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楼主: 沙南曼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壮拳”

[复制链接]

10

主题

0

听众

307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11-2-18
注册时间
2010-1-21
61#
发表于 2010-1-21 20:44:00 |只看该作者
“昂拳”是流传于广西平果榜圩,田东思林及都安县江南乡等地方的一种本土 拳术,有的也称为:“军拳”。其历史渊源已无法考证,此拳术是古代狼兵练习在战场杀敌的一种武术,典型的古代壮族武术,关于““昂拳”的”昂“字,在壮话中有”凶狠的“”厉害的“及”硬的“的意思,我们通过反复对比,经权威认定:认为”凶狠的“更为准确些,更能体现我们壮族人们勇敢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据黄孟健恩师(本人的舅公)生前所述:此拳流传至今已经有300余年了,这些拳术一直作为黄氏家族(土司)训练其峒兵用于战争的一种武术,这种用于应付战争的训练方法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黄孟健老人是没落的土司贵族后裔,家中虽然贫寒,但小时候家中还珍藏还有很多祖上传下的古代书籍及刀,枪类的兵器,书籍上面的文字大部分古代壮族方块文,很多文字他本人也无法认识。这些书籍很多是经文,诗歌这类的资料,也有一些是家族历史,祭祀,土地契约及类似当地历史事件,战争等等记录的文本,还有些拳术之类图谱,有的已有数百年历史了。
老人家回忆:黄氏家族中最后一个土司的名字叫:”黄国玉“,在家谱中有过关于此人记载:,他帅峒兵在一次战役中的经过,其士兵在10余次的大小战场上如何神勇,在其死后家族把一名瑶族同胞残忍杀害,给其“垫棺材底”的等等的“光辉”事迹。有些事并非空穴来风,后来也部分得到了证实; 在上世纪70年代的“农业学大寨”中曾经在乐圩乡附近挖掘出约40余口楠木棺材,这些地方以前是属于黄氏家族的领地范围内。据称:这些同一时期的楠木棺材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了,仍然十分完整坚固,不腐不朽,滴水不漏,质地非常好,这类金丝楠木在清明时期是当地与外界进行商品贸易的主要产品,由于长期砍伐,在近百年来已经在当地绝迹了,这类楠木棺材很多的当地老人也没有见过. 在一个地方同时掘出大量金丝楠木棺材在当地是十分罕见的,只可惜当地的文物部门及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的多种因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了。这些棺材板后来被当地的许多农民纷纷拿来作喂猪的食槽,至今仍可以使用。
2000年我回故居祭祖,我亲眼见过这种棺材板,厚厚的,有约20厘米厚,黝黑黝黑的,但是仍异常坚硬。当年挖掘出这些棺材时里面没有任何的陪葬品,棺材内的许多遗骸枯骨都是残缺不全的,缺手断足,有的是没有头颅的,甚至有些枯骨上面清晰可见暴力击打痕迹,综合分析:约200-300年前,当地爆发了一场残酷战争,领主损失了40余峒兵后最终获胜(只有获胜后,牺牲的峒民及士兵才有可能享受金丝楠木棺材的待遇),这些与老人的家族史的部分情形相吻合。可见当时的各土司之间的战争是十分频繁的,频繁的战争必定催化武力的发展,所以武术在实际战争中的作用地位是十分崇高的。
http://www.zhuangquan.net/attachment/thumb/Mon_0911/3_6_b98f08285f9c29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听众

