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 >> 第十一章 中国各民族语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使用着80多种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在这些语言中,有的有文字,有的没有文字。这80多种语言分别属于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各语系的语言根据亲疏远近的不同又分别属于不同的语族、语支。
第一节 汉藏语系
一 汉藏语系概述
汉藏语系诸语言几乎分布中国全境。使用人口约13亿。
汉藏语系语言的主要特点:
1.语音方面:可用声韵调分析法描写语音系统。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声调的数量不一,可以从2个到10个。声调可以区别词汇意义,有的语言还可区别语法意义。声母与韵母有明显的配合规律,组成的音节数量从几百个到几千个不等。声调同声母、韵母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元音、辅音的数量适中,许多语言的元音分长短(其中壮侗语族最显著),韵尾辅音一般是单辅音,其中[-m、-n、-N]最常见,也有塞音韵尾[-p、-t、-k]。声母大多有清浊的对立(汉语普通话没有),有的语言里有复辅音,音节结构类型多样。
2、词汇方面:四音节结构的熟语较多,同源词较多。绝大多数语言的词由单音节单纯词和多音节复合词组成,双音节复合词居多。复合词的构成方式常见的有:并列、修饰、支配、主谓等。绝大多数语言都有表示事物类别和动作行为的单位的量词。
3、语法方面:所有语言都以语序和虚词作为主要的语法手段来表达语法意义。语序固定,主语、动词、宾语的语序为“主语—动词—宾语”或“主语—宾语—动词”。修饰语与中心语的语序为“修饰语—中心语”或“中心语—修饰语”。广泛使用各种助词来表达复杂的语法意义,部分语言也采用重叠等词形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
二 汉语和汉语方言
(一)汉语
汉语也是汉藏语系汉语族使用的语言,汉语普通话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是中国境内回族、满族、畲族的通用语言和各民族相互交际的族际语言,为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境内,此外还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等国使用。使用人数超过11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5。汉语方言众多,从二十世纪前期开始,在方言划分上一般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吴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现在有不少学者根据“古入声字的演变”和“古全浊声母的演变”这两条划分标准,将汉语方言分为十大片区:官话区、晋语区、吴语区、徽语区、赣语区、湘语区、闽语区、粤语区、平话区和客家话区。
汉语普通话的主要特点如下:
1.语音方面: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有22个辅音声母、39个韵母和4个声调;音节界限分明,元音占优势,声音响亮。
2.词汇方面:词汇以单音节、双音节为主,书面语中双音节词占绝对优势;构词方式除复合法外,还有附加、重叠、轻声、儿化等方式。
3.语法方面:缺乏形态变化,以语序和虚词为主要语法手段;量词、语气词丰富;短语和句子的构造基本一致,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词之前;在动词后有补充说明谓语动词的补语。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语—动词—宾语。
(二)汉语方言
汉语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变体,是汉民族,也是当地各民族之间交往的最常用的族际交际语。由于历史的原因,汉语方言的情况比较复杂。汉语各方言的一致性很强,但分歧也非常大。尽管很多汉语方言相互之间已不能通话,但在语音方面仍然有非常整齐的对应关系。从最东北的黑龙江到最西南的云南,两者相距数千公里,但通话没有多大困难。东南各省的方言间的通话程度较低,在福建省和湖南省的某些地方,相邻两个村子之间都不能通话。汉语方言之间虽然也有严格的对应关系,但具体的读音差异却很大。中国境内的汉语方言,从大的方面看,大致可以以长江为界,分成南方方言和北方方言,南方方言差异性较大,较多保留了古代汉语的一些特点;北方方言一致性较高,是汉语普通话的基础,代表汉语方言演变的方向。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部分(中方主编:李荣、熊正辉、张振兴)的分区,汉语方言分为十个大区:官话区、晋语区、吴语区、徽语区、赣语区、湘语区、闽语区、粤语区、平话区和客家话区。这里特作简要介绍。
1.官话方言
官话方言是分布区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分布在长江以北和西南各省区的广大地区,使用人口约为8亿。官话方言的共同特点是:古全浊声母现在读清塞音、塞擦音时,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这是官话方言区别于其他方言的最主要特征。除了江淮方言外,所有的官话方言都没有入声韵尾。根据古入声在各地方言中的演变情况,又分为八个区:
(1)西南官话:大多数的西南官话古入声今读同阳平,少数仍读入声、去声或阴平;分布范围主要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四省市,此外还包括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甘肃、江西等省区的一些县市,使用人口约2.5亿。
(2)中原官话:古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入声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今读阳平;主要分布在河南,此外还包括江苏、山东、河北、安徽的一些县市,使用人口约2亿。
(3)冀鲁官话:古清声母入声今读阴平,次浊声母入声今读去声,全浊声母入声今读阳平;分布范围主要是河北、山东两省,使用人口约0.9亿。
