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8483|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壮族真的有民族文字吗?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0

听众

8751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4-24
注册时间
2003-7-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7-20 20:42: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有位美国学者写了一篇论文,讨论壮族三种文字的不同含义和作用,僚人网站还把这篇论文称为优秀论文而做摘要性介绍,读后感到有所启发,这启发就是:壮族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

   有不少人认为,“方块壮字”是壮族的民族文字。仔细琢磨,似乎不妥。原因是这种文字是壮族文人所造,主要为壮族道人、文人(懂得汉字的壮族人)所用,绝大部分壮族同胞是不认识也不使用的,因而不是壮族的通用文字。再说,壮族人管这种文字叫做“sawndip”,意思是“生字”,也就是尚未成熟的文字,壮族学者则把它叫做“土俗字”,意思可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字”,可见它在壮族人民心中的身份和地位。把它叫做“方块壮字”,冠以壮名,其实是壮族学者为了区别“拼音壮文”而作,因这样的起名就顺水推舟认为是壮族的民族文字了,显然有些草率,难以服人。

   拼音壮文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中苏专家合作的学术成果。这一成果被国家法律所承认,但在推行过程中却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并不买这个帐。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语言学家把这个“帐”进行了“科学的”改写,接着再大力推行。几十年来每况愈下的事实证明,壮族人民也不买这个新帐。那么,一种不为民族所喜闻乐见、爱不释手的文字,一种不为民族发自内心接受并使用的文字,能否称为该民族的民族文字,似乎就值得商榷了。

   所谓第三种文字,就是现成的汉字以及按照“六书”构字法创造的新字组成的文字体系。这个文字体系似乎目前正在研制之中。它的特点是大量采用汉字,壮族人学会了这种文字就意味着学会了汉字,而且,在使用当中不会遇到壮语诸多方言的障碍,就像汉字不存在汉语方言障碍一样。问题在于,这种以汉字为主的文字叫壮族的民族文字是否适宜?壮族人民是否买帐?汉族人民是否乐意?国家法律是否认可?

   综上所述,壮族似乎迄今尚未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手脚不勤草满天,嘴巴不勤口水咸。 早晚开口唱山歌,山歌要比亲嘴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2

听众

8581

积分

贵宾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6-3-13
注册时间
2002-10-28
沙发
发表于 2003-7-20 21:52:00 |只看该作者
壮族确实有点怪,什么文字形式他们都不“买账”,仿佛他们根本不需要自己的民族文字。话说回头,当初,壮族是国家“甄别”出来的,好多“分支”的壮族人就自称自己是“布土”、“布侬”、“布依”……听说只有上林一带的人才自称“布壮”?唉,也许,我也说不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板凳
发表于 2003-7-20 23:49:00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前辈的看法里,我有点需要澄清的东西。

美国语言学博士白丽珠女士写的《三种壮文的比较研究》,僚人家园论坛是有贝侬帖出摘要来介绍,但是不能说是“僚人网站还把这篇论文称为优秀论文而做摘要性介绍”,因为僚人家园是一个论坛,这个论坛里任何注册会员都可以在权限之下发表言论,那篇介绍的文章是沙南曼森贝侬以个人名义发表出来的,并不是僚人家园以论坛的名义发出的,虽然我个人认为说那篇文章是优秀文章一点都不过分,但是毕竟自己也不能代表僚人家园,僚人家园的立场应该是中立的,它的性质应该是由所有注册会员的综合言论与倾向所决定。

关于三种文字的理解里,我认为 郁水啸翁  前辈在第一种文字与第三种文字的理解上与我的理解有出入。第一种文字的理解与前辈一致,就是现在通常所说的方块壮字、土俗字,而第三种文字,前辈说是“所谓第三种文字,就是现成的汉字以及按照‘六书’构字法创造的新字组成的文字体系”,我觉得与第一种文字的概念冲突了。因为第一种文字的方块壮字,才是以汉字的六书构字方法创造出来的文字,夹在汉字里使用;而第三种文字,在该文章里称为简化壮文,是当今壮族按照自己的言语习惯和交际需要使用的简化汉字,也就是说简化壮字全部都是汉字,只是表达了壮语而已,并不包含按照六书构字方式创造出来的新文字。实际上,壮族民间的巫师、歌手与文人,在表达自己的母语时,已经是普遍采用第三种文字了,不过中间还夹杂使用着古壮字,严格来说,第三种文字(简化壮字)只是方块壮字在用法上简化以后的延伸而已,甚至可以看作是属于方块壮字的范畴。我想,壮族人在用方块壮字与简化壮字的方式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古代壮族文人使用的方块壮字是以自创的土俗字(sawndip)为主,汉字为辅,而现代壮族文人使用的方块壮字是以汉字的音训为主,夹用少量土俗字(sawndip)而已。

