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685|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北宋太原保卫战

[复制链接]

201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05-8-17
注册时间
2005-3-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4-4 13:52: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转帖]北宋太原保卫战http://www.xinzhou.org/bbs/

强盛的金朝灭亡实力强于宋朝的辽国之后,主懦臣庸的赵宋王朝面对急剧变化的外交形势却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和积极的应变措施,不懂得及时缓和与西夏的关系以抽调战斗力较强的西北边防军加强北境防务,也没有在太原等二线战略要地布署机动部队。胡马南掠,完全出乎宗翰必有几场恶战的预计,还在幻想着以屈让和牺牲来换回燕云各州的宋廷猝不及防,或溃或降,节节败退,金朝西路军接连攻取了朔、武、代、忻四州。   说起北宋六贼之一的童贯,凡是看过《水浒传》的人们对他都不陌生,当时宋王朝在太原的最高官员就是被人们讽为媪相的童贯,这个深得宋徽宗宠信的宦官担任的职务是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负责全权统率这三个地区的军事力量,他的官邸就设在太原。除了征方腊取得胜利以外,童贯在与西夏、辽国的战争中,不懂治军却极擅隐瞒败绩、慌报军功,正是他两次伐辽的失利,使得北宋的腐败与孱弱在金军面前暴露无遗,从而萌发了南侵的野心。   其实多次出使金朝的宋将马扩早就对金兵的南侵有所察觉,并提醒童贯早做防备,仍然沉醉于以一百万燕京代租费收回幽州空城而沾沾自喜的童贯却对此充耳不闻。金军南侵前夕,曾参加燕京谈判的马扩再次前往宗翰军中商议收回蔚、应二州,狂妄的宗翰笑道:“你还在指望得到这两个州吗?山前山后都是大金朝的土地,还有什么好说的?你们把所有州县奉上赎罪,我们才可以原谅你们收纳张觉。你现在就可以回去了,我不久就会派人去宣抚司。”   马扩回太原复命后,大惊失色的童贯不是按照马扩的劝说布署应敌的防务,而是做好了南逃的准备。不久,金国使者来到太原,通报了金军已经南侵的情况,并要求宋廷割让黄河以北的土地。不知所措的童贯准备逃归京城,太原知府张孝纯劝阻道:“金人撕毁盟约,大人应当率领各路将士奋力抗敌,如果大人南归,军心必然动摇,这无异于把河东拱手送给金人呀,河东一旦失守,河北岂能保全?!请大人留下来与我们共同报效国家,更何况太原地势险要,人民劲悍,金兵未必能够攻取。”厚颜无耻的童贯居然说:“我的职责是宣抚,而不是守土,如果一定要我留下,还要你们做什么?!”十二月八日,童贯逃离太原前线,张孝纯闻迅后击掌长叹:“平时童大人何等威风,怎么一旦风云突变就心惊胆战抱头鼠窜,他还有什么面目去见天子?!”正是这个童贯,回到京城后拒不接受宋钦宗东京留守的任命而与徽宗南逃,当卫士们在一片痛哭声中阻挡浮桥请求徽宗留下时,这个逃跑将军竟然命令他的亲军胜捷军放箭,当即射倒数百人,童贯因此在舆论的一片谴责声中遭贬,流放途中被宋钦宗下诏处死。   十二月十八,一路势如破竹的金朝西路军攻破石岭关,前锋已进抵太原城下,陕西地方部队的麟府折可求、鹿阝延刘光世等部以共计四万人的兵力救援太原,在太原城外的汾河北岸被金军击败,损失一万余人后溃散。顺便一提,折可求是名将折从阮的后人,杨业之妻折太君就是将星璀灿的折氏将门中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一位,曾镇压过宋江后来被张孝纯任命为河东第二将的折可存是折家的另一位名将,此前在领兵救援雁门的途中兵败,被俘于崞县,第二年才逃归宋朝。   还没有遭遇有效抵抗的金军在太原城下受到顽强阻击,而此时的太原,仅有王禀率领的胜捷军三千人。胜捷军是童贯负责西北边防时为自己招募的一支数万人的亲军,行伍出身的王禀从一名普通的士卒逐步擢升为宣抚司的都统制,在跟随童贯镇压方腊起义后北伐辽国,败于白沟,及至童贯逃离太原,留他为副都总管负责守城。   与此同时,宋徽宗传位于儿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金朝东路军主帅宗望曾经率领一千五百名骑兵击败有皇帝督战的两万五千辽兵,在降将郭药师的引导下,更是纵横千里大平原如入无人之境,黄河南岸的数万宋军望风而逃,六万金军在宗望的狂笑声中,乘坐搜寻来的十几条小船,用五天五夜的时间从容渡过无人把守的黄河天堑,于靖康元年正月初八兵临开封城下。   