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楼主: 土著虎尾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灵渠有什么值得赞美的

[复制链接]

135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5-7-17
注册时间
2011-3-13
41#
发表于 2011-8-25 09:35: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lw109在2011-8-25 9:29:51的发言:

当时的青釉瓷生产以长江中下游较为发达,山西不过是运气好发现了而已,是否是起源地尚未有定论。

如此发达的地区没有发现,开玩笑,那篇也是百度来的,还是要证据说话

以前中国也没有发现石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5-7-17
注册时间
2011-3-13
42#
发表于 2011-8-25 09:38: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QUOTE:
以下是引用lw109在2011-8-25 9:34:53的发言:
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看清楚了商代长江流域不可能有真正瓷器的出现。更谈不上什么“当时的青釉瓷生产以长江中下游较为发达,山西不过是运气好发现了而已,是否是起源地尚未有定论。”这种扯谈的说法。

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

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

------打自己的脸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5 9:40:35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5-7-17
注册时间
2011-3-13
43#
发表于 2011-8-25 09:57: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lw109在2011-8-25 9:51:38的发言:

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

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

东汉时期当地还有越人,就好象最早的飞机在美国出现,就是最早的飞机是印第安人制造的一样;何况最新的发现是在郑州商代的墓中就有瓷器发现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

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如果你实在看不懂,可请教幼稚园老师,应该是免费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5 9:58:3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5-7-17
注册时间
2011-3-13
44#
发表于 2011-8-25 10:01: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lw109在2011-8-25 9:30:07的发言:
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

还算谦虚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听众

4735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4-3-19
注册时间
2011-3-21
45#
发表于 2011-8-25 10:13:0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听众

4735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4-3-19
注册时间
2011-3-21
46#
发表于 2011-8-25 10:18:0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听众

4735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4-3-19
注册时间
2011-3-21
47#
发表于 2011-8-25 10:19:0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5-7-17
注册时间
2011-3-13
48#
发表于 2011-8-25 10:54: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QUOTE:
以下是引用lw109在2011-8-25 10:18:38的发言:

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越国,成为春秋列国之一。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越地置会稽郡,辖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大部20余县,治吴(今苏州)。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26县,在今浙江境内有18县。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吴郡,钱塘江以南仍为会稽郡,治山阴(今绍兴)。晋太康二年(281),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开皇九年(589)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同时并山阴、永兴、上虞、始宁为会稽,并余姚、勤、鄮入句章县,设吴州,治会稽县,辖会稽、诸暨、剡、句章4县。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废吴,以原吴州境置越州,是为越州名称之始,辖县不变。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驻跸越州,于翌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是为绍兴名称之由来。府治设山阴,辖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8县。

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吴郡,钱塘江以南仍为会稽郡,治山阴(今绍兴)。

看清楚了,中原朝廷不可能在越人地区设置郡县的,这种郡县的长官都是朝廷直接任免,不是给个部落头人一个郡县长官了事的

秦汉时期覆盖不了所有的南方地区,主要的平原、交通线还是统治稳固的

闽越王无诸同越东海王摇,他们的祖先都是越王句践的后代,姓驺。

秦朝吞并天下后,都被废除王号,成为君长,把他们这地方设置为闽中郡。待到诸侯反叛秦朝,无诸和摇便率领越人归附鄱阳县令吴芮,就是人们所说的鄱君,跟随诸侯灭亡了秦国。

在当时,项籍把持向诸侯发布命令的大权,没有立无诸和摇为王,因此,他们没有归附楚王。

汉王攻击项籍,无诸和摇就率领越人辅助汉王。

汉王五年(前202)时,重新立无诸为闽越王,在原先的闽中这地方称王,建都在东冶。

汉惠帝三年,列举高帝时越人的辅佐之功,朝廷认为闽君摇的功劳多,他的百姓也愿意归附,于是就立摇当了东海王,建都在东瓯,世俗之人称他为东瓯王。

过了几代人之后,到汉景帝三年(前154)时,吴王刘濞谋反,想让闽越跟随他反叛汉朝,闽越不肯采取行动,只有东瓯跟随吴王造反。等到吴国被攻破,东瓯接受了汉朝的重金收买,在丹徒杀死了吴王刘濞,因此都没有被诛杀,回到了自己的国中。