(4)兰银官话:古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入声今读去声,古全浊声母入声今读阳平;主要分布于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等省区,使用人口约1.2亿。
(5)北京官话:古清声母入声字今分别读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无规律可循;次浊声母入声今读去声,古全浊声母入声今读阳平;主要分布于北京市和新疆石河子等地,使用人口约0.2亿。
(6)胶辽官话:古清声母入声今读上声,次浊声母入声今读去声,古全浊声母入声今读阳平;主要分布于山东省的胶东半岛和辽宁省的辽东半岛,使用人口约0.3亿。
(7)江淮官话:古清声母入声今仍读入声;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湖北等3省,使用人口约0.7亿。
(8)东北官话: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
2.晋语方言
指山西省及其毗邻地区有入声韵尾和入声声调的汉语方言。主要分布在山西省(78个县市),河北(35个县市)、内蒙古(28个县市)和河南(18个县市)等省区也使用晋语;总人口约0.5亿。主要特点是:保留着入声韵尾和入声声调;大多数晋语都有词缀“圪”。北京话读轻声的“子”尾在晋语区多读成[tsE/、zE/、tE/、lE/]等入声调。分音词比较多,如山西平遥话中的“摆”,单念是[pA53],口语中说的是[pQ45lA53],把一个字说成两个音节。
3.吴语方言
主要分布在浙江省、江苏南部和上海市,此外江西皖南和福建蒲城北部也有分布,使用人口约为0.75亿。吴语方言最主要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仍读浊音,如古帮滂并三母今仍读[p、ph、b];古平上去入四声在吴语区一般都分阴阳,共读成8个声调;入声韵尾在多数方言中读喉塞音韵尾。
4.徽语方言
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南部新安江流域的旧徽州府,包括安徽、浙江、江西的16个县市,使用人口约为350万。徽语方言的主要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不论平仄大都读送气清音;古平上去入四声在徽语区大多数方言中一般都分阴阳两类,共读成8个声调,但调值有差异;古入声韵尾今大都读喉塞音韵尾。
5.赣语方言
主要分布在江西省的赣江中下游、抚江流域和鄱阳湖地区,使用人口约为0.35亿。赣语方言最主要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在大多数地区都读送气清声母;古平上去入四声大多分成阴阳两类,共读成8个声调;古入声韵尾在多数方言中仍读[-p、-t、-k]。
6.湘语方言
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广西的全州、资源等几个县市也使用湘语;使用人口约为0.32亿。湘语方言可分为南片湘语和北片湘语,南片湘语如城步等地古全浊声母今仍读浊声母,北片湘语如长沙等地古全浊声母今读全清声母,都读不送气清塞音和清塞擦音,如古帮滂并三母今仍读[p、ph、p];古平、去两声在湘语区多数地区都分阴阳。南片湘语较多的保留了南方汉语方言的特点,北片湘语则更多受到官话方言的影响。
7.闽语方言
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海南三省和广东潮州地区,使用人口将近0.4亿。闽语方言最主要的特点是:声母比较少,古“知”组今读同“端”组,这被认为是保留上古汉语的读音;大多数地区有[-m、-n、-N ]和[-p、-t、-k]辅音韵尾;古平上去入四声在闽语区今大都分阴阳两类,共读成8个声调。闽语有两个比较典型的方言特征词:一个是“厝”(房屋),一个是有的闽语称“狗”为“犬”。闽语内部分歧较大,不但闽南和闽北不能通话,有的同一个县的闽语之间也不能通话。
8.粤语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广东西部、广西南部等,使用人口约为0.45亿。粤语方言(以广州话为例)最主要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在今阳平和阳上前读送气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在今阳去前和阳入前读不送气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韵尾共有[-m、-n、-N ]和[-p、-t、-k]6个,完整保留古韵尾阳声韵和入声韵的对立;古平上去入四声在粤语区分阴阳两类,阴入还分成上阴入和下阴入两类,共有9个调类。
9.平话方言
平话主要分布于广西西南部,使用人口250万。平话分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两种,桂北平话与官话和湘语较接近,桂南平话与粤语较接近。桂北平话的一些古“知”组字今读同“端”组,入声韵一般收[/]尾,有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六个声调。桂南平话的韵尾有[-m、-n、-N ]和[-p、-t、-k]6个,古平上去入四声在平话区分阴阳两类,共8个声调,有的地方阴入和阳入还分成两个声调,有10个声调。
10.客家话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和中部、福建的闽西山区、江西西部,此外,广西、湖南、台湾、四川等省区也有客家话分布,使用人口约为0.4亿。客家话方言最主要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仍读清送气塞音和塞擦音,其中部分古浊音上声字今读阴平;韵尾一般有[-m、-n、-N ]和[-p、-t、-k]6个,但各地客家话因受当地方言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变化,基本情况是往往没有[-m ]和[-p]尾;声调一般是6个。
见 http://jpkc.ynnu.edu.cn/course/06year/06yyxgl/jiaocai/minzu.htm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30 18:13:3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