按照金军的战略布署,西路军不仅要与东路军会师开封发起总攻,为了阻击唯一可与金军抗衡的宋朝西北边防军,防止赵宋朝廷从西路奔蜀,宗翰还负有攻取洛阳这个战略要地的重任。太原久攻不下,宗翰却不能贻误战机,只得留下部将银术可继续围困,自己则率军疾驰南下。   就在孤军深入的金朝东路军等待西路僚军的时候,懦弱无能优柔寡断的宋钦宗仍然在战与和之间徘徊不定,最后竟然接受了宗望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的退兵条件,愤而辞职的东京留守李纲被宋钦宗挽留后扣押了这份割地诏书。   不久,北宋各路勤王大军云集开封的已达二十余万,面对有利形势,头脑发热的宋钦宗没有经过周密分析与布署就草率同意了少壮派将领姚平仲“夜叩金营、生擒宗望”的作战方案,可笑的是,这样的军事机密居然在实施前三天就被泄漏。二月初一,星夜突袭的姚平仲军被严阵以待的金军击溃,姚平仲突围远遁后销声匿迹,直到几十年后才有人留下了他在四川出现的记载。劫营失败后,宋钦宗被迫全部答应宗望的退兵条件,金朝东路军于二月初九撤军北归,而已经进军到山西泽州的宗翰也在得到宋廷割地的许诺之后回师太原。   尽管宋朝使臣路允迪进城传达了割让太原的诏书,但太原军民与中山、河间两镇一样,拒绝了这份屈辱的圣旨,与恼羞成怒的金兵展开血战。出师已近半年的金朝西路军此时已是日益疲弊、粮草不济,宗翰用“锁城法”构筑重重工事将太原团团包围,留下大将银术可继续围城,自己则率领主力撤回大同。   宗翰北归后,猛将银术可扫平了太原外围州县,以偏师先后夺取文水、西都谷、祁县、太谷、盂县,并击败了救援太原的宋军地方部队樊夔、施诜、高丰部。   京师解严之后,在请战派与舆论的压力下,宋钦宗认识到太原保卫战的战略意义与三镇“国之屏蔽”的重要地位,于三月十六日下诏重新确保三镇,加封三镇官员职位,褒奖他们守城之功。   这一年五月,赵宋王朝第一次组织中央禁军救援太原,大将种师中由河北井陉西进,另外两员大将,姚平仲的养父姚古和张孝纯的儿子张灏分别从长治和汾州北上,三军互为犄角,共解太原之围。   种师中出身于世代将门之家,祖父种世衡及兄长种师道都是北宋名将,他率兵从河北井陉进入山西平定,很快就收复了寿阳、榆次,但由于姚古、张灏军没有及时策应,种师中部又返回到河北真定驻扎。   就在这个时候,重臣许翰误听谍报而做出了金军将要全线撤兵的判断,多次催促种师中进兵,甚至责备他手握重兵却逗留观望。种师中被迫留下辎重粮草,轻装出发,同时约定姚古、张灏两军分道俱进。不久,种师中部的前锋进抵距离太原二十里的石桥,中军到达寿阳的石坑,由于一路上没有遇到金军抵抗,以致这员久经沙场的老将犯了麻痹大意疏于戒备的兵家大忌。当种师中接到探马报告榆次方面有金兵袭来的消息后,误以为是金军北归的零散部队,岂料却是前来阻击的金军主力,宋军仓猝应战,五战三胜,苦苦前行。然而,惧敌怯战的姚古部将焦安节慌报军情,奏称金军主帅宗翰已经赶到,致使姚古、张灏两军逡巡不前,未能按照约定与种师中部会师。当种师中部被迫撤退到杀熊岭时,再次遭到金军重兵围攻,军粮短缺、士气低落的宋军几乎全军溃散,身边仅剩百余将士的种师中身中四创仍然裹伤力战,最终为国捐躯饮恨疆场。击溃种师中部后,金军主力从容回师,在祁县以东的盘陀击溃姚古部,在交城击溃张灏部,宋廷第一次救援太原的努力就这样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失败了。事后,焦安节被处斩,姚古贬官于广州。   就在种师中救援太原的大军中,有一员名叫杨志的大将,作为“招安巨寇”,他曾在宣和四年跟从童贯征辽,担任先锋,杨志后来在救援太原与金兵的交战中,兵败于山西盂县,不知所终,大抵不是随败兵溃散就是阵亡于乱军之中。《水浒传》第十二回中杨志说:“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这一点,史无可考,但救援太原的这位杨志,应该就是小说《水浒传》中杨志的原型。   大敌当前,宋廷高层之间还在进行着激烈的政治斗争,倾轧与排挤仍未停止,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主战派李纲以一介文臣被迫担负起第二次救援太原的重任。然而,李纲却一再受到同僚的掣肘与钦宗的疑忌,当时他能够直接指挥的士卒只有一万二千人,申请拨付 100万的军需仅得到20万,不仅在京城征调战马被制止,甚至还将他征召的地方部队遣散。李纲计划先进行必要的休整训练,等做好充分准备后再行出征,却被宋钦宗斥为拒命,只得于八月初匆匆开拔。   宋朝中央政府对太原的第二次救援可谓气势汹汹,除了李纲之外,还有驻屯于沁县的解潜部,驻屯于辽州的刘部,驻屯于文水的折可求、张思政部,驻屯于南北关的范琼部,计划以兵分数路的优势兵力围歼银术可孤军深入的疲敝之师。   