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台湾,与当地人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两岸生活习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一些小常识,初入台湾的游人却未必全懂,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常识,对你的台湾游应该大有帮助。
-消费水平比大陆高出两倍
台湾的消费水平普遍要比大陆高出两倍左右,在台湾,一碗牛肉面23 ~25元人民币。游玩的费用可参照旅游团队在台湾的标准来确定,每天约1000元人民币最为合理。根据台湾当地旅行社的报价,前往日月潭、埔里镇、鹿港小镇2天游的费用也在1075元人民币左右。钱币兑换:1元人民币约为4元新台币,两岸旅游开放后兑换地将逐步扩大至台湾本岛,限额初步限定为人民币两万元以下。
团体均在指定的餐厅用餐,大部分餐厅均禁止吸烟,台湾的自来水不能生喝,需事先煮沸。
-享受服务没有给小费的习惯
在台湾并没有给小费的习惯,但在旅馆、餐厅消费,大都会收取10%%的服务费,在旅途中,导游与司机的小费为人民币50元一天。除此之外,下榻的酒店,若有事要求服务生的时候,一次给50元新台币小费(约人民币10元)即可,其他的商店购物或乘坐的士不必支付。
-部分酒店需自备一次性用具
台湾酒店的“梅花数”就像大陆酒店的“星级”一样,决定了酒店的级别。但有些比五朵梅花的酒店更为高档,游客事先可详细了解。目前,一般旅行团提供的是相当于大陆四星级酒店的住宿,每晚费用约为625~750元人民币。游客需留意,个别酒店由于环保考虑不设牙膏、牙刷、拖鞋等一次性用品,游客需自行准备。
-内地手机赴台可以使用
台湾的电压为110伏特,插座为扁头二脚式,酒店前台大多备有电压转换器,但是需付押金才能使用。
办理国际漫游后的大陆手机可以在台湾使用。由于目前台湾手机卡实行实名制,因此有需要购买的游客可找当地导游代为购买。在台湾旅游期间,可购买电话磁卡,有100元、200元面值,话费12元新台币/分钟。
赴台游风土文化话你知
-婚嫁习俗与大陆一脉相承
婚嫁是人生大事,在往昔的农业社会中,台湾婚期前后数日,亲戚朋友前来道贺,热闹非凡;现时青年婚嫁仍然有4道礼节,即:问名、送定、完聘、迎娶。
问名包括:第一门风,第二财富,第三才干,第四美丑,第五健康。议婚之前,女家派人探视男家,并占婿名,称为“探家风”。
送定,为订婚礼俗在黄道吉日送定,由男方带聘礼至女家,女家将男方带来的聘礼置于公厅案上,然后请男方来宾入席,由待嫁小姐捧“甜茶”上厅请客,茶毕,男方赠“压茶瓯”(茶瓯即茶盅)之红包,由小姐收之。男方亲友可利用这个机会审视小姐面貌、举止、动作,若双方相看两不厌,则将用红线拴在一起的两枚金戒、铜戒套在小姐手指上,象征“夫妻同心又同体”之意。这与大陆送聘礼有异曲同工之妙。
完聘,或称大聘,即并纳采与纳币二礼,意思就是已经把聘金送完,与大陆的“定亲”相似。
迎娶,就是结婚典礼。迎娶之前,男女双方还分别有请期、裁衣、安床、贺礼、轿前盘、吃姐妹桌、劲轿脚、挽面、放帖等名目。当新娘轿停在男方家门前时,新郎为了迎接新娘,乃用脚“跶轿门”3次,以示丈夫尊严。然后轿夫将轿门打开,男方令一男童手捧茶盘,盘上置柑橘迎新娘出轿,新娘见之答以红包,此谓“请出轿”。与现时大陆农村的结婚风俗几乎一模一样,两岸血脉相连,婚嫁习俗同出一辙。
-传统祭仪“狩猎祭”
狩猎祭的仪式大体在收获祭之后举行,因为这时他们才有闲暇从事狩猎,并且常在祭仪前后行集体狩猎或焚山狩猎。阿里山曹族在收获祭之后全社男子整装入山狩猎,到达山中未行猎前,各插茅草一根,招兽灵而供以糕酒,并向山神祈求多赐猎物并保佑猎人安全;东部与北部各族都把狩猎祭与兽灵祭合并举行,没有特为猎神举行的祭仪。
卑南人“狩猎祭”,又称“第二次入会所仪式”,旨在崇尚勇武。祭司率青年卜日进山,择地搭建茅舍与祭台。当夜,老人给青年换上围腰巾,象征成年,并就地围猎,所获猎物,当场宰杀祭献神明,祈福赐以勇力与佳运。五天后,猎队返村,举村男女盛会,歌舞宴饮,通宵不歇。青年即入青年会所正式受训,承担部落义务。
-台南端午不吃粽子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这是一个仅次于春节的节日。节日一到,家家户户都清扫一新。节前人人都要理发,据说若是头发太长,就要被妖精拔去扎粽子。所以,节前的理发店生意最兴隆。端午那天,妇女们头上佩戴艾叶,孩子们身上挂着香囊,也叫“香荷包”。这种荷包用五色绸布做成鸟兽形状,里面包上香末,让孩子们挂在胸前,不但香气扑鼻,还可以防疫除病。
台南地区端午节不吃粽子,而是吃一种叫“煎堆”(又叫“煎锤”)的食物。此俗也与郑成功有关。据说,郑成功率军入台之初,军粮匮乏,端午节无米包粽子。并不富足的台民闻讯,争着送来薯粉、花生、豆类等食品。郑成功下令将这些食物掺和在一起,油煎成“堆”,以度端午节。此后,台南人年年过端午节都以“煎堆”代替粽子。
-台湾民俗“礼赠有禁忌”
1.禁以手巾赠人从前,台湾民间丧家在办完丧事后送毛巾给吊丧者,用意在于让吊丧者与死者断绝来往。所以,台湾有“送巾,断根”之说。
2.禁以扇子赠人扇子价廉易碎,用于夏季扇凉,一到秋深天凉,即有“秋扇见掮”,意即太绝情,用完后就被甩掉,狠心抛弃。台湾民间有俗语:“送扇,无期见”,即基于此种心理。
3.禁以剪刀赠人剪刀属伤人的利器,其含有“一刀两断”、“一剪两断”的意思。赠剪刀会使人觉得你不怀好意。
4.禁以雨伞赠人台语“伞”与“散”同音,若拿伞来赠人,犹表送“散”给对方之意,且台语“雨”与“给”同意。雨伞”与“给散”同音,难免会引起对方误解。
5.禁以镜子送人因为镜子容易打碎,“破镜难圆”。还有好像嫌人丑陋,让人家照镜子好好看看自己的意思。
6.禁以钟送人因为“钟”与“终”同音。送钟会使人想到“送终”,易引起友人的反感。
7.禁以甜果送人甜果即年糕,是台湾民间过年祭拜神明祖宗时的必备之物,但在丧家守孝时严禁蒸食。因此,如以甜果赠人,会使受赠者联想家里发生了丧事。
8.禁以粽子赠人台湾民间丧家习惯上既不蒸甜果,也不赠粽子。如以粽子送人,会被误解为把对方当丧家,故此也在忌讳之列。宗和
[稿源: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