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56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倪湛舸:宗教研究入门谈

[复制链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09:13: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文摘自豆瓣倪湛舸的日记,全文阅读请链接:http://www.douban.com/note/45775956/

——————————————————————————————————————————————————————

序:从芝大神学院说起
 
    我在芝加哥大学神学院读了七年书,终于要毕业了,自己都觉得真不容易。以前在纽约读书的时候,系里有好几位教授都是从芝大神学院毕业的,有位做后现代理论的A教授同我关系尤其不错,可能因为我比较用功,又跟她趣味相投。那时候她就极力怂恿我去芝大读博士,但同时又吓唬说:系里的B教授知道的吧,阿奎那专家,他从圣母大学去芝大读博士,混了十二年才毕业!我当时就震惊了,心想连天才人物B教授都有这样的苦出身,那我还是回家洗洗睡了吧。A教授赶紧又安慰我,说:那个地方真的很好玩,奇形怪状的人遍地都是,还有各种讲座、聚餐、俱乐部活动,所以B教授才不舍得毕业呀,再所以,你要是过去了,一定要心无旁骛,为了考试而选课,为了论文而考试,为了毕业而论文!
    自从侥幸混进芝大神学院,我一直都身体力行A教授的经验之谈,所以才更侥幸地幸存到今天。这里的师兄师姐说,别看读书的时候恨死芝大,真要离开了,绝对会牵肠挂肚。这话我信,当年A教授忆旧的时候那叫眉飞色舞,后来她老人家觉得呆在纽约缺乏心智上的刺激,竟然跑到法国读第二个博士去了,她在芝大拿了神学博士,现在应该又有精神分析博士在手,总之是我的人生榜样。A教授的人生榜样是H教授,后者也是芝大神学院的毕业生,研究中世纪的神秘主义,视角是女性主义的,理论工具是后结构主义那些。我选课的那几年,她回母校教书,我正好抓住她继续学习性别理论,后来资格考试也跟着她,领域是后现代神学。我向她提起过A教授,H教授乐呵呵地说:芝大帮就是这么聚起来的!
    此话不假,至少在北美,算得上规模的宗教学系里几乎都有芝大神学院训练出来的人;我去别的学校时,甚至会听见人家这样感慨:你们那里氛围太精英,人又不安分,我们想招你们都不敢,或者说不配。我这人没什么志向,只想找个地方窝着读书,奈何环境不允许,或者,更具体地说,导师不答应,理由是:既然已经下了这么多年的苦功,回报可以不谈,但成果一定要有。为了出成果,我还得再奋斗好多年。可现在,赶着新旧阶段交替的缝隙,我倒是想写一组小文,于个人算是总结这些年的苦劳,也笔记些象牙塔里的趣闻逸事,更重要的是有意于把北美宗教研究的部分现状介绍给更多朋友。
    与编辑朋友闲聊时说起这意向,得到了支持和鼓励,便坐下来整理了一下尚未成型的想法,总而言之,大致想介绍一下宗教研究的学科历史、主要分支和现实意义,同时特别关注某些特定话题----比如宗教定义、世俗化讨论、宗教与当代社会、宗教与性别以及宗教与文艺等。当然,由于个人的教育背景,这些文章将不可避免地带着芝大神学院(或者说,我个人所理解的芝大神学院)的烙印,而这烙印与其说是北美宗教学界的全权代表,倒不如说代表着某种具体倾向,虽然这种倾向显然绝非弱势。什么倾向呢?在我看来,无外乎a) 去基督教中心化,b)把宗教现象视作社会构建并进行社会的、科学的研究和分析, c)多学科的交流合作。
因为在神学院读书,经常被人误解成今后要从事神职工作,我要是再多解释一句“不信教”,往往会更令人迷惑。关于芝大神学院还有句著名笑话:“这就是个无神论教授向犹太学生传授基督教的地方啊!”笑点在哪里呢?1. 教授大多是无神论者。以我导师为例,他在来芝大之前据说还会偶尔去教堂,可一旦接受了芝大教育,就宁可在家读迷人的萨冈小姐的小说。我的另一位老师倒是教徒,而且教的就是神学,经典著作烂熟于心,可她也离经叛道得很,喜欢德赛图,还支持鼓励学生做流行文化或是“封建迷信”研究。2. 犹太人(至少是仍然坚持犹太身份的犹太人)学基督教显然不是为了信主证道,说到底是把基督教当做现象研究、把相关知识当做学问来吸收创造。这里的犹太人,是“非基督教徒”的意思。而无神论老师和犹太学生这层关系似乎又暗示着“学得越多越不信。”再多言一句:芝大可是著名的亲犹学校。一来因为有相当部分的捐款来自犹太人;二来,这里从二战时期起就有收留德国流亡知识分子的传统,先有瓦赫(Joachim Wach)一手创办了宗教史专业,六十年代还招揽来做文化神学的蒂利希(Paul Tillich);三来,这里的犹太教研究至少同基督教研究分庭抗礼,我学现当代西方宗教思想的时候,就是由基督教专业和犹太教专业的教授合作授课的。犹太教方面的教授还很风趣,讲斯宾诺莎的时候借机自我吹嘘:话说我太太可是斯宾诺莎的后人啊,改天带我家孩子给你们瞅瞅,据说长得很像那位先人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

听众

6492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9-2
注册时间
2008-11-12
沙发
发表于 2009-9-30 20:36: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6 12:09 , Processed in 0.134947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