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90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督教与教育

[复制链接]

45

主题

1

听众

2694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2-11-12
注册时间
2008-8-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1:17: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 ——摩西(申命记六章 6、7 节)

  你看见的每一所学校——公立或私立,宗教的或世俗的——都是对基督信仰一个显而可见的提醒。每所学院和大学都是。这不是说每所学校都是基督教办的,然而这句话的相反时常也是对的。这里只是说明大众教育乃是立根于基督教的现象。这不是说在基督教未产生之前没有教育,当然有,只不过它仅限于提供给贵族而已。是基督教兴起了全民教育的概念。大学也是有立基于基督教的现象;世界最好的大学是基督徒为基督教的目的而创立的。虽然今天它们当中有许多对基督教信仰相当有敌意,但事实却是由于基督徒的流汗和牺牲,如牛津、剑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其它大学等,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设立的。

语言形成的文化

  许多世界的语言最先都是由基督教宣教士编撰成文字的,为的是帮助当地人能自己阅读圣经。今天的情况仍然是这样。许多部落的语言均是在禾场上的基督徒使之形成文字的,譬如,翻译威克里夫圣经的译者在世界各偏远地区,就是在做这项工作。这是一项继续不断的工作,根据威克里夫的说法,现在有三十多亿的人「仍然无法写出他们自己的语言」。借着提供人们属于他们自己语文的圣经,宣教士还以提升全世界的读写能力,作为一项天然的副产品。这是一个始于几百年前即有的趋势。

平民教育

  平民教育的概念直接源自宗教改革时期,虽然在第十六世纪前已有偶尔的教育改革企图。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九世纪的法国在查理曼大帝统治时的改革。查理曼曾聘请阿尔昆(Alcuin)尽可能地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人民提供受教的机会,但自从他去世后,这整个计画就渐渐止息了。直等到圣经再度成为基督教的焦点时,平民教育才正式诞生。

大学:基督化的现象

  基督教带给学校教育的礼物并不仅只有低年级的教育,大学的现象也是来自基督教会的影响。大学是直至中世纪后半期才开始设立的。前纽约大学历史学家瑞瑟(Joseph Reither)写道:「大学是中世纪的创作」。已故的曼彻斯特大学中古世纪历史学教授海德(J.K.Hyde)在 1986年去世时,指出世界所有的大学都应该回溯到牛津、巴黎和波隆那三个典范。这三所大学则要追溯至公元1200年左右。在牛津和巴黎,基督教神学和亚里斯多德思想是最主要的科目。在波隆那,其主要的科目则是教会和民法。

美国的大学

  美国最起初的一百廿三所学院和大学几乎都源自基督教。它们都是基督徒为基督的目的设立的,主要是为了训练教牧。陈宏博博士(Paul Lee Tan)宣称:

  在独立战争之前,除了宾州大学之外,每一所在美国设立的大学,都是某些基督教教会的分会所设立的。即便是宾州大学,布道家怀特腓德(George Whitefield)亦在当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哈佛、耶鲁、布朗、普林斯顿、纽约大学、西北大学,以及其它许多学校都是完全源自基督教的。哈佛是在约翰哈佛牧师捐献金钱和书之后开始的。

全世界的教育

  基督教不仅帮忙教育美国和西方,且在上两个世纪里,又借着基督教的宣教士教育了数以百万计的第三世界的人。基督徒在偏远的森林地带设立学校,把不成文的语言译成文字,教导各国国民读写的技能。在众多的国家解除殖民地之前(约在 195O 至 70年间),均是基督教宣教士在负责大多数的教导。

  一位对菲律宾人宣教的美国宣教士刘百克(Frank Laubach,1884~197O)发展了一套训练读写的课程,至今六十年来一直被全世界用来作为教导,包括如何教导成人读写。刘百克是一位「读写能力的拓荒者」。他的口号是「一对一的传授」,并创立了刘百克国际读写会。估计至少有二百个国家,超过一亿的人使用刘百克的方法教导识字,对象包括许多国家里的文盲。可以说,基督教比世上任何其它力量更有助于推广教育和读写能力。

(节选自《如果没有耶稣》)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山野险崖皆为家,愿伴春风碧河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

听众

2694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2-11-12
注册时间
2008-8-30
沙发
发表于 2008-12-4 08:20:00 |只看该作者
举一个民国时期的福建教会学校的例子:

来源:中国科学院
http://sym2005.cass.cn/file/2004122028952.html
(选摘)
  一、民国时期,随着教会传教区域的扩大和基督教教育的影响,到教会学校求学的人日益增多,教会办学的规模日益扩大。据统计,1920年前后福建全省基督教会所办的学校共852所,学生总数有25568人。教会中学的办学规模也相应扩大,有的在原有的教会小学的基础上升格发展成为教会中学。

  据1933年《中华基督教会年鉴》记载,福建省仅基督教教会所办中学就有52所,学生总数达3963人。

  二、早期福建教会学校的招生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形之下,教会学校近似一个收容所。后来,由于教会办学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在福建近代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民国年间福建教会学校的经费来源较多,有定额经费和非定额经费两种。定额经费主要指教会的固定津贴,来自外国教会的津贴和基金利息。华南女子学院在1933年向当局申请立案的材料中对资金来源做了详细的说明:年有定额者,基金年息19635元、美国美以美会各支会的补助款计147275元;无定额者,学费2833元、学杂费4347元、其他收入9280元。又如莆田哲理中学教会津贴10000元,学杂费收入4028元。福州三一中学教会津贴4421元,学杂费收入14285元。由于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素有侨乡之称,许多华侨热心于家乡的教育事业,他们不时地向家乡的学校(其中也包括了教会学校)捐赠资金。如泉州的培元中学,在20年代就接受了菲律宾、缅甸、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侨20万元的捐赠。

  三、教会学校毕业生中,不少人成为某一研究领域的专家权威,他们用所学到的知识为中华民族的富强和兴旺而奋斗。从福州英华学校走出的著名人物有化学家侯德榜、数学家陈景润、空气动力学家沈元和物理学家王仁。从福州格致中学走出的著名人物有革命先烈李铁、海军将领陈绍宽、化学家林一、核医学专家王世真、计算机专家林本铭、植物学家林传光、农业专家刘忠柱。从泉州培元中学走出的著名人物有科学家张文裕、蔡镏生等。从福建协和大学毕业的优秀人才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兰英、寄生虫学家陈心陶、天文学家戴文赛、教育学家陈锡恩等。从华南女子学院毕业的优秀人才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化学教授余宝笙,她是第六、七、八届的全国人大代表。有文学教授,原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陈钟英,有植物学教授周贞英;有英语教授潘欢怀,有新型材料专家萨本茂等。

山野险崖皆为家,愿伴春风碧河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7 18:22 , Processed in 0.176410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