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2085|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壮文教学的建议

[复制链接]

68

主题

0

听众

9768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12-15
注册时间
2003-2-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8-21 14:04: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多写一些有关农村生活的小文章

那样我觉得可以减少汉语借词的量

同时还可以壮语最本原的词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逝去的或正在逝去的东西,或许也正是在远离苦难迎来解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1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3-10-12
注册时间
2003-8-21
沙发
发表于 2003-8-22 20:01:00 |只看该作者
希望能看到特色东西多点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主题

0

听众

8751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4-24
注册时间
2003-7-19
板凳
发表于 2003-8-25 13:19: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意见不错。现在似乎有个针对农民的壮语教育广播节目,播的都是跟农民如何种养的技术知识,可以听听。

同时,要注意壮文在使用广度上的问题,因为语言本来就是包罗万象的。


手脚不勤草满天,嘴巴不勤口水咸。 早晚开口唱山歌,山歌要比亲嘴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0

听众

9768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12-15
注册时间
2003-2-20
地板
发表于 2003-8-26 18:14:00 |只看该作者
我在家的时候听到过那样一个节目

但很多用桂柳读出借词

与其说是壮语

不如说是柳话和几个壮语词的大烩!

听起来真是恶心到极!


逝去的或正在逝去的东西,或许也正是在远离苦难迎来解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主题

0

听众

8751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4-24
注册时间
2003-7-19
5#
发表于 2003-8-28 09:32:00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我所讲的目前的壮文资料是“空中楼阁”似的语言文字,令人“敬而远之”,最后“束之高阁”。

我不主张用桂柳话来念壮文,但必须大量使用借词是目前壮文无法避免的,只是在借词的时候,要使借词的读音符合壮语的音系要求。


手脚不勤草满天,嘴巴不勤口水咸。 早晚开口唱山歌,山歌要比亲嘴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

听众

223

积分

石精灵

Rank: 3Rank: 3Rank: 3

最后登录
2003-9-17
注册时间
2003-7-13
6#
发表于 2003-8-28 20:57:00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郁水啸翁2003/08/28 09:32am 发表的内容:
我不主张用桂柳话来念壮文,但必须大量使用借词是目前壮文无法避免的,只是在借词的时候,要使借词的读音符合壮语的音系要求 ...

不知道老翁先生对借词如何去规范才可以符合壮语的音系要求,现在问题是现在的标准壮语里的新借词体系,其实真的也是大部分都按照了壮语的音系啊,如另外一个帖子里所说的 yizbau(日报),完全与大部分壮语方言的新借词实际发音相符,反而是 hizbaoq,在我看来却有点不伦不类了。

当然,“农业”这样词汇,确实不应该规范成为 nungzyez,而应是 nungzne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主题

0

听众

8751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4-24
注册时间
2003-7-19
7#
发表于 2003-8-29 00:08:00 |只看该作者
关于借词的问题,这里帖一点那里帖一点,不很连贯,多了反而令人糊涂。现把主要观点简述如下:

1、yizbau 不是我家乡老百姓讲的借词,他们讲的是hizbao 或者hizbau,认为我家乡的借词不论不类,我家乡也认为其他地方的借词一样不伦不类。在标准壮语的权威还没有形成之前,笼统地说“大部分都按照壮语音系”转写了,或者其他地方都是那样讲,只有你那里那样讲是难以服人的。得有个令人信服的办法,比如大家都能接受的“整体认读”或者使用方块字,怎么讲都可以,写出来的字却是统一的。

2、加不加q的问题,为了节省起见,借词一般不加q。但有时不加q,容易产生歧义。所以在讨论的时候我自己加上去,以示区别。这个可以理解为我对壮文方案不熟悉,但e有时表示长音,有时表示短音,确实增加了初学者学习的难度,在标写借词也好民族词也好都应该采用统一的写法。

3、用韵母ao还是au的问题,在我的母语里没有任何区别,为了孩子们将来学习汉语拼音方便,不应用au,而应该用ao。这个是从壮族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的前提条件下提出的。在这样的大前提条件下,是壮族不学汉语是自己整自己。

