把将士们统一步调,作战更有力,把一个长长的木条,把三个人捆在一起把脚夹住,打仗的时候,就步调统一,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主持人:这我明白了,原来这个舞蹈和咱们古代的练兵还有点关系。

  邓锐斌:有关系。

  主持人:这样吧!我觉得这个挺新鲜的,可能对大家来说,这是第一次听到这样一个传说故事,这个舞蹈的来历。我想请我们现场的一些观众,我们亲身来体验一下,穿上板鞋是什么样的感受,好不好?

  邓锐斌:好。

  主持人:这个同时我们也可以各个方阵,也可以比赛一下,到底哪个方阵最具有团结性。
 
  邓锐斌:好。

  主持人:最能够统一步调。

  邓锐斌:对对对。

  主持人:我们这个,每个方阵应该派三个人吧!

  邓锐斌:应该三个。

  板鞋互动:

  主持人:来我们好,我们亚视城先上来三位,我们这个职高的也上来三位吧。来我们这边,小心啊。好我们三支观众队,来了三个勇士,挺巧的都有男有女,搭配得非常好,我们看他们,现在都已经这个装备好了。这是他们第一次穿这样的板鞋,应该是第一次吧,我猜的?

  观众: 第一次。

  主持人:都是第一次,现在觉得怎么样?能走了吗?

  观众: 现在还不能?

  主持人:什么时候能?

  观众: 待会儿。

  主持人:发号施令了你就能,我跟这个咱们邓导啊,在这拉起一个临时终线,谁出线了你们就谁就赢了。比一比,大家鼓鼓掌,好不好?来预备——开始。您的脚没事,我这脚受伤了,哪一队?

  邓锐斌:黄队。

  主持人:是哪一队获胜了?

  邓锐斌:你们觉得?

  观众: 黄队。

 
  主持人:来来来,恭喜我们几位黄队学生们。同学们来,虽然是游戏,但我们也决出了名次。我们也有一个奖品。来我们看看,导演精心为你们准备的奖品是什么?很特别吧看上去这个,你还得说出这奖品是什么。说不出来还不归你们。来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观众: 茶垫儿吧?

  主持人:茶垫儿啊,那是桌布是吧?那是围巾。猜猜看呢?跟壮族有关。

  观众: 跳舞的那个,壮锦。

  邓锐斌:哎,谁说的大声点。

  观众: 壮锦。

  主持人:邓导对吗?

  邓锐斌:对了对了。完全正确。壮锦。

  主持人:来,我们请我们的几位壮族朋友,把奖品送给三位同学。好,也谢谢我们的同学的参与。谢谢我们的其他两支队伍的参与,谢谢各位。谢谢。其实这个壮锦啊,在咱们这个壮族人民生活当中随处可见,它既是这个生活用品,又是这个工艺品。

  邓锐斌:对。

  主持人:对呀。而且在很多歌曲当中,也有些唱壮锦的。不少吧?

  邓锐斌:不少。

  主持人:在我的记忆当中,印象比较深的,有罗宁娜在广西民歌节上,就唱过一首《壮锦献给毛主席》。

  罗宁娜唱:《壮锦献给毛主席》

  美丽的壮锦献给毛主席

  献上我们壮族人民的一片心意

  美丽的壮锦献给毛主席

  献上我们壮族人民的一片心意
 
  献上壮山好风光

  献给领袖毛主席

  青山绿水挂彩虹

  万顷良田云中起

  革命山歌冲云霄

  壮山顶上飘红旗

  主持人:壮锦献给毛主席这首歌啊,其实在六十年代,传唱开来之后,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首壮族民歌。其实它是一首创作歌曲。今天我们也特地把两位创作者请到了我们的现场。曲作者麦丁老师、我们的词作者高守信老师。这个作词应该是还有一位

  高守信:罗晋---

  主持人:对但今天没有能够来到现场。他是壮族?

  麦丁: 他本身就是壮族。

  高守信:对对对。

  主持人:这首歌当时创作的时候,就是独唱形式吗?

