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香草 发表于 2009-10-8 13:49:00

梁汉昌作品:背带上的文化遗产

<p>传统手工技艺是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p><p>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小时候包着你的一根普通背带,因精巧的手工制作技艺、传递族群的文化特性而成为了不起的人类文化遗产哦。</p><p>(图片未经摄影者同意请勿用于任何商业及转载于任何媒体)</p><p></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10/2009108135161366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10/2009108135169620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10/20091081351676381.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10/20091081351729140.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10/2009108135171243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10/2009108135178645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10/20091081351720488.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10/20091081351738389.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10/2009108135171419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10/20091081351713600.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br/><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8 13:55:40编辑过]

英树 发表于 2009-10-14 21:36:00

<p>虽然我是个很怀旧的人,我还是同意"我是大学生"与"力量我的精神"的大部分论点。</p><p>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阻挡不了它的步伐。我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喜欢到偏远的地方旅行,怀念古老的悠闲生活方式。但我知道这些地方随着外来旅游者的到来,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也会慢慢改变。我觉得很正常。包括丽江的商业化,我也能理解,只不过理解归理解,我不会再去罢了。但是我就见不得有些人一提到丽江,就一副优越者的姿态说:那地方已经不能去了!那里的人们一点都不淳朴了!——凭什么人家就一定要游离于时代之外呢?凭什么人家就一定要热情好客呢?人家热情好客的时候那是我们的幸运,我们要感恩;别人不热情好客,我们也不必耿耿于怀。将心比心,多问问自己是不是也能做到我们想要人家做的事?</p><p>我在大理旅行的时候,在大理古城菜市给两个卖菜的彝族姑娘拍照,她们问我要了一人5块钱,虽然我很意外,因为在大理我还没有碰到拍照的时候被索要钱的,但是我也很愉快地给她们了。我的朋友在旁边打抱不平,说:“唉,这里的人已经不淳朴了。”我说,你要想想,如果别人扛个相机给你拍照,你愿不愿意给人家拍?你脑子里肯定会想:“他为什么要给我拍?他拍了去要干什么?会不会拿去乱用?”既然你自己也不淳朴了,凭什么要求人家一定要淳朴呢?她们愿意让我给她们拍照,想通过这个换取一点收入,没有什么可耻的,5块钱并不过分呀!我觉得她们很淳朴,很单纯!</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4 23:08:26编辑过]

大西瓜 发表于 2009-10-15 00:29:00

我们都是用nda背大的。看了很有亲切感。

英树 发表于 2009-10-14 23:07:00

<p>呵呵,刚才好像扯远了呢。</p><p>我很喜欢香草发的这些背带,喜欢所有手工做出来的古老的东西。倒不是因为它比现代的工艺品更漂亮,而是感触于时光的流逝。现代工业做出来的东西不是不美,而是它还没有来得及承载时间。——我在南宁的文物苑看见绣球的时候,我没有买下来,也并不觉得它很美——文物苑的绣球据说是从靖西来的。但是当我到了靖西旧州,流连在镇上,看着满街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在厅堂里,在树荫下,在墙根的阳光下一针一线地缝绣球,小孩子们在旁边打打闹闹。看过了这些场景,再看绣球,越看越觉得它漂亮了。那12个精巧的小花瓣,花瓣上寥寥几针勾出了一棵草,一只小鸟儿;配了彩穗儿挂着。难道他们不是为我们绣的吗?从前绣绣球,是绣入了对爱情的憧憬,现在绣绣球,也并不全是为了钱吧,假如一个人不爱这个世界,不爱这世上的人,我想他做出来的绣球肯定是没有那么漂亮的。所以我买东西的时候我会看人买——这又是题外话了,呵呵。</p><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10/20091014235579447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靖西旧州买的最小的绣球</p><p><b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9-10/200910142362329088.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旧州买的小鞋子,跟最小的绣球差不多大,好小好小的<br/></p>

