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5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纵情诗意任平生 ——壮族诗人黄神彪印象

[复制链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4 14:12: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文/宾阳
   
    我和黄神彪都是“壮府艺术村”的村民。“壮府艺术村”不是一个村子,是一个微信群,里面都是广西文艺圈的一些朋友。
    对我而言,黄神彪可算是新朋旧友。新朋,我们至今认识不到一年。旧友,二十多年前,我就开始读他的诗,在精神上已有交往。那时的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和向往。恰好,黄神彪的散文诗,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新鲜。印象最深的,是长诗《吻别世纪》和《花山壁画》,有意识流的感觉,文笔精美奥妙,清新自然,时而直抒胸臆,娓娓道来,时而大气磅礴,富于激情,时而引人深思,甘之若饴,时而开怀大笑,酣畅淋漓,是一种大写的美。读之,犹如品一幅高水准的写意山水画,欲罢不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青年民族诗人为标签,黄神彪在全国文学圈声名鹊起。当时,他只是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毕业生。
    我和黄神彪第一次见面,是今年初接待西部散文学会的一波文友。没想到一见如故。
    之后,在各种交往当中,黄神彪给我的印象是满怀激情的浪漫主义诗人,真性情,直率,充满想象,却不失社会责任与担当。
    旅行、酒桌、聚会、咖啡厅……黄神彪的生活充满诗歌。仿佛,他的生命伴随着诗歌而来。
   
    黄神彪对诗歌具有持久而热切的深情。
    在壮乡首府的广西民族学院,有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相思湖。这个伊甸园式的校园湖泊,人尽皆知。在相思湖畔,黄神彪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相思湖的碧水,滋养了他的文学情愫,开启了他的诗歌之路。大学期间,黄神彪曾与几位同学合出过诗集。于是,几位同窗学友探索性地提出成立相思湖诗群,并以此为起点,走上广阔的社会。
    几十年来,黄神彪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诗人。尽管创作之路起起落落,却一直没有停止过。
    他在长诗《神圣的迷恋》中写道:
    我跌进了中国诗歌的迷恋里。中国的诗歌,是一脉高山峻岭;中国的诗歌,是一片沧海桑田!
    “跌”,并非刻意。“迷恋”,过分喜爱,难以舍弃。在黄神彪的心中,诗歌有如高山峻岭的浩渺和高远,那是一种苍茫与宁静,空旷与辽阔;有如沧海桑田的苍凉和深邃,“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言情,诗言志,那里有诗、骚的源流,那里有溢彩流光的秦风汉月、唐宋时关。
    在中国诗歌的长河里,黄神彪敏感的心灵,时刻被无数名篇佳句触动。许多诗圣诗仙,让黄神彪顶礼膜拜。“我对中国诗歌的‘好逑’,使我几乎达到了那种痴狂的程度。”
    当年,作家那家伦评论黄神彪的《吻别世纪》时认为,黄神彪“以饱含青春的热力和炽情,去体验诗的崇美和人生的崇美。他不浅浮。他力图以深厚的心愫,去浸透时代的血脉,让他炽诚的心贴坚实的大地博动。”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黄神彪对诗歌一颗炽热的心,还是那样热血沸腾。
    “我在沉淀,我要吹尽黄沙,挖些金子出来。”在一次雅聚中,黄神彪自信地回应文友提出的创作潜伏期问题。
    今年8月,在参加一个主题为“文学,是我永远的情人”的沙龙上,黄神彪坦言,“诗歌,是我的生命”。
   
    黄神彪用诗歌来崇敬自然,赞美生命,歌唱生活。
    黄神彪爱看海的浪花,爱听海的潮声,喜欢在海边注目渔船来来往往,海水涨涨落落,喜欢吃海鲜,和当地人聊海的故事。黄神彪对海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的生命已经部分融入到大海之中。
    新近创作的长篇散文诗《大海啊,我的大海》中写道
    仿佛一生的注定,注定我与大海——与波涛,与蔚蓝,与广博,与深厚,与无际莫名的结缘,我来了!大海啊,我生命中的大海。其实也知道,我的爱海,真的就像一个远古的梦,很早就潜入在了我的心魂。
    《大海啊,我的大海》分5个篇章,60个小节,阐释了海是生命之源,赞美了海的博大、包容、瑰丽、永恒,抒发了对大海浓烈、深沉和虔诚的爱。这是黄神彪对大海和生命的思考与理解。
    大海是伟大的,自然是让人崇敬的。在创作中,黄神彪的感情如脱缰的野马,自由驰骋,无拘无束,深深地感染了读者,引起强烈的共鸣。黄神彪的想象力也极为强大。诸多章节,“我”在现实与朦胧之中无限想象,徒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在艺术审美上,全篇恢宏、大气,富有冲击力和节奏感,给人一种视觉、听觉和嗅觉的多感官享受。
    散文诗是歌唱生活的,而不是叙述生活,描述生活的。散文诗大多用联想来编织。对此,黄神彪更是刻意要求自己,要用“个人的生命体验”、“奔涌奔放的想象力”来书写。
    黄神彪的想象是大胆的,大写意的,就如抽象的山水画,朦胧之中,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跃然纸上。
    满怀浪漫主义色彩的宏观叙事,是黄神彪创作的又一特点。比如,天、地、大海、高山、远古、苍穹、星际等等,都是他诗作中的常用词。这在《吻别世纪》《花山壁画》《神圣的迷恋》《大海啊,我的大海》等诸多作品中,皆有鲜明的体现。
   
    黄神彪具有现代诗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黄神彪是壮族的后代,出生在神秘的花山岩画的故乡——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蜿蜒贯穿而过的明江就是他的母亲河,他血液里流淌着明江水。明江是左江流域的一条支流。在左江流域,神秘的远古岩画星罗棋布。
    花山岩画作为中国和世界独特的物质与精神遗产,蕴含着丰富神奇的文化内涵,不仅对中华民族,对全人类都有不可替代的巨大文化价值。花山岩画文化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世界、中国、广西文化,特别是壮族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消息传来,左江两岸,欢欣鼓舞。最高兴的自然也包括壮族诗人黄神彪。
    作为从花山岩画地区走出来的歌者,黄神彪于1990年出版的长篇散文诗《花山壁画》,前有序歌《魂兮归来》,后接跋歌《永恒魅力》,主体部分由《宇宙洪荒》、《编年永乐》、《皇天叩问》、《世纪幽灵》、《伟大梦想》五个部分组成,结构宏伟,史诗品格。以花山岩画作为中心意象,岩画既是抒情的对象,又是骆越文化的象征,代神立言,构建出一个完整而巨大的壮族神话系统。
    黄神彪的心中,有沉甸甸的责任担当,“我们是花山的守望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望者”。
    作者简介:
    宾阳:资深媒体人,文化学者,曾任文化部核心期刊《文化月刊》执行主编、国家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课题召集人,现为中国文化报华南片区主任兼广西记者站站长、广东文化产业促进会理事。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27 01:14 , Processed in 0.131639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