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437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画坛壮家星 -- 周少立、周少宁兄弟

[复制链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23:24: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ZT[壮乡名人]世界画坛壮家星 -- 周少立、周少宁兄弟

作者:潘宝祥 来源:武鸣县新闻信息中心  2006-11-8

  周少立、周少宁兄弟俩,原本並不姓周,只是由于家庭遭遇厄难,改了姓。他们从中国壮乡广西武鸣走来,用画笔将神奇的壮族艺术第一次推进了中国美术馆———登上神州画坛的尖顶,轰动天下。他们用自己的作品,打破了“中国现代艺术不可能走向世界”的流行断言,成为世界著名画家。他们作了老一辈艺术家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
  1、风雨中
   
他,在家乡扶绥县驮卢乡当小学教师时叫蒙振成,后来到武鸣县鸣山初中当教师时改名蒙渊,不久升任该校副校长、武鸣二中校长。她,韦玉馨,在武鸣县城当小学教师,籍贯太平乡文坛村。1946年,他和她结婚,时年各26岁、27岁。1951年,夫妻一同从武鸣调到宁明县相应任教。1957年,堂堂中学校长蒙渊酒后谵语被划为右派,入狱、劳改。竟人如其名“蒙冤”了。为什么取名蒙渊?无论是这个“冤”或那个“渊”,都十分可怕!一家人陷入了苦难的深渊!划清界线,以免株连,夫妻离婚了。韦玉馨调回原籍武鸣县,在城厢小学任教。唉!十二年婚姻一场梦,一群孩子满屋中。夫妻俩生有五个子女,离婚后全由母方抚养。其中二男:少立生于1950年5月2日,排行第三;少宁生于1957年3月17日,排行第五。
  太可怕了!儿女们都改随外祖母姓周。她,周锦华,早年毕业于桂林女子师范,特长美术。与青年教师韦鸿恩婚后十年只生一女,丈夫为求男嗣已另娶。锦华与丈夫分居,同独生女独立生活。她视外孙如掌上明珠,悉心呵护引带。周氏兄弟自幼酷爱画画,与美术结下不解之缘,大外孙女周蝶慧1963年考上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都是外祖母带教出来的。她是外孙们心中的明灯。
  只靠玉馨每月40元工资,在城里养活全家7口人,捉襟见肘。少立9岁起就同姐姐上山砍柴、到河边挑沙,幼小少宁捡废旧,外祖母绣壮锦背带、童帽、枕头套,或画纸样花出售。众人各尽其能,卖得些钱,以解燃眉之急。1966年,在广州读书的蝶慧打电报回家说要钱,少立将自己挑沙所得的40元钱汇去———这是卖掉50立方米河沙得的钱。一家人日子过得十分清贫艰难,也炼出了他们能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韧性。
  2、同学少年
  武鸣中学校史荣誉室里陈列着许多张这样的照片:一群同学少年,簇拥在伟大领袖毛主席身旁。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喜悦。那个年代,能见到毛主席或是能和毛主席合影那可是最最最幸福的了。不同照片上的毛主席,或站或坐,或垂臂或挥手,不明底细者以为是真的,其实那“毛主席”都是周少立同学画的仿真模拟像。这些照片拍摄于1968年12月。周少立这个年级,由于“文革”的拖延,初中延续了五年半,被揶揄为“初中本科”。
  1970年秋,周少宁上初中。其间,他在一次年级板报上画了这样一幅插图:一位梳羊角辫的少女,脸儿白里透红。熟悉者一眼就认得出,这画的是本年级某女同学。“他和她恋爱了……”同学们窃窃私议。有的则不在意他们是否恋爱,只从心底里佩服少宁画得像极了。好心的老师找了少宁的妈妈,说:“少宁恋爱了,同学们都这样反映。赶快劝劝吧,他才14岁……”稍后,在母亲的过问下,少宁说真想不到,绝对没有。十多年过去。一天,少宁在街上偶然遇见当年“羊角辫”,已婚的她竟然诙谐地对少宁说:“……我,想要一个你的孩子。”
