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方言保留
《中国的语言》将壮-布依语分为:北壮语、布依语;南壮语、土语、侬语、岱语。大多按照壮族—布依族自称分类,那是否自称相同的壮族语言更相似?
相对其他壮族方言,自称Pu-yui的壮族方言和贵州布依族语言是不是更相似?
语言学上将北壮语和布依语列入北部台语支,将南壮语、土语、侬语和岱语列入中部台语支。这么说,布依语比南壮语更加接近北壮语?
这样的话,南部壮族可以根据自称确定自己的方言土语标准,不必根据语言学规律强行折合成北部壮语。
一方面,一个民族使用几种语言文字很正常,如傣族、裕固族、苗族、瑶族等。
另一方面,按照现行国家政策,壮族应该会长期保持汉语—壮语双语生活环境。越南岱侬语和南部壮语相近,若只发展北部壮语,将来恐怕会出现越南一侧掌握南部壮语文主导权的现象。
壮族应该拥有博大的胸襟接受不同的标准壮语,不管怎样,都是拉丁字母书写的壮语……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看了楼主发的几个帖子,貌似你没来过广西,或者对壮族、壮语很不了解。请问你的研究课题是关于壮族或者壮语的吗? 我只是对台语支语言比较感兴趣而已,纯属个人爱好。
希望在这里能得到一些疑问的答案。
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汉语方言千差万别,怎么不见学习汉语的时候需要学若干个标准语?别人的成功和失败值得借鉴。
其实傣族的文字是很失败的例子,哪里失败就不说了,有历史为证。现今被改造的新傣文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楼主的担心,其实的迷惑众位对壮语看法的烟雾弹。壮语的发展,自有壮族会自己选择。个人和机构的影响力在现在的壮语现状是有限的。 bracwx 发表于 2013-4-22 16: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汉语方言千差万别,怎么不见学习汉语的时候需要学若干个标准语?别人的成功和失败值得借鉴。
其实傣族的 ...
说得对,推广民族语言标准语是凝聚民族的重要手段. wenliqan 发表于 2013-4-22 21: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得对,推广民族语言标准语是凝聚民族的重要手段.
应该是:推广一种民族语言标准语是凝聚民族的力量和民族安定的重要手段 本帖最后由 hezhe 于 2013-4-23 14:33 编辑
bracwx 发表于 2013-4-22 16: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汉语方言千差万别,怎么不见学习汉语的时候需要学若干个标准语?别人的成功和失败值得借鉴。
其实傣族的 ...
汉语方言确实千差万别,不过直到今天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仍未取代南部方言,南部转用普通话的人数量有限,多数仍然停留在听写,口语或多或少带有地方口音。相反,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一方面,在物质需求得到一定满足时,越来越多的南方汉族本土语言文化课程进入课堂。另一方面,和海外华人的交流增多,使得粤语、闽南语等海外强势汉语方言得到迅速发展。
其实汉语的标准语只有一个,是因为各地方言文读音比较接近,都源自一个古老的汉语音韵系统。再加上汉字文字上的约束和北京的首都地位,才使得普通话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看近代史上国音京音之争闹得多凶就知道,最后是政府行政力的结果。
傣族语文不能说失败,只是傣族人数较少。除了傣纳文和傣绷文只是字型差异外,其他傣族文字间差距较大。不过正是这样的文字状况,使得傣族各支系得以保留各自的方言特色。现在被改造的新傣文是政府在“一字一音,一音一字”的思想下形成的产物,忽略了文化传承性,当然不可取。
现在壮语与其着急统一语言文字,成立壮语电视台,推广普及标准语,不如先争取将壮语方言节目加入当地的汉语电视台,以保存壮语文化可能更实际一些。
壮族历史上没有形成政治文化中心,也没有高威望大家都认可的方言,因此标准语才选取南北方言交界处的武鸣土语,本意是照顾南北方言差异,实际使用中既放弃了北部方言带喉塞音的鼻音和半元音声母(红水河土语)以及濒危的短e(红水河土语的eng,ek)和/əɯ/(红水河土语),又没有南部方言的送气音声母,南部方言的语音演变更加复杂,无法与北部方言一一类推。虽然南北壮语同属台语支,不过南部壮族学习标准语可能会有难度。壮族以后应该依然是汉语—壮语生活环境,南部壮族费力学习一门和自己日常口语差异较大的标准音的积极性可想而知,毕竟现在愿意学习本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已经算是热爱民族的了,要求学习一门和自己日常口语差异较大的标准语,只能期待民族语言文化狂热爱好者和有相关要求的政府部门公职人员了。看现在操东部次方言的湘西苗族学习湘西苗语标准语(以西部次方言为基础)有困难就知道了。
不过以上完全从语言学上叙述,如果从民族情感上考虑,当然”一个民族一种语言“有利于民族内部交流和民族团结。 hezhe 发表于 2013-4-23 14: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汉语方言确实千差万别,不过直到今天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仍未取代南部方言,南部转用普通话的人数量 ...
