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02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纪实文学]天那边有所小学校●毛 妹

[复制链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7-3 10:2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天那边有所小学校


                            ●毛 妹

   云贵高原东南部,有个非常遥远的村庄叫南北。南北有多遥远?到过南北的外界人都说,南北村就好像远在天那边。
   到过南北村的人还说,那里非常艰苦,人们的生活苦得很。然而,就是在那个很苦很苦的地方,有一个人的故事美丽得近乎传奇。那个人叫李开林,是南北村唯一的小学教师。
   有个到过南北考察的上海青年自愿者告诉我,南北村地处中越边境国境线上,中越边境战争期间,这里虽不是战场,却遭受过越军炮弹的袭击。南北村小学校虽是一所小得不能再小的学校,李开林老师在艰苦的环境里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每天早晨领着学生们在界河岸上的学校门前唱国歌,升国旗,国歌的旋律,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会让身临其境的每一个中国人心潮澎湃!
   去国境线上看看那学校,那老师,那学生,成了我放不下的一桩心事。今年10月,终于成行。南北村距云南省城昆明近600公里,距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文山200多公里。
   10月14日,是星期天。一大早,我乘班车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文山岀发,开始了我的边境之行。选择星期天启程,是想赶在星期一早上赶到南北,观看南北小学新一周的第一次升旗。
   南北是中越边境8号界碑旁的一个壮族小山村,属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都龙镇辖区,是都龙镇堡梁街村民委员会的一个村民小组。村里有18户人家70多口人。据了解,南北小学举行升旗仪式的时间是每天早晨上课前的8点钟。
   14日来到都龙后,我决定夜宿都龙,15日一早赶往国境线上的小学校看升旗。
   都龙距南北30多公里,我算了一下行程,从都龙乘车到南北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若16日早晨6点多钟从都龙岀发,赶到南北小学,刚好是师生们升起五星红旗之时。
   15日一大早,才5点多钟我就醒来,检查照相机有没有问题,查看所带胶卷过期没有。到6点30分,一切准备就绪,送我到南北的司机准时把车开到都龙街上我住的旅馆。我立即登车上路。
   到南北的30多公里路,都是七弯八拐的泥土路,路面不平整,路坎下不是悬崖绝壁,就是几十几百米的陡坡,我坐在车上,生岀惊心动魄的感觉来。好在司机是本地人,路况熟,车子开得稳当。
   7点58分,我们终于赶到南北小学。师生们已在学校门前的旗杆下排好队,升旗仪式即将开始。
   在升旗仪式即将开始的短暂时间内,我对南北小学所处的位置作了观察:学校位于南北村中段,校门前几十米远的地方就是流水潺潺的中越界河,河这边是中国的南北村,河对面是越南的一坡坡耕地,山坡后面是越南的村寨。河这边南北村的耕地里和河那边越南的坡地上,岀早工的中越边民已各自在自己的国土上劳作。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
   8点正,师生们唱起了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虽然没有乐队,没有伴奏,但师生们洪亮的歌声在国境线上响起,是那么的神圣,那么的庄严。
   鲜红的五星红旗在歌声中升起,河这边中国的土地上,正在劳作的南北村群众听到国歌声,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站立在地里,听师生们唱国歌,看五星红旗升起,就连界河那边在地里劳作的越南边民也停下了活计,转过身来,看中国南北小学升国旗。
   此时,我深切感受到,这是我受到的最深刻的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升旗仪式结束后,朗朗的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岀来,回荡在界河畔,国境线上……
   我走近学校,看到了挂在教室门边的校牌:中国马关县南北小学。
   我到过国内许许多多的学校,除了“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性的学校外,在一所村小学校的校牌上,特别加上中国国名,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我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庄重与神圣……
    师生们正在上课,我不敢贸然打扰他们,便坐在学校旁边等。
   第一节课下课后,南北小学唯一的教师李开林老师走出教室,很少见有外人到学校来的李开林老师很是惊诧。我自我介绍后,李老师把我迎进了他那小小的宿舍兼办公室里。
   李老师说,南北村地处云贵高原最南边的最低部,海拔70多米,一年四季,气侯都非常炎热,最凉的季节,气温也高达30℃,最热的季节气温高达40℃以上。这里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村庄四周除了光秃秃的山坡,还是光秃秃的山坡,村民们只能靠广种薄收,基本能解决吃饭问题,经济收入就根本无从谈起,村民们靠背点农副产品到界那边的越南边境小街子上卖,平均每户人家的年收入也就100元左右,他们穿的衣服多是用自己种麻自己纺织的土布缝制的,好在这里天气热,一年四季穿单衣或短掛,不费布。村民们住的多半是茅草房。