  3、大块挥神笔
  1969年1月,周少立随知青小组到武鸣东部边境大明山脚下的马头乡莫阳村插队。白天干农活很累,晚上他在豆样大的油灯下练画,直到深夜,似乎不知疲倦。的确也是,他自幼嗜画成瘾,养成了条件反射,只要一拿起画笔就跃跃兴奋,激情不已。他在插队日记中写道:“什么才能解我劳动后之疲劳?惟有这枝笔!”当得知大队领导正在为着找不到人画毛主席巨幅油画像而一筹莫展时,他主动承担了任务。其实他以前未画过油画。莫阳成为马头公社第一个有巨幅毛主席油画像的大队,周少立也跟着出了名。许多生产队请他去画。莫阳是他的油画艺术的发祥地。周氏兄弟
  1972年,周少立被县里抽来参加《壮乡怒火》大型泥塑创作组,准备翌年举行展览。经培训班授课之后,创作组历时一年制作出反映武鸣阶级斗争纪实的泥塑像128尊,使展览能按计划举行。20多名创作人员中,周少立是最年轻的。他由此学会了以前从未见过、从未做过的雕塑艺术。他将雕塑技艺心得体会工整地写满了两个大本笔记。迈出了雕塑艺术生涯的第一步。
  1974年,周少宁从武鸣中学高中毕业。他和哥哥一起以美术特长又会电工、木工、广播收音等多种技艺,被县里抽来参加伊岭岩风景区首期开发工程。兄弟俩满腔热情,干得特别卖力,也显示了自己的才能。空闲时兄弟俩常替人作肖像画并乐此不疲。自治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常来景区指导,发现了周氏兄弟两株苗苗,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4、“编外”读书郎
  1976年,周氏兄弟先后从武鸣伊岭岩风景园被借调到广西区彩调剧团、歌舞团当舞台美工(布景),同住区文化大院。1978年,周少立考取上海戏剧学院舞美、油画专业。哥哥入学后给弟弟去信称可来上海随读旁听。少宁拿着这信,反复向广西歌舞团领导迫切要求,终于取得同意。次年春,少宁到上海“求学”。然而,学院始终不肯开这个先例。他没有得到学院的批准手续。他想既然来了,就硬住下去,旁听求学,不发文凭也无所谓,只要能学到知识就行。
  由于他是一个编外生,兄弟俩平时只能合睡一铺床。过了一段时间,学校放在展览厅的一台黑白电视机丢了,不再给外来人员在校留宿。少宁只好到校外去找地方投宿。他已和歌舞团领导有话在先,在上海不报销住宿费。当时他月工资18元(在歌舞团属学员级),连低档客栈也不敢问津,到哪去找最便宜的床位呢?经一番察访,少宁选择了最便宜的那些白天经营洗浴,夜间提供投宿的澡堂过道临时连排铺。凌晨4时,澡堂逐客,准备接待来洗浴的人。少宁只好到街头檐下栖身,不一会,就被前来干涉嫌疑“流浪汉”的警察赶走……直等到天亮,校门开了,他才能回学院去。
  歌舞团同意少宁随哥哥到四川写生,并寄来了100元旅差费。少宁为此欣喜欲狂。但领队老师不给少宁随行。少宁不改初衷,独自一个人行动,踏访了重庆、成都、乐山、西安、邯郸等地名胜古迹,画了许多画,真惬意。其中最难忘的是,背着行囊及足有半开纸大的沉重的画箱,徒步60多公里,爬上峨眉山3077米高的金顶景点。下山时43公里只用了3个多钟头。
  修业期满,兄弟俩离开上海时,将在各地写生的许多画稿以及在学校图书馆临摹的几百幅小油画、拍摄的许多资料照片,在车站托运回南宁,重达几百斤。
  5、神奇花山
  从图书阅览和各地名胜古迹考察中,周氏兄弟觉得广西壮族花山崖画也是祖国珍贵的古代艺术文化遗产。在广西的西南边陲壮族地区一带约200公里长的左江沿岸,距江面约12米至12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共有崖画178处,皆为土红色彩的图像3400多个。其中人像约有2600个,皆裸体,最高达3.5米,最矮仅30厘米。还有动物、农作物、器物、天体日月等图像,但却没有任何文字。据考古专家鉴定,图像最远古的距今约2000多年,多数为1000多年。这些画的颜料是什么?历经千年日晒雨淋风化,至今仍色彩鲜艳图像清晰可辨。作者作画的目的是什么?图像含义是什么?高空作业怎样进行?……诸多神秘,百思不解,故称之为“花山之谜”。然而,这么历史悠久、蔚为壮观的古代壮族艺术文化遗产,竟鲜为人知,名不见经传!