最后,对于前辈所提到的中国“大力推行”壮文与壮族人民对拼音壮文“不买帐”的看法,我也不能赞同。原因是,我认为壮族聚居区内,根本没有真正大力推行和普及过壮文,广大壮族人民并没有接触过壮文,所以不存在买不买帐的问题。相信僚人家园里诸位壮族贝侬,每个人的切身体会可以说明壮文从来没有“大力推行”过,因为包括从小在壮族聚居区长大的我本人在内,从来没有接受壮文教育的经历,也从来没有感受到壮文在任何社会层面上有过普及。

一种文字的成功推行,与该文字的推行工作、法律环境、社会对之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壮文在结束实验阶段以后,并没有在壮族地区所有小学、中学普及开来,社会上的新闻媒体、各个机关单位也都没有普遍使用壮文,而政府本身则一再忽视壮文的普及工作,无形中扼杀了壮文赖以生存的社会空间,所以毋庸讳言,壮文的失败与其本身的特点都没有什么关系,而与壮族社会自古以来长期以汉文为主要媒介,现代壮族社会缺乏民族意识、缺乏推行壮文所需要的立法保护、政策一贯支持、资金大力投入等因素有关系。将拼音壮文推行的失败,归咎于文字本身,而看不到文字所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我认为是本末倒置的。我认为,壮文的推行,缺少有利的社会因素,任何形式的文字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2

听众

8581

积分

贵宾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6-3-13
注册时间
2002-10-28
地板
发表于 2003-7-21 09:57:00 |只看该作者
很赞同红棉树的看法。
对于郁水啸翁先生口口声声“壮族人民不买账”,我不知道“壮族人民”这里的定义如何界定?上世纪五十年代数百万壮族人热心学习壮文,这数百万人算不算“壮族人民”?目前尚有上千壮文工作者(包括我)从事着壮文工作,这些人算不算“壮族人民”?当前在各级学校开壮文课的数千名师生以及订阅着《三月三(壮文版)》、《广西民族报(壮文版)》和难以统计的收听、收看电视、广播壮语节目(用的是壮文标准语)的读者(观众、听众)算不算“壮族人民”?我记得,某些政府部门要员(里面也有壮族人)想让壮文自生自灭的理由也正是“壮族人民不买账”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61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4-4-6
注册时间
2003-5-26
5#
发表于 2003-7-21 13:50:00 |只看该作者
日本人用了很多汉字,

能说日本人的那些文字不是其民族文字 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6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10-2
注册时间
2003-1-29
6#
发表于 2003-7-21 14:04:00 |只看该作者
不管怎么说,法定文字没有得到有效推广是事实,这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我们的责任,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一定会为广大群众接受的。

Mengz gaangc Xuangh,gul gaangc Qyaix,Haausxuangh Haausqyaix doc deg Haausrau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

听众

2132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4-4-26
注册时间
2002-5-14
7#
发表于 2003-7-21 14:32:00 |只看该作者
这里有在广西电视台工作的比侬吗?广西台现在还播《壮语新闻》吗?为什么把《壮语新闻》安排在超级垃圾时间——深夜零点之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0

听众

3253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09-2-14
注册时间
2002-5-19
8#
发表于 2003-7-21 19:05:00 |只看该作者
你想把壮语新闻放到黄金时段??小心广西某些人安个“同化汉族”的罪名给你

People laugh and people cry Some say hi while some say bye Some give up and some always try Others can forget u but never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9#
发表于 2003-7-21 20:17:00 |只看该作者
其实就是走过场,搞搞形式罢了!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主题

0

听众

8751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4-24
注册时间
2003-7-19
10#
发表于 2003-7-21 21:48:00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上面几个帖子,觉得感受良多。愿在此多说几句。

1、美国语言学博士白丽珠女士写的《三种壮文的比较研究》确实是篇优秀论文。她对壮族文字的看法很客观公允,因此提出了许多国人没有想到或者想到了却没有写成文章的观点。顺便说一下,白博士是用英文写成这篇论文的,而中文板是由卢岱翻译的。按照我国和国际著作权法律,在转帖、引用时,应分别署上两人的名字。请转帖该文的沙南曼森贝侬注意尊重译者的署名权。


2、关于对第三种文字的理解问题,红棉树与老翁的看法可能是完全一致的,也可能是存在深刻的分歧。为什么这么说呢?红棉树再细读自己的帖子便知。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壮族文字创制理论与实践问题,请贝侬们给予应有的重视。

