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楼主: 莫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壮族通史》——僚人不可不读的历史

[复制链接]

56

主题

1

听众

3181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6-10-16
注册时间
2010-11-3
201#
发表于 2010-12-27 00:07:00 |只看该作者
何建南(19011930年)  又名何鸿发,龙州县城人。早年在南宁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支援上海和省港工人的罢工斗争,任南宁市总工会执行委员兼工人纠察队副大队长。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壮族早期中共党员之一。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国民党以“政治重犯”罪逮捕并判10年徒刑。1929年获释。同年,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到龙州从事革命活动,任左江农民运动指导委员会主任。1930年参加龙州起义,任中共左江特委委员、左江革命委员会委员、左江工农赤卫队大队长、龙州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l930220日被混进革命队伍的土匪黄飞虎杀害,年仅29岁。

  张兆梅(?-1930年)  龙州县霞秀人。早年在龙州上金地区组织领导农民运动。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龙州起义,任左江革命委员会委员、上金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中共左江特委委员。同年321日,在龙州被敌人杀害。

  甘湛泽(19061930年)  字颖川,宁明县城中人。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壮族早期中共党员之一。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国民党逮捕,经营救出狱。1930年初受中共党组织推荐任凭祥县长。同年2月参加龙州起义,任左江革命委员会委员、红八军总参议、军部教导大队大队长。3月,在龙州保卫战中壮烈牺牲。时年24岁。

  杨春秀(18881930年)  龙州县下冻人。1926年投身农民运动,是下冻地区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壮族早期中共党员之一。1930年参加龙州起义,任左江革命委员会委员、中共左江特委委员。19304月中旬因叛徒出卖被捕,17日(一说8日)被敌杀害,终年42岁。解放后,当地人民将杨春秀家乡降福村改名春秀村,以示纪念。

  陈伯民(19001930年)  原名新读,后改新图,号伯民。东兰县中山人,韦拔群表弟。早年就读于百色广西省立五中。1920年经南宁、香港赴广州,意在向孙中山求教革命方略,但未能如愿,返回东兰江平小学任教。后与韦拔群等人组织和领导东兰农民运动。1925年春,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8月任东兰县第一届农民协会主任、东兰县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务主任。1926年任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委员。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到河池、都安一带领导农运,任河池县农民协会主任,并由中共党组织推荐任河池县长。19302月,陈伯民率农军2000多人攻占都安县城,在撤出战斗中遭伏击被捕。52日,就义于都安县城,时年30岁。

  周和平(?-1930年)  原名福祥,龙州下冻人。早年组织领导农民运动。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龙州起义,任左江革命委员会委员、中共左江特委委员。同年714日,在下冻被叛徒杀害。

  牙苏民(18911930年)  原名玉玑,字衡南,东兰县长江人。生于农民家庭。从东兰高等小学堂毕业后,先后考入广西省立庆远中学、南宁岭南法政学堂读书。毕业后回东兰与韦拔群等人一起从事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在1923年三打东兰县城中任第三路指挥。19269月,东兰农军再次占领县城,牙苏民被推举为县长。同年11月,任东兰县第二届农协会执行委员。1927年任右江农民自卫军第一团指挥。192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当选为东兰县工农民主政府裁判兼肃反委员会主席。1930年任东兰县赤卫军总指挥。同年731日,在隘洞执行任务时遭反动民团伏击不幸牺牲,时年39岁。

  汤学礼(19021930年)  龙茗县(今属天等县)添等人。早年从军,1926年参加北伐。后回乡组织领导农民运动,先后任龙茗县农民协会主任、龙茗县农民自卫军纵队司令、龙茗县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1930919日,在作战中牺牲,时年28岁。

  膝德甫(18911930年)  恩隆县(今属田东县)林逢人。早年在百色广西省立五中毕业后,在家乡林逢任小学教师并从事农民运动。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任恩隆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1930年在作战中牺牲,时年39岁。

  李杏锦(19071930年)  女,又名孟蝉,云南富州(今富宁县)剥隘人。早年在百色广西省立五中读书,毕业后在百色任教。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任红七军农运干事。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富宁第一位红军战士和第一位中共党员。同年奉命前往香港从事联络活动.行至镇结县(今属天等县)时被国民党捕杀,时年23岁。

  廖源芳(18801931年)  原字萱城,后改先行,凤山县长洲人。1916年随韦拔群赴贵州参加蔡锷领导的讨袁(世凯)护国军。后又与韦拔群一起入贵州讲武堂学军事。1918年返回广西,广西省当局委任他为宜北县知事,廖源芳拒任回到家乡。后参加韦拔群组织的“改造东兰同志会”和东兰“九?九”同盟,在凤山组织领导农运和武装斗争。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凤山县农协主席,红七军第三纵队副官长,红七军2161团、63团团长。193162日在凤山隆维峒与敌激战中牺牲,时年51岁。

  黄永达(19011931年)  思林县(今属田东县)达弄人。早年就学于百色广西省立五中和广西法政学校。1926年入党。1927年回右江从事农民运动。历任思林县农军总指挥、右江农民自卫军第三路军领导成员、广西省农民协会委员、思林县工农民主政府赤卫军总指挥、红七军营长、军部教导队队长等职。1930年随红七军北上江西中央苏区。1931年在广东乐昌战斗中牺牲。时年30岁。

  赵秉寿(18961931年)  恩隆县(今属田东县)平马人。早年在南宁读书和任小学教师。1926年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在广州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作。后被捕入狱。1927年获救出狱。1928年回广西。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先后任《右江日报》编辑、红七军宣传科长、辎重队长。1930年随红七军北上江西中央苏区。1931年在战斗中牺牲,时年35岁。

  曾鸿燊(约1855一约1931年)  字子仪,号瓶山,别号此愚和尚,同正县(今属扶绥县)人。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举人,后进京参加廷试不第。在京廷试时,参加康有为发动领导的“公车上书”,是签字的1300多名举人之一。后来崇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曾鸿燊一生未出仕,在家乡执教30余年.工于诗文,著有《瓶山诗集》、《瓶山文集》、《同正县志》等,为近代壮族诗文大家之一

  陈鼓涛(19041932年)东兰县武篆人,1926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届学员。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壮族早期中共党员之一。1927年在恩隆、奉议、向都、思林等县从事农运,任中共思林、向都县委书记。1932229日,在向都县那果屯与敌作战

中牺牲,时年28岁。

  韦拔群(18931 932年) 名秉权,字萃,号拔群,东兰县武篆人。家较富,年少时好助人,常以衣食接济贫苦童友,同辈皆亲切尊称他为“哥拔”(拔哥)。早年考入庆远(宜山)中学堂,因拒绝给校长祝寿而遭开除。未几考入桂林法政学堂,因不满学校迂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愤然退学。回乡后变卖一部分家产,筹资游历长江、珠江。先后到过武汉、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祖国大地的博大壮美而赞叹,也为民生调敝维艰而痛心。1916年,袁世凯称帝复辟,韦拔群招集家乡100多名志士赴贵州参加蔡锷领导的讨袁护国军滇黔联军。1917年入贵州讲武堂学军事,毕业后在驻四川重庆的滇军中当参谋。在重庆期间,韦拔群阅读了《新青年》等大量革命书刊。1920年,韦拔群不满旧军队的习气,毅然解甲出走,由重庆东下,再次游历长江,并从上海转到当时民主革命的中心广州,见到了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时,韦拔群参加了旨在推翻旧桂系的“改造广西同志会”,并任该会政治组副组长。1921年秋,韦拔群回到东兰,和一批壮族青年组织“改造东兰同志会”,韦拔群任会长。不久,韦拔群组织农民自卫军。19221923年间,韦拔群率领东兰农民自卫军三次攻克东兰县城。因受广西当局通缉,1925年,韦拔群再次到广州,入广州第三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回东兰,在东兰北帝岩举办了三期农民运动讲习所,任主任,并兼任东兰县农民协会军事部长。1926年任东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田南道农民运动办事处负责人。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任广西省农民协会副主任,同年12月,与邓小平、张云逸等人领导百色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红七军第二十一师师长。193010月,红七军主力北上江西中央苏区后,韦拔群和陈洪涛留守右江革命根据地,任红军右江独立师师长。1931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韦拔群虽未能出席会议,但仍被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21019日,韦拔群被叛徒杀害,终年39岁。