  1980年春节期间,人们都还沉浸在节日气氛中,兄弟俩背着画箱及行李离家出发了。他们在宁明县城租了一只小船,奔赴花山,沿江对诸多崖画进行揣摩、临摹,收集资料。历时3天。他们白天爬山攀崖,夜宿山洞。在迷雾阴寂的原始大森林中,体验远古壮族先民们的生活。
  花山考察归来之后,他们用了一个月的业余时间,画出了第一稿。贺铁龙、刘鲁也两位老师,面对诸多画稿,揣摩了许久、许久,说:“不行!失败了!”———画稿只停留在原始崖画的“照相式”的描摹,失去了原始崖画给人以神秘的第一感觉。要画出花山的灵魂。于是,兄弟俩又利用节假日及剧团休整期第二次、第三次前往花山,反复踏访捉意,收集传说。先后在崖边临摹了4000多个艺术形象。在南宁又翻阅大量的壮族史料,得到“羽人国”的启迪,又观察了不少铜鼓和壮锦等壮族文物。然后融会贯通,以花山崖画为基础素材,以它的灵魂为基调,结合壮族古代优美传说,融合中西方绘画艺术特色及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等表现手法,潜心进行创作。

待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沙发
发表于 2007-6-3 23:26:00 |只看该作者

  6、崎岖的路
  兄弟俩呆在这废弃的旧仓库里,整天关着门,晚上则灯火通明。有时凌晨三四点钟了,两人都还忙着。他们在痴迷入醉地进行《花山之谜》壁画创作。这时候,有人放出恶言:“周氏兄弟画的都是裸体,他们搞黄色艺术。”“这个创作是资产阶级的,要停止!”敢为周氏兄弟鸣不平的曹哲同志,冒着风险去“越级上告”,悄悄来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长贺亦然的家。贺部长听了曹哲的汇报,看了带来的画稿,鲜明地说:“这是民族的东西嘛,怎么是资产阶级的呢?”这给周氏兄弟增添了勇气和力量。可是,仍然有人纠缠不休,说:“让他们搞吧,搞吧,到时候让北京评价,如果不行,就把他们开除。”
  周氏兄弟画出了200多幅“花山之谜”油画稿。刘、贺两位老师叫他们把画稿带到桂林去,请广西著名油画家李骆公赐教。因拮据无路费,周氏兄弟将自己的作品委托宾馆卖了两幅画给外宾;请4天假不如实说原因。过后此事露馅了,被指责为“欺骗领导,自由散漫,私自卖画给外国人”,兄弟各受“留团察看一年”的处分。后来,周少宁报考中央民族学院,考试成绩超过录取分数线,只因鉴定表上的“恶劣”评语而名落孙山。
  1982年2月、10月,周氏兄弟先后两次背着装满画稿的沉重大画箱去到北京,敬请著名艺术大师品评赐教,回南宁后又反复修改,精益求精。是年12月,他们第三次将修改后的画稿带到北京,三请大师审评、指导。
  这期间,有人说他们到北京的目的是“招摇撞骗”。他们多次进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一年来,该院张仃院长对周氏兄弟的艺术创作一直给予大力支持与鼓励。该院领导收到了寄自南宁的信,信上写道:“广西将有弟兄俩到你院招摇撞骗。”副院长阿老面对这鄙劣的信,很气愤地说:“难道我们这些人是被骗得了的吗?艺术是骗出来的吗?”
