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邓瑶寨里“送不走”的汉族媳妇
——记扎根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乡大新村红邓屯的河南新乡女子陈攀红
记者 阮启枝 特约记者 陈忠德 张耀华 覃天阳
来源:广西民族报 http://www.gxmzb.net/content/2014-06/27/content_7405.htm
1、初识红邓瑶寨
初春时节进瑶山。从融水县城驱车一个半小时后,我们来到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乡政府所在地大浪街。说是街上,其实也就是县道旁形成的一个小集市,街边停放一辆小轿车时,会车就很难通过了。 带路的人告诉我们,在大浪街一定要吃饱饭,接下来还有一个半小时的山路要走。融水苗族自治县里有那么一个瑶寨,这让我们的想象空间浮现出遥远和封闭的画面。果不其然,一个半钟头的开开停停,在县里借用的越野车一直很吃力地在半山腰上爬行,初春的瑶山满眼翠绿,很深的沟壑中间,新修的红泥路像绿海中的彩色飘带不停向纵深延伸。在一处路基被雨水冲刷毁坏比较严重的山冈上往下眺望,沿着300多米长的沟底往上散落着零星矮小的木屋,不时冒出袅袅炊烟,向导说那里就是红邓屯。把车停在“公路”边一处平地后,我们沿着斜坡往山岭下行走,雨后道路泥泞,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从山冈上的“公路”到红邓小学,直线距离只有100多米,我们一行3人走了近半个小时。瑶寨的路时而沿陡坡直下,时而从峭壁往上攀爬,十分辛苦。
河南汉族姑娘陈攀红嫁给融水瑶族小伙陈世永。图为夫妇俩在自家吊脚楼前留影。
瑶寨里的路崎岖且陡峭,陈攀红且行且努力。
2、瑶寨生活吓得她又哭又后悔
红邓小学处在半山腰上的一处300平方米的平地上,随坡势而建的两层半弯形木质吊脚教学楼和教师宿舍楼,楼下有小学生在嬉戏,话语不多的学校负责人贾卫华和我们的采访对象陈攀红在木楼下迎接我们。他们两人都是红邓屯教学点的代课老师。贾卫华告诉我们,红邓教学点几年前有3名教师,70多名学生,其中2人转为公办教师后连同做管理员的家属都调到平原地区去了,他是年前才调过来的,小陈老师家就在红邓,是学校的“老老师”了。 陈攀红老师25岁,其纯正的普通话和知识女性的气质明显有别于当地妇女。谈到她不远千里嫁到红邓瑶寨并被三次“退货”的经历,她显得出奇的平静,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猴子满山走,嫁给红邓人,就喜欢上这里的一切了。” 原来,嫁到红邓前,陈攀红是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物理系的大二学生,2010年7月初,身为家中长女的她,想为育有5个孩子的父母减轻负担,利用暑假时间到湖南打工,攒足自己大三学期的学费。在工厂里,长得清秀,能说会道的广西瑶族小伙陈世永成了她的师傅,近两个月的师徒关系促成了一段美好的感情。3个月后,陈攀红不顾同学们的劝阻,决定弃学跟在了比她还小一岁的陈世永身边。 2011年农历十一月十一日,相处半年多的陈攀红随男友陈世永回红邓屯见公婆。从广西首府南宁坐了4个多小时客车到融水县城,再换乘近两个小时班车,当晕车后吐得一塌糊涂、肚子饿扁的时候,她被告知到了大浪街上,陈世永的几个堂兄弟开摩托车到大浪街上接他们。 陈攀红说,坐在颠簸的摩托车上,领略陈世永口中描绘了很多次的“公路”,只是不足3米宽的泥巴路,处处是风景的山野也不见几棵大树,儿媳首见公婆的心情变得无比纠结。因为山路泥泞和湿滑,她不小心还滑倒了几次,精心挑选的衣服也脏乱不堪。待走到有些歪斜的木屋门前,一位老奶奶模样的人给她开了门。看到老奶奶谦卑的笑容,陈攀红认定是陈世永的奶奶也在等候孙媳妇进门。她说:“这时,陈世永连忙过来介绍,说这是他的妈妈。”陈攀红吃惊之余,知道了些许男朋友的家庭状况,心里顿时怨恨起这个男人来。到红邓的当晚,家里来了很多客人,饭前,来客人人都燃放鞭炮,起初陈攀红认为是瑶寨人好客,聚会都爱凑热闹就没有在意,中途客人举杯,并用普通话祝贺他们白头偕老时,她才恍然大悟,在客人眼里她已经是陈世永的老婆。陈攀红因此愤然离席。此时,想起母亲含泪的好言相劝,父亲恨铁不成钢的怒吼,都让她羞愧难当,不知不觉她泪流满面。自己虽也家住农村,但靠近县城,道路平坦,父亲还是远近有名的乡村建筑包工头,对她这个长女,父亲关怀备至,呵护有加,如今的境况让她为自己的草率选择后悔不已。
