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红棉树在2005-11-10 13:02:00的发言:以下是引用越裔引强在2005-11-10 11:53:26的发言:
欢迎壮家村姑贝侬!同时也感谢你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所做过的努力!我是田林人,在农村呆过10年,所以到现在还知道不少有关壮族的传说、故事,还能听懂许多壮语中的成语!“谢谢”这个词在田林壮语中是有的,还用得很普遍,发音为“主买”(不好意思,因为没学过壮文),哈哈,我一直觉得很自豪的是我们全家都说壮语,而且田林的壮族人都说壮语。
原来田林的“谢谢”和右江土语、德靖土语的“谢谢”一样,我的母语德保话为kyo mbais,用汉字无法确切表示,近似于“爵买”,和楼主母语的“主买”明显是同一个词。
其实我先前就了解到,僚区腹地(桂西滇东南黔西南越北)一带的这个词用法相当一致,其中桂边土语、右江土语的发音都是 jo mbaiq,德靖土语为 kyo mbais (标准壮文字典收录为 gyombaiq),甚至连布依语第一土语的“谢谢”也是这个词,只是因为布依文方案不同,写法也不一样,为 jolmbaais 。但无论是 jo mbaiq 、jol mbaais 还是 kyo mbais ,实际上都是同一词汇的不同方言变体。
根据广西社科院壮学中心的潘其旭教授的说法,并结合德靖民间的解释,“主买/爵买”这个词的辞源如下:
首先 kyo (德靖僚文拼写,标准壮文为 gyo)或 jol(布依文),意思是“借”“托”,如借钱,就可以说 kyo ngaenz ,但这个“借”一般是有借无还的,而与之相对的“有借有还”那种“贷”则是 gaemx。
其次,mbais(德靖僚文拼写,标准壮文为mbaiq)或mbaais(布依文) 则源于一种祭神仪式上供奉给神灵的肉,后来则引申到了举行礼仪仪式上的佳肴,现在壮族民间仍然普遍保留相关的习俗,如婚礼宴席上的妇女席并不大吃大喝,而只是吃零碎的菜肴,而宴席后大家则将那些整块的肉或菜肴分配打包回家,这些肉或者菜肴就叫做“mbais(标准壮文为 mbaiq,布依文 mbaais)”,另外,婴儿的三日酒、满月酒等礼宴妇女席也都是这样宴后将佳肴分配打包回家,而且都叫mbais。
综上所述,kyo mbais 一词,字面意思为“借祭祀神灵后分配打包回家的肉”,其实是来源于对神灵的感激,即祭祀仪式后,将祭神的肉(圣餐)分配给每一个参加祭祀仪式的成员,打包回家得以享用,出于感激,于是“kyo mbais”这个词就从“借祭祀神灵后分配打包回家的肉”逐步延伸成为了“谢谢”、“感谢”、“托福”的意思,并在桂西滇东南黔西南越北一带的僚人民间(无论是南僚还是北僚)形成用法比较统一的词汇。虽然壮语标准语言点武鸣县一带似乎并无这个词,但标准壮语词典也收录了这个词,写法为 gyombaiq 。
我还了解过,云南省师宗县一带的壮语(属于壮语北部方言丘北土语),“谢谢”一词为 mbaiq ndei。其中的 mbaiq 就是上面的 mbais,词源一样;ndei 一词本意就是“好”。字面意思为“祭祀神灵后分配打包回家的肉真好”——也是出于对神灵的感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