  7、青春如画
  周氏兄弟受处分后,“花山之谜”创作一度落入低潮,下班回来后比以往有着更多的空闲。周少立和女朋友徐秀玲晚上一起散步、星期天去公园散心,比以前多了。两人是1974年在武鸣开发伊岭岩时相互认识的。几年来,两人在热恋中。为着业余绘画创作,少立已几次推迟结婚。秀玲等待着,一直等待着少立那常常因画画而迟来的爱。现在,处于逆境的清闲中,他们的爱情像干柴遇上了火苗,迸发于困境时的患难与共之中。“我们结婚吧。”两人共同作出了决定。
  “啊!这小子,真不知愁,竟然在这个时候还有心思结婚呢!”友好的和不友好的人都诧异地这样议论着。
  新郎,新娘,各自思量着送给对方的礼物。少立想买一套棉涤衣服作为送给新娘的礼物,可是囊中空空拿不出钱来———几年来,买画布、纸张、颜料,外出考察、写生,都是掏自己腰包,每月40元工资,入不敷出。秀玲是一个纯朴、实在、富有事业心的女性。她是一位1949年南下而留在武鸣的老干部的女儿,原为武鸣县文艺队舞蹈演员,后调到南宁地区文工团。这时她考虑送什么礼物才是新郎最需要、最高兴的。少立正为着《花山之谜》画组中的每幅长30米的4幅长卷的布料依然没有着落而焦灼。秀玲拿出自己的全部储蓄,买了150米武鸣产的白扣布作为结婚礼物送给新郎作画布。1982年元旦前夕,他们举行了婚礼。
  在秀玲劝说之下,周氏兄弟不再因事业上的挫折而消沉,重振精神继续进行“花山之谜”的创作。
  1982年12月23日至25日,广西区文化局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的、周氏兄弟创作的《花山之谜》壁画稿观摩展览,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英文版、《中国青年报》、《广西日报》等媒体相继进行报道,称此次画展“轰动首都画界”、“获得广泛赞赏”。壮族青年周氏兄弟的名字,以及壮族花山崖画的名声,首次在无垠的大地上广泛传扬。
  我国著名画家李苦禅、张仃、阿老、范曾等观看了展览,给予较高的评价。李苦禅对周氏兄弟说:“你们的画很成功。”张仃认为这组画的出现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报春花”。
  8、快乐苦旅
  周氏兄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画展博得好评,该学院作出决定:破格免试吸收周氏兄弟入院进修,因为他们的作品就是很好的成绩。1983年春,两人入学进修现代壁画专业。这年暑假来临,当人们躲进凉快处避暑的时候,周氏兄弟却背起行囊、画箱离开北京,朝着大西北“火焰山”、酷热沙漠地带而去———经过11个省区的大西北考察写生之旅开始了。艺术之神弄得他们着了魔。
  啊!诸多的名胜古迹留下了他们的脚印。昭君墓,阴山崖画……在大同云岗石窟群,他们每天清晨直画到晚上8点钟还没有吃晚饭。在永乐宫,一个多星期,天天从清早画到晚上12点。……登华山,观黄河壶口、秦兵马俑……在西安,他们把40多斤重的沿途所作的画稿寄回家。戈壁滩上,滚烫的沙浪使人快要变成一件“烧烤”。塞北一大怪,白天40度高温,夜间乍变寒峭。在敦煌,他们在窟洞内那冰凉的大青石上铺开塑料布过夜,冷得难以入睡。他们快要成为穷光蛋了,终于收到少立妻子徐秀玲寄来的300元钱和信。到了乌鲁木齐,他们继续西行1463公里向原计划终点喀什挺进。越往西去,环境越来越恶劣。他们向老乡租了一匹骆驼行走在茫茫大漠里。弟弟发烧了。过几天哥哥也发烧了。前无村,后无店,没有药,喝水也十分困难,他们依然向前行进。到了喀什,他们又向前西行200多公里,来到祖国边陲———乌孜别里山口。啊!他们走过来的是一条天欲降大任于斯人,先饿其肌肤,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然后通往艺术宝库的路。
  这年10月,周氏兄弟《西北写生汇报展》在广西区博物馆举行。

  9、美丽壮锦
  结束北京进修归来之后,周氏兄弟被安排在区文化厅艺术创作中心壁画工作室,成为专业画家。为搞好下一步创作,1984年7月,周氏兄弟第四次到花山考察。这一回,和以往迥然不同———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张声震领队,随行的有宣传部长、文化厅长、记者、摄制组,还有当地的县委书记,等等。正是:“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陈毅诗)”
  半个月的花山考察结束了,兄弟俩远离喧闹的城市,回到故乡武鸣伊岭岩风景区,又投入到夜以继日的创作之中。灵感一来,画到凌晨三四点钟是常事。兄弟俩身上的工作服,玷污油彩一塌糊涂。服务员阿妹戏谑他们是“五彩缤纷”,很帅。他们坦然回答“这是斑驳美”。在这里,兄弟俩度过了180多个日日夜夜,创作出油画作品30大幅、80小幅,以及原4幅长卷的再修改。