307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11-2-18
注册时间
2010-1-21
62#
发表于 2010-1-21 20:45:00 |只看该作者
昂拳”主要分有徒手拳法及兵器格斗技法,其中兵器格斗类格斗又有”长枪术“,”刀盾术“,”双刀术“,及一种叫:“纷撒(壮语,其实物就是一种类似于无护手的长砍刀)”的刀术等等几大类。
(1) 徒手格斗术共有8套,大部分已经失传。其中现存的仅有2套半,总共51个招式,但是有的招式是重复动作的及拜师式,故现存的“昂拳”真正的招式是43个动作,总体来说,“昂拳”套路与我们的传统武术的套路在风格上有所不同。它是由许多招式组合而成的,在每个动作的前后一般都要停顿,变换格斗实战姿势,等待下一个招式的演练,例如:打马式换骑马式,左右换招等,这与我们传统武术讲究的连贯性,协调性,节奏性等等有一定的区别,其风格更类似于警用捕俘拳,军体拳及古代泰拳。我粗略统计: “昂拳”现存的43个动作中,其中拳法为10个,腿法8个,肘法13个,膝法9个, 头撞2次,肩顶1次,撕咬3次。从中可以看到 “昂拳”对于肘法,膝法,撕咬等重创性杀伤性的招式尤为重视,强调一击必杀的效果。
壮族拳法有明显的民族风俗, “昂拳”也无一例外,古代狼兵出征前,大都有传统的仪式。有拜师,上马等祈福仪式。“拜师礼”很简单,远没有泰拳那么繁琐的仪式。这些均为古代狼兵出征,首先是”起式“(拜师祈祷),其后是“上马式”,”打马式“等。格斗式为:打马式“,左手横于胸前(持盾牌手法),右手曲肘保护头颈(持刀式),下盘为半蹲式,动作简单,却实用,可快速移动。 [img]昂拳的套路及招式的名称仍使用壮语命名,如“昂”,”度谷刀轴“(汉语老虎回头)”度谷哈外“(老虎咬水牛)“吗都努“(狗撒尿),另外还有一些目前仍不清楚意思的招式如:“啊亚武”“公达顶”等壮族发音的名称,有待于各位进一步探讨,又如:“山羊顶角”,“螃蟹捉虾”,十分古朴原始。完全壮民族是日常所接触到的生活动作,丝毫无任何文学修。操练时呐喊声也为壮族发音,如:“卡!”,“西咩”,“也”等等,
(2)兵器格斗类分为单兵操练及群体组合操练。单兵操练比较简单,不受限制,一般是套路操练。群体组合主要讲究群体配合协同,要求十分严格,各人分工明确。据老人家生前回忆:这种群体组合操练的阵法一般是“长枪在前,两侧刀盾,双刀断后”,与我们壮族历史著名的兵法文献:《岑氏兵法》里记载的对阵作战方法有一定的区别。这种群体组合操练的阵法已经失传,连黄孟健恩师也没有亲眼见过,只是听家族长辈讨论及在家传的资料中看到过,令人十分可惜的是这些珍贵的壮族文化遗产,在过历次战火,文化浩劫之后,却无法逃避的悲惨命运(待后述)
“纷撒”刀的刀法我是亲眼见过,那一年随黄孟健老人练武时曾经见过:这种刀法带有神秘色彩,操练时选择在午夜时刻,寻找四处无人的地方。用红绸子绑头,焚香祭酒,用布包裹着 “纷撒”放在地上,对刀进行祭拜,围绕宝刀走三圈,然后拿起刀舞起来,这刀法十分古朴,笨拙,来去也就是那么几招,反反复复,特别的这把长长的砍刀在一个年逾80岁的老人手中来回舞动,口中“呐呐嬷嬷”的念念有词,显得十分缓慢,沉重,累赘。好不容易等待他舞完,只见老人家神秘兮兮的对我说:当时先人留下这套刀法是可以保护家人的。由于涉世未深,对武术的认知不足,那时候在我看来,与其说是武术,倒不如说是巫师的“跳大绳”,大有故弄玄虚之感,于是没有放在心上,也就胡乱敷衍了事。这种看法一直到后来,现在看来当时自己的认知是十分幼稚的,日本武士刀法天下闻名,归根究底也不过三,五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听众

307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11-2-18
注册时间
2010-1-21
63#
发表于 2010-1-21 20:45:00 |只看该作者
昂拳大部分都已经失传了,目前通过对广西平果榜圩的初步调查,结果是十分令人震惊的。昂拳在当地已经成为“传说”!我这里存有昂拳的一些资料,就我手中掌握的昂拳招式仅有43招。现提供如下:
“昂拳”第一套拳谱;(1)拜师式 (2)起式 (3)骑马式 (4)打马式 (5)先人指路 (6)公达顶 (壮话,不详) (7)达侯达央壮语:“嗮谷嗮米”的意思)(8)杀虎插心 (9)一步砍虎 (11)打虎尾 * (12)山羊顶角 (13毒剖扣恭(壮语:螃蟹捉虾的意思) (14)野马仰身 (15)打虎尾 *(16)***原名不详(已经忘记)(17)啊亚武(壮话,不详) *(18)度外腾梅(壮语:水牛撞树 )(19)度谷哈外(壮语:老虎咬水牛) (20)平地砸雷 * (21)躲身刺豹 *(22)度谷刀轴(老虎回头) (23)打马回朝 (24)下马拜师

