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僚语-希伯来语的故事
终于拿到了从以色列空运来的希伯来语第一册课本。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一下就翻到第123页。一幅奇特的照片立刻映入业难哿保嚎泶蟮氖樽郎狭杪业囟逊抛偶甘竞裰氐墓畔2次牡浼际谴蚩诺模灰晃淮髯爬鲜窖劬档闹心耆俗ㄐ闹轮镜卦谄渲心骋槐臼樯涎罢易攀裁矗笫只狗鲎帕硪槐荆灰蛭ㄗⅲ纳袂橄缘糜行┩纯啵季嫉乃坑秩萌烁械剿闹粗?<p> 我立刻就猜到他是谁了。</p><p> 两千年前,当犹太人在外族的侵略下被迫背井离乡的时候,他们的语言也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希伯来语像希伯来文圣经中上帝的名字一样,人们似乎已经完全忘记它了。直到十九世纪末,希伯来语还仅仅停留在圣经和庄严的宗教仪式中。人们认为它是神圣的,从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而且,这是一种没有元音只有辅音的文字,对于流传下来的古文献,人们已经难以读出那些文字的正确声音。语言学家都认为,这种古老语言已经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一样,彻底消亡了。</p><p> 失去自己的土地和语言的犹太人在欧洲流散了两千年,倍受压迫和折磨。后来,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起来号召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的家园。但一开始,他们的倡议并没有得到热烈的响应,迁移的人也不算很多。而且,无论在欧洲还是中东,犹太人都还操着当地的语言:<a class="bule" href="http://www.for68.com/deyu_German/" target="_blank">德语</a>、<a class="bule" href="http://www.for68.com/eyu_Russian/" target="_blank">俄语</a>、<a class="bule" href="http://www.for68.com/alaboyu_Arabic/" target="_blank">阿拉伯语</a>、意第绪语(希伯来语和高地德语的混合语言)……</p><p> 1881年(也有材料称1880年),一位瘦弱的俄国犹太人举家移居到巴勒斯坦的犹太聚居区。起初,当地的人们对这个放弃了欧洲大城市的优裕生活来到这片荒凉的土地艰苦劳作的年轻人十分不理解;但很快,他们便发现这个小伙子胸怀大志。他千里迢迢来到巴勒斯坦,是为了实现一个伟大的梦想:复兴希伯来语,使犹太人民以同样的声音再次凝聚在一起。</p><p> 这无疑是一个梦想。然而,这位俄国犹太人要实现这个梦想,并以这一梦想作为犹太人重归祖先家园的起点。他开始在祖先的土地上耕种;同时,他孜孜不倦地钻研古人留下的汗牛充栋的希伯来文典籍,并深入到周围犹太人的家庭中与主人融洽地交谈以收集古老的希伯来语单词,并且与他们探讨如何用希伯来语谈话。当他收获第一批劳动成果的时候,他已经积累了数目可观的词汇、并且开始创造新词语了。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他差不多收集了所有的希伯来语词条,并且创造了很多新的希伯来语词汇。1904年,他编出了第一本现代希伯来语词典。但他觉得这远远不够。六年以后,他开始着手编纂一本词汇量更大内容更丰富的词典,试图包括所有的希伯来语单词。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繁重的劳动。</p><p> 他一方面从事大词典的编纂,一方面从事推广希伯来语的工作。他从自己做起,让他的妻子只能使用希伯来语跟自己的孩子们说话,在没有学会希伯来语之前就不可以说话;他禁止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一起玩耍,以使自己的孩子在学习和使用希伯来语时不受别的语言的干扰;他还为建立希伯来语语言学校四处奔波。</p><p> 这位意志顽强的年轻人名叫埃泽尔.本-耶胡达。他的名字在年轻时就被犹太人广为传颂——他成为巴勒斯坦地区或者是全体现代犹太人中间第一个在日常生活中说希伯来语的人,他的家庭成为第一个说希伯来语的家庭,他的长子成为第一个只讲希伯来语的人。</p><p> 本-耶胡达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他的做法遭到某些宗教和世俗人士的反对:保守的教徒认为神圣的希伯来语只能在宗教场合被使用;而有些犹太人也懒得学习希伯来语——他们宁愿继续使用已经成为自己母语的语言。就连犹太复国主义的代表人物西奥多.赫茨尔在他的著作《犹太国》里也提出,犹太人的国家需要一种共同语,但绝对不是希伯来语。因为,“我们当中有谁掌握了足够的希伯来语,去买一张火车票呢?”</p><p> 尽管面对重重阻力,但本-耶胡达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他复兴希伯来语的工作一天也没有停止。事实上,更多的犹太人非常理解他的行动。他的事业得到了绝大多数同胞的尊敬和支持。</p><p> 到了1922年本-耶胡达去世之前,他编纂大词典的工作差不多完成了四分之一。接着,他的妻子继承了这一不朽的事业,他的家庭开始一起投入这一艰苦的劳动,直到这一工程1959年最后完成——这就是17卷本的巨著《古代、现代希伯来语大词典》。