吴王的儿子子驹逃亡到闽越,怨恨东瓯杀了他父亲,经常劝说闽越去攻打东瓯。

到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闽越出动军队围攻东瓯。东瓯粮食用尽了,蒙受困难,将要投降,就派人向汉天子告急。天子向田蚡询问此事,田蚡回答说:“越人之间相互攻打,本来是常有的事,其态度又反复无常,不值得烦扰中国前去救援。从秦朝就开始抛弃他们,不把他们当做从属国。”于是中大夫庄助就诘难田蚡说:“只是担心力量不足,援救不了他们,恩德浅薄,不能覆盖他们;如果真有能力救助他们,为何要抛弃他们呢?而且秦国连整个咸阳都抛弃了,何况是越人呢!如今小国在遇到困难没办法时,来向天子告急,天子不去救援,他们将向哪里去诉苦求救呢?天子又怎样来养育保护万国民众呢?”天子说:“大尉的主张不值得商议。我刚即位,也不想拿出虎符从郡国调动军队去打仗。”于是就派遣庄助拿着符节到会稽去调兵出征。会稽太守想对抗命令,不给庄助调兵出征,庄助就杀了一位军司马,明白地申明天子的旨意,会稽太守才发兵从海上去救援东瓯。军队尚未到达东瓯,闽越就领兵撤离了。东瓯请求把全国都迁徙到中国去,于是就率领全体民众到中国来,居住在江淮一带。

到建元六年(前135),闽越攻打南越。南越遵守天子的约束,不敢擅自发兵回击,而把这事报告天子。天子派遣大行王恢领兵走出豫章,大农韩安国走出会稽,都担任将军之职。他们的军队还未越过阳山岭,闽越王郢就派出军队守在险要的地方,对抗汉朝军队。郢的弟弟馀善就和东越丞相及宗族之人商量说:“我们的国王因为擅自发兵攻打南越,没有向天子请示,所以天子派兵来讨伐。如今汉朝军队众多而强大,现在就是侥幸战胜他们,天子以后必然还会派更多的军队来,直到把我们国家消灭为止。现在如果我们把国王杀了,向天子谢罪,天子要是接受了我们的要求,就能停止战争,我们的国家必定会完整保存下来。如果天子不理睬我们的谢罪表现,我们就奋力战斗,要是不能取胜,我们就逃到海里去。”大家都说:“好注意!”于是就用铁把小矛杀死了郢,派使者带着他的头送给了大行王恢。王恢说:“我军来这里就是为了诛杀东越王,现在王的头已经送到,东越也已谢罪,没有打仗就消除了祸患,没有比这再大的好处了。”就用灵活方便的方式停止了军事行动,并把情况告知了大农韩安国,又派使者携带王的人头急驰长安,报告天子。天子下诏书,让王恢和韩安国的军队停止军事行动,说:“东越王郢等首先作恶,只有无诸的孙子繇君丑没有参与这个阴谋。”天子便派郎中将去立丑当越繇王,奉行对闽越王的祭祀之礼。

馀善杀了郢以后,他的威望传布全国,国中的百姓多半归属于他,他就暗中自立为王。繇王不能矫正他的民众的错误,使他们保持正道。天子听到这事后,认为不值得为馀善的事再兴师动众,说:“馀善屡次同郢阴谋作乱,以后却首先杀了郢,使汉军得以避免劳苦。”于是就立馀善做东越王,同繇王同时并处。

