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犯错 发表于 2002-5-22 15:55:00

扑溯迷离农具节——“农具节”之二

新华网广西频道5月21日电(记者 何丰伦)“农具节”究竟源于何时,这个让记者困惑的问题,甚至连当地的壮族百姓也难以说清。 <br> &nbsp;<br>   记者采访了前来参加农具节的壮族青年男女。 <br> &nbsp;<br>   “不知道,应该很早吧,我们出生之前就已经有了。”壮族小伙子卢汉说。 <br>   “谁知道呢,一直这样传下来的,也没什么人去过问为什么。”正在广西师范学院就读的大学生杨华江说。 <br> &nbsp;<br>   为了解答心中的困惑,记者几经周折,来到了距离那桐镇不远的方村小学,老校长方家铭提供了这样的一种说法。 <br> &nbsp;<br>   “‘农具节’是我们这一带生活的壮族所特有的节日。”年逾六旬的方村小学老校长方家鸣说,“这一节日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每年农历4月初8,周围村镇都自动相聚在一块,互相交流农具,同时敲锣打鼓,唱社戏,祭祖先。” <br> &nbsp;<br>   至于为什么偏偏选择农历4月初8作为“农具节”,方校长翻遍了家谱也没找到答案。 <br> &nbsp;<br>   “故老相传,大概在清一代,那桐镇就已经是南宁一带有名的圩镇了。”那桐镇负责文教卫生的公务员方宏说,“据说,‘同义、同利、同仁’三位同姓兄弟为了共同祭拜祖先,共同发起了这一节日,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节日逐渐打破了宗族的观念,演变成为周围各村镇都参与其中的大节日。” <br> &nbsp;<br>   记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农具节”在广西不少地方都有,可各地的时间不一,有的在农历2月初,有的定在4月初;名称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叫做“耕牛节”,有的地方叫“赶春”;不仅壮族有,就是汉族、瑶族等民族也都有类似的庆祝活动。 <br> &nbsp;<br>   为了寻找确实的答案,记者拨通了广西著名历史学家钟文典先生的电话。 <br>   “‘农具节’其实是一个很普遍的节日,隆安、灌阳、平南以及桂西等地区都有,不限于壮族,苗族、瑶族甚至汉族都有类似的节日。”钟教授说,“隆安把时间定为4月初8,可能是因为民间传说这天是牛的生日有关。这一天老农都会对牛特别好,不但不让牛下地干活,而且对牛照料有加。从节气上看,此时隆安一带的春耕已告一段落,正是相对农闲的时候,农户也可以借此机会修缮、添补农业用具。‘农具节’很大程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r> &nbsp;<br>   “‘农具节’是农本社会适应自身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产物,从家族谱系的角度来考察,广西各地大概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就逐渐形成了。”钟教授最后说,“其发展的普遍性恰恰折射出中国各民族生产、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发展历程。”(完)(责任编辑 农学熙)<br> &nbs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扑溯迷离农具节——“农具节”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