它几乎包括了现在犹太人使用的希伯来语中的所有单词。</p><p> 在本-耶胡达生前的那些日子,他废寝忘食地工作着。他的窗户总彻夜亮着灯火,如同现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特拉维夫那条繁华大街上灿烂的路灯。他坐在堆满了古代典籍的书桌前,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掩卷沉思。祖先留传下的这种古老的、凝炼的语言时时让他激动不安,有时甚至被这些文字感动得热泪盈眶。今天,当我学习希伯来语的时候,我常常想到,我看到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本-耶胡达的全部生命和激情!</p><p> 今天,希伯来语已经在以色列全国广泛使用,成为名副其实的国语。在我看到的几乎所有来自以色列的物品上,都写着这样的文字,奇特、神秘和充满魅力的文字。这是一种格外凝炼的语言文字。据说,如果一本书被翻译成几种不同的文字出版,而其中就有希伯来语译本,一般地,一眼就可以从书的厚度上辨认出哪一本是希伯来语译本——那就是最薄的那种。这的确是一种包容力极大的、非常耐人寻味的语言,诗一样的语言。《圣经》为什么那样优美,那样深邃?在很重要的意义上,它包含着一种古老语言自身的魅力。</p><p> 现在,这种古老的语言又和一个奇迹结合在一起,奇迹的制造者就是本-耶胡达,犹太人埃泽尔.本-耶胡达。有时候,我们了解一个民族,是从了解这个民族的某些个人开始的。比如摩西、底波拉、耶利米,这些犹太民族的杰出代表带领我们一步步走进了他们民族的大门。而本-耶胡达也正是这样一个向导。通过他和他的事业,我们更多地了解了犹太民族和他们的精神,灵魂深处的伟大的精神。而这,已经超越了语言本身。</p><p>僚语是失败的,因为没有人愿意使用,看看家园的帖子就知道了,只有汉字 </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广西西</i>在2011-8-15 20:53:36的发言:</b><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cyberengli</i>在2011-8-15 15:02:18的发言:</b><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达布</i>在2011-8-10 8:56:57的发言:</b><br/><p>我只能说语言是很严谨的东西,如果你的母语是壮语或泰语很多东西就不需要争辩了。网路用语是可以不规范,在汉语也是如此,但不表示文书可以不规范,也不表示发音不规范。</p></div><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4d210b">cyberengli</font></strong>,那请你把这两个d,nd的壮文发音原理写出来,我再给你出示泰文?,?权威的发音原理,看看他们和壮语究竟同还是不同?</p><br/><div align="right"><font color="#808080">[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5 15:05:15编辑过]</font></div></div><p>我特意登陆来发表我的看法,<font face="Verdana" color="#4d210b"><strong>cyberengli你只会说汉语,这两个发音都不会,你有资格说什么,你老是认为发音一样,你先问壮族人发音一不一样,dang=当,ndang=身体,这两个发音根本不一样,</strong><font color="#000000">非要表示你的说法很正确</font></font></p></div><p>我没有说泰语的这两个声母一样,我是说壮语的d,nd不等于泰语的ด,ต,我所出示的证据就是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所出示的证据显示泰国人都容易搞混ด和ต,难道泰国人都是汉人?至于说你的泰语口语如何,可以展示一下啊,现在技术这么发达,可以使用视频什么的让我们见识见识你的口语?是你们偏要把泰语和壮语对等起来的。你们为了说明他们对等,所以我让你们说壮语d,nd的发音原理,我再给你们找泰语这两个声母权威的发音原理,这样谁对谁错,不就显而易见了吗?</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0 4:41:53编辑过] <p>你们不说,我先说吧。泰文这两个声母发音原理如下:</p><p>ด:利用舌尖堵住气流,发音时将舌尖顶上齿龈,口腔充满气息,立即移下舌头,让气流慢慢地发出,声带不振动。<br/> ~~~~~~~~~~~~~~</p><p> </p><p>ต:利用舌尖堵住气流,发音时将舌尖顶上齿龈,口腔充满气息,立即移下舌头,使气流爆发发出,声带不振动。<br/> ~~~~~~~~~~~~~</p><p>以上出自台湾李锡强《标准泰国语初级会话篇》page 5.</p><p>注意,以上解释这两个声母的发音区别仅仅是“气流慢慢地发出和气流爆发发出”的区别。</p><p>请问壮语专家们,壮语d和nd是否也仅仅是这样的区别?</p><p></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cyberengli</i>在2011-8-20 5:12:54的发言:</b><br/><p>你们不说,我先说吧。泰文这两个声母发音原理如下:</p><p>?:利用舌尖堵住气流,发音时将舌尖顶上齿龈,口腔充满气息,立即移下舌头,让气流慢慢地发出,声带不振动。<br/> ~~~~~~~~~~~~~~</p><p>