图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10-12-26
注册时间
2006-12-31
64#
发表于 2010-1-22 03:48:00 |只看该作者
应该现在不堆广了。。。。。。我学习的是军体拳。。。也很实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听众

307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11-2-18
注册时间
2010-1-21
65#
发表于 2010-1-22 20:45:00 |只看该作者
我所知道的流传于壮族民间的武术(1)
2010年01月19日 星期二 21:15

本文是根据壮拳网中的扫叶踏雪网友及各位武林人士提供的资料整理汇合而成的。

我所知道的流传于壮族民间的武术

我一壮族子弟也,属红水河布侬支系,曾经的武术爱好者,关注壮拳久矣。有感于壮拳传承人对壮拳的继承与发展的那一份执着与艰辛!自感无法再做旁观者,愿将自己所知所闻的一些壮文化与众贝侬分享。首先,就以发生在红水河边上的一历史事件为引子吧!
1860年,太平天国名将、协天燕石镇吉在攻打百色时,因队伍内讧而率千余亲兵沿红水河往庆远(宜州)与翼王石达开汇合,途经都安箐盛乡时忽然遭到安定土司及河对岸的白山土司的兵马包围和袭击,太平军猝不及防而仓促应战,血战五个昼夜后,兵败被擒。石的部下仅百余人渡过红水河后又遭到白山土兵的攻击,只得据守山上一岩洞拼死抵抗,最终全体阵亡,竞无一投降!(三年后,石达开部于大渡河畔全军覆没。两者的境况是何其的相似啊!)据说,在战斗的最后阶段,安定土兵方面有一韦姓武师骁勇异常突入太平军中直取石镇吉,经过闪电般的短暂交锋后,将石击伤生擒。战后,两地土司为争夺擒获石镇吉的功劳而发生纠纷,后在清政府的主持下在玉林设擂以比武的方式来解决,安定土司派出的还是那位韦姓武师,以其凶狠凌历的拳法将白山土司的武师击败,功劳则判归安定土司。后安定土司便在原战场的悬崖边上刻石三字“匹夫关”以纪其功。
时过境迁,当年那名韦姓武师所用的拳法是否就是古壮拳?上世纪80年代都安高岭一带还有不少人会武术,他们所习何拳?那些曾于赶圩时出手痛扁街上的扒手们的老者,他们用的又是哪门功夫?可有传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听众

307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11-2-18
注册时间
2010-1-21
66#
发表于 2010-1-22 20:45:00 |只看该作者
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一个挺热闹的年代,在都安县曾有那么一个牛人,也许是受港片的影响,留长发,穿花衬衫,着喇叭裤,脚踢木板鞋,总之一副“流氓阿飞”的打扮。某日该“阿飞”在街上闲逛,遭到俩等侯班车的青年挑衅,便决定找地方过招。他在前面带路,两青年在后跟着,正走着路,忽然,他猛然跃起将脚上的木板鞋握在手上转身向其中一人掷去,对方猝不及防应声倒地,紧接着上步一锤将同样没来得及反应的另一人击到,被木板鞋击倒的人此刻已翻身而起,又是上步一锤,战斗结束,前后仅几秒钟而已。事后警方在医院录口供时才知道这两青年是回乡探亲的军人。
记得在十多年前的一个晚上,与一工友蓝某闲聊,谈到其年青时曾和两同事去当地的农村找姑娘,后与其他人发生冲突打斗,打翻对方两人后则与同事抱头鼠蹿,因为身后是铺天盖地的石头和泥块来招呼他们。这时我才知道他也会武功,其自言每天早起跑步时常忽左忽右的来回跑动以练身法和步法。谈到他的父亲时,他说其父亲时常于暗室内点燃香火,然后以棍梢击打香火头。这应该也是壮民间的一种练功方法吧!
红水河流域民风强悍,习武的壮人不少,也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拳种。上个世纪80年代,我有幸接触到了一支隐踪秘传的门派,因各种原因只得其一路拳法,后又荒废了十多年,现该拳种也面临失传的危险。此拳击技性很强,徒手拳法有九套,我学到的是第一套有三十多个动作,在练拳的时候要先向前再向后行抱拳礼(此拳礼比目前见到的抱拳礼要漂亮、美观),但我们不叫抱拳礼而称之为拜师!但这只是简单的拜师,还有另一套复杂的拜师,可惜没正式练过,记得当年我曾把其中的几个动作演练给同好看时,大家都笑话我,说这分明是在跳舞,哪里是在打拳啊!现在看来这套复杂的拜师应该就是拳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听众