  麦丁: 合唱。

  主持人:合唱。

  麦丁: 后来改编成独唱、小提琴,那就多种多样了。

  高守信:对,那是后来了。舞台上有各种演绎的形式。

  麦丁: 对。

  主持人:那这个最早写成合唱曲子以后,是谁?哪个团体在唱?

 
  麦丁: 是中央民族歌舞团。他们唱了以后,立刻就灌成了大唱片三十三转儿,一下就传到了很多地方,去广西那个火车上常放这个。

  主持人:是吗?

  麦丁: 一唱就是它,就是它。

  主持人:自己听到自己写的歌了。

  麦丁: 对。这个就当时很高兴了。那时候我看了好多刊物,写这个歌的时候都写上

  壮锦献给毛主席,署名的地方署壮族民歌,我能写一首歌被壮族当成民歌,那说明我这首歌成功了。所以我有一种成功的感觉。

  主持人:对。那我们节目开始的时候呢,是欣赏到了独唱这首歌曲。既然麦丁老师说,最早写出来是一个合唱的一个曲子,我们今天呢,也特地请来了中央民族大学的合唱团,来再现这首歌曲的第一个版本。一起来听一听。

  合唱: 《壮锦献给毛主席》

  美丽的壮锦献给毛主席

  献上我们

  壮族人民的一片心意

  美丽的壮锦献给毛主席
 
  献上我们

  壮族人民的一片心意

  献上壮乡新面貌

  献给领袖毛主席

  荒山变成花果山

  幸福绣在山沟里

  当年红军宿营处

  如今山河更壮丽

  美丽的壮锦献给毛主席

  献上壮家一片心意

  金丝银丝情意长

  北京边疆连一起

  美丽的壮锦献给毛主席

  献上壮家一片心意

  金丝银丝情意长

  北京边疆连一起

  主持人:麦丁老师您知道吗?其实我们感到非常惊讶的是,这首歌一直到现在,还在传唱,而且不仅是这个壮族地区,很多其他的民族地区,也都会唱这首歌。一起来看看我们采撷到的内容。

  外景东兰

  解说词: 正当我们寻找《壮锦献给毛主席》这首歌的民间源头的时候,收到了一封来自广西东兰县一位名叫韦怀康的来信。他向我们提供了有关这首歌的民间素材的情况。《壮锦献给毛主席》这首歌,传唱了近半个世纪,传遍了全国。早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歌曲。在飞往广西的飞机上,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首歌的独特的魅力。东兰县是广西最早的革命根据地,曾为右江苏区中心,是韦拔群烈士的故乡,当年邓小平领导的红七军指挥部也设在这里。东兰不仅是一个革命老区,而且还是一个有名的民歌之乡。这里的人们最爱唱的歌,就是《壮锦献给毛主席》。

  外景合唱:

  美丽的壮锦献给毛主席

  献上我们壮族人民的

  一片心意

  美丽的壮锦献给毛主席

  献上我们壮族人民地

  一片心意

  回到演播室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在我们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来追溯这首歌曲,还是有它不同的意义的。因为昨天也就是,是十二月二十六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所以我们今天,其实也就是用这样一首歌曲来表达我们的一份心意。当年这首歌曲创作的时候,好像是为了庆祝壮族自治区成立十周年,是吗?

  高守信:对。这首歌,因为当时我和麦丁都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的,很早之前呢,周总理就对我们团提出个要求,民族歌舞团要把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都有一歌一舞。壮族我记得最清楚,当时报纸上公布是八百万,是少数民族最大的一个民族。所以呢,我们要集中最好的力量,全力投入要创作出一个壮族的歌曲。迎接壮族自治区成立十周年。