4、在借词时,要整个概念地借,不要分结构或者分音节借,然后再重新组合,因为壮语当中有大量的新老借词,而且同一个词又有不同的词性,不整体借而是散装借后组装,容易产生歧义而闹笑话。

5、有民族词时要用民族词,壮语里没有的新概念,要按口语语音习惯改装其读音再借进。语法结构也是如此。套用汉语的语法,无论在借词结构转换还是在句子表达方面,有时也会出洋相。


手脚不勤草满天,嘴巴不勤口水咸。 早晚开口唱山歌,山歌要比亲嘴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2

听众

8581

积分

贵宾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6-3-13
注册时间
2002-10-28
8#
发表于 2003-8-29 09:47:00 |只看该作者
壮文已经有了一整套的规范文件了,如果有不合理或不完善的地方,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反映到主管部门,要求修改。如果这里的总斑竹或没有其他人来归纳,并向主管部门反映,如此争论毫无意义,且令人对壮文越来越糊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主题

0

听众

8751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4-24
注册时间
2003-7-19
9#
发表于 2003-8-29 17:09:00 |只看该作者
争论的好处多于害处。即使是所争论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争论使人们的思路开阔了,两个本来可能相对封闭的知识系统敞开了,而且通过交流,融入新知。

如果争论引起人们对某件事情认识糊涂而不是思路糊涂,说明争论的技巧还有改进的余地,可能也说明所争论的那件事清本来就比较模糊,有理有据的争论仍不能使它变得更加清晰。
正好,这样的事物,往往是吸引人们去探索、研究和争论的诱因。

跟主管部门反映,要求改进当然是很好的意见。但是,在各种看法还存在分歧之前,主管部门可能不会受理。如果主管部门受理并按照某一方的意见办了,结果也会引起另一方的意见。


手脚不勤草满天,嘴巴不勤口水咸。 早晚开口唱山歌,山歌要比亲嘴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

听众

223

积分

石精灵

Rank: 3Rank: 3Rank: 3

最后登录
2003-9-17
注册时间
2003-7-13
10#
发表于 2003-8-29 23:41:00 |只看该作者
我坚决支持路漫老师的建议。

老翁先生关于争论的好处多于害处的意见不无道理,问题在于,目前懂得壮文、掌握壮文的贝侬实在太少了,如果每个会壮文、接触过壮文的贝侬在本论坛里都以自己的方言标准和个人喜好去应用壮文,那就会引起混乱局面,确实会让不懂壮文的贝侬越来越糊涂。

当然,我认为有意见的话,可以拿出来讨论,但是讨论归讨论,应用归应用,意见可以整理成帖子发表,但是不宜立即应用到“壮文教学”、“僚文平台”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主题

0

听众

8751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4-24
注册时间
2003-7-19
11#
发表于 2003-8-30 03:33:00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最好的学习方法不是灌输,而是讨论。

曾经有人做过关于学习效率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光用耳听,对于传授的东西,能够记取的信息大约只有10%左右。耳听加眼看,记取的信息大约为18%。要耳听、眼看、手做、讨论和交流,记取的信息才能提高到78%左右。可见,讨论与交流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

在我国的课堂里面,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强烈,但授课依然保持那种低效率的“灌输”方式。讨论被看作是引起混乱的根源而拒之门外。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实际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事实上,在这种教学体制之下培育出来的学生,大多只有“死记硬背”和“俯首听命”的素质,而创新素质几乎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当有人问起某个问题时,得到的答案大多是相同的,带有不同观点的答案往往被视为异端。

我同意在不同的板块里讨论可以稍微减少“令人糊涂”的可能性,特别是对那些只关心某个具体栏目的网友。但对大多数的网友而言,在哪个栏目里讨论结果都会差不多。原因是讨论的帖子跟应用的帖子同在一个网站,随时可以点及查看不同的内容。