307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11-2-18
注册时间
2010-1-21
67#
发表于 2010-1-22 20:46:00 |只看该作者
我所知道的流传于壮族民间的武术(2)
2010年01月19日 星期二 21:17

本文是根据壮拳网中的扫叶踏雪网友及各位武林人士提供的资料整理汇合而成的。

我所知道的流传于壮族民间的武术

我当年所学的拳法最早是流传于都安高岭的,其传人早已迁往南丹,在高岭应该还有会有人打这套拳,估计都是老年人了。那套拜师舞当年我并没有正式学,现今只回忆起两个动作,从拳派的名称来看,与壮拳的关系不大,这也许和当地的文化风气有关,但肯定不是南拳。我练的这一路拳法和白师傅的昂拳有点相似,但更强调贴身拔根,也讲究砸石、撒砂等手段。我们所记的拳谱为口诀谱,拳不叫做拳,而称之为锤,这是古法。

我当年所学的拳法最早是流传于都安高岭的,其传人早已迁往南丹,在高岭应该还有会有人打这套拳,估计都是老年人了。那套拜师舞当年我并没有正式学,现今只回忆起两个动作,从拳派的名称来看,与壮拳的关系不大,这也许和当地的文化风气有关,但肯定不是南拳。我练的这一路拳法和白师傅的昂拳有点相似,但更强调贴身拔根,也讲究砸石、撒砂等手段。我们所记的拳谱为口诀谱,拳不叫做拳,而称之为锤,这是古法。

因为本人只学得一路拳法,无法就此门武功做全面介绍,只能以所知所学来讲解了。该路拳法练起来给人的感觉很不连贯,就像是在练招法似的。核心的招法反复出现,腿法和白师傅的昂拳很像,也是扫踢,但起脚时的摆幅似乎要小一些。实战接手不提倡格挡,因为防守不当手臂容易被打断,而是采用快速进身的方法,从侧面或正面突进防控对方的肘部及肘部以后,目的是使其无法变招,然后根据贴身的情况使用拳或肘等部位攻击。

在我所掌握的这套拳法里,有一核心招法反复出现,当年有一师兄为了练好此招曾磨破了两双劳保皮鞋。此招一但得手,不但能将对手的下盘管住,还能将其上身拨转,使其的腰背暴露在我的面前,形成人背我顺的有利局面。当然,好的拳法还应有良好的功力做为基础,在过去的练法主要是以打树桩为主,先是打芭蕉树,待拳脚有了相应的硬度后再去打其它树木。练习时几乎是贴着树桩来打,这种练法不但可以锻炼拳脚肘漆的硬度,还能练习短促的发力,同样也可以反应出我拳的打斗特点。用双手倒立行走的方法来增长臂力在过去是很普遍的练法,一个高手可以倒立着走山路,只有下山时才要人帮扶住双脚。腿功的练法也很独特,用布条像打绑腿那样将小腿缠起来练习踢打,其目的是让小腿的肌肉更加绷紧结实,实战中更具有杀伤力。

记得恩师当年传我拳法的时侯只言门派不讲拳名,当时也不敢问,后来有一师兄告诉我说这套拳法叫做“猛虎上山”,还有另一套拳法叫做“猛虎下山”,合起来称做“猛虎上下山”。之后也曾听恩师说起过“猛虎下山”在社会上还有多种打法,并且演练了几个动作,只觉得招法怪异。随后便用来和我对打,无论我是进攻还是防守,门户都轻易地被打开突进,被拳肘连击。只是我当时打不出那种气势,所以恩师要我先把第一路拳法练好再说,后来因工作的原因离开了恩师,此后就一直荒废至今。另外,因我本人身体比较单薄瘦弱,所练的和别的师兄在技法上有些差异。还有,你所说的李宗仁的保镖否就是南少林八宝门的花永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听众