到了元鼎五年(前112),南越造反,东越王馀善向汉朝天子上书,请求率兵八千人跟随楼船将军去攻打吕嘉等。待到他的军队到达揭阳时,他就以海上出现大风巨浪为借口,不再向前进军,采取骑墙观望的态度,暗中又派使者与南越联系。等到汉军攻陷番禺,东越的军队也未到。这时楼船将军杨仆派使者向天子上书,愿意乘便领兵去攻打东越。天子说士卒已经劳累疲倦,没有批准楼船将军的请求,停止了军事行动,下令诸位校官,让他们驻军在豫章的梅岭等候命令。

元鼎六年(前111)秋天,馀善听说楼船将军请求讨伐他,而且汉军已经进逼东越边境,将要攻过来了,于是他就造反,派兵到汉军的必经之路作抵抗。他还给将军驺力等加上了“吞汉将军”的封号,大军进入白沙、武林和梅岭,杀了汉军的三个校尉。这时,汉朝派遣大农张成、原山州侯刘齿率兵驻守在这里,不敢去进攻东越的军队,退到有利地方,呆在那里。后来他们犯了畏惧敌人、怯懦软弱的罪而被杀。

馀善刻了“武帝”的印玺而自立为皇帝,欺诈他的百姓,说了些虚妄不实的话。汉天子派遣横海将军韩说从句章出发,渡海从东边进军;楼船将军杨仆从武林出发;中尉王温舒从梅岭出发;投降汉朝而被封侯的两个越人做了戈船将军和下濑将军,他们从若邪、白沙出发。元封元年冬天,这些将军都领兵进入东越。东越一向派兵防守在险要的地方,派徇北将军守卫武林,打败了楼船将军的几个校尉,杀死了长吏。楼船将军率领钱塘人辕终古杀了徇北将军,被封作御儿侯。他自己的军队却没有前往武林。

原来的越衍侯吴阳在此之前留在汉朝,汉朝派他回到东越劝说馀善。馀善不听劝告。等到横海将军韩说率兵先到了东越,越衍侯吴阳就率领他的邑中的七百人叛变东越,在汉阳攻击东越。他同建成侯敖及其部下,同繇王居股商量说:“馀善首先作乱,劫持我们这些人。如今汉朝大军已到,兵多势强,我们设计杀害馀善,各自归顺汉朝的将军们,或许能侥幸解脱罪过。”于是大家共同杀了馀善,率领他们的兵士投降了横海将军。因此汉朝封繇王居股当了东成侯,食邑一万户;封建成侯敖当了开陵侯;封越衍侯吴阳为北石侯;封横海将军韩说当了按道侯;封横海校尉刘福当了缭荌(yīng,英)侯。刘福是成阳共王刘喜的儿子,原先为海常侯,因为犯法而失掉侯爵。从前参军也没立军功,因为是宗室子弟的原因而被封侯。其余各位将军都没有战功,所以都没受封。东越的将军多军,在汉军到来时,放弃了他的军队投降了,因而被封为无锡侯。

于是汉天子说东越狭小而多险阻之地,闽越强悍,屡次反复无常。因而命令军官们率领全部东越民众迁徙到江淮一带居住。东越这地方变成了空虚之地。

太史公说:“越国虽然是蛮夷,他的祖先难道对民众曾经有过很大的功德?不然,为何世代相传得那么久远?经历了几代都常常当君王,而句践竟一度称霸。然而馀善竟然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国家被消灭,百姓被迁徙。他们祖先的后代子孙繇王居股等还被封为万户侯,由此可知,东越世世代代都当公侯。大概这就是大禹所留下的功业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5 10:55:0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5-7-17
注册时间
2011-3-13
49#
发表于 2011-8-25 10:58:00 |只看该作者