  麦丁: 因为我原来就想到广西,写一个韦拔群的合唱。韦拔群可能在座有的不见得知,是一个革命烈士。我写这合唱,后来到了广西以后啊,新文化厅厅长给大家布置任务,给当地自治区。我正好在。说人家新疆有个《新疆好》,唱遍了全中国。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可我们广西是人口最多民族,应该有一个《广西好》。我听了以后很激动,我那韦拔群的歌,就先搁下了,就写这个。后来委托罗晋写这个歌词。写出来以后我觉得挺好,正要写的时候,全国唱起了毛主席,最好的礼物献给毛主席、哈达献给毛主席,于是我觉得应该写一个壮族最爱的东西,是壮锦。这个呢,献给毛主席意义很大。所以我就找了,词作家高守信同志写这个词。写了以后,一看,正中我的心意,所以我就立刻就谱了。当时一大堆曲调就来了。可是歌唱毛主席、献给毛主席不行啊。我就开始写了,美丽的壮锦献给毛主席,我下面就写不下去了,底下到底怎么写呀?把我着急的,两天没写出来。

 
  主持人:后来怎么又有灵感了?

  麦丁: 就是因为啊,想来想去应该用最好的曲调。想着这个,后来就写出来了,我都有点感动了。因为歌很注意情感嘛,后来又写,再往下写不下去,就又想,美丽的壮锦献给毛主席,献上这个,献给毛主席时候,我真有点儿燃烧了肚子,就是情感出来了,可能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知道,还有这么感动的?当时啊,我经常上民族地区,非常感谢毛主席。所以我这感情采自民间、采自老百姓。

  主持人:是这样,壮族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一个民族。好像据现在考证啊,一万多年前壮族祖先的足迹,就遍及到岭西。

  高守信:对岭西。

  主持人:而且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称谓。象西周的时候,西瓯、骆越,后来又称什么,俍、僚、俚。一直是到这个元、明、清的时候,才称为獞。到明末清初的时候,还是僮但字改了。

  高守信:字改了。

  主持人:改成单人旁一个儿童的童。这是一个多音字儿,一直到后来成立的时候,自治区要成立的时候。

  高守信:对。

  主持人:周总理觉得这个字儿,好像意义不太好。因为这个单人旁一个儿童的童呢,它有这种仆人、书童。

  麦丁: 书童?

  主持人:对。侍从的这种意思,就把这字儿呢,改成了强壮的壮。好像后来还有首歌名叫做《总理给我们起名叫阿壮》。今天呢我们也特地请来了,一位这方面的专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的副主任,赵春生教授,来为我们讲一讲,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主持人:你好,赵教授。那该是在五六、五七年的时候?

  赵教授:对。这个事情是发生在,五六年的秋天,到五七年的春天,那么总理就认为,这个僮族这个僮啊,一个是容易读错,是吧?因为在这个汉语里面的读音呢,

  是两个读音了,一个是念僮,但这个念僮时候,只有指僮族时候才念僮,那么其他的时候,大多数时间都念僮,念僮这个音的话,就是刚才高老师讲的那个,

  儿童啊、小儿啊、书童啊、还有奴仆,是吧?它有这个贬低的这个意思,还有无知,和这个愚昧的这么一种概念。总理认为一个是,避免读错,另外一个呢,要找一个在汉字里面,意义比较好的一个字来,所以他就建议改成那个,健壮的壮。

  这个健壮的壮呢,有这个健壮的意思,而且还有一个,生机勃勃的意思。由国务院正式批准,就是根据周总理的意思意见,把他改成了现在这个壮字。

  主持人:我们的这个外景寻访组的记者,也寻着当年你们走过的这个路线,来到了东兰县,

  一起来看看,他们有一些什么样的发现,

  外景-东兰县武篆镇

  解说词:作曲家麦丁告诉我们

  他当年创作壮锦献给毛主席的

  素材来自一个妇女大会

  在东兰县武篆镇

  我们也找到了这样一个

  以歌代言的妇女大会

  当地群众唱:

  计划生育真是好

  生男生女都一样

  今天我们到武篆

  妇女大会乐融融

  妇女群英共商讨

  老区建设要飞腾

  少生娃仔做好妈

  精心培育变好花

  好花一朵香千里

  好椒一个就够辣

  回到演播室

  主持人:辩论用对歌的形式

  高守信:对。

  主持人:广西的辩论它是对歌。

  高守信:跟刘三姐一样。

  主持人:这个好像不太能想象。

  高守信:就有时候我们说吵架,也用唱歌来吵似的。

  主持人:真的吗?