首先是方块文字谁主谁辅的问题。国内语言学家一般把汉字以外的方块文字都称为汉字的辅助性文字或者派生文字,包括契丹文字和女真文字。这大概是因为这些方块文字都是仿造汉字的缘故。如果这种看法已经是国际公认的,或者本来就是人们判断事物的源与流的依据,那么,在汉字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文字,或许都应该看作是汉字的范畴,不管这中文字是出乎哪个民族之手。

其次,所谓的“第三种文字”以汉字为主还是以“简化壮字”为主的问题。老翁认为,老的方块壮字相当一部分是由两个汉字组成,一个表示读音,一个表示意义。这种文字一经简化,结果恐怕就是汉字了。红棉树好象也是这个意思。例如“那/田”字和“天/下”字,科学而实用的简化办法是将“那”、“天”去掉,留下“田”和“下”字。这样壮族的孩子用壮语读naz 和laj,但写的字仍然是“田”和“下”。这种简化办法有几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壮族文人们不用费那么大的心思去创造新字,因为如上文所说,不管怎么新,它还是汉字的派生产品。二是壮族孩子学会这些汉字,虽然还不会讲普通话,但读书看报已经不成问题了。有了这个基础,壮族孩子要转向学习汉字和普通话就轻松多了。三是用汉字标写壮语,可以跟汉族共享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四是排版印刷方面不用劳民伤财另搞一套,须知,“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的壮族并没有多少可以浪费的资源呀。当然,壮语里有而汉语里没有的词可以按照“六书”构字法创造(不按照“六书”构字法造出来的字很可能跟汉字不属于一个体系),但整个文字体系应该以现有的汉字为主。红棉树似乎也是这个意思,但
“现代壮族文人使用的方块壮字是以汉字的音训为主,夹用少量土俗字(sawndip)”就让人费解了。假如红棉树的意思是第三种文字应该用“蒙若迷若”来表示 mwngz rox mij rox,而不是用“你懂没懂”来表示,那么,懂得说写“蒙若迷若”这种文字体系的壮族孩子要学傻了才会明白“你懂没懂”这个文字体系。

其三,老翁所说的“所谓第三种文字”,不是古时候的方块壮字即 sawndip,而是由现成的汉字以及按照“六书”构字法创造的新方块壮字组成的文字体系。现在似乎有一些学者正在研制现成汉字无法表达的新壮字。这种包含现成汉字在内的新文字体系,白博士管它叫做“简化壮字”,相对应的壮语名称叫做“sawndip moq”。这么起名,依老翁之见,主要是为了区分新老两套方块壮字,同时,也考虑了壮族同胞的民族感情。

3、关于“大力”推广与否的问题。红棉树说本人和许多网站贝侬都没有亲眼见过。如果是这样的话,老翁敢肯定,红棉树也没有亲眼见过人民公社时期的大搞钢铁。政府在推广壮文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贝侬们可以随便了解从壮族村落一直到首都北京各种壮文学校和壮文设施。路漫在第3楼的帖子里也罗列了一些,其中包括几百万壮族群众热心学习壮文的事实。请问,这些设施和状况如果不是政府努力的结果那又是什么呢?难道是外星人所为不成?

  老翁在这里讲一些具体的实力:50年代,政府在壮族聚居区推行拼音壮文,建壮文学堂,办壮文学校,老百姓不愿意接受,即“不买帐”,为了维护壮文的法律尊严和壮族人民的政治权利以及教育权利,政府官员到人们赶街必须经过的桥头等候,检查学习壮文字母情况,会念者允许过桥上街,不会念者就地补习。请问,这还不够大力么?80年代,有壮族官员以发展和弘扬壮族文化为己任,几次三番地登门拜访,劝说壮族同胞送自己的小孩去读免费的壮文小学,结果,被激怒的壮族百姓推到鱼塘里。也是这一年代,政府规定,凡壮族毕业生分配到机关工作的,都必须到壮文学校学习壮文。结果,怨声载道,还有不少人状告中央,要求停止壮文教学。当时的总书记来广西视察,还就推行壮文作了重要指示。尽管如此,壮文的推广工作还是事与愿违。有人呼吁,壮文推广不了是因为没有壮文大学,人们觉得读了壮文于事无补。殊不知,壮文何止只进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还培养了不少壮文研究生呢。但必须指出,这些研究生大部分都因社会不接受其最高学历而不得不用本科学历去找工作。不管怎样,凭心而论,老翁觉得政府是大力推广壮文的。

4、关于“壮族人民”的问题。路漫所说的“几百万”、“上千人”的壮族同胞当然算是壮族人民,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请路漫注意,假如让所有的壮族人投票,根据票数来决定是或否的话,那么,真正代表“壮族人民”的可能不一定是这“几百万”,更不可能是“上千人”了。

5、关于“自生自灭”的问题。事物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的。如果某种事物注定要自生自灭,那万能的布洛陀也没有回天之力。老翁关心的是,事物在“自生”与“自灭”之间的过程中,能发展的自然、顺畅、辉煌。