小伶站 发表于 2009-10-13 19:26:00

<p>先感谢楼主的图,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收藏了先。</p>

阿依呀 发表于 2009-10-13 16:36:00

<p>每个人看到某件事物后的感受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可能是一样的,但是我觉得轻易否定和轻视某种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就是一种狭隘的表现!</p><p>现代社会人的个性和需求更需要多元共存,不可能让所有不同价值观和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用同一个角度去看问题,所以学会包容和学会去发现别人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原则和前提。</p><p>否定别人的存在往往就是在否定自己的存在,更何况我们是在讨论一种文化现象!而讨论这种文化现象的最基本方式应该是建设性的,而不是离开文化现象本身来偏谈偏论,逞一时口舌之快!</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3 16:48:05编辑过]

韦利是图 发表于 2009-10-18 10:33:00

<p>我讲一点别的</p><p><font size="1">我们家在南宁 父亲是政府的工程师 母亲是教师</font></p><p>
                <font size="4">我小时候的背带是我母亲自己用衣车车的 图案也是她自己设计的 不过由于大体上仿造她见过的背带的图样 所以仍可以算是壮族的图案吧 (内容有花卉 飘带 葫芦 动物等 不仅是中心区图案 还包括带子上加固用的车线组成的花纹)</font></p>

土人香草 发表于 2009-10-20 11:26: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韦利是图</i>在2009-10-18 10:33:10的发言:</b><br/><p>我讲一点别的<img title="僚人家园" border="0" alt="" align="middle" src="http://www.rauz.net.cn/bbs/Skins/Default/emot/em31.gif"/></p><p><font size="1">我们家在南宁 父亲是政府的工程师 母亲是教师</font></p><p><br/><font size="4">我小时候的背带是我母亲自己用衣车车的 图案也是她自己设计的 不过由于大体上仿造她见过的背带的图样 所以仍可以算是壮族的图案吧 (内容有花卉 飘带 葫芦 动物等 不仅是中心区图案 还包括带子上加固用的车线组成的花纹)</font></p></div><p>贴图出来给大家欣赏下喂</p>

Gymbaus 发表于 2009-10-20 12:05: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英树</i>在2009-10-14 21:36:50的发言:</b><br/><p>虽然我是个很怀旧的人,我还是同意"我是大学生"与"力量我的精神"的大部分论点。</p><p>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阻挡不了它的步伐。我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喜欢到偏远的地方旅行,怀念古老的悠闲生活方式。但我知道这些地方随着外来旅游者的到来,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也会慢慢改变。我觉得很正常。包括丽江的商业化,我也能理解,只不过理解归理解,我不会再去罢了。但是我就见不得有些人一提到丽江,就一副优越者的姿态说:那地方已经不能去了!那里的人们一点都不淳朴了!——凭什么人家就一定要游离于时代之外呢?凭什么人家就一定要热情好客呢?人家热情好客的时候那是我们的幸运,我们要感恩;别人不热情好客,我们也不必耿耿于怀。将心比心,多问问自己是不是也能做到我们想要人家做的事?</p><p>我在大理旅行的时候,在大理古城菜市给两个卖菜的彝族姑娘拍照,她们问我要了一人5块钱,虽然我很意外,因为在大理我还没有碰到拍照的时候被索要钱的,但是我也很愉快地给她们了。我的朋友在旁边打抱不平,说:“唉,这里的人已经不淳朴了。”我说,你要想想,如果别人扛个相机给你拍照,你愿不愿意给人家拍?你脑子里肯定会想:“他为什么要给我拍?他拍了去要干什么?会不会拿去乱用?”既然你自己也不淳朴了,凭什么要求人家一定要淳朴呢?她们愿意让我给她们拍照,想通过这个换取一点收入,没有什么可耻的,5块钱并不过分呀!我觉得她们很淳朴,很单纯!</p><br/><div align="right"><font color="#808080">[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4 23:08:26编辑过]</font></div></div><p>不记得了,很久很久以前听到这样的观点,我非常认同。</p>