</p><p>?:利用舌尖堵住气流,发音时将舌尖顶上齿龈,口腔充满气息,立即移下舌头,使气流爆发发出,声带不振动。<br/> ~~~~~~~~~~~~~</p><p>以上出自台湾李锡强《标准泰国语初级会话篇》page 5.</p><p>注意,以上解释这两个声母的发音区别仅仅是“气流慢慢地发出和气流爆发发出”的区别。</p><p>请问壮语专家们,壮语d和nd是否也仅仅是这样的区别?</p><p></p></div><p>我懒得跟你说了,李锡强的标准不到哪里去,他的声调都不太对,你认为一样就一样吧,跟你争我累,有理说不清,什么发音原理,以前科学家还用公式证明铁不能浮在水上呢,什么发音原理,如果你不听录音,我给你发音原理你也发不出来是个什么音,我还说我(火)这两个发音完全一样呢</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cyberengli</i>在2011-8-15 15:02:18的发言:</b><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达布</i>在2011-8-10 8:56:57的发言:</b><br/><p>我只能说语言是很严谨的东西,如果你的母语是壮语或泰语很多东西就不需要争辩了。网路用语是可以不规范,在汉语也是如此,但不表示文书可以不规范,也不表示发音不规范。</p></div><p><strong><font color="#4d210b" face="Verdana">cyberengli</font></strong>,那请你把这两个d,nd的壮文发音原理写出来,我再给你出示泰文?,?权威的发音原理,看看他们和壮语究竟同还是不同?</p><br/><div align="right"><font color="#808080">[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5 15:05:15编辑过]</font></div></div><p>我特意登陆来发表我的看法,<font color="#4d210b" face="Verdana"><strong>cyberengli你只会说汉语,这两个发音都不会,你有资格说什么,你老是认为发音一样,你先问壮族人发音一不一样,dang=当,ndang=身体,这两个发音根本不一样,</strong><font color="#000000">非要表示你的说法很正确</font></font></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cyberengli</i>在2011-8-15 15:02:18的发言:</b><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达布</i>在2011-8-10 8:56:57的发言:</b><br/><p>我只能说语言是很严谨的东西,如果你的母语是壮语或泰语很多东西就不需要争辩了。网路用语是可以不规范,在汉语也是如此,但不表示文书可以不规范,也不表示发音不规范。</p></div><p>非要表示你的说法很正确,那请你把这两个d,nd的壮文发音原理写出来,我再给你出示泰文?,?权威的发音原理,看看他们和壮语究竟同还是不同?</p><br/><div align="right"><font color="#808080">[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5 15:05:15编辑过]</font></div></div><p>好,不一样,不一样,跟你争好累啊.你要是不会壮话,跟你说一样你未必同意跟你说不一样你也未必同意。你泰语好吧?怎么学的啊?继续努力吧。争论有时候使人更固执。我闭嘴了啊。</p> <div>ถ้า ข้อความ ที่ พวกเธอ แปล เป็น ภาษาไทย,ผม สงสัยว่า คนไทย แท้ ไม่ เข้าใจ พวกคุณ พูด อะไร แน่ๆ。</div>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达布</i>在2011-8-10 8:56:57的发言:</b><br/><p>我只能说语言是很严谨的东西,如果你的母语是壮语或泰语很多东西就不需要争辩了。网路用语是可以不规范,在汉语也是如此,但不表示文书可以不规范,也不表示发音不规范。</p></div><p>非要表示你的说法很正确,那请你把这两个d,nd的壮文发音原理写出来,我再给你出示泰文ด,ต权威的发音原理,看看他们和壮语究竟同还是不同?</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5 15:05:15编辑过] 一些人又开始犯旧毛病了,原来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壮语最标准,现在又开始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泰语最标准。前者我没啥话可说,后者我只能说“ไม่เจียมตัว ประเมินตนเองสูงเกินไป”
回复:(梁显宁)以下是引用伤疤好咯在2011-8-11 12:3...