  陈洪涛(19051932年)  原名素华,东兰县武篆人。家贫 寒。早年在武篆育才小学读书,成绩名列前茅。1924年考入百色广西省立五中,生活俭朴,刻苦用功,思想进步,任学生会主席。因与黄松坚等人组织“东(兰)凤(山)邕(南宁)色(百色)学会”声援韦拔群领导的农民运动,受到校方无理责难,便于1925年秋辍学回乡,在县高等小学任教。同年冬,到梧州宣传养成所学习。1926年春,参加中国共产党,为壮族早期中共党员之一。同年10月,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回右江组建党的地方组织和领导农民运动。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先后任广西省农民协会委员、中共广西特委委员、中共右江特委书记、右江工农民主政府主席。1930年,红七军主力北上江西中央苏区后,与韦拔群留守右江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二十一师政治委员、师党委书记。后二十一师改为红军右江独立师,仍任师政治委员、师党委书记。1932129日,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22日,在百色英勇就义,年仅27岁。

  覃道平(18941932年)  原名善鸣,都安县古河人(今属大化)。早年在南宁法政学堂读书。从1923年起,在家乡从事农运。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都安县农民协会主席,县赤卫队大队长,都安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红七军营长、副团长、团长,右江革命委员会主席。193210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同年12月,就义于东兰武篆。

  岑春煊(18611933年)  原名春泽,字云阶。岑毓英之子。西林县那劳人,故又称岑西林。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举人,以五品京堂候补。1892年进京,先后被授光禄寺、太仆寺少卿、大理寺正卿。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请缨赴山东杭敌。后中国战败,岑深感失望,遂称病告假到桂林。1896年在桂林结识康有为,对康梁维新变法表示赞许。1898年岑进京向慈禧请安并面见光绪帝陈述变法方略,博得光绪赏识。同年被委任为广东布政使。上任伊始,岑即上疏弹勃广东总督谭钟麟及其手下一批“省劣”,因而以“清

直”名噪全国。1900年,调任甘肃布政使。当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光绪和慈禧仓皇西逃。岑亲率2000步骑前去护驾,慈禧为之感激涕零。未几,岑升任陕西巡抚。1901年调任山西巡抚,镇压山西义和团起义。1902年调任四川总督,镇压四川哥老会起义。1903年调任两广总督兼督办广西军务,督七省兵力“剿灭”广西会党起义,获加封“太子少保”。在两广总督任内,先后参劝罢免“不法”文武大小官吏1400余人,并培植重用陆荣廷等人,为后来旧桂系的形成打下基础。任内还在两广推行“办学育才”、“选将练兵”等富国强兵“新政”,创设两广学务处,开办师范、法政、将官、实业等学堂,选派学人赴日留学。因岑春煊仕途春风得意,深受慈禧赞赏,故引起当权的庆亲王奕劻和袁世凯的嫉恨。1906年,奕劻调岑为云贵总督,岑抗命称病上海。1907年,奕劻又改调岑任四川总督。岑上京面见慈禧,奏劾奕劻、袁世凯等人“贪庸误国”。慈禧留岑在京城任邮部尚书。上任未及二旬,奕劻又改调岑复任两广总督,意在逐岑出京。岑去上海,拒命不上任。后奕、袁向慈禧密告岑勾结康、梁“图谋不轨”,慈禧怒而将岑撤职。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廷风雨飘摇,再次请岑出任四川总督。岑未赴任,并通电劝清帝退位,拥护共和。民国初,袁世凯政府先后任岑为福建宣慰使、粤汉川铁路督办。1913年,岑加入宋教仁领导的国民党。“二次革命”时,岑在上海参与讨袁活动被袁世凯通缉而亡命南洋。1916年,岑回国参加讨袁,任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都司令。1918年,岑任护法军政府主席总裁。1920年,粤桂战争爆发,桂系失败,岑宣布撤销军政府,亡命上海作寓公。1932l月,日军侵犯上海,岑向十九路军捐款3万元,支持抗战。暮年曾警告蒋介石“如不改弦更张,足以断送国家有余”。同年10月,陈独秀被国民党逮捕时,岑曾通电主张释放陈独秀。1933427日,岑于上海病逝,终年72岁。生前有大量奏稿及自传稿《乐斋漫笔》传世。

  黄书祥(19021933年)  又名明道,东兰武篆人。早年与 韦拔群一起从事农运。1926年,自东兰前往恩隆(今田东)、奉议(今田阳)、思林(今田东)、果德(今平果)等县领导农运。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壮族早期中共党员之一。1927年任农运“三南”总部委员、右江农民自卫军第三路副总指挥,1929年任果德县县长。后任果德县工农民主政府常委、中共果德县委书记、中共右江下游党委委员。19335月,因叛徒出卖被敌包围于思林县竹梅乡,作战中牺牲,时年31岁。

  黄大权(18991933年)  字子衡,东兰县武篆人。20年代初与韦拔群组织农运和武装斗争,任东兰农讲所教员。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任恩隆(今田东)县县长.同年参加百色起义,后任红七军二十一师参谋。红七军主力北上江西苏区后,任右江独立师参谋长。193364日,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就义于天保(今德保),时年43岁。

  黄昉日(19021934年) 东兰县太平人。早年曾就读于南宁省立一中、中央军校广西第一分校。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任红七军第三纵队连长、营长。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随红七军北上江西中央苏区,先后担任团参谋长、师参谋长、副师长。19343月,在福建省泰宁县太阳山与敌作战时牺牲,时年32岁。

  王和顺(18711934年)  号寿山,邕宁县二塘(今属南宁市)人。早年从军,参加过中法战争。19001905l月,领导南宁地区的反清会党起义,是广西会党的著名领袖之一。期间,王和顺率会党义军转战于今邕宁、武鸣、隆安、马山、都安、扶绥、上思等地,打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大败清“安勇军”,击毙清广西总兵官马盛治。1905年,清廷调7省大军围剿广西会党,王和顺逃往越南西贡。王和顺在西贡拜见孙中山并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钦州三那(那黎、那彭、那思)地区爆发农民抗捐运动,孙中山委任王和顺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令其前往三那领导反清斗争。王和顺到达三那后,率数百农民武装攻克防城县城,并以南军都督名义发表《告粤省同胞文》、《告海外同胞文》、《招降满洲将士布告》等文告。随后,王和顺率军攻打钦州、灵山两县城,因敌众我寡,未能克服。王再次去越南河内面报孙中山先生。1908年,王和顺和黄明堂、关仁甫受孙中山之命前往云南,组织发动河口起义。起义失败后亡命越南、新加坡等地。1911年,在广东惠州发动反清起义,组织惠军。民国初,王和顺参加讨袁(世凯)伐陈(峒明)。1923年后隐居广州。l934年病逝,终年63岁。

  唐孙谋(18961934年) 字静渊,号梦月,靖西县新靖人。中学毕业后曾任靖西县小学教员和县财务局长。1926年入南宁广西军校读书。毕业后在南宁警备大队任职。1930年参加龙州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从红八军编到红七军任营长。同年随红七军北上中央苏区,任红七军团参谋长。1934年在湖南牺牲,时年38岁。

  黄治峰(l8911934年)  奉议县甫圩(今田阳县百育)人。早年在泗镇色中学堂(后改名百色广西省立第五中学)、广西军官学校读书,后从军任少校官衔。1923年弃职还乡,投身农民运动,先后担任奉议县农民协会主任和右江农民自卫军第二路总指挥。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先后任红七军第二纵队营长、右江赤卫军总指挥、奉议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红七军二十师副师长、军部参谋处长等职。1930年随红七军北上江西中央苏区。1934年,黄治峰奉命从中央苏区转回右江工作,途中被国民党杀害,时年43岁。

  阮殿煊(19041935年)  思林县(今属田东)坛乐人。早年中学毕业后在思林县高等小学任校长。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任思林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红七军军部政治科长。1930年随红七军北上江西中央苏区。1935年,在反“围剿”作战中牺牲,时年31岁。

  黄庆金(l8961934年)  向都(今属天等县)县城人。早年参加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曾任右江赤卫军第五路总指挥、左右两江赤卫军第一路总指挥、滇黔桂边革命委员会主席。193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1221日,在天保县(今德保县)被敌杀害,时年38岁。

  刘家华(19051935年)  云南富州(今富宁县)谷拉人。1931年参加红军,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中共滇黔桂边区委员会常委兼谷拉地区劳农会主席。193510月,因叛徒出卖被害于富宁县城,时年30岁。

