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6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皇帝钦定渊源有自

[复制链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20:1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皇帝钦定渊源有自
——百色地名拾遗之二

□凌经地
 

  今德保县地,宋皇祜五年(1053年)建镇安峒,元至元十八年十月(1281年)建镇安州,二十九年六月改为镇安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镇安府,府治始在今那坡县感驮岩,次年(1369年)迁至废冻州(今德保县治)。至于镇安最初为何取名“镇安”?笔者在另一小文《县名那坡领袖批示》中已有陈述,在此不再赘述。

  镇安一名之后,今德保县使用过的另一名字——“天保”,来头就大了。

  清乾隆四年(1739年),清廷拟在镇安府增设一个附郭县。新县名叫什么好呢?众官员搜肠刮肚,一时竟想不到起个什么名才好。时任广西巡抚杨超曾绞尽脑汁,忽然想起镇安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一个人,于是在疏文中写道“请添设天保县”。乾隆皇帝翻阅典籍,被岑天保政绩所感佩,朱笔一挥写下一行字:“钦定佳名,并铸给印信关防,以昭信守”。新县名就这样定下来了。

  岑天保是何许人,其政绩竟然感佩皇帝?翻阅《德保县志》知道,岑天保是明初镇安府一位较有作为的知府。这位知府在位26年,其间推行“保境息民,恪恭奉上,筑城垣,立法度,捐繁苛,恤孤寡,薄赋轻徭”等政策。首先劝农民开垦荒地,大力发展农业,农民开垦的土地为自己所有,三年才升科纳税;其次是制定法规制度,减免和废除前代各种不应设立的繁苛,从每年赋额中提取部分银两,以恤孤寡,其它赋税徭役也相应减免;第三是将原来土官官舍、土城墙重修加固,防御外来侵袭。这些政策和措施促进了镇安府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乾隆皇帝钦定的“天保”县名一共用了212年。1951年后,这片古老的土地又换了新名字——“德保”。新县为何取名德保?要了解其中缘由,得先说说民国时期古镇安大地上的另一个县——“敬德县”。民国二十四年一月,国民政府在靖西、天保、恩阳、百色接界处成立一个新县,县名“敬德”,县治在今德保县敬德镇。1951年8月,当时的百色专区调整行政区域,敬德、天保合并成立新县——德保,德保县名系取两县原县名后面一字。

  镇安府、天保县、德保县治地均在今德保县县城,这个地方现在叫“城关镇”,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但德保县城还有一个别名叫“莲城”,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追溯历史,最先在今德保县城筑城的,是元时当地土官阿刺辛。阿刺辛为何选择在此筑城,说起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元时,镇安路治地原本在今德保县足荣镇的扶苏山下,当时统治这个地方的土官叫阿刺辛。阿刺辛养有一匹大白马,每天放山下吃草。一天,大白马突然不见了,众家仆苦苦寻马数日,才在珠山(今独秀峰)脚下找到。马夫把马拉回去,如往常一样放扶苏山下,可第二天马又跑到珠山。牵回来又跑去,跑去了又牵回来,如此这般反复几次。阿刺辛感到奇怪,请教当地一位有名的风水先生。风水先生听了,跑到珠山一看,连声说:“好地方,好地方!”于是,阿刺辛就把镇安路治迁到独秀峰脚下,开始在这里筑城,修建官舍。

  至于德保县城为何又叫莲城,有三种说法。

  其一,以花命名。德保县城及附近如今少有荷花,所以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因莲花命名。但这个地方从前是有大片大片荷花的,据清光绪年间出版的《镇安府志》记载,当时的天保县治有许多莲塘,池水四季不涸,每至仲夏,便呈现出“红绿交映,风景如画”、“遍地荷花,盛产莲子”的美丽景观。所以,有人认为山城因此得名。

  其二,以城命名。当初的德保县城,受后面云山、前面鉴水所制,不好均匀向四周延伸,扩建多向东西两头伸展。所以古书说:“城形南北较窄,东西两头尖,山城各半弧,宛若一朵莲花,故有莲城之称。”从高处俯瞰,城的形状就像一朵浮在水面上的大大的莲花。独秀峰古佛洞洞口的门联云:“古佛云崖上,莲城烟雨中。”

  其三,以山命名。城周围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山峰,就像一簇簇一朵朵的莲花,以此命名。史书云:“岗坡绵延,平壤无多,近治诸山布列,形类莲花,故曰莲城。”镇安府因山命名的地名不止一个,旧时的镇安府地现今的田阳县坡洪镇永常村,就是因“诸山布列,形类莲花”而叫“莲花岗”。

  这三种说法中,哪一种说法更接近事实,或者三种说法都有道理?

2012年10月26日右江日报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6 01:08 , Processed in 0.408959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