『汉语方言确实千差万别,不过直到今天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仍未取代南部方言,南部转用普通话的人数量有限,多数仍然停留在听写,口语或多或少带有地方口音。相反,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一方面,在物质需求得到一定满足时,越来越多的南方汉族本土语言文化课程进入课堂。另一方面,和海外华人的交流增多,使得粤语、闽南语等海外强势汉语方言得到迅速发展。』
这段话说得似乎跟现阶段实际情况不太相符。据称上海已有大量的人口放弃吴方言,转用普通话;长沙的湘方言已经被普通话替代得差不多了;福州也有大量的人口放弃闽方言,转用普通话;广西则有不少城镇人口放弃粤方言、平话方言,转用普通话。“南方汉族本土语言文化课程进入课堂”这个情况,我没遇到过,也很少听说,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中小学或大学有这样的做法。“粤语、闽南语等海外强势汉语方言得到迅速发展”这个说法也有问题,据说普通话在唐人街的地位提升很快,可能很快超越粤语在唐人街的地位了。 本帖最后由 bracwx 于 2013-4-23 16:48 编辑
傣族语文不能说失败,只是傣族人数较少。除了傣纳文和傣绷文只是字型差异外,其他傣族文字间差距较大。不过正是这样的文字状况,使得傣族各支系得以保留各自的方言特色。现在被改造的新傣文是政府在“一字一音,一音一字”的思想下形成的产物,忽略了文化传承性,当然不可取。
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中国境内的傣族包括:傣龙(云南德宏、思茅、临沧)、傣泐(云南西双版纳、思茅)、傣痕(云南思茅)、黑傣(云南金平)、傣阮(西双版纳)等。中国以外傣族主要分布在唉,缅甸掸邦、印度东北部、老挝北部、泰国北部、泰国东北部和越南北部,都自称"傣",另有"兰纳傣族(傣阮)"、掸族、黑傣、白傣、红傣等称呼。
傣族风情(13张)
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与缅甸的掸(傣)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印度的阿萨姆邦的阿洪傣都有着渊源关系。全球傣泰总人口6000万以上。大部分傣族自称为“傣”、“泰”,他称为“掸”和“阿萨”。
(上段摘自百度)
所以说傣族的人数并不算少,楼主说法不成立。
我所说的失败有历史事件为证,至于是什么历史事件,我就不说了,(不过正是这样的文字状况,使得傣族各支系得以保留各自的方言特色),典型的“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壮族历史上没有形成政治文化中心,也没有高威望大家都认可的方言,因此标准语才选取南北方言交界处的武鸣土语,本意是照顾南北方言差异,
壮族等壮侗语系民族先民(包括上面的傣族)曾经建立、过的古国——骆越,其都城就在武鸣境内,选取武鸣壮语做”标准音“是实至名归、无可争议的。什么喉塞音、送气音,其"本字"(源音)都可以在武鸣壮语中找得到,并非这些音是无可替代的。
这些争议就是表音文字(拼音文字)自身的缺陷以及在推广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不当所造成的,与壮语的标准音选取、以及是否保留壮语方言无关,因为至今教授壮语的学校数量与壮族的人口比例十分不协调,有一种壮语音被带入课堂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更不用谈想“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学习壮语方言了。 本帖最后由 hezhe 于 2013-4-23 16:43 编辑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13-4-23 14: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汉语方言确实千差万别,不过直到今天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仍未取代南部方言,南部转用普通话的人数 ...
