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季人網友:美國擴張史交流
<P>德靖土语那么强势,当时怎么不定为标准语呢?就因为不靠近南宁?要是德靖土语变成标准语了那就省事了,嘿嘿</P><P>说说而已~~~</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古榕</I>在2005-1-9 6:13:10的发言:</B><P>唱很太好,很专业,百听不厌!可是毕竟我们是有标准壮语的,建议红棉树用标准壮再译一份,如果大家都这样下的话,那不是分帮分派了,那下次我也用人我们武鸣北部方言来唱行不行?这样说并不是说我是武鸣就搞地方保护主义,而是这首歌太好听了,歌手也很专业,岂能让你们德靖帮独占!也让我们北壮的贝侬能听懂不是更大快人心吗?我想作为壮族歌手,思乡僚人学一下标准壮也是应该的。</P></DIV>
<P>我不但不反对标准语作品的创作,而且一直殷切期待着。但壮语标准语根本没有普及开来的社会现实摆在这里,大部分壮族人都不能用标准语去创作,现在提每人都用标准语创作,为时尚早。就算我这样会拼读标准语的人,也没有能力用所谓的标准语去进行创作,因为词汇与用法习惯都远远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而用自己的母语进行创作,则是得心应手的,所以我理所当然用我最熟悉的母语进行创作。
<P>现在还要继续干等着标准语不知猴年马月的普及,恐怕只能等着抱在一团往下沉沦了。与其一起消亡,不如有条件的地方先起来进行自救吧,谁觉得有“分帮分派”的嫌疑,那么恐怕又是一种心中作祟了。我也只是对着汉语歌词进行翻译改编创作的,其实你大可参考我的方式,对着汉语歌词用你熟悉的母语或者标准语去创作,不必等我这个对标准语并不熟悉的人去翻译为蹩脚的标准语。
<P>希望每个方言区的贝侬都可以进行母语音乐的创作,不要只说不做而对别人用母语进行的创作感到不舒服。德靖土语音乐在本论坛的展露头角并在德靖土语区内部受到普遍欢迎,不是偶然现象,而是该土语区拥有两个壮语强势县城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因为目前网络只普及到县城和乡镇,而大部分壮族聚居县份的县城壮语已经不是强势方言,交际语言的地位大都被汉语方言所替代,因此母语音乐难以流行。而广大农村对网络还很陌生,如果真的有一天网络可以普及到农村,那么北壮语时尚歌曲在还保留壮语强势的北壮农村地区也应该会象现在的德靖土语区一样得到流行。</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 0:50:09编辑过]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右江水红河岸</I>在2005-1-8 22:57:49的发言:</B>
棒级了,超级潜水员都浮头支持你了,......</DIV>
<P>呵呵,我这‘超级潜水员’可是贝侬们一有新歌就会浮头的。<b><EM>右江水红河岸</EM></b>你可是我们家园僚语翻唱的创始人哟,什么时候再出新歌呀?别浪费你的资源哟。</P> <P>mary,我是dee fang</P><P>这首歌真有感觉,我想回家了</P><P>过年见啊,去年我们都没见面呢</P><P>听到你这首歌就看到了信念的力量,我觉得我真是落后了</P><P>我想出一本书,会让你们看到的</P> 无论走到哪里,听到乡音都感到温暖,只有在那一刻,才真正有家的感觉,真正感觉到,眼前的人,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自己的“贝侬” <P>凛冽的寒风,骤降的气温,实在抗不住了,就这样,病床上躺了三天。生病时,总是让人越发的想家。病床上,我总时不时的翻出藏在床头柜里的回家机票,看了一遍又一遍,生怕忽然之间就不见了。回家,总能让人如此憧憬!
<P>然而,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病情稍微好转回到单位上班,主任告诉我,单位突然有急事加班,暂时不让我按时回家了,至于春节前几天能走,还不能定。早已经定下的行程,几乎成了泡影。病还没好,紧接着又是一个如此致命的打击,身体支柱没了,精神支柱也没了,我几乎要垮掉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 13:15:47编辑过] <P>我丝毫没有抵触德靖方言的意思,也不会有什么不舒服,我只是觉得这首歌应该让我们北壮的兄弟也分享分享,可是红棉树由于标准壮不是其母语而不愿再译一次一话,我想我们北壮的兄弟不管是谁都可以试一下,事实证明标准对大部分北壮人来说还能听懂,只是由于以前没有过多接触而已。我想等过一段时间我再熟一点,我会试一下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