  黄子荣(18951935年)  宁明县城中镇人。1 929年参加百色起义,任红七军团长。1930年随红军北上江西中央苏区。后任红军副师长。1935年长征过草地时献身,时年40岁。

  李干(19021935年)  又名健夫,隆安县城厢人。早年组织领导农民运动。1928年任广西省农民协会委员。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任隆安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随红七军北上江西中央苏区。1934年参加长征,任红六师宣传科长。1935年在甘肃与敌作战中牺牲,时年33岁。

  滕国栋(19021936年)  恩隆县(今属田东县)林逢人。早年投身农民运动,任恩隆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1930年后,任留守右江的红21师(后改为右江独立师)62团团长、右江下游革命委员会主席。1936

5月,在果德县(今平果县)被叛徒杀害,时年34岁。

  陆浩仁(19071936年) 号虑生,原名树松,东兰县太平人。早年与韦拔群从事农运。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东兰县委委员,中共右江特委委员,中共奉议县委书记,红七军21师和右江独立师政治部主任,中共右江下游党委常委,中共果德中心县委书记。19367月,于果德县槐前乡被叛徒杀害,时年29岁。

  黄永棋(18811937年) 果德县(今平果县)坡造人。早年参加农民运动。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果德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中共思(林)果(德)中心县委常委、右江下游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1937920日在万冈(今巴马)所略牺牲,时年56岁。

  韩平波(18971938年)  大化(原属都安)人。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右江下游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天(保)向(都)田(东)中心县委书记。19386月被捕,10月就义于百色,时年41岁。

  黄莺(19121938年)  都安九磨(原属宜山县龙头乡,后划入都安)人。早年在宜山广西省立第十一中学和柳州航校读书。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尉飞行员。1938年春夏之交,在河南、归德两次空战中,击落日机4架,击毙日机长加藤大佐。同年718日,驾机在江西南昌与苏联志愿机队联合同日机作战。苏联志愿机队领队巴比洛夫上校的座机被日机追逼,危在旦夕,黄莺不顾个人安危,救援巴比洛夫而被日机击落,英勇献身,时年26岁。

  李凤彰(18871938年)  那马县(今马山县)州圩人。早年组织领导农民运动。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那马县农民协会主席、县农民赤卫军总指挥、县临时革命委员会主任、右江下游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中共那马支部书记、那马中心县委军事书记等职。19386月,国民党武鸣专署以谈判合作抗日为名诱捕李凤彰及中共那马县委另两位领导人韦成篇、徐泽长。同年83日,李凤彰等3人被杀害于武鸣,时称“八?三”惨案。当时延安《抗大日报》和桂林《救亡日报》曾就此事载文抨击国民党桂系当局的

反共行径。

  黄明堂(18661938年)  排行第八,小名黄八,加入会党后,众称“八哥”,外号“大肚黄八”,钦州大寺人。早年为游勇首领,率数百人在镇南关(今友谊关)进行反清抗法活动。1907年加入同盟会。同年孙中山领导镇南关起义,委任黄为中华国民军镇南关都督,全责指挥起义;12月初,黄率100多名革命军攻占镇南关。孙中山、黄兴等人闻讯赶到镇南关慰问和激励,后率军与龙济光、陆荣廷的清军激战7昼夜,因寡不敌众,退到越南文渊。1908年孙中山领导云南河口起义,黄受孙中山之命,率军赴河口。黄挥军攻占河口。后在河口与清军浴血奋战近l个月,兵败退入越南,转道新加坡投孙中山。辛亥革命后,历任镇统、海南招抚使、琼崖道尹、广东南路讨贼军总司令、第二军军长、广西边防督办等职。蒋介石上台后,黄辞去一切职务,闲居广州。抗日战争间,黄明堂回家乡大寺,招义勇军抗日。1938年在家中病逝,终年72岁。

  韦汉(18921939年)  又名首经、代仁,曾用名黄子英。湖南省江华县小圩新寨人。家贫寒。早年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三师范(衡阳三师)。在校期间,参加夏明翰组织的湖南学生联合会,积极投入驱逐张敬尧的斗争。1920年回江华县立高小任教。1921年到衡阳新民中学任教。同年秋,参加“马(克思)氏学说研究会”,并参加中国共产党,是已知的壮族最早的中共党员。1922年赴常宁水口山矿务局从事工人运动,任水口山社会主义青年团地方委员会书记、矿山工人俱乐部首届干事委员会文书股长,参与组织和领导矿工历时23天的大罢工。同年冬,转赴安源煤矿从事工运。1923年参加李立三、刘少奇领导的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1924年,韦汉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回江华县组建地方党组织和领导农民运动。同年在韦汉的家乡新寨村建立了江华第一个农民协会。之后,岭东区农民协会成立,拥有会员3000多人。1925年组建江华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韦汉任支部书记。1927年,韦汉组建江华县农民协会和中共江华县党部,并任党部书记。同年底,中共湘南特委决定组织武装总暴动,指示江华县成立暴动总指挥部,韦汉是总指挥部负责人之一。事机泄漏,国民党江华县府下令通缉韦汉等人。1928年,韦汉改名黄子英,出走广西,以教书为掩护,继续革命活动。1935年,韦汉返回江华。此时江华党组织已遭破坏,韦汉曾写信给毛泽东寻找党组织,因毛泽东已开始长征,只简单复信:“首经,我已离开江西。润芝。”1937年“七七”事变后,韦汉积极支持瑶族领袖冯绍裕组织抗日军旅。1939320日(农历正月三十日),韦汉被江华县政府下令杀害,时年47岁。

  杨腾辉(18891939年)  号醒凡,上林县澄泰人。早年在宾(州)上(林)中学、广西陆军学校读书。后从军,在旧桂系任副官、营长;在新桂系任团长、少将旅长、广西警察厅长。1926年参加北伐,曾率军参与攻打贺胜桥。1929年背弃新桂系投靠蒋介石,任师

长、广西编遣区主任兼广西省政府委员。同年又投回新桂系反蒋,任护党救国军第七军军长。1930年,蒋桂战争,桂系失败,杨腾辉又转投蒋介石,任广西善后督办。1931年,杨腾辉被新桂系白崇禧逮捕,囚禁于龙州。1932年获释后出走香港闲居。1939年病逝,终年50岁。

  赵润兰(19021939年)  恩隆县(今属田东县)平马人。早年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历任红七军营政治指导员、滇黔桂边区劳农游击队十支队政委,中共天(保)向(都)田(东)中心县委委员。1938年受党组织派遣去武汉向八路军办事处请示汇报工作,带着叶剑英的指示回右江传达。19396月被捕,同年12月就义于百色,时年37岁。

  谢生桦(18971940年)  扶南县(今属扶绥县)中东人。1925年入广州中山医学院留苏预备班进修俄语,准备留学苏联。1927年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未能成行。在广州学习期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壮族早期中共党员之一。1928年回广西。1930年参加龙州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任崇善(今属崇左)县革命委员会副主席。194027日被国民党杀害,时年43岁。

  钟毅(l9011940年)  原名必魁,字天任,扶南(今属扶绥县)长沙人。早年就读于南宁广西省立第三师范、广东韶关军校。毕业后从军。北伐战争时,任广西第七军少校营长、上校团长。1929年赴日本考察军事。同年任广西编遣特派公署少将总务处长、广西全省警务处长。1931年任第四集团军.总部参议。1934年入陆军大学受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任广西三十一军少将旅长,率部北上抗日,曾参加台儿庄大战等战役。1938年升任中将师长。1940年率军参加湖北随(县)枣(阳)战役,因陷日军重围,全师官兵伤亡殆尽。59日,钟毅于河南苍台自戕殉国,时年40岁。后苍台民众为其筑衣冠家,碑刻“钟毅将军殉国处”。

  傅少华(19101941年)  云南富州(今富宁县)花甲人。早年参加农运和武装斗争。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6年任滇黔桂边红军游击队第四大队副大队长兼花甲地区赤卫队大队长。1941年在广西靖西县魁圩被反动派捕杀,时年31岁。

  曾平澜(18981943年)  女,扶南县(今属扶绥县)中东人。1922年留学日本,攻读绘画美术,是壮族最早的女留学生之一。学成后回国,随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女士在上海、广州、香港等地从事革命活动。30年代回广西,在广西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任教。1939年回家乡,在同正县国民中学任教。1943年逝世,终年45岁。曾平澜善诗词,著有《平澜诗集》传世。

