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2002-04-16 15:40:52)
一个多民族村庄的宗教生活
新华网乌鲁木齐4月16日电(记者赵春晖、高峰)当一群穆斯林跪在清真寺里吟诵着古老的祷词时,几百米外的天主教教堂里,十多个汉族教徒却在悠扬的风琴声中唱诵“赞美诗”。目睹这一场景,记者感到了这里的人们对各自所信奉的宗教的虔诚。
这是一幕异族异教和睦相处的情景。新疆科尔浩特村的村民们对此习以为常。
位于新疆伊犁河谷中的科尔浩特是尼勒克县的远郊村庄,村子周围方圆一公里的范围内建有一座佛教寺院、一座喇嘛庙、一座天主教堂和七座清真寺。在这个只有上千居民的村子里,居住着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和汉族等11个民族。
由于回族人口占多数,伊斯兰文化在这里占了主导地位,而信奉天主教和佛教的则是少数汉族居民;另一个人数较多的民族——蒙古族,则主要信仰藏传佛教的另一教派——喇嘛教。
坐落在科尔浩特的吉晟寺曾经是新疆北部最大的喇嘛庙,附近的村民大多数是蒙古族和汉族,也有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和维吾尔族,但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并没有妨碍各族群众之间的交往。
蒙古族村民道尔基居住在这座黄庙附近已有40年了,他说,“尽管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都不同,但和回族邻居的关系都很好,平常不时互相走动,有困难时,还经常互相帮助。”
去年道尔基的小儿子结婚,参加婚礼的人中有不少穆斯林。为了照顾到他们的宗教习俗,道尔基请了几个回民宰了羊,还特地请了一个阿訇念经。
地处天山腹地的伊犁河谷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也是中国通往西亚、欧洲的重要地段,有中西方文化交汇点之称。
村里的老人称,这里百余年前也曾有过一座天主教堂,但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毁于战火。现在村子西边的天主堂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落成的。
教堂大门朝正北方开着,门檐上铸着一个一米见方的十字架。教堂里面能容纳四、五十人做礼拜。平时到这里做礼拜的约有30多人,大部分是中年人。从大门出来穿过一条3米宽的马路便是蒙古族居民普鲁瓦的家。
50岁的普鲁瓦讲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他每天都无数次经过教堂。他虽然不懂天主教与喇嘛教有什么区别,但他认为与教堂为邻并没有对他的信仰产生干扰。
教堂的另一个老邻居马木提.伊明是一个维吾尔族农民,他每次到清真寺里做礼拜,都会路过教堂,但从未进去过。
虽然如此,马木提.伊明没觉得自己同经常进出教堂的汉族邻居往来有什么不便。“几十年来,每逢古尔邦节和肉孜节,一些汉族和蒙古族朋友总要来家里拜年,这已形成了习惯”,他说。
多民族杂居的科尔浩特可以说是中国西部信教群众宗教生活的一个缩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不同信仰的人开始在各自的宗教场所公开露面。吉晟寺的老喇嘛吕留甫见证了这段历史。
“文化革命”期间,红卫兵的狂热分子来到这里,摧毁了这座百年黄庙。已人到中年的吕留甫只好流落他乡,但他一直耐心地等待。
当步入老年的吕留甫回到阔别十多年的科尔浩特村时,政府已拨款建起了一座新的庙宇。现在,作为县里的政协委员和宗教人士,吕留甫每月可以享受由当地政府提供的三百多元生活补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