307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11-2-18
注册时间
2010-1-21
68#
发表于 2010-1-22 20:46:00 |只看该作者
我所知道的流传于壮族民间的武术(3)
2010年01月19日 星期二 21:21

本文是根据壮拳网中的扫叶踏雪网友及各位武林人士提供的资料整理汇合而成的。

我所知道的流传于壮族民间的武术

我所会的这一路拳法练起来确实很不连贯,记得当年我为了能顺畅地练完这套拳曾“聪明”的“完善”过这套拳,结果练起来则显得漂浮无力,让恩师哭笑不得。所以我认为于其说是打套路,不如说是练招法。至于拳法中出现的“鬼头鬼脑,不弓不马,身体歪斜”的现象,其实是用招进攻时自然形成的身形,不是刻意摆出来的。也是身手合一的体现。其打击的力度不是那些功架端正的拳种能比的。至于壮拳“南拳”化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在红水河流域这种现像并不明显。我也曾听人说过瑶族人的拳法像南拳,说明当地人还是能区分本土拳术和南拳的。上个世纪80年代,南拳开始大量流入,我的一个表兄据称被广东莫家拳的掌门收为弟子,他们的收徒的方式是要求扎马能坚持半小时。而我们对扎马似乎并不重视。拳套名称汉化现象也许和当地 的文风浓厚有关,在都安高岭文人墨客众多,先贤中的代表人物为太乙怪叟黄筱西等。此拳为恩师祖传,

在随师习武的那段时间里,在拆招散打之余,恩师也提起过一些鲜为人知的技法,如怎样用掌根让人吐血而又不至于造成重伤;如何折断对方的肘关节(本拳中就存在这种技法);又根据我的战绩不佳而指出人体的一些薄弱部位击中后可使人失去战力又不至于造成太大伤害;我也曾就当时风传的“点穴”一术请教恩师,当时恩师是这么跟我解释的:“我们没有“点穴”一说,我们讲的是“点脉”,说是“点”,实为“打”,而且必须是用硬功去打,否则不能见效。”

我们的拳谱是口诀谱,因存放于故纸堆中有待查找,在印象中仍能记得一些。师传手录的拳谱是这样的:(拳派名称暂时隐去)拳谱其一:下马——左锤——右锤……上步扳起斜劈……上步挂锤——跪打——转身下钻扳打出锤——左踢——右踢——挑肘……后铲带挑肘——正踢——反踢……上翻下拔——再个会面出锤。 现就本拳的练法再做一次介绍吧:行拜师礼——下马——左锤——右锤(后面还有3个动作)这几个动作均是在原地打,表演性多过实战性,有打下马威的味道;然后才是各种招法的演练;收式是“再个会面出锤”动作是这样的:左脚上前一步,右腿单腿下跪,同时左掌抱右拳由右肩向胸前推出。
记得发生在高岭的一件事情:有一国民党老兵在他19岁时成家后便去当兵,随后又到了台湾。前些年回乡探亲,他本以为前妻早已改嫁,但他大哥告诉他,他还有一支后代。当时他非常高兴,可是在与儿孙们生活一段时间后,不由得责骂起儿孙们,说他们不懂保护自己的语言!因为他老人家所操的仍是国民党时期的壮语,可谓乡音不改!可现今的壮语却参进了不少汉语的成份!

“练拳还得练药”这话出自一武师之口,所谓“练药”指的是习武之人应当具备一些治疗跌打损伤的医药知识。恩师也曾对我说过,初学武术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上来就喜欢发力猛打,造成自身五藏六腑的损伤,症状之一就是大便带血,这样就需要相应的药物来治疗和保健。记得我母亲的单位有一来广西支援工作的福建人,为南少林高手(恩师曾与他试过手),也是治疗骨折方面的高手,当时凡是骨折的人先是在医院上夹板,然后就到他那换药,据说疗效神速。我曾到过他70年代工作过的地方,那里的村民仍对他的正骨医术赞不绝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

听众

608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8-6
注册时间
2009-12-16
69#
发表于 2010-7-24 17:51:00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就那点三脚猫的功夫~炫耀个啥??武术不是舞术,真刀真枪才算真本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25 16:49:4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70#
发表于 2010-7-25 14:52:00 |只看该作者

报告楼上,

俺只是路过而已,并没有付出行动。法律上定罪得有主观、客观、行为才算的。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3 15:51 , Processed in 0.237547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