  黄伯尧(18961944年)  凤山县平乐人。早年与韦拔群从事农民运动。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凌云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中共凌云特支书记,中共凌(云)凤(山)边委书记,凌凤边革命委员会主席。194431日被敌保安队杀害,时年48岁。

  韦一平(19041945年)  原名家惠,天河县下里(今属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人。因家贫只读了二年小学便通过熟人介绍到广东三水县谋生。后在广东参加农运。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说1930年入党),是壮族中最早的党员之一。1925年参加孙中

山讨伐陈烔明的第二次东征战斗。1926年参加叶挺独立团北伐。1927年和1928年先后参加广州起义和海陆丰起义,任中共海陆丰根据地区委书记。1929年受中共广东省委派遣,回广西开展农运。同年参加百色起义。1930年随红七军北上江西中央苏区,历任湘赣红军学校教导员,红军团长,中共中央苏北地区特委书记,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政委、党委书记,浙西特委书记兼浙西军分区政委。19459月,在率部北渡长江时牺牲,时年41岁。

  蓝鸿翔(19211947年)  隆山县(今属马山)人(一说巴马人)。1940年就学于南宁三师,后参加抗日先遣队。1945年在昆明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云南日报》社记者、编辑。长于木刻和漫画。在昆明期间与著名人上闻一多、李公朴有交往。1945121日,国民党当局制造昆明“一二?-”惨案,枪杀爱国师生。蓝鸿翔奋笔创作了100多幅漫画,刻画统治阶级各种典型人物的丑恶形象,在中共地下党的支持下,以《画梦录》为题于昆明文庙民众教育馆展出,引起巨大反响。为摆脱国民党特务追踪,中共地下党介绍他到越南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帮助开展工作。1947年在越南牺牲,时年仅26岁。解放后,广西民政厅确认为革命烈士。

  梁瀚嵩(18861949年)  字浩川,宾阳县民治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14年入保定陆军讲武堂学军事,毕业后在旧桂系陆荣廷部下任营长。北伐战争前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因与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意见不合曾一度解甲归田。后复出,任广西民团总指挥。1939年日军第一次进犯广西时,任邕钦前敌总指挥。在中共地下党推动下曾建立南宁区战时工作团,梁瀚嵩任团长,副团长为共产党员,该团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进行抗日救亡活动。1944年,日军第二次进犯广西,梁瀚嵩任宾阳县县长。抗战胜利后在家隐居。1946年后曾协助李济深筹建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此后,梁瀚嵩积极主动与中共联系.曾到南京会见董必武,对中共地下党及游击队亦多有资助。1949529日,在梁村家中被广西保安团围攻杀害,终年64岁。19846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正式追认梁瀚嵩为革命烈士。

  卢焘(18821949年)  原名启焘,字寿慈,号亮畴,思恩县(今环江县)明伦人.早年在庆远(宜山)读书。190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1910年进云南讲武堂特别班学习,与同班同学朱德、范石生等人结拜为兄弟。毕业后在滇军任职。1916年任讨袁(世凯)护国军东路支队第二团团长,贵州陆军步兵第二旅旅长。1917年任黔军第一混成旅旅长。1920年任黔军总司令、贵州省省长。1923年受聘为孙中山大本营高级军事顾问和高级参谋。此后,因政局多变,卢焘奔走辗转于黔、滇、桂、粤、川诸省政、军界间。抗日战争时期,任贵州省抗日救国军总司令。1949年秋,中共地下党员曾多次密访卢焘,促其为解放贵州出力。同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贵阳,国民党军队溃逃。时贵阳城混乱不堪,地方人士组织治安委员会,推举卢焘为主任委员。卢焘以其威望组织维持贵阳秩序,迎接解放。当月14日,卢焘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贵阳转湾塘,时年67岁。1212日,朱德总司令和李济深副主席从北京给卢焘家属发去唁电:“惊悉寿慈先生惨遭毒手,无任痛悼,特电致唁,并望节哀。”

  黄诚沅(1863194?)  字云生,号芷坪,武鸣夏黄人。青年时在北京国子监攻读南学(南史)。31岁任光绪甲午(1894年)科云南乡试大门锁钥官。35岁任云南昆明县丞。民国年间历任云南陆军讲武学堂、云南高等师范学校、南宁广西省立一中、省立第三师范、武鸣广西省立九中国文、历史、地理教员、广西日报总经理兼总编辑、广西省长公署高级顾问。40年代病逝,享年80多岁。黄诚沅是近现代壮族著名史地学家,精于经史,善修方志,一生著述丰富,主要有《广西郡邑建置沿革表》、《广西全省明细地图》、《云南通省舆地图说》、《滇南界务陈牍》、《广南日记》、《广西文人录》、《蜗寄庐随笔》、《劝读经说》、《上林县志》、《隆安县志》、《武缘图经》(续修)、《粤西武缘起凤黄氏家乘》等。其中不少著作至今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张朝玺(18811953年)  字子封,镇边(今那坡)县城人。广西讲武堂毕业。后任桂林陆军学校教官,是新桂系李宗仁等人的 老师。1925年授少将军衔。先后任镇边(今那坡)、上林、柳城等县县长。1953年在柳城县逝世,终年72岁。

  覃连芳(18941958年)  字武德,柳江县百朋人。早年从军,先后就学于桂林、湖北、保定等军校。曾留学法国。1926年参加北伐,历任广西第七军大队长、团长、师长。抗日战争时任副军长、代理军长。1940年参加湖北“随(县)枣(阳)会战”,因作战不力被撤职。1941年复出,任国民党军纪巡察团主任,挂上将军衔。后被蒋介石以“滥用权力”为由撤职,“永不录用”。1949年客居香港。1958年在香港病逝,终年64岁。

  岑永杰(19071958年)  田林县定安人。早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30年代主持筹办田西、西林、西隆、乐业四县联立国民中学并任校长,开右江上游壮族地区中学教育之先河。后来又先后主持创办广西省立田西师范和广西百色师范,对培养该地区的教师人才贡献良多。1958年病逝.终年51岁。

  关云甫(18731958年)  原名嘉善,上思县城人。早年参加反清会党。1907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先后参加领导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任国民革命军西路都督。1911年武昌起义时,在广东组织中和北伐军总队任总指挥。后任讨袁(世凯)护国军第五军军长。20年代任粤桂边防军司令兼上思县县长、广东汕头保安司令等职。1958年逝世,终年85岁。

  覃健(19111959年)  原名覃秀华,东兰县大同人。1929年参加东兰县农民赤卫军,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1930年随红七军北上江西中央苏区,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时期,历任班长、连长、军团保卫队长、红军总部警卫营长、军团作战科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兼军事教员、副团长、挺进纵队长、团长、支队大队长、淮海军区司令员、独立旅旅长兼政委。率部参加漳南战役、苗提圈袭击战、陶西楚庄阻击战、香城固伏击战、白彦镇攻防战、季子圩攻坚战、十(村)龙(王)黄(狼岗)之战和无(为)襄(安)战役,为建立和巩固冀鲁豫、鲁南、华中三个抗日根据地做出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苏北军区副司令员兼淮海分区司令员及35旅旅长、华中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副司令员、华中敌后临时指挥部第二副司令员、苏北兵团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参谋长。率部参加了盐城战役、淮海地区反“清剿”、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屡建军功。建国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参谋长,率军入朝作战,参加长津战役、元山登陆阻击战等,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和二级国旗勋章。1953年回国,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9715日在北京病逝,终年48岁。

  曾彦(18851959年)  字其衡,靖西县新靖人。1904年留学日本,攻读数学和法学。留学期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06年回国,历任靖西县学务所长、广西省民政司长、军务院饷械局长、广东省财政厅长、国民政府总统府顾问、参议、立法委员。有《数学辞书》、《查理斯密小代数》、《解式生理卫生学》等著作传世。1959年病逝,终年74岁。

  吴老年(18781963年)  宜山庆远人。广西著名民间彩调艺人,尤长于花旦,被誉为彩调四大名旦之一。1956年赴北京演出,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生前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广西文联戏剧部副部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广西分会副主席。1963年病逝,终年85岁。