当年深得宋徽宗宠幸的宦官童贯手中都有数万人的亲军,但是,如此事关国家存亡的重大军事行动中,李纲上疏各路大军合兵一处统一指挥的要求却被否决,身为宣抚的李纲徒有节制诸路大军之名而无节制之实,各路将领都直接听命于远在京城的宋钦宗,各自为政,互不协同。其实只要回想宋初大将作战必须按照出征前皇帝下发的阵图来指挥的愚蠢做法,就不难理解宋钦宗的举动了。赵宋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不仅断送了宋廷第二次对太原的救援,断送了太原,也葬送了自家一百六十余年的锦绣江山。已经出征近一年的银术可面对一盘散沙的宋军指挥若定,先是集中主力击败刘部,随即又先后击败解潜部于南北关、张思正部于文水、折可求部于子夏山,宋军被各个击破损失数万人之后,对太原的第二次救援宣告失败,李纲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被贬官。   目光短视急功近利的赵宋王朝没有吸取张觉事件的教训,又因为策反已经归降金朝的辽国旧臣而激怒了金太宗,早有蓄谋的金太宗以此为借口于八月十四日再次下诏攻宋。金军二次南侵的兵力布署和进军路线较之前一次基本不变,但针对上次东西两路未能协调呼应而置东路孤军于背靠黄河独挡二十余万宋军的险境,二次南侵着意加强东西两路的互相协同,以实现两路夹击、会师开封的战略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战略重点,就是攻取太原打通西路。太原,再一次成为众矢之的。   在重重包围中南顾王师望穿秋水的太原守军没有盼来自己的援兵,兵临城下的却是卷土重来的宗翰大军。宋代的太原只是一座政治与战略地位都不重要的小城,物资储备极为有限,太原军民已经在严密封锁中苦苦支撑了八个多月,存粮基本用尽,士卒先是宰杀牛马骡等牲畜,后来只好烹煮弓弩皮甲以充饥,而城中百姓则只能用糠秕和干草来果腹,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尽管如此,太原军民依然矢志不渝,拒绝了宗瀚的数次劝降而决心以死报国。   做为一个游牧民族,女真人长于野战而短于攻坚,为了夺取太原,金军总结了攻取辽国五京时的作战经验,除了早已实施并卓有成效的“锁城法”外,还制定了一整套在当时极为先进的攻坚战术。金军运来三十座大砲,能将大于斗的砲石抛入城内,城头用于防御的敌楼屡屡被击中摧毁。北宋攻取晋阳时,就曾在城外构筑过起防护作用、名为“洞屋”的掩体工事,而金军更是建造了五十座下部安有车轮的大型机动洞屋,其作用尤如现代的装甲运输车,金军企图用它来运送土木填平护城壕。在攻城时,金军制造了集洞屋与云梯于一体兼顾防守与攻击的鹅车,这种形如鹅状的装备下安车轮,上冠皮铁,能够有效保护士卒攻城。   太原守将王禀针锋相对,对于大砲,在敌楼前设立栅墙,楼顶覆盖糠布袋,这样敌楼即使被击中也不会有大的损坏而能够迅速修复。对于填壕,宋军挖掘地道直通护城壕,等金军填满木柴后就放火焚烧使其前功尽弃。对于鹅车,宋军在城头设立了也如同鹅状的跳楼,从跳楼上将系有绳网的巨石套在鹅车顶部,使其重心上升,然后用搭钩和绳索将鹅车拉倒。   人相食,意味着这座孤城的坚守已经支撑到了极限,在金朝生力军半个月的猛攻之下,英勇顽强的太原城在坚守了二百五十多天之后,于九月初三失陷。尽管大势已去,王禀依然率领饥饿疲惫的士卒坚持巷战,背负着供奉于太原祠庙中的宋太宗御容突围出城,金兵全力追赶,身中数十枪的王禀投汾河自尽。金兵得到王禀的遗体后,宗瀚破口大骂,命令士卒策马踏为肉泥以泄其愤。城破之后,太原三十余名当地官吏壮烈殉国,金兵屠城报复,在饥饿中幸存的太原百姓几乎被屠杀一空。   太原保卫战的另一位功臣太原知府张孝纯被俘后押往云中,四年后,金朝扶立的伪齐政权建立,身陷囹圄的张孝纯违心地接受了伪职,出任尚书右丞相,他曾投书宋高宗赵构,表白自己的迫不得已,并透露了伪齐皇帝刘豫准备派遣刺客暗杀南宋君臣的计划。又过了八年,因为在与南宋的战争中屡屡失败,伪齐被金朝所废,张孝纯等人被遣返南宋,张孝纯为自己的失节而深感羞愧,自请致仕,病死于徐州。   攻陷战略重心太原之后,金朝西路军挥师南下,与东路军遥相呼应,于年底会师开封,顺利灭亡了的北宋王朝,是为“靖康之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本人所转的文章的观点不等于本人的观点,本人不对其负责! 请网评员同志们不要回我的帖! 讨厌左左们:想继续贪污腐败掠夺国民财富,没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沙发
发表于 2005-4-4 14:33:00 |只看该作者