分板块粘贴帖子,无非是便于查阅和管理罢了。


手脚不勤草满天,嘴巴不勤口水咸。 早晚开口唱山歌,山歌要比亲嘴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7-27
12#
发表于 2003-8-30 09:56:00 |只看该作者
我支持路漫的意见,壮文现在最缺的是统一及有效的推广,而不是争论什么完全没有可能达成100%一致的各种细枝末节,能把壮文应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一切都是白忙。

Mwngz ndei,Dieggagguenj Bouxcuengh Guengjsae(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主题

0

听众

8751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4-24
注册时间
2003-7-19
13#
发表于 2003-8-30 11:55:00 |只看该作者
“壮文现在最缺的是统一及有效的推广,而不是争论什么完全没有可能达成100%一致的各种细枝末节,能把壮文应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一切都是白忙。”

这话有一定道理。

关于“最缺的是统一”的问题,是因为文字的不统一(其实是标准文字与各地方言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才造成学习和推广上的困难的。通过讨论,可以统一认识。

现在各个板块的壮文,正是在讨论中逐步形成新的“统一”的。这个发生在各个网友眼皮底下的事情,本身是最有说服力的。不过,可能有些网友忽略了或者视而不见,可能有些网友因为习惯于“权威的灌输”而认为原来的壮文没有问题,可能还有些网友不习惯于“研讨式的学习”而认为这种讨论和改动是一种“混乱”。

但从这个讨论中,我看到的和想到的是令一种情景:首先,是红棉树宽广的襟怀---该完善的地方就完善,而且不完全采用别人提供的现成答案,而是经过一番思考后有创造性地加以完善。如果我们的老师、学生以及行政管理人员都有这样的思想素质,那真是壮族的造化呀。

其次,通过讨论,我从红棉树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壮语尽量不用借词的思想和方法,其中,“遨游僚学”栏目重在“僚学”建设的指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遨游”也很重要,只建设而不“遨游”,建设就失去了意义,而且,边建设边“遨游”本身是有效的建设方式)。

通过讨论,我也学会了liuh这个词,虽然在我的母语里没有,但那么广大的区域都这样用,那在我的关于“玩耍”、“娱乐”的壮语词汇里,就在guhcaemz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知”。须知,这种同义词是丰富壮文表达、形成不同书面语言风格必须的语言材料。

关于有效推广的问题,我觉得讨论式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推广办法之一。相反,过去那种“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把有争议的东西强行推广的办法,最后多半以“事与愿违”而告终。关于这一点,可以参看“怎样跟农民打交道”的帖子。

关于完全没有可能达成100%一致的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凡事都没有100%的绝对性。至于规范壮文的书写形式,与各地的口语有?%的一致性?大家不妨粗略统计一下《壮汉词汇》收录的词条有?%是你母语所用的,?%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民族词汇,?%是对民族词语构成威胁的汉语借词?

如果这种粗略的统计太麻烦,太耗时,那可以考虑怎么把南北两大方言词汇约40%的差异降低下来,因为,要顺利地推广壮文,方言间存在的60%左右的一致性确实是需要进一步提高的。

关于把壮文应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一切都是白忙的问题,这是很多壮族人都关心和支持的观点。关于这一点,我只想简单地说这么一些事实:壮文广播、电视新闻、民族报和《三月三》的壮文版以及壮文翻译局每年翻译的大量的壮文资料应该是“壮文应用”的例子,全区各党政机关的门牌大部分都表写壮文也是“壮文应用”的实例,但有不少人认为,这一切也是白忙呀。


手脚不勤草满天,嘴巴不勤口水咸。 早晚开口唱山歌,山歌要比亲嘴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7-27
14#
发表于 2003-8-30 20:20:00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郁水啸翁2003/08/30 11:55am 发表的内容:
关于把壮文应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一切都是白忙的问题,这是很多壮族人都关心和支持的观点。关于这一点,我只想简单地说这么一些事实:壮文广播、电视新闻、民族报和《三月三》的壮文版以及壮文翻译局每年翻译的大量的壮文资料应该是“壮文应用”的例子,全区各党政机关的门牌大部分都表写壮文也是“壮文应用”的实例,但有不少人认为,这一切也是白忙呀。