嗯 ,有道理。如果用泰文字母、规则来作为新壮文,我认为第一须避免将其看成拼音文字,而应该是当成音位文字来处理。那么,音位的确定,将是专业技术层面的工作,有可能要还原、拟构古台语音位。另外,对于汉语借词,则应规定好参照调值标准---实际上是按老借词标准还是官话抑或是普通话标准的问题。考虑到老借词已长久地在僚语中生根发芽的情况,我建议采取老借词的方案,而且粤方言是六声调语言,完全跟壮语调类对应。 其实,我问过专业人士,专业人士说壮文泰文化从技术上是一点问题都没有,问题是目前尚未得到足够的政策支持、受众的支持。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伤疤好咯</i>在2011-8-11 19:17:15的发言:</b><br/>嗯 ,有道理。如果用泰文字母、规则来作为新壮文,我认为第一须避免将其看成拼音文字,而应该是当成音位文字来处理。那么,音位的确定,将是专业技术层面的工作,有可能要还原、拟构古台语音位。另外,对于汉语借词,则应规定好参照调值标准---实际上是按老借词标准还是官话抑或是普通话标准的问题。考虑到老借词已长久地在僚语中生根发芽的情况,我建议采取老借词的方案,而且粤方言是六声调语言,完全跟壮语调类对应。</div><p>直接用汉字即可。</p><p>也就是说,“泰文+汉字”会比用泰文音位来拼读汉字更容易推广。虽然我个人情感上也是倾向于用老借词来拼读,不过对于“西南官话”和“平话、白话”借音几乎各占一半的情况而言很不现实。</p><p>至于文字上协调的问题也不大,顶多就是泰文的外观再改改,以协调汉字罢了。</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伤疤好咯</i>在2011-8-11 12:38:31的发言:</b><br/><p>拼写北壮方言时,有下列问题:</p><p>不送气的清辅音往往是中级辅音,无法拼写北壮的清辅音声母时的4、6调。如daengh(邓,衬合,陪),baih-,,daeh袋子,baex蔽、妻。</p></div><p>我这边的南部方言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主要是b d g这几个中辅音。如"河dả(dah)",只能将d(ต)变成送气的t(ท),才能表示该声调ท่า(河)。同样,“人”คน,“兄”พี่,“下巴”คาง,通通变成送气的低辅音才有办法标调。</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vcc`</i>在2011-8-11 19:50:08的发言:</b><br/><p>我这边的南部方言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主要是b d g这几个中辅音。如"河dả(dah)",只能将d(ต)变成送气的t(ท),才能表示该声调ท่า(河)。同样,“人”คน,“兄”พี่,“下巴”คาง,通通变成送气的低辅音才有办法标调。</p></div><p>那个音位就是这样,泰语送气了而已了。并不是“变成”送气音才能标调,而是音位本身划分就是如此 <font size="5">ต</font> 一般就祗能给壮文 d 的单数调,<font size="5">ท</font>一般就祗能给壮文的双数调。祗是在历史的演变中,泰语中 <font size="5">ท</font> 是送气的,壮语是不送气(仍有部分地方是送气的,比如那楼)。</p><p><font size="5">พ</font> 也是同样的道理,德靖和一些南壮不送气,但邕南土语是有些地方送气的,发成 peix。</p><p>这是因为,在古台语未分化之前,那时候可能祗有 4 声,每一声又分清浊,所以不会出现同音词。後来浊音逐渐清化後,可能为了仍旧区分词义,每一声的清浊开始声调不同了。但清化的轨迹可能不一样,泰语 <font size="5">ท</font> 是阳调(双数调)全送气了,而壮语大部分变成不送气的双数调。