其实任何一种方言都面临这种情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员流动变得更加频繁,从而导致方言区经济中心的语言转变。毕竟富裕的人群,不论外来人还是本地人,不太愿意学习本地方言,嫌方言土气粗俗。不过方言容易导致地域歧视。
上海现在已经有以中派上海口音为基础的广播。
长沙湘方言情况没有媒体上报道的那么严重,去长沙市区菜市场看看就知道了,外来人(包括外省人)至少能听懂长沙话。长沙话只是研究较少,相对老湘语而言比普通话更近而已。只要有毛主席这个湖南人,长沙话被普通话替代就不可能。
福州具体不知道,不过网络上有连江县国民小学乡土语言福州语网站(台湾)。
广西具体情况不详,没去过,不过粤方言、平话方言、西南官话和民族语言多语种共存的语境,普通话占优势没什么奇怪的。据研究壮语中的汉语老借词来自古平话,新借词来自西南官话。
南部汉族本土语言文化课程可以去福建和广东看看。
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海外汉语方言确实受到普通话的剧烈冲击。不过,菲律宾招聘会有”会闽南语优先“;中国福建已经开通了泉州方言电视台;泰国和中国香港有潮州方言电视台。
海外华人一直对国人保有一种优越心态,而方言是区分新老移民最简单的工具。普通话会逐渐在海外华人华语教育中普及,却很难取代华语方言。现在海外华人学习普通话和外国人一样,目的性鲜明,经济利益的驱使,而不是文化意义上的同化。 hezhe 发表于 2013-4-23 16: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任何一种方言都面临这种情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员流动变得更加频繁,从而导致方言区经济中心的 ...
汉语方言的种种现状与壮语方言的保留无关。 周恩来总理一九五八年一月十日在政协会议上提出《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他说:“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他还说:“只会说普通话的人,也要学点各地方言,才能深入各个方言区的劳动群众”。
同理,我们推广一种壮语标准音,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只会说“壮语普通话”的人,也要学点各地方言,才能深入各个方言区的劳动群众。前提是先学好标准音。 西南话在云南和四川都蛮强势的 目前还没被普通话占领,还有新疆 甘肃一带 湖北基本也是西南话。 bracwx 发表于 2013-4-23 16: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周恩来总理一九五八年一月十日在政协会议上提出《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他说:“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 ...
認同bracwx兄所言! 俺觉得,现行的标准壮语,只要再加上几个送气(爆破)声母。就能满足南壮的地区的方言拼写。 度莫 发表于 2013-4-24 10: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俺觉得,现行的标准壮语,只要再加上几个送气(爆破)声母。就能满足南壮的地区的方言拼写。
那么请你举例不送气音和送气音的区别词汇 本帖最后由 度莫 于 2013-4-24 20:02 编辑
bracwx 发表于 2013-4-24 17:05 http://www.rauz.net.cn/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么请你举例不送气音和送气音的区别词汇
标壮(北壮) 靖西壮(南壮)
da = ta (眼睛)
bya = pya(石山)
banegz = paneg(布,棉布)
ga = ka(脚)
gai = kaia(卖)
haeux = kaeuj(米、粮)
haibak = kaibak(开口)
hau = kau(白色)
hang = tang尾巴
haemz = kaem(苦) 1,好好学习,颠颠向上
2,蓝蓝滴颠公~~~~(天空)
3,帮我拿我的滴懂下来喂~ 我的滴懂里面双有一瓶标油!(这人要什么?)(帮我拿我的锑桶下来,里面有一瓶飘柔)(最搞笑的,也是最难理解的)
4,某日 一群人去餐厅吃饭
某男叫道: 服务眼帮我拉三斤屎过来喂 (服务员 帮我拿餐巾纸过来喂)
服务员:要多少泡? (要多少包?)
