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壮族山歌文化
2003年4月9日8:53
........................................................................
4月8日电(记者 王志伟)一袭设计简单却又精致的美丽服装,一副具有清亮雄浑嗓音的好嗓子,演唱出优美动听的山歌。在“三月三”歌圩上,不同地方、不同生活背景和经验的山歌手们都在演唱着自己喜欢的山歌。
壮族的山歌文化源远流长,他们演唱的山歌雅致、含蓄、深刻,内容丰富多采,手法灵活多变,修辞适当。
壮族的民歌种类很多,按照思想内容分可以分为诉苦歌、情歌、风俗歌和革命歌谣,其中以情歌的数量最多,艺术价值也较高。
青年男女通常是唱情歌,成套的山歌分为四个阶段:相见时唱“初恋歌”,唱到爱慕时转为“赠礼歌”,之后再唱“别情歌”,分手时则唱“约会歌”,相互问答赛输赢,有时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壮族素有“倚歌择配”的习尚,社交和恋爱较为自由,在封建时代由于父母包办制度的约束,在壮族的情歌中也有不少是反抗包办婚姻的内容。
广西山歌学会会长覃承勤说,一首好的山歌,在内容上必须切入、切事、切时、切地、切理、切情;艺术上必须巧妙地运用赋、比、兴、重叠、双关和歇后语这六种手法。
壮族的民歌在表现形式上有各种短歌式、勒脚歌式、排歌式、叙事长诗式等,其中最局特色的是勒脚歌式,即歌词押腰韵的同时押脚韵。勒脚歌有五言、七言、五三五言、七三七言几种。
“喝碗清粥水,胀肠胃养血;不吃肚饿瘪,吃着呢掉泪”这是一首五言四句的勒脚歌。在这首歌中,水和胃押腰脚韵,血和瘪押脚韵,瘪和呢又押腰脚韵。反复吟唱,平仄互押,十分平整,具有高超的技巧。据历史记载,清人陆祚蕃在《粤西偶记》中曾对壮歌的特点进行概括:“僮(壮)人……其歌字皆土音,韵皆天籁,译而通其意,殆亦工于为词者。”
山歌是艺术,壮族在对歌时更是讲究艺术,讲究美。覃承勤说,对歌之美在于机智敏捷,风趣诙谐,给人以美的感受,对歌的艺术全包含在攻、防、转、合这四个方法的运用中。1937年的时候,柳城歌王黄三弟和宜山歌王蓝达妹就有过一场精彩的对歌,二人的对唱竟然成了他俩结合的媒妁。
在壮族与汉族聚居的地区,一部分壮族也会唱汉山歌,或是用汉族的韵律来编山歌,这是壮汉两族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