  高守信:真是这样,就是说,它用这个填词,另外就是妇女大会的,发言是唱歌发言,我是第一次听到,比如说有一首民歌,吵架用歌,下河摸鱼也有歌,走路还有歌,歌有多少种,我想写一写广西壮族有多少种,统计不出来,有什么事就有歌,你看她有一首歌,你们为什么这么爱唱歌,不唱歌没法活,不唱歌没老婆,因为他得唱歌讨老婆,所以呢,他把这个唱歌,和民族的繁衍,和生活都联系在一起,所以广西有一句话说,到我们广西来,广西是一条歌的海,这时候我才体会到,广西歌海的含义。

  主持人:这个,我们今天现场来了,不少壮族的,有些好像也是,来自东兰武篆的

  给我们这个现场来展示一下,谁要能唱一下我就太高兴了,来我们鼓励一下他们好不好

  现场互动

  观众唱: 哪儿有花哪儿香

  哪儿有风哪儿凉

  哪儿有了共产党

  哪儿人间胜天堂

  主持人:还有,麦丁老师说,唱三天三夜也唱不完

  麦丁: 对,

  主持人:你们是不是,还准备往下唱呢,还有

  观众唱: 金球落在地上

  满地闪出红光

  这不是天上落下的金球呀

  这是共产党的光芒

  主持人:应该说它是一个和声呢

  麦丁: 有一点儿和声

  主持人:有一点儿和声

  麦丁: 这美国一评论家说中国啊,没有和声,歌曲都是单调的,其实我们壮族也好,侗族有很多都带和声。

  主持人:民间到处有和声

  麦丁: 相当丰富

  外景

  群众唱:绣花鞋上绣春光

  织布机岁月长

  山高水远春野绿

  日丽风爽秋田黄

  溪水清清洁生辉

  山青油油绿滴翠

  妹在溪边放声唱

  声声赞颂家乡水

  主持人:广西是满地都是琴键,你在上面走路,那就能够听到曲子,我们的这个外景寻访记者,也的确在东兰县找到了一首,刚才麦丁老师说的,跟您这个壮锦献给毛主席这首歌,很相近的一首歌曲,而且听说它是这个,当年一个叫程三妹的人唱过它是,那首歌的歌名叫《拔哥办起讲习所》,程三妹还是这个当年这个,韦拔群的宣传部长

  麦丁: 对对对

  主持人:所以我们的记者就千里迢迢,去寻找这个程三妹,一起来看看。

  外景

  记者采访:老乡我想问一下,你知道你们这儿,那个歌手程三妹,知道吗,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吗?

  群众: 已经过世 她不在了

  记者: 已经过世了是吧,那怎么找到她呢

  群众: 她是一个民间的艺术家

  记者: 民间艺术家,那现在我们怎么能够,找到她的后代呀。

  群众: 只能找她的儿子

  记者: 她儿子在哪呢

  群众: 她儿子就在那个艺术馆

  记者: 在艺术馆,我们到艺术馆可以找到他

  群众: 可以找到他

  记者: 谢谢 谢谢

  陈恒芳:我爸我妈唱歌,对歌恋爱的,所以韦拔群那时候,把它招到这个参加革命的时候,他负责山歌宣传,到东八凤一带唱山歌宣传革命,当时你妈妈最爱唱的那首歌。

  记者: 是什么歌?