  《广西花山壁画艺术展览》1985年2月8日至24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个画展共有170幅作品,全部为周氏兄弟近年所作,再现了远古壮族先民誓师、祀神、狩猎、耕作、爱情、歌舞等场面。除了几幅是临摹———而且还是“意临”,其余都是创作。周氏兄弟由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国家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的壮族画家。
  参观者接踵而来,络绎不绝。一批著名老画家、各级领导冒着严寒来观画展。李可染认为周氏兄弟是作了老一辈艺术家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吴作人称赞周氏兄弟的作品很有民族特色。刘海粟的评价是宏伟博大,开创一代新风。广西区政府主席韦纯束到中国美术馆参观周氏兄弟画展之后说:这终究是广西的壮族艺术第一次走进中国美术馆啊!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英文版、《文汇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民族画报》、香港《明报》、香港《美术家》杂志,等等,以及28家省市电视台陆续就此次画展进行报道,刊登作品图片。《广西日报》刊登新华社专稿题为:“不多见的画展了不起的创举首都艺术界、史学界盛赞《广西花山壁画艺术展览》”。
  尔后,周氏兄弟花山艺术相继在南宁、南京、上海、桂林、香港等地展出,博得好评。中国美术馆,北京民族文化宫,一些外国驻华使馆,南京、上海、桂林等地美术、博物馆收藏他们的作品。广西图书馆正堂大厅墙上那幅《智慧之源———布洛陀的指引》5×15米油画,是周氏兄弟的应邀之作。
  他们作品署名周氏兄弟,或周氏山作·大荒。
  10、踏破铁鞋无觅处
  周氏兄弟早就立志要走向世界,尤其是在中国美术馆画展轰动天下之后。当他们更抓紧学习英语,亟需英语老师作辅导时,一位年轻的英语姑娘顺水推舟挨近他们的身边。她,是嫂子徐秀玲的妹妹徐秀红,毕业于驻南宁的一所学院的英语专业,留校工作。以前,她有事无事常到姐姐家来,现在为辅导英语而来,别具一番情愫。激起了少宁一桩桩惆怅的回忆……
  当初,少宁和母亲、姐姐一起在武鸣清江村插队时,要好的一位纯朴女孩张雯(化名),星期天就带上好吃的东西来看他。后来,张雯从农村招工到南宁;不久,少宁也到南宁工作了。每到星期天,她总要买好吃的东西来看望少宁,总是想两人一起出去玩。少宁总是画着,她只好无言地整天陪着。此境此情,不知已有多少回。少宁入痴入醉地画着,几乎把她忘了。她炽热的爱,少宁感到难为情,感到疲倦了,感到爱是无形绳索的束缚而又那么难于割断……这么多年来的相处,少宁觉得她不可能成为自己事业的伴侣和支助者,于是最终痛苦地分手了。
  尔后,少宁和年轻的舞蹈演员小璇相恋。节假日,两人一起去她的伯母家学英语———她的伯母是大学英语教师。1983年,兄弟俩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少宁突然收到小璇的来信:“少宁,当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用我的双手割断了我们间摇摇欲坠的情线……那大画家夫人的宝座,看来我是无法高登了……”少宁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不久,少立收到南宁秀玲来信,信的左下方附了这样几句话:“少宁:……她把爱情转移给了别人,已无可挽回。这样的人还值得留恋吗?……”哥哥也对弟弟说:“一个已经背叛了你的人,就这么值得你为她痛不欲生吗?”看来,她是耐不了寂寞。五年来的恩爱就这么都完了。少宁终于放宽心,振作起来,一切重新开始,坚信明天会更美好。
  1985年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画展期间,不少女大学生来到展厅,追随在少宁身边“套近乎”———她们可能是从一些报刊的文章中得知少宁还没有心爱的人,各自有意而来。有的来了好几回,一来就是半晌甚至整日不舍离去。来自内蒙的一位姑娘更是住进了画展人员所投宿的广西驻京办事处,晚饭后邀少宁出去散步。
  这山望着那山高。又过了一年多,少宁28岁了,踏破铁鞋无觅处,依然在爱情的岔路口徘徊着。少宁是一个决不会为了爱情而放弃事业的人。事业与爱情,两全其美何处寻?在母亲、嫂嫂、哥哥的撮合下,秀红进入了少宁的心扉。教英语,当翻译,不也是事业所需吗?两个人的心在慢慢地靠近……相印。1986年10月18日,少宁和秀红举行了婚礼。兄弟俩下月初就要出国,大家忙着做准备。