 对于老翁的积极回应,我深表感谢。老翁的很多话都蛮中肯,但对于上面的话实在不敢苟同。
 凡是有点思考的人都会觉得这更像是在做SHOW。这种规模与层次的应用与广西汉语言的应用那根本就像是大海中的水一滴,没有多大用处。要说壮文在运用得很广的实例,那不用找,每天我们用的人民币上不是都有吗?但能说这就代表什么吗?恐怕不能。
 我认为摆设与应用是有区别的。
 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多多指正。


Mwngz ndei,Dieggagguenj Bouxcuengh Guengjsae(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主题

0

听众

8751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4-24
注册时间
2003-7-19
15#
发表于 2003-8-31 01:01:00 |只看该作者
关于是否做秀的问题,我在这里补充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且尽量用第三者的眼光来描述,以示公允。

近20年前,广西自治区领导和有关部门人员到北京跟壮族学生座谈,鼓励学生们学成后回返回广西,建设家乡。领导的讲话刚刚过半,参加座谈的100多名学生悄悄地走了一大半。(这个事实本事是否就值得讨论?)

最后只有10多名学生(即原来学生人数的1/10)参加关于民族文化和文字发展的专题座谈讨论。有关部门人员简单扼要地介绍了当时壮文推广工作的力量、做法、成效、问题、经验和希望,鼓励学生们毕业后投身壮文事业发展,为壮族人民争光。

在自由发言阶段,有学生说,壮文从50年代开始,又经过80年代的重建,只弄出了那么点东西,而且还搞得不伦不类,给人的感觉是做秀而已,真是壮族的悲哀。(原话基本上是这么说的)

听了这么一说,搞了一辈子壮文推广工作的老先生们可谓百感交集,其动容的情景,不亚于陆放翁听到国破家亡或者自己家人发生车祸的休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辛辛苦苦、扎扎实实地作了大半辈子的秀!(原话基本如此)

以下是我本人的一些思考:到底应该怎么评价一项工作是作秀还是务实呢?它的评判依据应该是什么?是个人或集体的主观愿望,是可以测定的社会经济效益,还是符合某个社会公认的功利目标?抑或还有其他的鉴定标准?

举些大家熟悉的例子,或许可以得到启发:

最近有帖子说,广西壮学学会副会长到广西大学做了精彩的民族文化发展报告,还唱了山歌,这是作秀还是务实?

有作家花了两年时间伏案笔耕,用壮文创作没有多少读者可能也没有多大销路的长篇小说,这是作秀还是务实?

有学者花了6年时间,用壮、汉、英三种文字整理、出版壮族民间故事,所花成本远远超过收益,这是作秀还是务实?

许多人为壮族在线和僚人家园义务劳动,设计改版,管理信息,安全维护,有的人甚至在半夜三更还在写帖子,这是作秀还是务实?


手脚不勤草满天,嘴巴不勤口水咸。 早晚开口唱山歌,山歌要比亲嘴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16#
发表于 2003-8-31 07:17:00 |只看该作者
正如路漫所说,“壮文已经有了一整套的规范文件了”。我个人认为,不管现行的壮文方案是否需要修改、什么时候修改,我们都应该尽量地去了解它、掌握它,只有这样,关于壮文应用、壮文改良的讨论才不是无源之水。“能把壮文应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我同意“想家的人”贝侬的这个说法,但我不认为“否则一切都是白忙”,因为“各种细枝末节”也有它讨论的余地和讨论的必要。

关于壮文推广和应用是否在“做秀”,我认为郁水啸翁在15楼举的例子比较有说服力——许多人在壮文推广和应用方面一直是很坚韧很务实的;但我还认为,政府主导下的壮文推广和应用不应停留在貌似做秀的阶段,政府的一些做法需要改进,让壮文的应用深入到民间,改变多数壮族人民不知道壮文为何物的尴尬局面,这样才有可能摆脱“做秀”的嫌疑。如何才能让壮文的应用深入到民间呢?我认为,既然现行壮文是新创文字,就有必要想办法让更多的壮族人了解、掌握壮文方案,让壮文教材、壮文资料以及各种壮文刊物自由散布到民间,而不是像政府保密文件一样掌握在少数人、少数部门手里。只有让更多的族人了解、掌握现行壮文方案,现行壮文在民间的应用才有可能成为一种风气,现行壮文的推广才不至于被认为是在“做秀”。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0