  陈恒芳唱:韦拔哥办起讲习所

  右江青年去报名

  跟着拔哥闹革命

  贫苦农民得翻身

  范西姆:就是壮锦献给毛主席的主题歌。

  唱:壮锦献给毛主席

  美丽的壮锦献给毛主席

  范西姆:就第一句

  唱:跟着毛主席闹革命

  贫苦人民得解放

  回到演播室

  主持人:现在听来跟您那个曲调,是有些相近。

  高守信:我们创作是集中很多典型化,可是这个民歌基本上离不开这个基调,所以说很相似的,非常感谢咱们魅力12摄制组,说老实话,我们创作这首歌的时候就是在深入生活直感,感受到这首歌了,我们根据这首歌创作发展到壮锦献给毛主席,但是这首歌源头在哪儿,来龙去脉在哪儿,说老实话还是咱们魅力12摄制组,给我们找到了,找到了这个音乐的源头我们这个导演告诉说找到了,我特别兴奋,我说那程三妹那得多大年龄哪,他说九十多岁了,可是遗憾,已经不在人世了,等我们再去的时候,当然我没去啊,咱们导演去的时候,这个人也就不在了,其实我们每次在做,这个民歌寻找过程的时候,都会觉得,我们找到的,是不是真正的源头,我们自己也在怀疑我们自己,现在我们能够了解到的是,程三妹唱的这歌,那也许在程三妹之前还有其他的,民间艺人哪、民歌手,其他的版本,但是我们现在可以知道呢东兰县我们找到了,壮锦献给毛主席,这首创作歌曲的,一个音乐源头

  主持人:这东兰,它不仅是一个革命老区,是我们这首歌的源头,其实它还是一个铜鼓之乡,为此我们也特地,请来了一位这个壮学专家,潘其旭先生来给我们讲一讲

  东兰的这个铜鼓文化。你好,潘先生。

  潘其旭:你好。

  主持人:你好,坐,咱们这个东兰是革命老区,它有着这个铜鼓之乡的美称,为什么?

  潘其旭:因为我们壮族,在历史上是铸造和使用铜鼓的,主要民族之一,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从现在铜鼓的分布和收藏的情况来看,据报道全世界,大概现在馆藏就是保管,所藏的铜鼓大约有两千面,那么在我们广西光是我们,广西壮族自治区,

  博物馆藏的铜鼓就有,近五百面,在民间当中,特别是在我们东兰,光是东兰县,

  民间现在还在藏着,使用的铜鼓就有612面,所以 可以说,东兰就是铜鼓之乡,

  主持人:那这些铜鼓和我们今天说的,这个歌曲,像壮锦献给毛主席,之间有什么渊源吗?

  潘其旭:是这样的,在我们东兰一带,它有铜鼓声必然有歌声,这是在敲击铜鼓,在进行节日活动,庆祝活动,祭祀活动当中,铜鼓和歌是同时并行的,又敲铜鼓又唱歌。

  主持人:我听说您今天这个,不仅从东兰带来了这个乐手,而且还带来了铜鼓。

  潘其旭:是的。

  主持人:要在我们节目现场,来为我们展示一下,我想我们可以一饱眼福。

  潘其旭:好的。

  东兰铜鼓表演:

  苏艳玲唱:列宁岩成立讲习所

  右江青年去报名

  跟着拔哥闹革命

  贫苦农民得翻身

  主持人:真的我非常感谢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鼓手们,他们也是千里迢迢,而且带着这么沉重的十二面鼓,两千多公里,从东兰来到我们北京的录制现场,让我们再次用掌声谢谢他们。其实,观众朋友,这可不是一段普通的铜鼓表演。今天您在台上看到的这12面鼓,每一面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对吗?最年轻的可能都有两百多年。

  潘其旭:两百多年了。

  主持人:那么最老的就有?