某男: 先拉一泡过来! 怪点!(先拿一包过来, 快点)
5,我扇晒犒犒的典野上,干现大便小便的云向我标扩来`(很有诗意的感觉)
6,丁说你老婆很好干(看),他们都干过了。明天我也要去干干!(儿童不宜)
7,某日,两人在共进晚餐
甲对乙说:金颠晚上我喂狗不好,你喂狗比我好!(今天晚上我的胃口不好,你胃口比我好)
乙说:不要卖淫喂,卖淫不好的。(不要骂人,骂人不好的) (两人误会了)
8,老板,怪死,怪死啊.没有怪死婶么尸啊,绅士滴!打妈滴,怪啊,还少一碟油晒,夜怪夜好!
(老板,筷子,筷子啊,没有筷子怎么吃啊,真是的!他**,快啊,还炒一碟油菜,越快越好!) 本帖最后由 bracwx 于 2013-4-24 20:56 编辑
度莫 发表于 2013-4-24 19: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标壮(北壮) 靖西壮(南壮)
da = ta (眼睛)
bya = pya(石山)
你举例错了,我以汉语举例汉字读音的区别:
八ba——趴pa
大da——踏ta
哥ge——科ke
机 ji——期qi
如果你们方言没有这种区别就没必要另外加入送气音,你举的例子不过方言的声母系统对应的差异而已,其他方言不一定就符合标壮或南壮的声母系统,贵州的布依话又另外,虽说可以认为是北壮的一种方言。
从壮族老一辈学习普通话的情况来看,他们也不怎么区分送气音,特别是说着“漏野”普通话的本土老教师,你就会深有体会了,毕竟壮语已经根深蒂固于他们发音器官和记忆,可以认为他们受到汉语或其他语言(如:越南话)的影响相对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较小。要认识到“别人”有的,我们不一定要有。只不过现在的拼音文字自身的缺陷和教育方法不当而已。
不管怎么添加字母,始终满足不了所有方言的需求,那样也会变得复杂、冗长,难于记忆、更加不利学习和推广。
如果只是你举例的这种区别,完全不用按照汉语或标壮的的读法,g 可以读成 k ;d可以读成 t,泰语中的拉丁转写 b、d、实际上就相当于壮语的 mb、nd ,所以说,拉丁字母并不是固定不允许改变的读音,只要根据自己的语言需要使用拉丁字母就好。 bracwx 发表于 2013-4-24 20: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举例错了,我以汉语举例汉字读音的区别:
八ba——趴pa
大da——踏ta
邕宁区那楼话:
dai 外婆——tai 死亡
dam 连接——tam 贪
daem 舂(碓)——taem 睾丸、(秤)砣
do 装载——to 拖
dein (山)脚——tein 石头
doek 掉——toek 育(秧)
dok 敲打——tok 破裂
dap 挂触——tap 挑(担)
daek 盛(饭)——taek 折断
bak 嘴、口——pak 额
bat 木盆——pat 搓(绳)
ba 鱼——pa 盖子
biq 铺(席)——piq 吐(喷口水)
bok 担绳——pok 少年
be 紧挨——pe (鸡笼或菜园的)竹门
gonz 单挑——konz 围绕
geuq 鸟名——keuq 撬
gengj 梗——kengj 扔
gaem 抓握——kaem 耐用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