在冷兵器时代,谁掌握了冶炼技术和拥有充足的冶炼原材料,在战事上谁就掌握主动权。无诸之所以能率部从鄱阳令吴芮助汉灭秦,后助汉击楚,足见其军队强大战斗力。其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均与他们掌握冶炼技术和拥有充足的冶炼原材料有关。据《铅山县志》记载,晋太始年间(公元265274年),铅山县就发现了众多金属矿藏,这是见诸史料记载的。其实在史料记载之前,这里并不排除在更早之前,就有零星采矿和冶炼。因为铅山县的矿藏既丰富又浅显,易开采。也许正是这里曾有开采冶炼金属的事实,铅山县境内曾一度被称为东冶。这为东冶称谓找到了物质上的客观依据,就象现在的铅山县命名,就是因为这里产铅而叫铅山。

http://www.334500.com/thread-22221-1-1.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5 10:58:4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5-7-17
注册时间
2011-3-13
50#
发表于 2011-8-25 11:03:00 |只看该作者

汉朝时,浙江福建广东仍然存在东越国.闽越国和南越国。

广西有西瓯和骆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5 11:04:4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听众

4735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4-3-19
注册时间
2011-3-21
51#
发表于 2011-8-25 11:09:0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5-7-17
注册时间
2011-3-13
52#
发表于 2011-8-25 11:13: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lw109在2011-8-25 11:09:48的发言:

太史公不是所有的记载都正确,具体到吴越两国的历史,成书于西汉的《史记》记载越国是大禹之后,而当时的《国语》、《左传》却记载越国国君是芈姓,和楚王是同姓的,吴越争霸就是周楚在江南的分封国的战争;

而且这和瓷器的发展搭不上边,按史书记载,在南北朝时才有瓷器,后来有出土了东汉的瓷器,最近在郑州商城古墓又出土了商代的瓷器,出土的瓷器是最客观的

怎么没关系?

真正的瓷器是在越国故地绍兴上虞发展起来的吧,不要说那时已经没了越人,设置会稽郡,汉将只是少数,并没有把越人杀光,现在仍然有26%呢。

另外就是冶金术了,如果百越冶金术不发达,能有那么强大的军事能力吗?越国产的青铜剑在当时可是赫赫有名。

还有岭南,没有一定的冶金技术,能有军事能力抵抗强秦6年,且干掉主帅,消灭秦军30多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5 11:25:0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听众

4735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4-3-19
注册时间
2011-3-21
53#
发表于 2011-8-25 11:20:0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5-7-17
注册时间
2011-3-13
54#
发表于 2011-8-25 11:28: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lw109在2011-8-25 11:20:08的发言:

最近在郑州商城古墓又出土了商代的瓷器,出土的瓷器是最客观的

先驳倒这个再说

等到越地运气好的话,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听众

4735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4-3-19
注册时间
2011-3-21
55#
发表于 2011-8-25 10:24:0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听众

4735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4-3-19
注册时间
2011-3-21
56#
发表于 2011-8-25 10:27:0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5-7-17
注册时间
2011-3-13
57#
发表于 2011-8-25 11:50: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lw109在2011-8-25 11:43:48的发言:

等到越地运气好的话,再说。

这个运气是靠概率的,具体的文物当代时存在的数量,当时存在的数量多,留存下来的就多,长江流域现在没有发现商代的瓷器,郑州发现了,即很能说明问题

汉人埋人连带东西,越人可不一定,,,所以,难说。

另外,炎热的气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5 11:51:3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5-7-17
注册时间
2011-3-13
58#
发表于 2011-8-25 12:02: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lw109在2011-8-25 11:43:48的发言:

等到越地运气好的话,再说。

这个运气是靠概率的,具体的文物当代时存在的数量,当时存在的数量多,留存下来的就多,长江流域现在没有发现商代的瓷器,郑州发现了,即很能说明问题

http://hi.baidu.com/%C9%FE%ED%A9%BE%C0%C3%FD/blog/category/%BD%AD%CE%F7%CA%A1%3A%B8%C5%BF%F6%B2%BF%B7%D6

吴城遗址——改写江南古代发明史

         樟树市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隶属于宜春市。吴城地处樟树市山前乡吴城村,相传这里历来有青铜器出土,故又名铜城。