  11、彼岸
  按中美文化交流计划,应美国邀请,1986年11月3日,周氏兄弟告别了母亲、妻子和朋友,告别了故土,从南宁飞往北京,然后飞往大洋彼岸。11月10日,刚到达定居地芝加哥市的当天,他们激情汹涌,通宵不眠,画了一幅题为《奔流》2×18米油画,以长河貌象征奋斗不息。这是他们的内心写照———画家的座右铭不用字而用画,就是不同凡响。
  尔后,他们的新作品像长河奔流一样地问世,每年都在世界各国十多个城市举行画展,在国际上获得欧洲海伦基金会艺术大奖等多个奖项,被列为世界当代最重要的26位艺术大师之一。他们的原创画幅或雕塑是珍品,许多国家的有关单位或个人,重金购入收藏。一幅画价钱,贵的可达二三十万美元。多家媒体对他们作专题报道,出版他们的作品画册。
  香港中环大厦(亚洲最高建筑物)中央大厅墙上那幅《永恒》10×20米油画,芝加哥世界贸易大厦(世界第四高度建筑物)中央大厅墙上的《芝加哥之梦》、《生命交响曲》两幅巨型油画,都是周氏兄弟的作品,都是经专门设立的评选委员会从全世界众多的名家名作中遴选定夺的。
  周氏兄弟以近年来在国际上的广泛影响及对世界现代艺术做出的杰出贡献,享誉于世界画坛,被遴选为惟一有幸参加2000年世界经济文化论坛30周年年会的艺术家。在开幕式中心舞台上,在世界各国政治领袖、各国经济巨头、各国主要媒体共1800多名与会者面前,兄弟俩默契进行题为《新世纪的开端》5×10米巨幅现场作画表演;会议期间作题为《艺术的未来》演说。大会举办周氏兄弟绘画及雕塑艺术作品展览及画册签名仪式。美国、瑞士、德国总统,荷兰总理分别会见周氏兄弟,赞扬其艺术成就并合影留念。
  周氏兄弟关心公益事业,向常住地芝加哥儿童教育基金会捐赠40万美元。周氏兄弟艺术基金会经常出资邀请各国知名艺术家到美国办画展,增进交流、友谊;资助身处困境、奖励有杰出贡献的各国画家。每年拨款鼓励成就突出的中国中青年画家。
  德国、英国、奥地利国高等艺术院校聘请周氏兄弟为客座教授。他们自己长期在美国办校,培养艺术人才。应我国文化部邀请,他们曾回祖国作学术交流,在中央美术学院等处发表演说,引起强烈轰动。回访故乡时,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李振潜、文化厅厅长周民震在南宁接见并宴请他们。两位领导称赞他们为祖国、为壮族人民赢得了荣誉。周氏兄弟说:“祖国母亲哺育了我们,壮族文化培植了我们。”
  在芝加哥,周氏兄弟买下了一座原为俱乐部的三层华宅,建筑总面积达1486平方米。其中,绘画室及雕塑室各为464平方米。在德国,周氏兄弟买下了一座前国王的行宫作为工作室。
  武鸣县城解放街中段的那一座门面狭窄的二层楼房,墙体已有些许裂缝,墙面斑驳沉暗。这是周氏兄弟的故居,是周氏祖辈早年买下的房屋,周少立就是在这小楼的后院诞生。在这里,周氏一家人不知度过了多少日日夜夜,春夏秋冬,有欢乐,也有心酸。大家总是坚信过去的过去了,明天会更美好。县城居民的原有旧矮房,许多都已拆掉重建高楼,所剩寥寥无几。周氏老屋仍然依旧,看来不是没有钱重建,而是周氏后裔们视其为“祖传文物”而留作永久纪念。
  小楼昨夜又东风,多少回忆梦情中。  (全文完)


http://www.wuming.gov.cn/2006/11-8/08242360405.html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

听众

2235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0-6-28
注册时间
2006-9-11
板凳
发表于 2007-6-4 06:07:00 |只看该作者
祝愿他们取得更多成绩,为壮族人争得更多荣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地板
发表于 2007-6-4 11:51:00 |只看该作者
崎岖的路,他们都走过来了,不容易啊。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1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5-18
注册时间
2006-3-27
5#
发表于 2007-6-6 13:47:00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1980年代)看到广西电视台对他们兄弟俩的专题报道,那时他们已经移居美国,事业很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5-1-11 03:35 , Processed in 0.265354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