手脚不勤草满天,嘴巴不勤口水咸。 早晚开口唱山歌,山歌要比亲嘴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

听众

706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05-6-21
注册时间
2003-4-1
11#
发表于 2003-7-21 22:34:00 |只看该作者
首先,我对老先生(因为你自称老翁)的专业知识、广博的见闻、认真的精神表示敬佩(绝对真诚)。
你对本民族的问题认识很深刻,所经历也很丰富,请教:要保存本民族的文化,使其得以延续,我们应该怎样做?
本民族的文化在迅速地流失,在语言方面在迅速地汉化。 我的看法是,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一旦消亡,这种文化也随即消亡了(不知道你怎样看)。你所说的也是我迷茫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假如红棉树的意思是第三种文字应该用“蒙若迷若”来表示 mwngz rox mij rox,而不是用“你懂没懂”来表示,那么,懂得说写“蒙若迷若”这种文字体系的壮族孩子要学傻了才会明白“你懂没懂”这个文字体系。 (这是引你所言)

mwngz rox mij rox都用“你懂没懂”来表示的话,还有壮语吗(原因很简单,在中国大家首先要学的是汉语,如果不是汉语而是其他语言可能不同),这样一来学汉语到是方便了,但学壮语就混乱了。

本来好象是你与红棉树的讨论,我来插一嘴,不好意思,刚喝了酒,也不知道表达清楚没,你是否明白我的意思。你就当就后之言好了,不必理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

听众

223

积分

石精灵

Rank: 3Rank: 3Rank: 3

最后登录
2003-9-17
注册时间
2003-7-13
12#
发表于 2003-7-22 02:13:00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子最后由勒茂21世纪在 2003/07/22 02:17am 编辑]

对“郁水啸翁”前辈在10楼观点的看法和置疑:

1.如果那篇文章真的是别人翻译的,我很同意前辈的看法,应该加上译者的署名。

2.对于上述关于方块壮字与简化壮字的看法,我同意红棉树的看法。我觉得前辈没有搞清楚什么叫简化壮文,白丽珠所说的简化壮文,其实真的如红棉树所说的那样,完全是以现代规范的汉字去表达壮语,而并非是由现成的汉字以及按照“六书”构字法创造的新方块壮字组成的文字体系,这个说法明显是将古壮字与简化壮字搞混了,因为古壮字正是按照汉字的“六书”构字方式组成的。至于前辈所举的例子,已经超出了问题本身了,因为壮族民间本身使用简化壮文的时候,mwngz rox mij rox 既有用“蒙若迷若”来表示的时候,也有用“你懂没懂”来表示的时候,这要看使用这种字的地区和个人的因素,而并非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前辈你的分歧与红棉树的分歧明显是在古壮字与第三种文字(简化壮文)的概念区别上,而不是在于简化壮文本身用法的分歧。

3.关于壮族地区“大力推广壮文”与壮族人民的“不买帐”,我也觉得前辈的说法太过于夸大其词了。不说我们本身有没有经历过大炼钢铁,我们的父辈、祖辈肯定有经历过吧,我今天就这个问题很认真地问过他们,来自农村的祖辈与在壮乡县城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父辈,加上经历过一九八几年所谓“惊天地泣鬼神”的推行壮文年代的我,没有一个人感觉到壮文有这么大力的推行过,所以恐怕不能用极端的个例来做说明。我本人的壮文,也是偶尔从地摊上买来一本壮文的《干部课本》开始自学的,壮文教材的缺乏,足以说明壮文根本没有在壮乡大力推行过。

前辈说,80年代,壮族官员“劝说壮族同胞送自己的小孩去读免费的壮文小学”结果被“激怒的壮族百姓推到鱼塘里”,这恐怕也正好从侧面上说明了壮文的推行不能离开社会条件的有利支持,这点我也是绝对认同红棉树的观点的,没有政府政策的一贯支持,没有立法对壮文的使用起到保护作用,那壮族人学习壮文来做什么呢?肯定也就失去了学习壮文的意义,所以所谓的大力推行壮文年代,其实也正是表面政策支持,实质上根本没有法律、经济手段的配套,说难听点只是做做秀而已!

前辈用当时“政府规定,凡壮族毕业生分配到机关工作的,都必须到壮文学校学习壮文。结果,怨声载道,还有不少人状告中央,要求停止壮文教学”这样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我看不要说这事有没有根据,就算是真的,这样公然违反政府政策的人会有几个?他们面对太多不公平的条条框框不去上告中央,难道就这样去践踏宪法,践踏宪法规定的少数民族有发展自己语言文化权利自由的权益?就因为这些懒惰的没有民族意识的人,然后政府就应该妥协了么?难道政府就可以没有看得更远,不知道壮文对壮族文化、壮族民族心智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前辈用“壮文何止只进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还培养了不少壮文研究生呢”这种话来表明壮文进了大学,实在令我困惑不解,难道1800万壮族人只能报考一个广西民院的中文学系(甚至连壮文系都没有!)、考一个中央民族大学的壮侗学院就够了么?壮文的推行难道只虚设了这两个幌子就是大力推行了么?