听众

9768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12-15
注册时间
2003-2-20
17#
发表于 2003-8-31 13:30:00 |只看该作者
我自己觉得在借用汉语词的时候
与其用桂柳语来读音
不如直接用普通话
在泰语广播中
很多汉语借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和最近几年的借词)都直接用的是普通话
比如说:“淮河”这样的词直接读成“menam 淮河”,menam是河的意思。
我自己认为没有什么必要读成什么桂柳语。

逝去的或正在逝去的东西,或许也正是在远离苦难迎来解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7-27
18#
发表于 2003-8-31 13:45:00 |只看该作者
十分感谢郁水啸翁和沙南曼森贝侬的举例与论证。正如沙南曼森所说的:政府主导下的壮文推广和应用不应停留在貌似做秀的阶段,政府的一些做法需要改进,让壮文的应用深入到民间,改变多数壮族人民不知道壮文为何物的尴尬局面,这样才有可能摆脱“做秀”的嫌疑。

就现阶段而言,“如何把壮文运用起来”是壮文发展的主要症结所在。


Mwngz ndei,Dieggagguenj Bouxcuengh Guengjsae(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

听众

223

积分

石精灵

Rank: 3Rank: 3Rank: 3

最后登录
2003-9-17
注册时间
2003-7-13
19#
发表于 2003-8-31 16:19:00 |只看该作者
所谓作秀,那恐怕是主管壮文推行的政府部门的真正心态。接管壮文推广工作的各个部门,以及社会上各界人士对壮文推行的努力,那当然是踏踏实实地做实事了——我的观点。

所以,我认为,壮文的推行的症结在于如何促使政府决策部门不再作秀,而是做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主题

0

听众

8751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4-24
注册时间
2003-7-19
20#
发表于 2003-8-31 23:53:00 |只看该作者
请贝侬们回过头去读一读“政府历来大力支持壮文推广工作”的帖子。如果说政府没有“大力支持”或者“大力推广”壮文的话,那么,政府肯定努力把壮文送到了几个试点的壮族民众之中。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如果试点的群众不愿意接受壮文教学,甚至普遍反对壮文教学,那么,政府主导之下的大面积的壮文推广工作肯定得考虑新的策略。现在,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依法行政,不执法扰民的观念日益增强,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政府做不符合社情民意的事恐怕已经不太可能。

我觉得,经过50年代和80年代两次试点,政府部门的体会应该说是深刻的,特别是那些被奚落甚至被推到鱼塘里去的工作人员。

僚人家园曾经介绍过一位壮文义务推广员的一些事迹,相信他的体会也不一般。我一直想问,他为什么要以“义务推广员”的身份出现,采用了哪些有效的推广办法,推广了多少人口,实际结果什么样,但始终没敢提问,原因是担心他的回答可能“令人尴尬”。如果他能把推广的经验跟大家分享,那不失为又一推广之举。

我贴过“推广文字的四大社会力量”这个帖子,其中说到,政府力量最大,社会力量(含其他三种力量)次之。政府已经作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尝试了,结果是吃力不讨好。现在似乎应该到社会力量去尝试的时候了。

在别的帖子里,我建议有识之士每人包一个村,而且是包自己的村,先试试看是怎么状况,懂得社情民意的深浅。如果广西各地的壮族老百姓愿意学习壮文,急需教材或其他方面的服务,我相信政府会给以支持的。如果有人愿意那么做,我极力推荐先学习“参与式快速评估技术”(见“怎么跟农民打交道”帖子)再行动。


手脚不勤草满天,嘴巴不勤口水咸。 早晚开口唱山歌,山歌要比亲嘴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9 14:28 , Processed in 0.240498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