   说到南北小学,李开林老师说,南北小学创办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南北村是个壮族村,由于贫困,1995年6月以前,学校都没有校舍,开初在界河边上塔小棚棚上课,后来又先后借用群众家的牛棚、马棚作教室,老师没有宿舍,说南北小学是个棚棚学校,是再贴切不过的。直到1995年6月,才在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下,盖起了现在的一楼一底小平房。现在虽有一间小平房校舍,但也相当小(后来,我实地丈量了一下,整间小平房宽7步,长12步半),三分之二为教室,三分之一是李老师的宿舍兼办公室,没有厨房,也没有厕所,师生大小便都跑到山上土坑里躲着解决问题,当地群众说,师生都是吃家饭拉野屎。就连上下课敲的钟也没有,上课铃用铁钉敲钢管做的旗杆代替,下课时,因为是复式教学,所有学生都在唯一的一间教室上课,老师宣布一声就下课。
   由于条件限制,南北小学的课程设置只到三年级,从四年级开始学生就到8公里外的堡梁街完小上学。现在校的3个年级,共有学生13人。
   南北小学教学条件艰苦,老师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也非常清苦。在这里教书的老师,能熬得住清苦就是一种伟大。
   今年43岁,以前在曼约小学任教,教龄已18年的李开林老师在南北小学已工作了8年。他说,他是这个学校的第五任教师,最初在这里教书的是陆正明老师,现在是堡梁街完小校长。
   李开林老师家在离南北村4公里的曼约村,从学校到家里要走70分钟。家里两个孩子上学,种承包地等家务活都是爱人做,他双休日和假期才能回家帮帮爱人。在经济上,他也帮不了家里多少。他以前是代课教师,开初每月报酬才15元,转正前加到138元,2000年9月经考核转为正式教师后,工资加各种补贴,现在每月领710元。他转正前,待遇很底,生活过得清苦,自不用说;转正后,虽每月领到700多元报酬,但他家里比较贫困,每月除了补贴家用,也是所剩无几。
   由于南北村位于低海拔的大峡谷谷底,一年四季都非常炎热,李开林老师说,在南北小学当老师,要抗得住烈日晒,流得起热汗,才呆得下来,静得下心去上课。
   南北没有电,看不上电视,也没有其它文化娱乐。李开林老师在这里教书,能享受到的文化生活,除了看教材,就是看看自费订阅的《半月谈》、《文山日报》和县文联办的小报《马关潮》。这些报刊邮递员只送到8公里外的堡梁街村委会,他一个月才能去取一次,从报刊上看到的新闻早就成了旧闻。
   李开林老师说,在南北小学教书,上课时还不觉得怎么样,放学后,学生都回家了,他一个人在学校里显得特别孤独。实在寂寞时,就写写日记,哼哼几段歌,或是到界河边走走,数数星星,看看大山,估算哪一座山有多高……
   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很苦,但李开林老师说,他在南北小学教书他不后悔,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国境线上小学校教书的,也不是每一个人在这里都呆得住去尽心尽力教孩子们学知识的,能在这里扎下根来的老师,应该感受得到人生的特别意义,每当他领着学生们在国境线上升起五星红旗,他就感到特别的自豪。再说,不是每个老师都能适应这里的教学要求的,这里的孩子都是壮家子女,刚上学时都不会说汉话,一年级时,要用壮语穿插作翻译,学生才能听懂,不懂壮语的老师,就无法进行教学,他是壮族,汉语和壮语都熟悉,具备了在这里当老师的基本条件,要他愿为国境线上的孩子们作奉献。
   李开林老师是个很有责任心的老师。2000年上学期以前 ,每个学期都有家长因为贫困,不想让子女入学的现象,是他耐心做工作,才使适龄儿童入学率确保100%。2000年9月起,全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适龄儿童免费入学后,家长不再为孩子的入学费用操心,都送孩子来读书了,他没有了这方面的后顾之忧,把精力都集中在了教学上……
   快到吃晚饭的时候,李开林老师死活要留我和他一起做餐晚饭吃,而我早观察到,李开林老师米罐里剩下的米已不多,菜也只有四五斤青豆角,而且我还从交谈中获知,南北村气侯热,种不岀蔬菜,他吃的菜都是每个星期托到8公里外赶堡梁街集市(堡梁街集市每星期赶一次集)的村民帮买来的,买一次菜要吃一个星期,有时菜因时间长烂掉,他就只能吃光饭。我看到的那四五斤青豆角,李开林老师是预备吃一个星期的,我怎忍心在这里吃他一餐饭,瓜分他要匀着吃一个星期的伙食呢?我一再声明,都龙镇政府的办公室主任一会就开车来接我,我到镇上吃。李开林老师对我的拒绝很不高兴,觉得我看不起他。我知道再拒绝就伤了他的心,只好答应了。李开林高兴得孩子似的说:“我在这里那么孤独,你能从远方走进我的世界,和我聊天,和我吃饭,我永远都忘不了这种缘份的……”
   李开林老师说着,在教室外的空地上小火炉上生火做饭。
   这一餐饭,我和李开林老师吃掉了他预备吃一个星期的蔬菜的一大半,我有些于心不忍,掏出钱想作些弥补,但我又怕伤了我和他之间的那种特殊的情分,只好作罢。
   黄昏时分,我结束采访,都龙镇政府的办公室主任小余也开车来了,李开林老师死活要送我一程,他一直把我送到村外。我乘车从山谷底部的南北村沿着山路返回,半个小时后,车子爬上了位于南北村上方半山腰上最险峻路段九道弯的第一道弯,我从车窗往回看,煤油灯微弱的灯光从李开林老师的宿舍窗口透出来,我不知道,此时此刻,李开林老师是在煤油灯下备课,还是批改学生作业,或是写日记,也或是在翻看那几份旧报刊,只是见了这灯光,我心里对这个国境线上的小学老师又多了一分崇敬,他的身影在我脑海里幻化成一盏发着光和热的灯……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7-18
注册时间
2002-5-23
沙发
发表于 2002-7-5 08:52:00 |只看该作者
太感人了。我们民族就是有千百万这样的人,才会历经千百年而生生不息。

土地 民族 家园 母亲 http://blog.163.com/gaisi1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6 20:46 , Processed in 0.148930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