凭心而论,勒茂我是觉得政府绝对从来没有大力推广过壮文!

4.一个民族不投票支持本族语文的推行,那只能说明了他们失去了宝贵的民族意识,而绝对不能表示他们齐心协力去反对拼音壮文。

5.恕我年幼无知,口无遮拦,我觉得自生自灭论,只能说明一个人没有抗争意识的软弱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13#
发表于 2003-7-22 02:41:00 |只看该作者
郁水啸翁说“……顺便说一下,白博士是用英文写成这篇论文的,而中文板是由卢岱翻译的。按照我国和国际著作权法律,在转帖、引用时,应分别署上两人的名字。请转帖该文的沙南曼森贝侬注意尊重译者的署名权。”

僚语论丛 http://www.pouchoong.com/cgi-bin/topic.cgi?forum=8&topic=31&start=0&replynum=last#end

为此,本人查看了《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三种壮文的比较研究》,从头到尾没有注明“白博士是用英文写成这篇论文的,而中文板是由卢岱翻译的”这一重要情况,也就是说,我在摘录该文内容的过程中并无未“尊重译者的署名权”的过错。至于卢岱先生为何吃了亏,那就不是我的事了。

白丽珠女士在文中已经说得很明白,第三种文字即“简化壮文是当今壮族按照自己的言语习惯和交际需要使用的简化汉字。没学过拼音壮文或者学过但已经忘了怎么写的壮族人经常使用汉字来朗读和书写自己的语言。虽然字面是汉文,但它体现的是壮语的语音、语法、语义等语言特征,又因它有别于复杂、难认的古代壮文,所以我们称之为简化壮文。目前这种文字尚未形成体系,但使用范围比较广泛。” 这其中,并没有如郁水啸翁所说“用‘蒙若迷若’来表示 mwngz rox mij rox ”,别误会了。

爱僚贝侬的设问:「 mwngz rox mij rox都用“你懂没懂”来表示的话,还有壮语吗 」,问得很好。这种所谓的“简化壮文”,应该不算壮文的一种,至多可以算做记录壮语词句的媒介之一。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主题

0

听众

8751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4-24
注册时间
2003-7-19
14#
发表于 2003-7-22 12:21:00 |只看该作者
感谢勒茂的回应。你和其他贝侬的萜子,字里行间充盈了对壮族的真挚之情。这种情况,出于21世纪的壮族青年的襟怀,着实令老翁感慨万千。我也曾经年轻过,也曾经跟我的同辈这么执着,而且还为不同的观点吵得面红脖子粗,甚至达到伤了感情的程度。随着时光流逝,视野开阔,老翁对壮族文化事业发展的眷眷之心依然如旧,所不同的是,烈火少了许多浓烟,而多了更多的碳火。其实,现在许多的问题,我们年轻时都作过不同程度的探索和讨论,其中不乏争吵。为什么前人已经争论过的问题,现在仍要争论不休呢?老翁认为,原因之一在于,那个年代,为了一心一意推行壮文,各界(包括学术界)不欢迎争鸣,大凡有不同意见和倾向的文章,一般都不给予刊发。如果说,政府在其中起作用的话,那说明政府也是一心一意要推广壮文的。这从侧面反映,政府的决心是多大。

老翁原帖是讨论壮族有无民族文字的,言外之意,就是壮族有几种文字方案可供选择,要好好研究这几种文字方案的社会承受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再考虑与此有关的其他具体活动。例如,拼音壮文的推广已经走到了一个看不到岸的河流上(如果不是已经走进死胡同的话),该怎么推进?拼音壮文产生的历史背景是汉字要走拼音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汉字的电脑录入比拼音文字优越,拼音化的思潮已经烟消云散,那么,拼音壮文既不符合潮流又没有社会基础,要不要转向方块字的道路?如果走这条道路?怎么走法?在这样的社会现实当中不很好地研究壮文方案的可行性,而是奔走呼号,要为壮文立法,这是不是不识时务?请问,如果壮族尚没有本民族承认的民族文字---老翁帖的1楼帖子似乎说明壮族还没有本民族承认的民族文字,那么,立什么法呀?那些为壮文立法奔走呼号的贝侬有多少人是研究过法律的?有多少人懂得法有“善法”与“恶法”之分?顺便说一下,要是国家颁布的法律是A为壮族人民的民族文字,国家公民要尊重、保护这一文字的使用权等等,而实际上,壮族人民心中的民族文字是B,那么,这个法就是“恶法”而不是“善法”。也许有人会说,有法比没法好,或者法律可以修改嘛----老翁敢说,这样的人不仅是法盲,而且把法律当儿戏。