</p><p>我在拙作 《简述泰语与壮语的调类关系》 <a href="http://www.rauz.net.cn/bbs/dispbbs_20_36088_5.html">http://www.rauz.net.cn/bbs/dispbbs_20_36088_5.html</a> 中有一些简单的描述。</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cyberengli</i>在2011-8-10 5:27:01的发言:</b><br/>泰语?和?的差别对外国人而言真没有多大意义,至于对壮语而言,意义有多大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发类似音的除了这两个而外,还有呢。这就好比汉语一样,光说同音的不同单个字,别人是听不出来意思的,但是和前后意思联系起来,意思就出来了,比如????????? ,???????,?????,我自然不会理解成???的意思。我指的泰国人书写是很混乱的,尤其是普通人的聊天,不要用泰剧那样标准的国语去跟普通泰国人比,普通泰国人聊天很少有我聊天规范的泰文,很多都是把音表露出来,跟汉语聊天的正规比起来真不是一个量级的,可谓乱七八糟的。比如 ??他们有可能写成???之类的,至于说要把?,?,?,?分得很清的真的是很少。有时候我怀疑能书写标准泰国语的在泰国肯定没有汉语那么普及,显示了泰文的确难写。正如那个和我聊天的人一样,看得懂,但是要书写,特别是在一定时间之内,还是有一定难度的。<br/></div><p>你只会说汉语,你就别再争了,这些话你也说的出口,看来你的口语不标准 ,泰文是借词的时候喜欢用mb代替b,nd代替d,还有你说的再见是借词,泰国喜欢用ae来写ai,OK的K,泰国不发ei发e,ou-ke,聊天又不是很严谨的事情,知道就可以了,如果是考试的话哪里会有这种情况,你说泰文难写,泰国人认为汉字简直就是天书</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cyberengli</i>在2011-8-7 0:01:16的发言:</b><br/>泰文字母是我们的希望,如果我们缺少泰国文化或者觉得某些泰文比较难,我们可以用汉语代替,因爲泰文的其中四个调和汉语普通话基本一致。如自行车 <br/>จักรยาน 可以写成ตาืนชือ或者จี้หซิงชือ,电视 <br/>โทรทัศน์可以写成เตี้ยนซี่,手机โทรศัพท์มือถือ可以写成เหซ่วจี或者เส่วจี等。普通的那些泰文对我们来讲不是难事。泰文字母的角色刚好符合我们国内僚人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可能丢掉汉语,也不可能完全泰国化。泰文字母本身具有调的功能。</div><p>用泰文其实也可以拼写我家乡话的壮语,不过有些还是不能对应得完全,有些声调无法标。因为泰文历史上的几次改革,是针对泰语实行的。(据说当年泰国人也有用泰文共同书写相近语言的愿望)</p><p>声调及声韵经稍微调整(或默认),可以拼写我们这里的方言(5声调)。由于同样是5声调,这可能更容易用泰文来拼写。大致如下:</p><p>声韵母变化不大,改动的是:1、声母方面:用หย表示ny,用อ做ย的前引字(如泰文)。2、韵母方面:用ใ表示aư(即壮文aw),理由是:“心”=jaư(jaw)=ใจ。其他方面则无太多改动。3、声调对应:<br/>声调 1 2 3 4 5<br/>低 -้ ห ห-่ -่๊ - <br/>中 -้ - -่๊ x x<br/>高 -้ - -่๊ x x <br/>注:12345是我家乡话的调号顺序,不是泰文的12345调顺序。打“—”的表示不标调;打x的表示无法用现行泰文的规则标调,因此需对另外两个声调符号( -๊ 和 - ๋ )进行“自定义”放入x中,即可完全拼出五个声调。</p>回复:(vcc`)以下是引用cyberengli在2011-8-7 0:01:...
