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广西民族学院首页>>学院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学科申请书
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学科申请书(1) 广西民族学院
一 . 语言学学科建设项目定义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学的对象是人类的语言,语言学的任务是研究语言的功能、结构及其历史发展,揭示语言的本质以及语言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语言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主要涉及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等。本学科建设项目主要专业是壮、侗语,现代汉语,对外汉语等。
二. 语言学学科建设项目背景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的工具,是人的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作为信息载体或作为信息系统在社会交际中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因此,语言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包括人类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信息论,控制论等方面的广泛注意,语言学很自然地成为了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它与国家经济发展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方言以及多民族语言比较是当今语言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心。广西是一座语言富矿,境内有12个少数民族,壮族是国内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语的归属尚有争议,壮侗語的描写、壮侗语与东南亚各国语言的历时和共时的比较是当今国际国内语言研究的热门,广西有着丰富的语言资源,有待我们去开发研究。
本建设项目在国际和国内均有一定的优势。本学科少数民族语言于1998年获硕士点,学科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级课题子项目1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4项,学院重点课题20多項。,共出版专著12部,教材2部,方言志6部,调查报告10部,论文近200篇;1997年主持召开了教育部"壮汉双语教学研究成果鉴定会"。1998年协助国家汉办召开了全国“语言与教言教学研讨会”。
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为覃国生教授和张晓勤教授。覃国生教授是硕士生导师,主讲壮语、语言学、汉语方言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壮侗语言及壮侗语与东南亚语言比较,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先进的地位。先后出版专著一部,主编教材一部,参撰地方志2部,发表论文20多编,获省部級科研成果奖2項,是广西语言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张晓勤教授主讲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对外汉语等课程。研究的方向为应用语言,是湖南省高校首批跨世纪青年骨干教师,省级重点课程和院级重点课程建设主持人,中国修辞学会理事、广西语言学会理事、出版专著2部,参编教材2部,参撰地方志2部,发表论文60余篇。曾获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广西社科成果三等奖,省教委论著二等奖。
三. 语言学学科建设目标
(一) 整体目标
以壮侗语及双语比较研究为重点,广泛开展壮侗语、苗瑶语、汉语方言、双语比较、对外汉语等方面的开掘拓展研究,占领广西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制高点,争取区内领先,国内先进,国际产生影响,形成学科优势,在建设好现有的少数民族语言硕士点的基础上,努力创造条件力争上少数民族语言博士点。
(二) 具体目标 1. 近期组织力量申报一项以壮侗语调查研究为重点的国家社科规划课题,同时申报1-3项自治区级社科规划课题,申报10项左右学院重点课程。
2. 以壮侗語为研究重点,同时涉及壮侗苗瑶文化及汉语
方言、汉语史领域的研究,出一批特色鲜明、较有影响的科研成果,拟出版专著2-3部,发表论文10-15篇,撰写一系列语言调查报告。
3.以现代汉语和对外汉语老师为骨干,创造条件,申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点。
4. 建立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
三年内送培1-2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1-2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同时力争引进一名博士和1-2名硕士。
5. 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①拟派出2-3名教师出国访学。每年派出3-5人次参加国际或国内学术研讨会;②成立“壮侗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建立“壮侗语言文化研究网站”;③拟在三年内于本院召开一次国际壮侗语及东南亚语言学术研讨会;④建立一个语言实验室,用以进行语言(主要是语音)描写分析。
6. 建设项目完成后,在学科规模、人才梯队、科研攻关能力、学术成果诸方面跃上台阶,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
① 学科结构趋于合理。多专业间相互渗透,横向打通,扩充内容。
② 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争取有1-2名教师晋升教授,2-3名教师晋升副教授,博士生要增加到3人。
四. 所需经费
1、建立一个语言实验室 购买相关设备约10万元
2、师资培训 约8万元
3、学术交流 约5万元
4、科研调查 约5万元
5、资料信息化 约2万元
共计约30万元
第一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31 15:45:0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