http://www.sxgov.com.cn/whsx%5Csxls%5Cqhwjnbc/3736.shtml

首页>文化山西>山西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西>正文

北魏时期的大融合

北魏是在军事征服基础上立国的。拓跋氏在战争中,彻底打破了民族居住区域,不断将被征服的部落和民族迁徙内地,定都平城后,把所获俘虏及归附的各族人民内徙至平城周围,交错居住。拓跋珪时期,见诸史载的大规模迁徙就有九次,从登国三年(389)到天兴元年(403)破高车、匈奴、高丽等,获豪杰、吏民、百工技巧男女近百万余口,大部迁往平城附近。拓跋嗣时有四次,破获越勤、匈奴余部,获四万余家,迁于平城;又徙冀、定、幽三州三千余家于平城。拓跋焘时有五次,获夏民及赫连氏家属、宫女、秦雍人士近三万人,又破柔然、高车40余万人,灭北凉获三万余家,攻刘宋获五万余家,皆迁居平城附近。此外,魏孝文帝迁都时,有文武百官及鲜卑兵士20余万随居洛阳。

同时,各族人民反抗北魏残酷统治的斗争也促进了民族融合。从太和二十三年(499)到六镇起义前夕,汉、鲜卑、氐、羌、匈奴各族人民反抗北魏统治者的斗争就有20多次,起义地区遍及幽、梁、齐、郢、豫、泾、汾、瀛、并诸州。六镇起义爆发后,各族人民也都卷入了斗争,起义遍布今内蒙、河北、陕西、甘肃、山东、山西等广大地区。各族人民的交往更加深切广泛了。

鲜卑拓跋步入中原后,由游牧转变为农耕。立国后,实行“计口授田”、“三长制”,对汉族和鲜卑族上层统治者采取抑制政策,使各族中下层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政治、经济上相对均等的利益,社会制度走向一体化,由此完成了民族融合的主体工程,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初步形成。

拓跋珪初临中原就开始实行魏晋九品中正制。皇始元年(396),“始建曹省,备置百官,封拜五等”;天赐元年(404)又定为四等(王、公、侯、子),并且爵位同官职品位相参。在具体实施中,魏孝文帝开始定姓氏门阀,明确确立了汉族高门与鲜卑贵族的对等地位,使他们享有同样的权利,使胡、汉高门两个阶层融为一体,共同统治下层各族人民。

鲜卑族在民族融合中汲取了汉族文化,从拓跋珪开始,形成了儒、佛 、道三教并尊的一套意识形态。这是源于多民族共存的产物,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同时,三教也在北魏政权下取得妥协,从而各自将自己改造成了共同为北魏统治服务的思想。

进入中原的各少数民族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民族落后的生活方式,改变了语言、服饰、姓氏、婚姻、交际等传统习惯,渐趋同和汉化。而汉族也在融合过程中汲取了少数民族许多优秀文化。在各民族各自扬弃、取长补短的进程中,终于形成了熔于一炉的风彩多姿的华夏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板凳
发表于 2005-4-4 14:37:00 |只看该作者

山西,是北方的民族大熔爐吧?、南北朝時期,匈奴、羯等民族也曾經活躍於山西,最後匈奴被融入於漢人之中,羯人被大屠殺,不過餘下的也被融入於漢人之中。

來自北朝關隴集團的唐朝李家也是隋朝時期的太原軍耶。

明朝洪武大移民的傳說,大半個華北的漢人都是來自山西的移民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05-8-17
注册时间
2005-3-28
地板
发表于 2005-4-4 14:56: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4-4 14:37:07的发言:

山西,是北方的民族大熔爐吧?、南北朝時期,匈奴、羯等民族也曾經活躍於山西,最後匈奴被融入於漢人之中,羯人被大屠殺,不過餘下的也被融入於漢人之中。

來自北朝關隴集團的唐朝李家也是隋朝時期的太原軍耶。

明朝洪武大移民的傳說,大半個華北的漢人都是來自山西的移民耶。

山西历史上是游牧民族侵入中原的跳板,但同时又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现在则是全国汉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省。


本人所转的文章的观点不等于本人的观点,本人不对其负责! 请网评员同志们不要回我的帖! 讨厌左左们:想继续贪污腐败掠夺国民财富,没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5#
发表于 2005-4-4 15:07: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晋人在2005-4-4 14:56:24的发言:

山西历史上是游牧民族侵入中原的跳板,但同时又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现在则是全国汉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省。

不一定的,滿人入關就不是取道山西啦。吐蕃攻入長安也不關山西事耶。

山西漢族比例是最高的,不過山西漢族的血統來源及成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冉閔大屠殺羯人,不過也很多羯人外逃而融入漢人之中,跟匈奴人一樣,山西是典型的民族大熔爐。

廣東的漢人比例也很高,不過就不表示廣東人血統的純正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05-8-17
注册时间
2005-3-28
6#
发表于 2005-4-4 15:37: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4-4 15:07:44的发言:

不一定的,滿人入關就不是取道山西啦。吐蕃攻入長安也不關山西事耶。

山西漢族比例是最高的,不過山西漢族的血統來源及成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冉閔大屠殺羯人,不過也很多羯人外逃而融入漢人之中,跟匈奴人一樣,山西是典型的民族大熔爐。