  卓锦湖(18781966年)  字赢洲,靖西县新靖人。早年毕业于广西讲武堂。后参加讨袁护国军,任混成旅旅长。1919年回乡,任县团务总局局长。194912月,在中国共产党政策感召下,积极推动国民党广西第六专区专员赖慧鹏起义。解放后任靖西县人民政府参事,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第二届政协委员。1966年逝世,终年88岁。

  苏希洵(18901970年)  字子美,武鸣县马头人。陆荣廷之女婿。1906年考入广西官立法政学堂。1913年考取公费赴法留学,就读于巴黎大学法学院,经7年研读,取得法学博士学位,是壮族第一位法学博士。1920年,苏希洵学成回国,先后任梧州海关监督,外交部两广特派员,负责处理越南和香港事务。1921年,陆荣廷在粤桂战争中兵败,苏希洵跟岳父亡命上海。1923年,苏希洵任外交部佥事科长并兼任部立俄文法律专科学校教授。1924年,奉派赴越南调查商务和侨务。1928年任司法行政部科长、代理参事,旋调司法院任秘书。1930年,奉立法、司法两院会派赴欧美考察法制。年底回国后调任司法行政部总务司司长,兼任法官训练所教务主任。1931年,王宠惠院长代表中国出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时,苏担任其随身秘书。19331936年,任广西省政府委员。19371938年,兼任省府秘书长。19391943年,任省教育厅长,19441945年,重任省府秘书长。1945年后,任国民参政会参议员,立法院立法委员等闲职井与雷沛鸿等人协力创办西江文理学院。1949年,苏希洵去台湾,先后任“司法院”大法官、“行政法院”评事。1970730日病逝于台北,终年80岁。苏希洵一生著述繁富,主要有:《条约通论及中国之不平等条约》、《罗马法与中国固有法律之比较》、《现代宪法之趋势》、《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中越商务与旅越华侨》、《本省教育的施政方针、现状和问题》、《广西基层教育与基层经济建设的联系问题》、《如何建设新武鸣》等。

  黄三弟(l9071971年)  柳城县社冲人,幼年会唱山歌。成年后以歌才闻名柳州一带,被誉为歌王中之王。凡天文地理、历史掌故、山水风物、人生百态无不能出口成歌。曾在宜山、柳江等地设民歌教馆,广收歌迷传教。解放后,壮族作家黄勇刹以黄三弟事迹写成长篇传记小说《歌王传》。

  赵可任(19021971年)  字绩龙,龙州下冻人。1925年留学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期间参加苏联共产党。回国后在广西金融、贸易界任职。199年解放前夕,任广西省银行总经理兼广西银行香港分行经理。1950年初,领导港行通电起义。后回北京,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任参事和研究员。1971年逝世,终年69岁。

  莫矜(19171973年)  融水永乐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长期坚持革命活动,历任中共融县特别支部副书记,抗日挺进队指导员,中共桂黔边区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柳北地区工作委员会书记,桂黔边人民保卫团司令员、政委,人民解放军柳北总队司令员、政委。解放后,历任柳州专署副专员、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委副主任,区民族学院副院长,冶金局副局长等职。1973813日逝世,终年55岁。

  谢扶民(19101974年)  田东县人。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1930年随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北上江西中央苏区。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历任干事、科长、团长、旅长、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中共广西省委副书记,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有《转战千里》等著作。1974年在北京逝世,终年64岁。

  黄惠良(19121 975年)平果县平盂人,1930年参加红七军。同年随红七军北上江西中央苏区。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时期,历任班长、组织千事、连指导员、分队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师组织科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团组织股长、旅组织科长、支队政治部主任、团政委、大队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热辽纵队政治部主任,热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黑龙江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黑龙江军区第一分区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兼师党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东北军区运输部政委,辽宁省军区副政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19754月在南宁病逝,终年63岁。黄惠良为军队政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举平(19041977年)  原名桃金,东兰县中山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历任中共东兰县第一届县委副书记,右江农民运动特派员,东兰县农协主席,东兰县委书记,东兰第二届工农民主政府主席,右江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共黔桂边委书记,桂西区指挥部留守处主任兼东(兰)万(冈)凤(山)中心县委农民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东兰县委书记、县长,百色专署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7716日在南宁病逝,终年73岁。

  赵世同(18991977年)  果德县(今属平果县)果化人.早年参加农民运动。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曾任果德县赤卫军营长,右江下游革命委员会委员,中共那(马)武(鸣)特支书记,中共右江党委副书记,中共右江工委军事部长,人民解放

军桂西区指挥部指挥员兼八十八团团长等职。解放后,历任中共百色地委民政部长,中共百色地委书记、专员,广西壮族自治区贫下中农协会副主席等职。1977年病逝,终年78岁。

  卢绍武(19061978年)  原名卢焕光,曾用名陆耀武,武鸣县马头人。生于贫寒农家。早年从军。1926年参加北伐.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百色起义。1930年随红七军北上江西中央苏区。1934年参加二万五干里长征。红军时期,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连指导员、营长、团参谋长、纵队参谋、师参谋长。在长安、武岗、乐昌、赣州等攻坚战和反“围剿”斗争中,卢绍武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屡立战功。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旅参谋长、冀鲁豫边区支队参谋长,冀鲁豫军区参谋长、冀鲁豫边区第二纵队参谋长、八路军南下游击部队第三支队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期间,卢绍武在创建冀鲁豫边区抗日革命根据地和平汉战役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后改称第二野战军)第一纵队参谋长、第四野战军38军副军长。期间,卢绍武率部参加渡江战役、衡宝战役和广西战役,为歼灭国民党新桂系军立下卓著战功。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共武鸣地委书记、武鸣专署专员,武鸣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广西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南宁警备司

令员,广西省副省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兼自治区体委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中共第七、八届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1978714日在南宁病逝,终年72岁。

  曾文经(19171979年)  靖西县新靖人。抗日战争期间赴延安投身革命,先后就学于陕北公学、华北联大。毕业后在华北联大社会科学院和政法学院任教。194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新华社、《晋察冀日报》、《华北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任记者、编辑。解放后,先后任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组长、《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有《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等著作及大量采编文章传世。1979年在北京病逝,终年62岁。

  潘若(l9151980年) 原名儒宗,环江县洛阳人。30年代参加“广西学生军”并赴华中地区抗日。194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科长,苏皖边区文化界抗敌协会特派员、编辑,新华通讯社东北总分社科长,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广州日报》社副社长,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1980年病逝,终年65岁。

  覃士冕(19151981年)  东兰县长乐人。1929年参加红七军。1930年随红七军北上江西中央苏区,1934年参加二万五干里长征。红军时期曾在红三军团保卫局和红军大学受训学习。历任红军连队宣传员,军部青年干事、团特派员.作战中6次负重伤。抗日战争期间,历任营教导员,团组织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滨海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滨海区警备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渤海军区司令员。率军参加了临沂、高桥、杨桥等战役。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广西公安总队司令 员,广西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公安军司令员,广西军区第二政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州军区工程兵政委,海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1981627日病逝,终年66岁。

  陆秀轩(18891981年)  原名毓灵,东兰县太平人。1929年任东兰县工农民主政府委员。同年参加红七军。1930年随红七军北上江西中央苏区。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军政治部庶务股员,湘赣苏区保卫局指导员、科长,红一方面军保卫局执行科长,八路军120师保卫部科长,晋绥总动员委员会第三支队政治处副主任,晋绥军区第二分区政治部科长,晋中军区卫生部政委,山西军区卫生部政委,广西省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广西省监察厅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监委副书记,中共广西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811110日在南宁病逝,终年92岁。

  梁烈亚(18921982年)  邕宁县扬美(今属南宁市)人。190715岁时与父亲梁植堂赴越南河内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同年参加镇南关起义。1909年在南宁府中学堂读书。1911年参加北伐,在南京任北伐联军参议。1912年后,历任上海《中华民报》、《申报》、《时报》、《中外日报》、《大公报》记者。1919年参加国民党,任孙中山机要员。1920年参加“改造广西同志会”并任该会理事、常务副主任兼政治组组长。1921年在梧州创办《新广西日报》并任社长。同年受马君武之命任邕宁县知事。1924年后历任广西国民党旅粤办事处主任,安徽省、山东省电政管理局局长。1936年退出政坛,定居上海,曾任广西旅沪同乡会理事长。解放后,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1982l4日在上海逝世,终年90岁。