  潘其旭:最老的在这里应该有四、五百年了。

  主持人:四、五百年了。

  潘其旭:对。

  主持人:而且它不是出土文物啊,它是一直就是保存在这个村民的家中。

  潘其旭:是的。

  主持人:刚才我不是说东兰是铜鼓之乡吗?主要是体现在民间当中,所藏的那个铜鼓量和他们正在使用,一般在群众当中,对铜鼓非常崇尚、珍爱铜鼓,甚至有的铜鼓最贵的根据历史记载,一个公鼓 ,就是高音鼓,合一千头牛的价值。完了这些铜鼓都在民间里面传承下来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您看像我现在身后这样一面鼓,这是如果说有两三百年的话,就世世代代,家里好几代人传下来,传到今天。那在他们心目当中,这个重要性和地位是可想而知的。而且我们的今天,这些乐手也不是什么专业的音乐学院,这个专业的乐手,只是当地的村民,但是他们的这个打鼓的技艺,也是从父辈那就学来了,您说咱们这位吧,听说他从五岁就开始打鼓了,现在他的女儿还在打鼓。您女儿多大?

  鼓手: 六岁。

  主持人:六岁你就开始教她打鼓。那你是跟谁学打鼓的呢?

  鼓手: 我也是跟父辈学的。

  主持人:你的父亲。你的父亲是跟你的

  鼓手: 爷爷

  主持:爷爷,爷爷是跟爷爷的父亲。现在您教六岁的女儿打鼓,那以后呢?

  鼓手说: 以后他们也这样子传下去的。

  主持人:这个咱们专家也说过一句非常好的话:说铜鼓是壮族的灵魂。

  鼓手: 对。

  主持人:那在这里呢,我想我们要再次谢谢你们,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谢谢你们,您看咱们今天,就咱们今天这个节目时间里的表现形式,已经是够多种多样的了。有歌曲的壮锦献给毛主席,有舞蹈的,有器乐的,最近还听说改成了美声三重唱,这可能也是最新的一个版本了,不妨一起来欣赏一下。

  美声三重唱:

  美丽的壮锦献给毛主席

  献上我们壮族人民的一片心意

  美丽的壮锦献给毛主席

  献上我们壮族人民的一片心意

  织上那壮山好风光

  献给领袖毛主席

  青山绿水披彩虹

  万顷良田云中起

  革命山歌冲云霄

  壮山顶上飘红旗

  美丽的壮锦献给毛主席

  献上我们壮族人民的一片心意

  美丽的壮锦献给毛主席

  献上我们壮族人民的一片心意

  织上那壮家心里话

  献给那领袖毛主席

  金线银线情意长

  赞歌向着北京唱

  壮人永跟毛主席

  主持人:这美声跟那个壮锦结合起来,我还是觉得很新鲜的。最近还去过广西吗?

  麦丁: 最近这几年没去了。但是一直想念这个地方。

  主持人:是吗?高老师是不是也很想念这个地方?

  高守信:就是2001年文化部,组织部分艺术家去广西了。当时我去了龙胜,我在龙胜写了一首歌,就我从龙胜回来了,但我的心还没回来,就是我已经把心留在那了。所以那个太迷人了。

  主持人:您现在说话都不用心了。这会心都不在这儿,留在广西了。我知道麦丁老师最近好像也创作了一首新歌,那个他们留一个话题叫做,一定写一个广西好。

  麦丁: 我心里非常想写这个,但是我觉得写壮乡好,就等于代表广西好了。最近2003年,就春天开始写了,但因为新歌呢,希望大家多给提意见。

  主持人:一起来听听麦丁老师的这首新歌。

  合唱《壮乡好》:

  广西壮乡好

  广西好

  广西壮乡好

  广西好

  广西壮乡山水多

  到处都有好景色

  好景色

  桂林山水甲天下

  龙胜梯田驾银河

  驾银河

  山涧溶洞天下奇

  北海岸边唱渔歌

  广西壮乡歌声多

  走到哪里都有歌

  歌是一座连心桥

  连起城镇和村落

  同走一条幸福路

  开发西部奏凯歌

  高守信:这首壮锦献给毛主席,也唱了有四十多年了,这壮锦到最后也没有机会献给毛主席,我写这首歌的时候,是我二十几岁,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当然,写那首歌演了,那就是表达我们的心意了。但是呢,就是真正把锦送给毛主席。因为我也不知道怎么送。