廣東的漢人比例也很高,不過就不表示廣東人血統的純正啦。

山西地理上就像是一把匕首从北方草原切入中原,从山西高原出发,居高临下,东进可威胁幽州,进入河北大平原,南进可威逼洛阳,开封,西进可以直抵关中平原,而外敌要进入山西却不那么容易。而山西本身又是农牧皆宜,适于北方草原民族生息,所以历史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华北天然堡垒”。

汉人主要是文化来区分,不是血统。


本人所转的文章的观点不等于本人的观点,本人不对其负责! 请网评员同志们不要回我的帖! 讨厌左左们:想继续贪污腐败掠夺国民财富,没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7#
发表于 2005-4-4 16:1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晋人在2005-4-4 15:37:49的发言:

山西地理上就像是一把匕首从北方草原切入中原,从山西高原出发,居高临下,东进可威胁幽州,进入河北大平原,南进可威逼洛阳,开封,西进可以直抵关中平原,而外敌要进入山西却不那么容易。而山西本身又是农牧皆宜,适于北方草原民族生息,所以历史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华北天然堡垒”。

汉人主要是文化来区分,不是血统。

進入山西生活的,就不再是游牧民族了,游牧民族繼續保留本身特色的,就是在河套而已,好像曹魏時期的羌胡。曹魏也是把南匈奴遷徙到山西,匈奴人再也不是游牧民族耶。耶

山西自春秋的晉國以致分裂出來的三個士大夫,都不是游牧國家,最北的趙國建有長城抵禦匈奴耶。

山西崩潰始自東晉。

我也是很難明白一些大漢主義者的血統迷思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05-8-17
注册时间
2005-3-28
8#
发表于 2005-4-4 16:2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4-4 16:14:03的发言:

進入山西生活的,就不再是游牧民族了,游牧民族繼續保留本身特色的,就是在河套而已,好像曹魏時期的羌胡。曹魏也是把南匈奴遷徙到山西,匈奴人再也不是游牧民族耶。耶

山西自春秋的晉國以致分裂出來的三個士大夫,都不是游牧國家,最北的趙國建有長城抵禦匈奴耶。

山西崩潰始自東晉。

我也是很難明白一些大漢主義者的血統迷思耶。

匈奴当时还是游牧民族吧?还有北魏时的大同,是完全的游牧族地区,大同还是辽国西京呢

晋国本来是山西南部国家,中北部是被游牧人占据的,只是晋国以及后来的赵国不断向北扩张才把山西纳入了华夏文明圈。其实赵国王室有狄人血统,晋人和赵人的强大,与游牧民族的关系很大,他们既征服游牧民族,又吸收融合学习游牧民族。

匈奴人刘渊在山西的造反,造成了“五胡乱华”。


本人所转的文章的观点不等于本人的观点,本人不对其负责! 请网评员同志们不要回我的帖! 讨厌左左们:想继续贪污腐败掠夺国民财富,没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9#
发表于 2005-4-4 16:4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晋人在2005-4-4 16:29:30的发言:

匈奴当时还是游牧民族吧?还有北魏时的大同,是完全的游牧族地区,大同还是辽国西京呢

晋国本来是山西南部国家,中北部是被游牧人占据的,只是晋国以及后来的赵国不断向北扩张才把山西纳入了华夏文明圈。其实赵国王室有狄人血统,晋人和赵人的强大,与游牧民族的关系很大,他们既征服游牧民族,又吸收融合学习游牧民族。

匈奴人刘渊在山西的造反,造成了“五胡乱华”。

秦始皇把趙燕魏等國長城連合之後,關內不再是游牧地區了。

趙王跟秦王同為前朝之後,屬東夷,受周室賜封。

當曹魏把南匈奴遷入山西之後,匈奴也不再是游牧形式的了。

五胡都不再是游牧民族了,他們都已經深受中原所影響,那時的匈奴再也不是先秦時期的匈奴了。

當遼金入主中原時,他們都深受中原文化所影響,已經喪失了游牧民族的天性,就好像滿人一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05-8-17
注册时间
2005-3-28
10#
发表于 2005-4-4 17:0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4-4 16:49:24的发言:

秦始皇把趙燕魏等國長城連合之後,關內不再是游牧地區了。

趙王跟秦王同為前朝之後,屬東夷,受周室賜封。

當曹魏把南匈奴遷入山西之後,匈奴也不再是游牧形式的了。

五胡都不再是游牧民族了,他們都已經深受中原所影響,那時的匈奴再也不是先秦時期的匈奴了。

當遼金入主中原時,他們都深受中原文化所影響,已經喪失了游牧民族的天性,就好像滿人一樣。

赵氏家族有好几人娶了狄人为妻的。感觉他们不是很在意华夷之分。

辽应该不能算“入主中原”吧。他们并没汉化。


本人所转的文章的观点不等于本人的观点,本人不对其负责! 请网评员同志们不要回我的帖! 讨厌左左们:想继续贪污腐败掠夺国民财富,没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1#
发表于 2005-4-4 17:3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晋人在2005-4-4 17:01:44的发言:

赵氏家族有好几人娶了狄人为妻的。感觉他们不是很在意华夷之分。

辽应该不能算“入主中原”吧。他们并没汉化。

即使是楚國加入華夏之後,北方中原華夏圈仍然有很多戎狄散居點的,不過後來都完全華夏化了,反而楚國的部份國民好像苗人,在楚國滅亡之後卻脫離華夏了。

華夏人跟漢人是兩種概念吧?部份華夏人後代好像苗人並沒有加入成為漢人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2#
发表于 2005-4-4 18:37:00 |只看该作者

http://www.sx.xinhuanet.com/sq/sq25.htm

【少数民族内迁和刘渊建汉】   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地区。魏晋时期,由于汉族地主对西北少数民族的军事征服和招诱,加上这些民族对中原地区先进经济文化的追求,大批向内地迁徙。当时,内迁山西的主要有南匈奴、羯和鲜卑。   南匈奴集中在山西的中部和南部地区,曹操将他们分成左、右、南、北、中五部,左部居今汾阳,右部居今祁县东南,南部居今隰县,北部居今忻州,中部居今文水。每部立匈奴贵族一人为统帅,派汉族官吏一人作司马,进行监督。西晋时,塞外匈奴大量内迁,总数在30万以上。羯族随匈奴迁入山西,集中于上党的武乡(今榆社北),被称为“匈奴别部”。鲜卑族集中于代县、大同。   内迁各族与汉族长期杂居在一起,逐渐和汉族人民融为一体,但汉族统治者对他们的残酷剥削和奴役,却激起了他们的反抗。公元 304年,北部匈奴刘渊乘西晋内乱机会,起兵反晋,在汾河流域建汉国,自称“汉王”,公元 308年称帝,迁都平阳。刘渊以复汉反晋为旗帜,得到汉族等其他反晋势力的支持,力量发展很快。   公元310年,刘渊病死,刘聪杀太子刘和,继位,他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公元311年,刘聪派部将刘曜等攻陷洛阳,俘掳晋怀帝,把他解送平阳杀掉。公元 316年,刘曜又功破长安,晋愍帝司马邺袒怀露胸,抬着棺材出城投降,亦被刘曜执送平阳杀掉。至此,西晋的腐朽统治彻底结束了。   公元318年,刘聪死,刘曜也自称皇帝。羯人石勒为了与刘曜争夺地盘,攻陷平阳,纵兵焚掠,使平阳遭到很大破坏,刘曜被迫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在平阳立国10年的汉国由皮结束。   【都于平城的北魏】   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成为各族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战场。在长达 120多年的时间里,山西先后为前汉(山西中部)、后赵(山西南部)、前燕(山西中部和西南部)、前秦(山西中部)、代(山西西北部)所统治。淝水之战后,山西中南部又先后为西燕、后燕、后秦、夏所攻占,人民饱受战乱之祸,直到公元439年,山西全境才由北魏所统一。   北魏是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国家,起初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公元 398年迁都于平城。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长达 100多年的战乱局面,但鲜卑贵族联合汉族地主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政策,却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和起义。为了缓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强自己的统治,冯太后和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冯太后,汉人,是孝文帝的祖母。在孝文帝的父亲献文帝时,她已掌握了大权,临朝称制达20年。在她的主持下,北魏颁布了俸禄制,实行了“三长制”和“均田制”。俸禄制规定按官品的高低发给俸禄,俸禄之外,贪赃满一匹者处死。实行俸禄制的第一年,就有40多个赃官被处死,北魏吏治,为之肃然。三长制规定,5家立一邻长,5邻立一里长,5里立一党长,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控制。均田制规定,按口授田,男子15岁以上授露田40亩,妇女20亩,年满70还田于官。男子授桑田20亩,作为世业,终身不还。奴婢授田与农民相同,耕牛也授田,限制土地买卖。均田地制在不损害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使农民有了一定数量的土地,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同时,许多少数民族人民成了均田户,对巩固他们的定居农业生活和进一步封建化也有积极作用。   冯太后死后,18岁的孝文帝亲政,他继续进行改革。公元493年,他首先克服重重阻力,率领文武百官,连同士兵、家属、奴婢百万人,自平城迁都洛阳。接着颁布了汉化政策:改鲜卑姓为汉姓,易鲜卑服为汉服,在朝廷上禁用鲜卑语,迁居洛阳的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提倡按门第与汉族通婚。   孝文帝的改革遭到鲜卑贵族保守派的反对,他们在平城发动叛乱,太子拓跋恂逃回平城后也参加了。孝文帝把他们坚持镇压下去,并且处死了太子。   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放弃自己民族旧俗,冲破重重障碍,毅然进行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愧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皇帝和有远见的政治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05-8-17
注册时间
2005-3-28
13#
发表于 2005-4-4 23:4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4-4 18:37:10的发言:

http://www.sx.xinhuanet.com/sq/sq25.htm

【少数民族内迁和刘渊建汉】   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地区。魏晋时期,由于汉族地主对西北少数民族的军事征服和招诱,加上这些民族对中原地区先进经济文化的追求,大批向内地迁徙。当时,内迁山西的主要有南匈奴、羯和鲜卑。   南匈奴集中在山西的中部和南部地区,曹操将他们分成左、右、南、北、中五部,左部居今汾阳,右部居今祁县东南,南部居今隰县,北部居今忻州,中部居今文水。每部立匈奴贵族一人为统帅,派汉族官吏一人作司马,进行监督。西晋时,塞外匈奴大量内迁,总数在30万以上。羯族随匈奴迁入山西,集中于上党的武乡(今榆社北),被称为“匈奴别部”。鲜卑族集中于代县、大同。   内迁各族与汉族长期杂居在一起,逐渐和汉族人民融为一体,但汉族统治者对他们的残酷剥削和奴役,却激起了他们的反抗。公元 304年,北部匈奴刘渊乘西晋内乱机会,起兵反晋,在汾河流域建汉国,自称“汉王”,公元 308年称帝,迁都平阳。刘渊以复汉反晋为旗帜,得到汉族等其他反晋势力的支持,力量发展很快。   公元310年,刘渊病死,刘聪杀太子刘和,继位,他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公元311年,刘聪派部将刘曜等攻陷洛阳,俘掳晋怀帝,把他解送平阳杀掉。公元 316年,刘曜又功破长安,晋愍帝司马邺袒怀露胸,抬着棺材出城投降,亦被刘曜执送平阳杀掉。至此,西晋的腐朽统治彻底结束了。   公元318年,刘聪死,刘曜也自称皇帝。羯人石勒为了与刘曜争夺地盘,攻陷平阳,纵兵焚掠,使平阳遭到很大破坏,刘曜被迫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在平阳立国10年的汉国由皮结束。   【都于平城的北魏】   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成为各族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战场。在长达 120多年的时间里,山西先后为前汉(山西中部)、后赵(山西南部)、前燕(山西中部和西南部)、前秦(山西中部)、代(山西西北部)所统治。淝水之战后,山西中南部又先后为西燕、后燕、后秦、夏所攻占,人民饱受战乱之祸,直到公元439年,山西全境才由北魏所统一。   北魏是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国家,起初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公元 398年迁都于平城。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长达 100多年的战乱局面,但鲜卑贵族联合汉族地主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政策,却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和起义。为了缓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强自己的统治,冯太后和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冯太后,汉人,是孝文帝的祖母。在孝文帝的父亲献文帝时,她已掌握了大权,临朝称制达20年。在她的主持下,北魏颁布了俸禄制,实行了“三长制”和“均田制”。俸禄制规定按官品的高低发给俸禄,俸禄之外,贪赃满一匹者处死。实行俸禄制的第一年,就有40多个赃官被处死,北魏吏治,为之肃然。三长制规定,5家立一邻长,5邻立一里长,5里立一党长,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控制。均田制规定,按口授田,男子15岁以上授露田40亩,妇女20亩,年满70还田于官。男子授桑田20亩,作为世业,终身不还。奴婢授田与农民相同,耕牛也授田,限制土地买卖。均田地制在不损害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使农民有了一定数量的土地,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同时,许多少数民族人民成了均田户,对巩固他们的定居农业生活和进一步封建化也有积极作用。   冯太后死后,18岁的孝文帝亲政,他继续进行改革。公元493年,他首先克服重重阻力,率领文武百官,连同士兵、家属、奴婢百万人,自平城迁都洛阳。接着颁布了汉化政策:改鲜卑姓为汉姓,易鲜卑服为汉服,在朝廷上禁用鲜卑语,迁居洛阳的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提倡按门第与汉族通婚。   孝文帝的改革遭到鲜卑贵族保守派的反对,他们在平城发动叛乱,太子拓跋恂逃回平城后也参加了。孝文帝把他们坚持镇压下去,并且处死了太子。   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放弃自己民族旧俗,冲破重重障碍,毅然进行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愧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皇帝和有远见的政治家。

以上两个都是少数民族以山西为跳板征服中原的典型事例,相类似的还有五代的沙陀人。


本人所转的文章的观点不等于本人的观点,本人不对其负责! 请网评员同志们不要回我的帖! 讨厌左左们:想继续贪污腐败掠夺国民财富,没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4#
发表于 2005-4-6 09:52: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晋人在2005-4-4 23:44:18的发言:

以上两个都是少数民族以山西为跳板征服中原的典型事例,相类似的还有五代的沙陀人。

三國、晉朝時期,與及唐朝滅亡之後,,河套地區都不是由漢人政權所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0

听众

1720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5-8-24
注册时间
2005-4-5
15#
发表于 2005-4-6 12:48:00 |只看该作者
骡子总是喜欢论述马为骡子

理想之一: 宇宙装空调、太阳装开关 地球刷红漆、长城贴瓷砖 炸平喜马拉雅山 统统我承包。 理想之二:美女裸于前而色不变,炸弹崩于侧而身不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0

听众

1720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5-8-24
注册时间
2005-4-5
16#
发表于 2005-4-6 12:57: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里重点谈一下山西人,因为山西南部人是华北平原大部分汉人的祖先。山西南部自古与洛阳一起并列为华夏族的核心。汉末,南匈奴被曹操分成五部,左部居今汾阳,右部居今祁县东南,南部居今隰县,北部居今忻州,中部居今文水。西晋时,塞外匈奴大量内迁,总数在30万以上。羯族随匈奴迁入山西,集中于上党的武乡(今榆社北),被称为“匈奴别部”。鲜卑族集中于代县、大同。这些内迁胡人都不在山西南部的中原文化区。五胡乱华时期,匈奴刘渊建都于平阳,亡国后山西的匈奴人被残杀、逃亡、被强迁往他乡,没有人留在山西。北魏时期,大量高车、库莫奚人迁入大同。但是迁入大同的人后来基本上都迁入了洛阳(108万 汉胡混合人)。元朝时期,从黄河以南迁入大量移民到山西。大量蒙古人迁移到大同和朔州。由此可见,明初大移民中的山西南部人,他们是纯正的华夏贵胄,非胡汉杂种。