  黄现璠(18981982年)  原姓甘,名锦英,扶绥渠旧人。家贫寒。1928年从南宁第三师范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历史,本科毕业后又读三年研究生。1935年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回国后.先后在广西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师范学院任教授。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大)教授兼图书馆馆长,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第一、第二届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厂‘西第二届政协委员.广西省人民政府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顾问,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副会长,广西民族研究会副会长,广西历史学会顾问。著有《中国史纲要》、《唐代社会概略》、《宋代大学生救国运动》、《广西壮族简史》、《侬智高》、《壮族通史》。1982118日在桂林病逝,终年84岁。

  韦祖珍(19121982年)  原名韦仕,东兰县隘洞人。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1930年随红七军北上江西中央苏区。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二万五于里长征。红军时期,历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红三军团侦察科员,红一军团教导营特派员,红一军团保卫部科长。期间曾在红三军团和中央苏维埃政府保卫局受训。抗日战争时期,曾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系统学习马列主义。1945年被选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历任八路军晋西南支队保卫科长,一一五师保卫科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团政委,旅政委,政委。率军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因立军功多次,受到通令表彰。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十三军副政委,二十一兵团政治部主任,空军第四军副政委、政委,空军第五军政委,空军工程学院政委,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第二书记,福州军区政委,广州军区政委。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821011日在南宁病逝,终年70岁。

  肖甘牛(19051982年)  原名肖钟棠,永福县广福人。早年就学于上海大学文学院。50年代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长于创作儿童文学和民间文学,出版过28部文学作品。其中《-幅壮锦》曾改编成美术电影,获1956年第十二届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民间故事《灯花》在日本受到赞誉。1982年病逝,终年77岁。

郭城(19161984年)  原名郭锡珩,扶南县(今属扶绥县)新宁人。1938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参谋、巡视员、教导员、政治处主任等职。解放后,历任广西省工商局局长、省计委副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厅长、自治区财贸办公室副主任、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1984年病逝,终年68岁。

  黄勇刹(19291984年)  田阳县田州人。早年在田西师范读书。195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精通壮、汉文,能用壮、汉文创作。他既是歌手,又是作家。生前历任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歌谣学会副会长、《三月三》副主编等。一生著述200多万字。主要有:歌舞剧《刘三姐》(执笔之一);翻译整理壮族民间长诗《嘹歌-唱离乱》、《马骨胡之歌》、《莫一大王》(壮文本);诗集《中国有座太阳城》;小说《歌王传》;民族民间文学理论专著《歌海漫记》、《采风的脚印》、《壮族歌谣概论》。19841227日在北京病逝,终年55岁。

  黄元波(19111984年)  武宣县峒岭人。早年毕业于武宣中学。19311936年先后就学于广西大学理工学院和北平兽医大学。1937年从军,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上校军医。“七?七”事变后,随军转战于上海、浙江、安徽、湖北等地。1942年入贵州省安顺兽医大学任研究员。1943年在重庆中央政府农林部供职。1944年留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兽医学院。1946年学成回国.先后就任西北农学院副教授、兽医组主任,中央政府农林部推广委员会专门委员,南通农学院教授。新中国建立后,任河南农学院教授,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黄元波一生治学严谨,精通英、日、德、法、俄语。他主持研制的兽医生物药品闻名国内外。如他于50年代研制成功的牛气肿疫苗曾为我国基本上扑灭牛气肿病起了巨大的作用。70年代研制成功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冻干苗,系世界兽医史上之首创,为预防猪的三大传染病做出重大贡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4年病逝,终年73岁。

  莎红(19251985年)  真名覃振易,笔名莎红,贵县(今贵港市)中里人。早年在南宁西江学院读书,并在该校加人地下共青团。197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生前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任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常务理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曾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一生从事诗歌创作。出版的诗集有《山花集》、《边寨曲》、《山欢水笑》、《公鸡和鸭子》、《唱给山乡的歌》、《唱给孩子的歌》、《在密密的林子里》。此外,还翻译整理瑶族史诗《密洛陀》。1985315日在南宁病逝,终年60岁。

  莫树杰(18971985年)  南丹县六寨人。1926年参加北伐,后入南京陆军大学学军事。毕业后在国民党军队中任职。先后担任桂西军区司令部司令、广西保安司令,中将军衔。1950年初,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改编。此后历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顾问,民革广西区委常委,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广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至第五届委员,第四、第五届常委、副主席。198587日在南宁病逝,终年88岁。

  黄松坚(19021986年)  字远洋,原名黄明春,曾用名日新、何尚之。巴马西山人。1922年开始投身农民运动,为早期右江地区农运的领导人之一。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红七军.历任凤(山)(百)色农军总队队长、凤山县农运办事处主任、中共凤山县委书记、风山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1930年红七军北上江西中央苏区后,黄松坚和韦拔群、陈洪涛等人留在右江根据地坚持斗争。历任中共右江特委委员,红七军二十一师(后改为右江独立师)副师长兼六十一团政委.中共右江下游委员会书记,中共滇黔桂边区委员会书记、军委主席。在韦拔群、陈洪涛牺牲后,黄松坚率领革命军民坚持长期的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桂、滇、黔地方势力派的“围剿”,为恢复和发展右江地区党组织和创建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曾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历任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总干事(秘书长)、中共(广东)北江特委书记,对粤北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和组建粤西北抗日武装队伍起了重大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中共广州市委书记,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后改为华南分局)农委书记,中共粤赣湘边区党委副书记、军委主席,解放军粤赣湘边区纵队副司令员和纵队北江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为解放华南地区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组织部副部长、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中南监察委员会委员、广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民政厅厅长、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委员、常委、副主席。19861120日在南宁病逝,终年84岁。

  郑建宜(19031987年)  宁明县城人。著名物理学家,我国合金相图学科奠基人之一。早年就学于南宁广西省立第三师范和国立武昌大学。1931年在广西大学执教。1933年留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W?L?布雷格教授。在校通过的硕士论文《合金CO2A15的晶体结构》是中国人第一篇合金相图论文。1936年回国,在广西大学教授物理。解放后,历任广西大学物理系主任、教授,广西大学理工学院院长,大连工学院物理系主任,东北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民主促进会广西区委副主席,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广西区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广西区政协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相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X射线专业委员会顾问,广西物理学会理事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625日在南宁逝世,终年84岁。 

  韦杰(19141987年)  原名韦士良,东兰县五联人。1929年参加红七军。1930年随红七军北上江西中央苏区。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时期,历任连长、团参谋长、团长、师长。长征途中,韦杰所部作为红军前哨为抢占娄山关口和攻克会宁立下大功。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团长、旅长、太行军区五分区司令员,韦杰率军参加了晋南侯马穆寨之战、冀南反“扫荡”、百团大战、安阳战役等,屡建战功。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兼第十六旅旅长.晋察冀军区第十四纵队、第十三纵队司令员、第十八兵团六十一军军长,川北军区司令员。率部参加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陇海定陶战役、汤阴战役、鲁西南战役、太原战役、咸阳阻击战、扶郿战役、秦岭战役、西南战役等,军功卓著。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六十军军长,率军入朝作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2年回国,历任南京军事学院高级函授系主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副书记。中共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723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3岁。

  谢鹤筹(l9081988年)  同正县(今属扶绥县)坡只人。早年在南宁广西省立第三师范读书.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龙州起义。1928年至1937年间,历任中共南宁学生支部书记、崇善县(今属崇左县)革命委员会委员兼赤卫部部长。19377月赴香港,任中共香港工委组织干事,香港区委书记.1938年至1949年,在广东从事革命活动,历任中共惠阳县委副书记、书记,增城县委书记,中共江北地委组织部长,中共广州市郊二区特派员,珠江三角洲地委书记,中共华南分局城工委接管城市研究组副组长。解放后,历任中共广西玉林地委书记,玉林军分区政委,中共梧州市委书记,广西省政府委员,中共广西省委委员、桂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副主席兼广西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法司司长、副主任。当选中共八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2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

  韦庆稳(19181988年)  来宾县人。建国初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生部,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毕生致力于民族语文研究,是当代壮语学科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自50年代以来,为拼音壮文方案的创制和推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著述(含合著)有《壮语语法研究》、《越人歌与壮语的关系试探》、《试论百越民族的语言》、《壮语概述》、《广西壮族的方块字》、《壮语简志》、《壮汉词汇》、《关于推行壮文若干理论问题》等。生前还兼任中国百越史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1988年病逝.终年70岁。