香港环保助学团捐资42万元修建的红邓小学,由香港中文大学师生设计,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同时,创造了新的建筑形体。
香港爱心人士出资聘请陈攀红任红邓瑶寨小学教师。
3、善良的瑶家人 两次“送走媳妇”
陈世永的母亲把儿子女友的变化看在眼里,知道自己的小儿子祸害了人家姑娘,席间她一直不说话,也不怎么吃饭,不时给自己的老公使眼色。 当天晚上,陈世永母亲叫陈攀红到她房里睡,冬夜里把陈攀红因崴 脚而红肿的双脚抱在怀里睡到天亮。第二天早上起来后,她把自己嫁到各地的4个女儿召回到身边,要她们认下陈攀红这个“阿贴”(瑶语:玄妹、小妹之意),并警告陈世永,不能祸害人家,让姑娘在瑶山玩几天后要把她送回老家去。哪知,陈攀红那几天皮肤过敏,一颗颗湿疹越抓越痒,异常难受。接下来3天,是陈世永的母亲从山上摘来草药煎好后一天帮她敷3次才挺了过来。 一星期后的某天上午,忧心忡忡的陈世永父亲找到陈攀红进行了一次长谈,他把家里的状况和当地的生存环境和盘托出,并要陈攀红早餐过后收拾行囊,他要亲自把她安全地送回河南老家,陈世永也同时离家到广东打工。 3天后,心情复杂的陈攀红被送到河南新乡市长垣县家中。 此后,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平时信誓旦旦的陈世永也换了手机号,没了音讯,陈攀红打电话给他父亲,他父亲也说不知道。煎熬3个月后,陈攀红敌不过思念,边走边问路,只身又来到了红邓屯,表示没了陈世永的音讯她就留下来给红邓陈家当女儿,不回家了。红邓的陈家父母这回急了,轮番做工作,见劝说无效,他们在对陈攀红约法三章后说出陈世永的新电话号码,并顺利将陈攀红再次送回河南老家,一名瑶族父亲与相隔千里外的汉族父亲进行女儿交接后四目相对,泪流满面,认下了隔省兄弟的亲情。 2012年5月下旬,陈攀红又一次回到红邓瑶寨,瑶族陈家的父母好饭好菜招待几天后,又想把这“女儿”送回去,不料,“女儿”说她已有孕在身,要把瑶族的下一代生在瑶寨,直到培养成人。原来,陈攀红要到陈世永新手机号码后,让瑶族陈父送回了老家,目睹了两家父亲认下兄弟亲情瑶族陈父安心返程后,第二天就只身前往广东,投奔她日夜思念的男人。
陈攀红在辅导孩子们学习。
4、瑶寨学生就是我的孩子
红邓屯有瑶族同胞180户,912口人,由于条件有限,目前在屯里生活的人群中,最高学历只有初中毕业。陈攀红被瑶寨两次“退货”仍扎根瑶寨的事迹,让红邓小学的资助群体——香港爱心人士深受感动,2012年底,他们委托融水“爱苗之家”将陈攀红聘为红邓小学教师,让热爱瑶寨的人来培育瑶家的后代。 采访时,陈攀红说,她已习惯了瑶寨的生活,也会讲瑶话了,她的孩子已3岁多,是个男孩,也在红邓小学读幼儿班,每天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活动时,她把学生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红邓屯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很多青年人到外面打工时,都因为没文化而选择一些比较辛苦、工资又低的工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红邓就更加没希望了。她还说,“我希望通过自己与驻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使红邓屯的瑶族同胞有一些改变,也不枉我在人生十字路口选择嫁到瑶寨来。” 这时,又有学生过来喊陈攀红去上课,采访不得不就此结束了。 炎炎烈日下,我们告别红邓走在了回程的路上,身后还不时传来汉族媳妇和她的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