理想之一: 宇宙装空调、太阳装开关 地球刷红漆、长城贴瓷砖 炸平喜马拉雅山 统统我承包。 理想之二:美女裸于前而色不变,炸弹崩于侧而身不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10-31
注册时间
2003-9-28
17#
发表于 2005-4-6 13:48:00 |只看该作者

http://www.sx.xinhuanet.com/kjww/2002-12/30/content_116575.htm

  秦汉以来的;山西谱写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光辉篇章

  山西的称谓几经变化。秦时为郡县制,置太原、河东、上党、雁门、代郡。汉时基本沿袭秦朝郡县制度,属并州刺史部。唐朝为河东道,宋朝为河东路及西京道,元设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及宣慰使司,明置山西布政使司,清朝则为山西省。在这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山西的地域文化内容不断扩展,影响不断提高。

  从某种角度看,山西的历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史。自古以来,山西就是中原与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的天然通道,是中原农耕经济与北方游牧经济冲撞对接的前沿地带。上古时中原各国因经济文化方面的优势而称华夏,与其毗邻或是错杂居住的其他民族被视为戎狄蛮夷。随着华夏各国的日益强大,西戎为秦所灭,赤狄、白狄为晋所灭,齐灭莱夷,大部分的淮夷小国被楚、鲁所灭。军事上的征服,强制性地使戎狄蛮夷接受了较为先进的华夏文化,逐渐地融合于华夏族。春秋后期,华夷之间的差别、界限渐渐地消失了。汉初以来,匈奴的统治向南延伸到河套地区以至于今天的晋北、陕北一带,由匈奴冒顿单于亲自统领的中部,不时入侵代郡、雁门、定襄、云中、上郡等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出山西籍大将卫青、霍去病等率领大军抗击匈奴,以后汉朝实行和亲、通商的安抚政策,鼓励匈奴人到山西北部和其他地区定居,民族矛盾渐趋缓和。两晋时民族融合的规模再次升级,征战讨伐互有进退。事实上,民族融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融合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明程度较高的民族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历史上的山西曾有多个民族建立过政权,如两晋时的汉和赵国是匈奴人的政权,北魏的拓跋氏政权为鲜卑人所建,五代时期的后唐、后晋、后汉就是沙陀等少数民族在山西地区壮大后,才拓展势力取得政权的。此后的千余年间,山西始终发挥了民族大融炉的作用,谱写出民族大融合的辉煌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05-8-17
注册时间
2005-3-28
18#
发表于 2005-4-6 14:03: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千里烟云在2005-4-6 12:57:13的发言: 我们这里重点谈一下山西人,因为山西南部人是华北平原大部分汉人的祖先。山西南部自古与洛阳一起并列为华夏族的核心。汉末,南匈奴被曹操分成五部,左部居今汾阳,右部居今祁县东南,南部居今隰县,北部居今忻州,中部居今文水。西晋时,塞外匈奴大量内迁,总数在30万以上。羯族随匈奴迁入山西,集中于上党的武乡(今榆社北),被称为“匈奴别部”。鲜卑族集中于代县、大同。这些内迁胡人都不在山西南部的中原文化区。五胡乱华时期,匈奴刘渊建都于平阳,亡国后山西的匈奴人被残杀、逃亡、被强迁往他乡,没有人留在山西。北魏时期,大量高车、库莫奚人迁入大同。但是迁入大同的人后来基本上都迁入了洛阳(108万 汉胡混合人)。元朝时期,从黄河以南迁入大量移民到山西。大量蒙古人迁移到大同和朔州。由此可见,明初大移民中的山西南部人,他们是纯正的华夏贵胄,非胡汉杂种。

呵呵,晋南地区确实是前期中华文明的核心区,与洛阳,长安一起组成中原王朝的统治中心,在定都洛阳和长安的王朝,晋南地区都是中央直辖区。直到今天,这个地区的文化还是处于西安的影响下,太原的影响力达不到这里。


本人所转的文章的观点不等于本人的观点,本人不对其负责! 请网评员同志们不要回我的帖! 讨厌左左们:想继续贪污腐败掠夺国民财富,没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05-8-17
注册时间
2005-3-28
19#
发表于 2005-4-6 14:06: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北姑在2005-4-6 9:52:03的发言:

三國、晉朝時期,與及唐朝滅亡之後,,河套地區都不是由漢人政權所控制。

河套本来就很少被汉族政权控制的,不过那里也没兴起过什么能入主中原的强大少数民族势力。

本人所转的文章的观点不等于本人的观点,本人不对其负责! 请网评员同志们不要回我的帖! 讨厌左左们:想继续贪污腐败掠夺国民财富,没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3 01:23 , Processed in 0.173339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