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7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铜鼓起源的“独木皮鼓”说

[复制链接]

235

主题

1

听众

8549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0
注册时间
2002-1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1-28 21:1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转载]铜鼓起源的“独木皮鼓”说
 

南方百越民族中,骆越以铜鼓著名,从花山崖画中得知周初(2700年前)已有铜鼓铸造,其鼓面图画以太阳光芒纹为主。由5星到多星均可见到,和独木皮鼓绘法基本上相一致,只是后期铜鼓才把光芒纹伸长到鼓缘。这是铜鼓的基本纹式。晕纹也是早见于木鼓的绘法上,只是铜鼓更进一步,加上了各种美丽和先进的画面和花纹(如羽人竟舟、凤鸟等越族使用图式)。

指出铜鼓起源于木鼓更可以由乳钉纹说明。乳钉纹显然是固定皮鼓面用的钉子,被铜鼓吸收过来作为鼓边的装饰,说明铜鼓制作时已有皮鼓的存在。这和皮鼓已比独木皮鼓为先进一样,即已用金属钉子固定鼓皮了。

从文字记述看,《说文》称:“鼓,郭也……徐错曰:‘郭者,覆冒之意。’”在《释名释乐器》更具体说:“鼓,郭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又如在1977年湖北崇阳出土商代铜鼓,在鼓身两端亦有三行突起的乳钉纹,表示汉族铜鼓也是由两端蒙皮的木鼓演变而来的。商代甲骨文中,“鼓”字写作上图的样子,像人持物打鼓状。《诗经》亦有“鼍鼓逢逢”之句。即皮鼓很早已有,铜鼓后出。

铜鼓面上的图画亦为木鼓绘画递变而来,因为铜鼓面的鱼、鸟、鹿及人骑鹿纹,都可以在木鼓鼓面上看到。这些进一步的精美图画无论在滇桂型或桂粤型铜鼓中都可发现。

根据上述各点,我们有理由相信独木皮鼓起源早于铜鼓,即在原始社会时期即已存在,而铜鼓则在百越民族进入奴隶社会时期,才会铸造,而且从体制、图画、纹饰方面看,都有一系列渊源关系可寻。故铜鼓起源于独木皮鼓是很有可能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带领族人,实现壮族的伟大复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16 18:18 , Processed in 0.152089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