回到贝侬关心的具体问题上。本来,如果贝侬们看问题的角度稍微宽一些,或者在判断是非时有历时比较和共时比较的意识,或者在保全民族感情的同时多一些理性的思辩,或者形成“先礼后兵”的思维习惯,即对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先看作是好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求真”或着“求伪”的办法找出其中不足,进而提出更有建设性的主意---这是一个开放民族必须具备的心理态势---那么,这些具体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不至于纠缠不清了。

1、白丽珠博士的那篇文章是译文,原载《广西民族研究》署有译者的名字。

2、“白丽珠所说的简化壮文,其实真的如红棉树所说的那样,完全是以现代规范的汉字去表达壮语,而并非是由现成的汉字以及按照“六书”构字法创造的新方块壮字组成的文字体系。”老翁认为,“现代规范的汉字”就是老翁所说的“现成的汉字”,同时,现成的汉字并不能完全表达壮语里一些特殊的壮字,如“黄牛”两个音节的汉字无法在文字形式上表达壮语里的单音节字“cwz”,“裂”一个汉字,无法表达壮语中的“ceg”、“aq”和“bod”等字。现成汉字无法表达的字需要创造,创造方法不是别的,而是“六书”构字法。现在,一些壮文学者正在研究创制这些特殊的字。

3、一个地方没有推行壮文,并不等于别的地方没有推行壮文。一万人感觉政府没有大力推行壮文,不等于政府没有大力推行壮文。推行壮文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不等于政府没有大力推行。怎么样做才算“大力”或者不是“做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但是,政府从50年代以来在壮文教育方面的投入,跟经济发展需要的投入相比是可观的,从投入的角度看,花了这么多的财力,不能不算作“大力”。事实上,政府的投入再大,政府再怎么“大力”推行,如果老百姓不买帐,甚至与之对抗,那政府的投入就显得无谓了。问题在于,政府的努力怎么样跟群众的愿望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关于壮文进大学的问题,不知勒茂是否知道,全国有12所民族大学或学院,一方面生源不足,招生困难,另一方面,进校后的学生纷纷要求改学其他的专业,有的还希望能够遇上救星,把他们转到别的学校学习。既然人们不爱读这个专业,那有没有必要开再多的科目,建再多的学校,稍微有点理性思维的人都知道答案。

5、很多贝侬,特别是接受过汉语教育懂得做人道理的贝侬,都表现得特别热爱拼音壮文,说拼音壮文如何科学,如何益智,如何易学云云。请问,这些贝侬有多少人能把这满腔的热情付诸行动,让自己的孩子去读壮文小学的?告诉这些贝侬,读壮文小学是免费的,多少年来,这些壮文小学一直都不满额,请热心的贝侬看在拼音壮文前途和命运的份上,赶快送小孩去吧。其实,如果实在繁忙,不用家长送去也可,那里的老师正愁着,担心没课上而下岗呢。----讲到教师下岗的问题,老翁想起了教师的编制。机构编制部门专门为民族地区开设民族班教学而增加教师的比例,这是否可以说是政府关心民族语文教学的具体表现呢?

6、关于自生自灭论。老翁经常听到广播电视上的讣告,末尾总有类似于“医治无效,于零晨逝世,享年80有余”的词句。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一个80多90岁的躯体,到了医院,应该做的不是“医治”和“抢救”,而应该是人道主义的弥留服务。让不该死的事物死去,是极端残忍的;让该死的事物活者,未必是仁慈;让该死的事物顺其自然而死,有时需要比抗争更大的爱心、毅力、智慧和勇气。


手脚不勤草满天,嘴巴不勤口水咸。 早晚开口唱山歌,山歌要比亲嘴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6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10-2
注册时间
2003-1-29
15#
发表于 2003-7-22 15:00:00 |只看该作者
首先感谢老先生带来了不同视角的观点,仅凭这点就值得尊重,欢迎继续贡献你的智慧!
很多贝侬的看似不够宽阔的视野,我理解为因为热爱而导致的求成心切,想来老人家作为过来人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拼音壮文既不符合潮流又没有社会基础,要不要转向方块字的道路?如果走这条道路?怎么走法?在这样的社会现实当中不很好地研究壮文方案的可行性,而是奔走呼号,要为壮文立法,这是不是不识时务?