  韦国清(l9131989)  原名邦宽,东兰县太平人,14岁参加农民自卫军。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1930年随红七军北七江西中央苏区,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时期,历任排长、连长、军事教员、营长、代理团长、团长。长征途中,韦国清率领的特科营以最快的速度于乌江江界渡口架设浮桥,为红军突破乌江,直捣遵义,四渡赤水立了奇功。随后,在强渡金沙江的战斗中,韦国清又作为先锋率特科营智夺渡船,袭歼厘金局,成功地控制了皎平渡口,为保护全军安全渡江又立军功。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校长,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部长、副校长,八路军支队政委,新四军旅长、旅政委、副师长,中共淮北区地委书记。期间,韦国清率所部转战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在开辟淮海区抗日根据地和恢复巩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司令兼政委,国共两党军事调处执行部徐州执行组中共代表,苏北兵团(后称华东第四兵团)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后称第三野战军)十兵团政委,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福州市市长。期间,韦国清率所部参加了津浦路徐(州)济(南)段战役、朝阳集战役、宿北战役、沐阳阻击战、莱芜战役、孟良固战役、胶东保卫战、益林战役、盐城战役、涟水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福州战役等数十次大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卓著战功。建国后,历任中国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副司令员,广西省省长,中共广西省委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广西军区第一政委,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广州军区第一政委,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614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6岁。

  赵佩莹(19031989年)  大新县丽川人。早年就读于南宁广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7年毕业于武昌大学化学系。其后,分别在上海暨南大学附中、广‘西教育厅、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广东省立第三师范、浙江大学、广西省立桂林图书馆等单位任教或任职,1933年留学德国,先后在海德堡大学化学院、柏林工科大学炸药研究院、布列斯特大学化学研究院研读。1937年回国,在广西军界任毒气学教宫。1939年进入学界任教直至逝世共达50年之久,先后在广西大学、广西医学院、广西教育研究所、广西农学院、广西师范大学任化学教授。曾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广西区政协委员,第五届广西区政协常委。赵佩莹治学治教严谨,有《有机化学简明教程》等专著传世。他培养的学生遍布广西,大多成为化学界的骨干力量。1989年病逝,终年86岁。

  黄青(19191989年)  武鸣夏黄人。壮族诗人。抗日战争后期参加中共领导的革命活动,并从事诗歌创作。1947年参与组织和领导果德(今平果县)起义,任游击队团长兼政委。建国后,先后任独立团政委、县长、地区行署文教局局长、广西作家协会秘书长等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生创作诗歌数百首,出版《红河之歌》和《山河声浪》两部诗集。其中《红河之歌》获广西少数民族文学优秀作品二等奖,长诗《我们英雄的一对眼睛》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优秀作品二等奖。此外,尚有《壮山烈火》和《生死的友谊》两部长诗稿。1989年病逝,终年70岁。

  覃应机(19151992年)  东兰县太平人。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二纵队。1930年随红七军北上江西中央苏区,先后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七军班、排、连长和指导员,红三军团保卫局科员,团特派员,师特派员,红一军团保卫部科长,为部队首脑机关的安全保卫工作做出了贡献。抗日战争时期,随八路军总司令部挺进华北敌后,受命率领总部挺进队深入敌占区,坚持长期抗日游击战,为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做出了贡献。此期间历任八路军总司令部二科副科长、侦察队长、代科长,太行和太岳公安处副处长,晋冀鲁豫边区公安总局秘书主任,冀南公安局副局长,冀鲁豫公安局副局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南公安总局副局长、局长,河北省公安厅厅长,省社会部部长。在公安战线上历尽艰辛,立下了功勋。建国后,历任广西省公安厅厅长,省社会部部长,广西公安纵队政委,南宁警备区副司令员,广西边防局局长,中

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检查长,广西省副省长,省政法委员会主任,桂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党委第二书记,广西省委常委、书记处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十四届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至第五届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届政协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为广西各族人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1992128日在南宁病逝,终年77岁。

  甘苦(19241993年) 扶绥县渠旧人。1947年参加中共领导的左江地区武装斗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历任广西左江游击仄民兵大队教导员,中共凭祥县工委书记,凭祥游击大队政委,滇、桂、黔边区纵队左江支队三团政委。建国后,自50年代至70年代,先后任中共龙津县委副书记、书记,龙津县县长,桂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代科长,广西省手工业局副局长,中共龙州县委第一书记,中共崇左县委书记,河池地区行署专员,中共河池地委副书记,河池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9年至1985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同时兼广西水利电力局局长、党组书记。1985年至1993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届、第七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期间,还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十三大、十四大代表,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3725日病逝,终年69岁。

附录三

壮族地区教育附表

  一、宋至清壮族聚居区(相当于现在柳州、南宁、百色、河池地

区)进士表

  (略,见原书第1260-1269页)

  二、壮族聚居区义学及瑶壮义学建置情况表

  (略,见原书第1269-1273页)

附录四

   壮族史研究论著、论文主要目录索引

  

(略,见原书第1274-1287页)


让流浪的心灵找到归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

听众

3181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6-10-16
注册时间
2010-11-3
202#
发表于 2010-12-27 00:07:00 |只看该作者

后记

  《壮族通史》是广西社会科学院1982年下达给广西民族研究所的科研课题,开始由广西民族研究所历史室承担,由于人力所限难负重任。到1989年春节,在一些老同志及关心《壮族通史》的各方面人士的呼吁、督促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决定加快《壮族通史》的编撰工作,推定由张声震任主编。主编自1989年春起便开始着手这项工作。

  编写本书的目的,我们设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观、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为指导,去探寻壮族的渊源、民族发展各个时期的轨迹、各个时代的重大内容与特点。充分利用至今为止的已出土的考古资料,深入挖掘正史、杂史、地方史志资料,尽量吸收、参考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写成一部内容力求系统,材料力求真实,立论力求准确,思想性、科学性较强,可读性较好,成为具有相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喜闻乐见的读物。考虑到本书是个系统工程,内容庞大,涉及到各个领域,必需罗集人才,集体撰写,始克成功。经商定由范宏贵、粟冠昌、覃圣敏、莫家仁、蓝鸿恩担任本书副主编,蒋廷瑜为顾问。并选定撰稿人员,拟定编撰提纲,商定写作分工。

  1990年至1993年,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主编曾亲自召集编撰班子举行了两次学术专题研讨会,着重讨论壮族是否经过奴隶制和修订编撰提纲。经过讨论,决定本书持壮族经过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的观点,并以此观点贯通全书的编纂。在这期间负担撰稿任务的同志多半在各自岗位上利用业余时间撰稿,交稿有先有后。 

  199311月中旬至下旬,在邕宁县召开了本书审稿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声震、粟冠昌、范宏贵、覃圣敏、莫家仁、蓝鸿恩、吴忠才、蒋廷瑜、李日森、覃乃昌、覃彩銮、黄植建、覃成号等十三人。与会人员逐篇、逐章、逐节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其中又重点讨论了壮族的奴隶制与封建化问题,大体统一了壮族进入奴隶制及奴隶制衰落的时限。对壮族社会封建化的进程也形成了一致的看法,即东部地区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早一些,西部则较晚。

  审稿会确定了通纂组名单及通纂原则。由范宏贵、莫家仁、覃彩銮、覃成号等四位同志组成通纂组,由范宏贵负总责。通纂组具体分工:覃彩銮负责第一、二、七编及附录;范宏贵负责第三、四编;莫家仁负责第五、六编;覃成号负责核对资料。

  19943月至年底,是通纂、终审的阶段。34月,通纂组成员集中在南宁地委党校进行通纂工作。通纂组成员根据199311月邕宁审稿会集体讨论的总原则精神,按照分工对自己所负责的编章进行通纂。范宏贵教授对全书进行总纂。各编章稿子经过范教授审阅之后,送到主编处,主编用了九个月时间进行终审,对全书逐编、逐章、逐节进行审定。着重在全书各编、章、节结构上的调整,各编、章、节之间在思路、观点、史料运用、文字表述的协调贯通上做工作。对个别难度较大的章节如第三编第五章第一、二节《奴隶制的形成》曾四易其稿才予确定。

  本书是集体劳动的结晶,共有745章,分上、中、下三册,有三十三位同志参加了编写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张声震(壮族,研究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副主席):绪论、结束语、后记,负责全书的审定。