<p>拼写北壮方言时,有下列问题:</p><p>不送气的清辅音往往是中级辅音,无法拼写北壮的清辅音声母时的4、6调。如daengh(邓,衬合,陪),baih-,,daeh袋子,baex蔽、妻。</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伤疤好咯</i>在2011-8-11 12:38:31的发言:</b><br/><p>拼写北壮方言时,有下列问题:</p><p>不送气的清辅音往往是中级辅音,无法拼写北壮的清辅音声母时的4、6调。如daengh(邓,衬合,陪),baih-,,daeh袋子,baex蔽、妻。</p></div><p>是否送气并不是问题的。根据语言学的说法,送气音可能是後期产生的,北壮的送气音要么是中古时期没有产生,要么是後来不送气了。</p><p>根据李方桂的拟音,南壮的送气音可能是古台语复辅音连读後产生的,比如南壮的“眼 ta”可能是古台语 dra(古台语拟音 *tra)连读产生的送气音,北壮和泰语可能是 r 脱落後读成的 da。“暖;加热”南壮“tauj ”,北壮“raeuj ”可能也是这个古代声母。</p><p>还有些送气音可能是古台语浊音清化後产生的,比如“到”北壮是 daengz 南壮有不少是 taeng/taengz,泰语是 ถึง /twng1/。有可能是古代 /*d/ 清化後泰语和南壮产生送气,而北壮不送气导致的分化。</p><p>对于第一种情况,泰文也是没有直接书写的情况。而且无论北壮还南壮的方案都是无法统一壮文书写的,因为二者音位差异已经很明显了,一个 t 一个 r。最有可能统一书写的方案是用古台语,或古壮语的方案,也就是南北尚未分化时的语音了书写。如,“眼睛”不妨就写成 dra,“暖;加热(饭菜)”不妨就写成 drauj 或 draeuj。这样写之後,南壮可将 dr- 视为送气音,北壮可将其视为 r- 或 d- 发音。</p><p>对于第二种情况,即浊音清化产生的分化,泰文倒是已经有几个造好的字母了。北壮的 daengz(到)、deih(频繁,密集)、duh(豆子)都在泰语中的古 *d- 音位,分别是 <font size="5">ถึง ถี่ ถั่ว</font>。baih 很有可能是 <font size="5">ภ</font>,泰语原词是 <font size="5">ภาย </font><font size="2"></font>,壮文转写 paiz,含义类似,比如“<font size="5">ภายใน</font> 内部”,“<font size="5">ภายหลัง</font> 以後”,如果用来写壮语的话,可以记成 <font size="5">ภ่าย</font>,邕南土语中有些是不送气的 baih,有些是送气的 paih。而“媳妇的 baex”,应该是 bawx,泰语 <font size="5">สะใภ้</font> 。这与邕南土语的对音类似。类似的,“截面的 bangz/pangz”(如 bangz/pangz lingq 坡面)可能也是这个音位,他在邕南土语中也是有些送气有些不送气。我推测 <font size="5">ภ</font> 应该是来自古台语的 *b 音位,如果用泰文来统一书写,那么他应该放到中辅音。至于 daengh 则不好说,我还需要更多的证据。</p><br/><br/><br/><br/>[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1 16:58:57编辑过]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伤疤好咯</i>在2011-8-12 12:48:31的发言:</b><br/>中辅音不标调就是Z调了。..........</div><p>不都是。中辅音不标调是第一调的例子:ไป(bae) ดี(ndi) ตาย(dai) เบา(mbaeu),กา(ga)乌鸦,都不是z调。低辅音不标调是z调的例子:เรา(raeuz), มึง(mwngz),<font color="#000000">นา(naz),,,多数都是z调。这些都与我前面总结的表格完全相符。</font></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vcc`</i>在2011-8-12 9:16:05的发言:</b><br/><p>实际上,梁显宁上面的说法有很大局限性,一开始就什么“单数调”“双数调”的,这些都是按现行壮文的起点和标准去看,如何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呢?<br/></p></div><p>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上声、去声又称舒声,入声则为促声。舒声韵尾以元音或者鼻音结尾,促声韵尾以塞音结尾。入声除了是一个声调,还是一系列以塞音收尾的韵母的统称。现代普通话已经失去了入声。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摘自百度百科之“四声”词条)<br/></p><p>调类这个概念有不同用法,可以指的声调音位,或称调位,就是能区别意义的声调,与具体的调值直接相联系。但调类也可以用来称指超方言的或某个历史时期存在的声调类别, 如汉语有平、上、去、入4个调,即四声。四声在汉语方言中有不同的读法,反映为不同的调值。在这个意义上说,调类不在于反映具体的调值,而只是声调的分类,有地域性和历史性。南方少数民族声调语言的研究,使用比较法建立起语言、语支或语族的调类,是对历史…… (摘自李永燧《缅彝语阴阳调假说》)<br/></p><p>汉语四声八调:阴平 阳平 阴上 阳上 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入</p><p>壮侗语声调调类:1 2 3 4 5 6 7 8 </p><p>李方桂台语声调:A1 A2 C1 C2 B1 B2 D1 D2</p><p>李方桂台语四声:A B C D</p><p>中古汉语四声:平 去 上 入</p><p></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