         吴城遗址自1973年发现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进行过九次科学发掘,已清理出房基、路面、陶窑、水井、窖穴、墓葬、铸铜作坊,祭祀场所等主要遗址,出土青铜器、原始瓷器、陶器、石器、玉器、铸造青铜器的石范等2000余件,发现刻画陶文或符号200余个。尽管已发掘的面积只有4000余平方米,仅占遗址面积很小的一部分,但已经足以证明,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

         根据对地层堆积和出土物的分析研究,吴城遗址可分为三期:第一期:相当于中原的商代中期;第二期,相当于殷墟早、中期;第三期:相当于商末周初,前后延续近四百年,最兴盛期距今约三千一二百年。

         从吴城遗址出土的丰富遗迹和遗物来看,既表现出很多与中原殷商文化的相同之处,又反映出明显深厚的土著特色,所以有学者称之为“吴城文化”。吴城遗址的发现对我国南方古代文化的研究是一个重大突破,被称为“改写江南地区古代文明史”的重大发现。

其原始瓷器的烧制成功,在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把我国瓷器生产的历史前移到了距今3500多年前;

证明了广袤的南方地区,三千多年前如同中原地区一样,有着发达的青铜铸造业,也经历了原始氏族制的解体而进入到奴隶制青铜时代;说明三千多年前,吴城与黄河流域两地居民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对吴城文化有强烈影响,吴越文化也传入中原,影响中原文化。正是东西南北这种相互交流融合,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新干商代大墓——古代的青铜王国

       新干县亦位于江西省的中部,它隶属吉安市。商代的大墓静卧在千里赣江中游的东岸,与吴城遗址仅相距10余公里,20世纪80年代末对其发掘,出土文物极为丰富,计有青铜器485件,玉器75件(不包括近千件、颗的玉珠、玉管等),陶器和原始瓷器356件。其中以青铜器尤为令人瞩目,其数量之多、造型之奇、纹饰之美、铸工之精令人惊讶,故被誉为“长江中游古代青铜王国”。其青铜器有礼器、乐器、兵器、农具、生活杂器等,而以兵器和生产工具数量为多。

        新干青铜器群的发现,彻底宣告了所谓古代的江南地区是“蛮荒腹地”这一历史误会的终结;再次以丰富的实物证明,远在三千多年前,长江中游南岸的赣江流域,确曾有一个与中原殷商王朝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另一个青铜文化中心,有着一个具有发达的青铜文明的古代王国。从新干商墓的规模和出土文物数量来看,墓主人可能就是这一王国的最高统治者或其亲属。

        新干大墓实际就是吴城青铜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两地出土文物具有相同的特征。过去吴城遗址中一直未曾发现的大型墓葬和青铜器“重器”,终于在与这相距10余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是南方青铜王国的都邑遗存,一个是这个王国统治者或其亲属的墓地,它们先后被发现,不仅是中国南方考古的重大突破,而且将为中国南方古代史及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古代文化史的研究揭开新的篇章,必将对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乃至中国古代文明史的研究产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5 12:03:1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5-7-17
注册时间
2011-3-13
59#
发表于 2011-8-25 12:05: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lw109在2011-8-25 11:20:08的发言:

最近在郑州商城古墓又出土了商代的瓷器,出土的瓷器是最客观的

先驳倒这个再说

千年窑火
   http://www.wl.cn/3138264

内容介绍
在富饶美丽、水系纵横的赣鄱地区,有着悠久的冶陶制瓷史。早在史前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创造了灿烂的旧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并用火和泥发明了制陶技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同家之一,而江西地区早在历史上的商周时期,就完成了从陶到瓷的转变,创烧出原始青瓷。江西陶瓷业历经千百年,在青山绿水间成长、发展并进而形成博大精深的江西陶瓷文化,景德镇陶瓷成为中国陶瓷的杰出代表。 江西陶瓷史,既是赣人的骄傲,也是中国文明史上不能忽略的重要篇章。熊熊窑火将赣人的美丽梦想化为瓷上诗情——神灵、花卉、河流、山脉、人物、百兽以及千变万化的云彩,瓷的回音在天上人间萦绕,使每一位倾听者都不由自主地在内心重返千年的岁月。
作者简介
姓名:郑云云
作者简介:
作品:《千年窑火》 姓名:郑云云| :刘上洋
作者简介:
作品:《千年窑火》
目录
卷首语
一、史前春秋:江南有陶凝为器——中国最早的陶片和最早的龙窑
1.远古回音:夹砂红陶罐里的宝藏
  仙人洞中藏秘密
  惊世发现:改写中国文明史
 2.吴城文化:原始青瓷和中国最早的龙窑
  “南蛮之地”突现“方国文明”
  吴城之谜:有可能是商代中国原始瓷器生产中心
二、汉唐流韵:千峰翠色入洪州——历经八百年的江南青瓷名窑
 1.秋水长天:映照诗文与青瓷的画面
  江南文风中的青瓷砚
  陶潜与李白的青瓷之缘
 2.紫电青烟:轮回了八百年的火焰与日月
  水落石出洪州窑
  不要小瞧了那几点褐釉点彩
  火照和匣钵的发明
  洪州瓷曾被列为“贡品瓷”
三、赣水民歌:吉州窑里天日开——唐宋时期名扬天下的综合性民间大窑场
 1.赣水那边红一角,六街三市永和镇
  倒景入江江水绿
  烟火数千家,窑焰竟日夜
 2.天目:窑神在夜空中的眼
  木叶落兮,黑釉盏里望明月
  剪纸成兮,窑中火眼看贴花
  青原山畔的民窑奇葩
四、古镇盛事:大宋当惊景德殊——“饶玉”青白瓷与宋代景德镇的崛起
 1.有座城,叫景德
  “饶玉”如月魂云魄,让一道圣旨飘然而下
  景德镇,一块为瓷而生的土地
  不甘人后:一座古镇千年命脉的起始
 2.青白瓷,中国陶瓷文化之树上静美的树叶
  文人与茶事
  青白瓷的“王境”
五、卵白青花:山谷清泉天上流来——制胎、釉色、瓷绘在元代的划时代创新
 1.青花装饰于白瓷之上,犹如清泉从山谷中渗出
  元青花浮出历史水面
  高安“国宝”窖藏奠定元青花地位
 2.巷闾坯棚:向世人展示开放心态
  景德镇瓷业在元代的创新之举
  元青花的装饰艺术
六、东方日出:九域瓷商上镇来——瓷都让世界睁大了眼睛
 1.御器厂初建之谜
  朱元璋与御器厂
  御器厂,朱元璋的皇家建设
 2.明代景德镇瓷业风光
  日夜不歇的“四时雷电镇”
  “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
  瓷商步履行天下
  百花齐放:升创一代未有之奇
七、五彩当空:日月北斗垂天河——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
 1.五彩斑斓看官窑
  御窑厂与督陶官
  三朝帝王与“国器”
  唐英与景德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5 12:07:2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5-7-17
注册时间
2011-3-13
60#
发表于 2011-8-25 12:09:00 |只看该作者

自1973年9月吴城遗址被发现以来,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领导和专家实地指导下,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先后与省、市文物主管部门一起,进行了九次大规模的发掘和整理。揭露面积6000余平方米,清理房基3座、陶窑12座、灰坑和窑穴92个、墓葬20座、水井2口、铸铜遗迹一处、道路1条以及完整而宏大的宗教祭祀场所,出土了较完整的石器陶器、原始瓷器青铜器玉器牙雕等1100余件。 遗址中陶文、原始瓷、铸铜遗迹、龙窑的发现为江西省考古史上重大发现,标志着吴城地区早在3500多年前已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否定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

http://baike.baidu.com/view/951273.ht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5 12:10:0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7 11:09 , Processed in 0.161735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