我的看法是事在人为,立法也是创造群众接受拼音壮文的基础氛围。
很多人(我感觉这里的多数贝侬)赞同拼音壮文方案,是因为经过讨论交流感觉拼音文字与方块字比较容易学,这样的经过网络交流得出的结论是否科学,我也存疑,但是就个人感受来说确实比学方块字来的容易,无论如何科学的方块字设计方案都必须象汉语一样要一个个地积累,在一个本民族语言不是主流语言的社会里,尽量降低学习难度是必要的。当然我并不认为学了声母韵母就能掌握本族语言,一样要积累,但比较方块字来要经济的多。

关于群众接受的问题,这确实是问题的症结所在。问题不在方案的好坏。群众不接受,任何方案都没有意义,作为个人,可以是理想主义的,但几千万的民众,肯定是趋利性的,即:我为什么学?我学了有什么用处好处?学汉语英语是和升官发财和锦绣前程紧密相连的,学壮语可以吗,所以我认为你所谈的群众不接受的那些现象都是存在的。在经济文化还相对落后的僚人地区切身利益的考虑尤其重要。
是否说推广难我们就可以不去努力了呢,是否说将来就完全没有可能让群众接受了呢?是否我们就此看着民族文化消亡下去呢?你说“让该死的事物顺其自然而死,有时需要比抗争更大的爱心、毅力、智慧和勇气。”也许你为之贡献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是成效不大,于是就失望、消极?或者  还有其他原因?
我们是不灰心不失望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播的普及和有效,语言的推广是大有前途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僚区经济圈的形成,内部交往的密切,本民族语言对于交往会越来越重要,群众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会成为一种需要,所以现阶段的困难是暂时的,在僚人青年在加强民族意识,从我们作起,加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同时,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我相信僚人的文化回的到发扬光大!!!!!!!


Mengz gaangc Xuangh,gul gaangc Qyaix,Haausxuangh Haausqyaix doc deg Haausrau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16#
发表于 2003-7-22 21:56:00 |只看该作者
再一次查看1999年第2期《广西民族研究》杂志,还是没能找到白丽珠女士发表的文章《三种壮文的比较研究》为卢岱所译的证据。在这个细节上,郁水啸翁显得有些武断了。郁水啸翁谈论到的其他方面,是否也偏于“武断”了呢?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

听众

20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3-5-9
注册时间
2002-12-13
17#
发表于 2003-7-22 22:28:00 |只看该作者
“壮族人民”有点怪,自己的文字他不爱,批评起来特痛快;
“壮族人民”有点怪,自己的母语他不睬,“夹壮”汉话当光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主题

0

听众

8751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4-24
注册时间
2003-7-19
18#
发表于 2003-7-22 22:33:00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老翁看不到13楼以后的帖子?

手脚不勤草满天,嘴巴不勤口水咸。 早晚开口唱山歌,山歌要比亲嘴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2

听众

8581

积分

贵宾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6-3-13
注册时间
2002-10-28
19#
发表于 2003-7-22 22:48:00 |只看该作者
请点击第二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

听众

223

积分

石精灵

Rank: 3Rank: 3Rank: 3

最后登录
2003-9-17
注册时间
2003-7-13
20#
发表于 2003-7-23 00:53:00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郁水啸翁2003/07/22 12:21pm 发表的内容:
1、白丽珠博士的那篇文章是译文,原载《广西民族研究》署有译者的名字。

2、“白丽珠所说的简化壮文,其实真的如红棉树所说的那样,完全是以现代规范的汉字去表达壮语,而并非是由现成的汉字以及按照“六书”构字法创造的新方块壮字组成的文字体系。”老翁认为,“现代规范的汉字”就是老翁所说的“现成的汉字”,同时,现成的汉字并不能完全表达壮语里一些特殊的壮字,如“黄牛”两个音节的汉字无法在文字形式上表达壮语里的单音节字“cwz”,“裂”一个汉字,无法表达壮语中的“ceg”、“aq”和“bod”等字。现成汉字无法表达的字需要创造,创造方法不是别的,而是“六书”构字法。现在,一些壮文学者正在研究创制这些特殊的字。

3、一个地方没有推行壮文,并不等于别的地方没有推行壮文。一万人感觉政府没有大力推行壮文,不等于政府没有大力推行壮文。推行壮文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不等于政府没有大力推行。怎么样做才算“大力”或者不是“做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但是,政府从50年代以来在壮文教育方面的投入,跟经济发展需要的投入相比是可观的,从投入的角度看,花了这么多的财力,不能不算作“大力”。事实上,政府的投入再大,政府再怎么“大力”推行,如果老百姓不买帐,甚至与之对抗,那政府的投入就显得无谓了。问题在于,政府的努力怎么样跟群众的愿望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关于壮文进大学的问题,不知勒茂是否知道,全国有12所民族大学或学院,一方面生源不足,招生困难,另一方面,进校后的学生纷纷要求改学其他的专业,有的还希望能够遇上救星,把他们转到别的学校学习。既然人们不爱读这个专业,那有没有必要开再多的科目,建再多的学校,稍微有点理性思维的人都知道答案。