  主持人:正好昨天是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所以我们的节目组也想,我们应该来了却这样一个心愿,所以等一下在外景拍摄的短片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一些镜头。

  外景毛主席纪念堂

  解说词:

  2003年12月26日,来自广西,前来参加魅力12节目录制的70多名壮族同胞,满怀对毛泽东同志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前往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此时此刻,壮族同胞们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一千七百万,壮族儿女的心声,毛主席纪念堂的领导

  隆重地接受了这件,在壮族人民心中珍藏了半个世纪的——神圣礼物。

(编辑:西寻来源:CCTV.com)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8-9-1
注册时间
2003-3-15
板凳
发表于 2004-1-3 16:57:00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粤孤客在 2004/01/06 04:55pm 编辑] 这个节目(CCTV魅力12——壮族)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用一首歌把一个民族的基本文化特点串联起来了,而且还连带着交代了壮族的族称演变线索。因此,这个节目比起有关布依族的那个同类题材节目好。然而,布依族的那个节目策划得差了些,也有策划者难言的苦处。富有文化象征意义的铜鼓放到壮族的节目里,布依族的节目当然就不能再有了,否则这个节目在传统文化题材上就难免雷同了,然而,事实上铜鼓既是布壮的也是布依的。壮锦是布壮的,但也不能说布依就没有。让上台的“演员”都说民族语言吧,布依语和壮语暴露出来的一致性又难以体现这两个民族各自的个性。那么,在策划者看来就只好让布依族担当汉化得快些的这样一个“苗不苗汉不汉”的民族,更多的传统的东西就放在壮族的节目里罢。……

搞文化研究和文化宣传的人士都很容易遇上这样的难题,即要从文化上区分出已经在法律上分离了的布依族和壮族,那太难找到他们各自的个性的东西了。这两个民族的文化就象切出来的蛋糕似的,哪块的味道都基本是一样的。长期以来,我曾经试图去寻找自己民族(布依族)作为一个民族应该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个性,然而,求索得越深广就发现他与壮族相同的内涵越多。……

确实是难以把这两个民族分开,分开了,在文化上也就只能切蛋糕似的分家,于是大家都弱了。而且,严酷的现实明摆着的是——汉化也就更加容易了。


有容乃大 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

听众

315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04-2-11
注册时间
2003-10-5
地板
发表于 2004-1-4 00:05:00 |只看该作者
南粤孤客贝侬的话,实在含义太深刻了!是啊,没有任何的一个民族特性能够证明,布依族和壮族是两个民族,根本无从划分,于是某些人就匆匆忙忙地在南盘江那里划开一道线,理由是布依族在贵州,而壮族在广西,仅此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

听众

3204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04-4-28
注册时间
2003-10-20
5#
发表于 2004-1-6 10:55:00 |只看该作者
很理解南粤孤客贝侬的看法。布依族节目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苦衷。可以想象,如果布依族节目里再安排布依语的片断,细心的人可能就会突然“发现”——咦?为什么布依语和壮语是一样的?呵呵!

生为壮人 死为壮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7-27
6#
发表于 2004-1-16 02:07:00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不有错必纠,合并布依族与壮族??

Mwngz ndei,Dieggagguenj Bouxcuengh Guengjsae(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

听众

3204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04-4-28
注册时间
2003-10-20
7#
发表于 2004-1-16 09:19:00 |只看该作者
呵呵,关键是没有“犯错”之前,不管是民族工作者还是地方政府,都已经很清楚自己这样划分是错误的,不过坚持错误而已。难道“想家的人”贝侬以为这个错是“不小心”造成的么?

生为壮人 死为壮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2

听众

5135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8-7-16
注册时间
2003-6-20
8#
发表于 2004-5-22 16:16:00 |只看该作者

虽说是创作的,可是他还是采用了东巴凤一带的都阳调山歌为基础调吧,《刘三姐》中李老汉唱的那段“不欠油米不欠债,无亲无故无往来,我家不是财神庙,财主哪会进香来”和这首歌就有相同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5 15:01 , Processed in 0.286539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