  覃圣敏(壮族,广西民族研究所研究员):第一编第一章全部、第三章第一、二、三节、第三编第五章第三节、第四编第三章第五节。

  覃彩銮(壮族,广西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至五、七至九节、第三章第四节、第二编第三章全部、第五章第二至、第三编第一章全部、第七章第一、二节、附录四,收集选用插图。

  何正廷(壮族,云南省民委处长):第一编第二章第六节、第四编第四章第三节、第五编第五章第五节、第七编第一二章第四节。

  范宏贵(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教授):第一编第四章全部、第三编第三章全部、第四编第艺章第四节、第四章第一节、第五编第一章全部、第七章第一节、第六编第十章全部。

  莫俊卿(壮族,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至三节、第二章全部、第四章第一至四节。

  梁庭望(壮族,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第二编第一章第四至六节。

  张元生(壮族,中央民族大学民语三系教授):第二编第五章第一节、第七编第二章第八、九节。

  蓝鸿恩(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研究员):第二编第五章第六节、第三编第八章第一至七节、第四编第六章全部、第五编第八章全部、第六编第八章全部。

  何龙群(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副教授):第二编第五章第七节、第三编第八章第八节、第四编第七章全部、第五编第九章全部、附录三。

  苏建灵(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博士):第三编第二章全部、第五编第七章第二至四节。

  李干芬(壮族,广西民族研究所研究员):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覃成号(壮族,广西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第三编第六章第二节、第四编第二章全部、第三章第一、二节、第五章全部。

  潘世雄(壮族,广西民族研究所研究员):第三编第七章第三节。

  韦文宣(壮族,中央民族大学副编审):第四编第一章全部、第四章第二、四节。

  莫家仁(壮族,广西民族研究所研究员):第五编第二、三章全部、第五章第二节、第六章第一、二节、第六编第一至四章全部。

  粟冠昌(壮族,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第五编第四章全部。

  谈琪(壮族,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教授):第五编第五章第三、四、六节、第六章第三、四节。

  陆炬烈(壮族,广西民族学院干训部副教授):第六编第五、六章全部。

  吴忠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史办副主任、研究员):负责组织该室人员编写第六编第七章和第七编第一章的书稿和审稿工作。各章、节编写人员为:

  金本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史办副研究员):第六编第七章第一节。

  陈欣德(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史办研究员):第六编第七章第二、石二卫。

  李德汉(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史办助理研究员):第六编第七章第四节。

  韦显知(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史办助理研究员):第六编第七章第五节。

  马仕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史办助理研究员):第六编第七章第六节。

  樊东方(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史办助理研究员):第七编第一章。

  江虹(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史办研究员)、陈新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史办助理研究员):第六编第七章第七节。

  李彦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委科教所研究员):第六编第九章。

  覃乃昌(壮族,广西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第七编第二章第一至三节、第六、七节。

  莫自省(壮族,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第七编第二章第五节。

  顾有识(壮族,广西民族学院民研所副教授):附录二。

  黄汉儒(壮族,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主任医师)、王柏灿(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主治医师):第二编第四章第五节、第七编第二章第十节。

  由于本书是集体编纂,由三十三人分头撰稿,虽然各自都遵照共同的编撰提纲去编写,但思路、观点、使用史料、表述上仍难免有某些不协调之处。因此,通纂工作甚为艰巨,在通纂过程中,通纂组根据审稿会的总原则精神和主编的意见,对一些初稿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有些甚至重写,为共负文责,主编裁定作为合作编撰看待,由原撰稿人和通纂者联合署名。具体有:

  莫俊卿、覃彩銮:第二编第五章第五节。

  覃成号、李干芬:第三编第四章第二、三节、第六章第一节。

  莫家仁、范宏贵、李干芬:第三编第五章第一、二节。

  李干芬、覃成号:第三编第六章第三节.

  范宏贵、李干芬:第四编第三章第三节。

  谈琪、覃成号:第五编第五章第一节。

  覃彩銮、顾有识:附录一。

  本书编纂始终遵循上述要求去做,编撰同仁每以为民族大义、为振兴壮学做贡献相勉。编者为此竭尽所能,兢兢业业,经过整整六年的艰苦努力,至今终告完成了。但限于史料不足,限于我们的水平,要达到如上所述目标是不容易的。尤感不足的是对奴隶制、封建制只勾画了一个轮廓。其他方面亦难免有疏漏之处,欢迎关心本书的读者批评指正,俟将来再版时充实补正。有不同的学术观点,是正常现象,允许存在。但集体编撰的一本书,必须用一个观点贯穿全书。若各编、章、节的作者另写文章,那是他本人的事,与本书无碍。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赵富林、自治区政协主席陈辉光、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陆兵、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罗运通的关心和支持,自治区民委、广西民族研究所、邕宁县委、县政府、南宁地委、行署、南宁地委党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出版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等单位的帮助;自治区、南宁市、南宁地区、自治区民委的领导黄保尧、黄语扬、梁冠文、徐文彦、潘琦、岑鸿平、何劳、韦安基、余达佳等同志曾对审稿通纂人员多予关怀。林中、黄铮同志对书稿的一些部分提供了补充材料和修改意见;云南省文山州文联黄懿陆、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黄冬玲为本书写过材料;李峒为本书插图搜集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王梦祥为本书提供插图;黄植建同志为本书作校核并做了许多工作;韦善文同志作为本书第一读者逐句、逐字通阅了全部书稿,指出了文字上的错漏,使主编作了改正;韩肇明同志在本书筹划编撰的初期出过力;老民族工作者、民族理论家、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江平同志为本书作序。于此均一一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199412


让流浪的心灵找到归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

听众

3181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6-10-16
注册时间
2010-11-3
203#
发表于 2010-12-27 00:12:00 |只看该作者

    终于上传完毕。象我这样的年纪才见到壮族通史,诚足可悲。但也诚足有幸。大部分贝侬终其一生可能都无法见到。

    我有两个心愿:一是在壮族在线上,见到更多的壮族史料;二是壮族在线能向广大贝侬普及壮文知识。

    若能如此,则于我贝侬功德无量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27 0:14:28编辑过]

让流浪的心灵找到归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

听众

3181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6-10-16
注册时间
2010-11-3
204#
发表于 2010-12-27 00:17:00 |只看该作者
晚安,贝侬。

让流浪的心灵找到归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

听众

3181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6-10-16
注册时间
2010-11-3
205#
发表于 2010-12-27 08:44:00 |只看该作者

特别鸣谢:

1-120 由“红水河”负责校对

121-170 由“漫画雨”负责校对

171-221 由“楠风”负责校对

222-271 由“天缘”负责校对

272-322 由“自由精灵”负责校对

323-383 由“吉甫Daegbuj”负责校对

384-433 由“当你しち…我”负责校对

434-539 由“”负责校对

541-649 由“清风逸云”负责校对

650-731 由“清风逸云”负责校对

732-759 由“红水河”负责校对

760-869 由“当爱变成往事”负责校对

870-979 由“戴当西”负责校对

980-1089 由“自由精灵”负责校对

1090-1199页 由“过者”负责校对

1200-1269页 由“极乐仙童”负责校对

1270-1348页 由僚人家园“季人”负责校对


让流浪的心灵找到归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

听众

3181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6-10-16
注册时间
2010-11-3
206#
发表于 2010-12-27 17:24:00 |只看该作者
我无版权。但私下想,如果不为私利,而是为了让更多的贝侬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应该也符合作者为文之本愿吧。

让流浪的心灵找到归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

听众

6339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1-5-18
注册时间
2008-12-31
207#
发表于 2010-12-27 15:38:00 |只看该作者
请问,可以转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208#
发表于 2010-12-27 20:48:00 |只看该作者

自古以来,壮族就繁衍生息于岭南的广大地区。

宜说成是自古以来,壮族就繁衍生息于云贵高原岭南的广大地区。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8

听众

8220

积分

九头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5-7-6
注册时间
2010-2-8
209#
发表于 2010-12-27 22:20:00 |只看该作者

我早在08年就看过,当时是一好心贝侬免费邮寄送我的,共三册。

不过其中还是有不少不敢写,或者不敢出版,毕竟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

但即使这样,能写成这样也属难能可贵了,希望各贝侬能传阅。

读史明志,缺乏历史教育的民族很难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应该走向何方。


Chinese said -- in the world , we are center .  
Cuengh said -- in the south  , you are hek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21 10:56 , Processed in 0.164736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