5、很多贝侬,特别是接受过汉语教育懂得做人道理的贝侬,都表现得特别热爱拼音壮文,说拼音壮文如何科学,如何益智,如何易学云云。请问,这些贝侬有多少人能把这满腔的热情付诸行动,让自己的孩子去读壮文小学的?告诉这些贝侬,读壮文小学是免费的,多少年来,这些壮文小学一直都不满额,请热心的贝侬看在拼音壮文前途和命运的份上,赶快送小孩去吧。其实,如果实在繁忙,不用家长送去也可,那里的老师正愁着,担心没课上而下岗呢。----讲到教师下岗的问题,老翁想起了教师的编制。机构编制部门专门为民族地区开设民族班教学而增加教师的比例,这是否可以说是政府关心民族语文教学的具体表现呢?

6、关于自生自灭论。老翁经常听到广播电视上的讣告,末尾总有类似于“医治无效,于零晨逝世,享年80有余”的词句。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一个80多90岁的躯体,到了医院,应该做的不是“医治”和“抢救”,而应该是人道主义的弥留服务。让不该死的事物死去,是极端残忍的;让该死的事物活者,未必是仁慈;让该死的事物顺其自然而死,有时需要比抗争更大的爱心、毅力、智慧和勇气。 ...

1.意见不变。

2.我有点怀疑老翁先生是不是对方块壮字缺乏一个概况性的了解?您所说的“现成的汉字并不能完全表达壮语里一些特殊的壮字……现成汉字无法表达的字需要创造,创造方法不是别的,而是‘六书’构字法。现在,一些壮文学者正在研究创制这些特殊的字”,其实并不包含在白丽珠的那个文章里所说的“简化壮文”,因为简化壮文就是完全采用现行的规范汉字,而您说的所谓壮族学者正在用“六书”构字法创造的新字,与古壮字(方块壮字)又有什么区别?大家都是用六书构字法创造的,充其量不就是一个是古字,一个是新字而已?说白了,这种所谓的sawndip moq始终还是方块壮字,最多就是笔画上、部首的组合上加入了现代人的考虑而已,根本不能脱离方块壮字的范畴,而白丽珠写的那篇文章里,更根本没有提到这种所谓的sawndip moq 。

3.我还是那句话,凭心而论,政府根本没有“大力推行”过壮文,壮文根本就是只表面在各个壮族县份的一些特殊学校实验式地推行(包括我的家乡也有这种‘残废’学校),所谓的“政府从50年代以来在壮文教育方面的投入,跟经济发展需要的投入相比是可观的,从投入的角度看,花了这么多的财力,不能不算作‘大力’”,是看不到一个事实的,即政府在汉语教育上的投入毫不含糊,但是壮文教育的投入与之相比,简直如一根牛毛与整头牛比,这叫大力推行?不和汉语比了(毕竟汉语普通话的推行也是法律规定的),就和人家内蒙古、西藏、新疆比吧,我们的自治区政府什么时候与他们的自治区政府一样对主体自治民族的语文普及上做过相应的努力了?光看看配套措施之一吧:叫壮族人半夜12点多去听所谓的《壮语新闻》?去比比人家专门的维吾尔语、蒙古语、藏语频道吧,不害臊?这也叫大力推行?

我更不相信壮族的老百姓会因为推行壮文而与政府发生对抗,老先生的话太夸大其词了,僚人的百姓温顺着呢,2000多年来做惯了没主见的一盘散沙的人群,难道会象老先生所描绘的一样,一普及壮文就义愤填膺、不买帐还对抗?

4.老先生,你觉得壮文只进了民族学院、民族学系、民语系就算进了大学?壮族人不需要用自己的语文去做点别的了?难怪没人愿意学了!

5.壮文小学免费,汉文小学收费,我们还偏要上汉文小学,老先生,你恐怕比谁都了解内在原因吧?为何不和我们解释这个现象,而只是拿这种表面的东西来这里唱这种阴阳怪调呢?要是让勒茂我来解释,简单得很——壮文推行没有必须的配套社会手段,学了没用,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变成毕业后无法适应实际环境,从这个配套手段的极度缺乏上看,明显可以看出政府从来没有“大力推行”过!说“大力推行”壮文,粉饰的意味太过于暴露了。

6.谁愿意自生自灭,那任之由之吧,反正这个世界还有很多贝侬要继续奋斗,没有人愿意挽留失去斗志的懦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6 22:25 , Processed in 0.231956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