618 发表于 2009-10-10 11:58:00

<p>背带,aemhnda!</p>

力量我的精神 发表于 2009-10-9 13:24:00

<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土人香草,你说的也在理。但是,我有个疑问是:从事那些传统活儿的人,他们的收入如何?如果他们愿意那么做,我不反对,还为他们行为而感动呢。</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你坐在办公室,看着他人在“传承”,你当然高兴(也相信你也在传承,但和低收入无关)。可是,他们微薄收入却没有引起你的思考?你只看到人家传承东西的成果,却不关心背后的艰辛!机器化也可以生产民族特色的东西,并非只有手工才有那个能力。</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有些人似乎很民族,似乎是卫士,但其实不然。真正关心民族的人,一要看到传承的一面,同时还更应该主动改变传承的生产方式,主张传承却反对改变生产方式的传承,其实是不理解进步和不同情他人疾苦。是啊,看着他人艰辛的手工成果,视之,赏之,品之,那当然有味。</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有些人有这样的癖好:欣赏原始的东西,过瘾,那才是货真价值。殊不知------</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手工的东西,确实是多了一份感情,但那份感情的存在是有前提的,那是亲人做了并送给一个特定的人。我觉得某某人手工做了一样东西,这东西被卖给不特定的A,那就不因为是手工产品而有了感情的,而是含着辛酸。有些贝侬,不加区别,盲目肯定,其实是不理解手工作坊者的辛酸。(希望你们不要提某某豪华车是手工做的例子)</font></strong></p>

力量我的精神 发表于 2009-10-9 13:35:00

<p>道貌岸然,希望各位贝侬不要让我有这样的感觉。</p><p>“发展是硬道理”,这道理对哪个民族的发展,对任何只有发展才能强大的事物都是真理(排除石头之类的东西,它们发展了就可能是风化的结果,哈哈)。除非有贝侬认为壮民族特色东西不适合“发展”,原始才能保证其本质,如果这样,我就没有话说了。</p>

力量我的精神 发表于 2009-10-9 14:09: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沙南曼森</i>在2009-10-9 13:48:30的发言:</b><br/><p>按照某些贝侬的理解,那些热衷徒步旅游、自行车旅行的现代人必然是荒唐可笑的了。</p><p>“慢工”的心理体验,不是每个现代人都不需要的。</p></div><p>能用徒步旅游、自行车旅行来简单比较吗?</p><p>我觉得要比较之前,应该学会分析一下,比如:何人喜欢徒步旅游、自行车旅行;这样的旅游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他们这样旅游的目的和兴趣点在哪里?等等。</p><p>如此,你也许看出这样的旅游对这样的人有何利弊,而后理解他们。</p><p>再回到前些回复的内容,再谈手工细作的民族工艺品。你再分析一下,谁在从事这些事;他们有多么热爱这些东西;做这些东西对他们有什么好处(或者问他们从这里得到的回报能不能较大改善自己的生活)。</p><p>进一步想,假如他们改变生产方式,他们的付出和回报又如何?</p><p>又做一个反思,他们那么做,可你做了吗?如果很好的话,你为何不做,而光口头肯定、赞扬?如果一个人有点良心的话,也许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伪善。</p><p>有时候真想不明白,改变生产方式的传承竟然有这么大的反对声音。到底错在哪里,谁错了?</p>

伤疤好咯 发表于 2009-10-9 14:16:00

力量我的精神贝侬是迫切之心我是理解的,恨不得咱们壮乡快快过上西欧北美东洋人的生活。梁汉昌个人的史命是记录承延文化遗产,“力量”的史命是促进壮乡的现代化进程,都十分可取。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9-10-9 13:48:00

<p>按照某些贝侬的理解,那些热衷徒步旅游、自行车旅行的现代人必然是荒唐可笑的了。</p><p>“慢工”的心理体验,不是每个现代人都不需要的。</p>

伤疤好咯 发表于 2009-10-9 13:54:00

回复:(力量我的精神)土人香草,你说的也在理。但是,...

机器化出来的背带,也有同样的图案,布料更好,但有同样的艺术价值吗?机器化生产,我怀疑有多少人认为值得买,又有哪个资本家会龙本去搞这些民间手工艺器的机器化大生产。民间手工艺者的收入我不知有多少,但我确定,如果没有这个收入,他们的生活更艰辛。现在缺的是现代市场操作。

力量我的精神 发表于 2009-10-9 15:00: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伤疤好咯</i>在2009-10-9 13:54:47的发言:</b><br/>机器化出来的背带,也有同样的图案,布料更好,但有同样的艺术价值吗?机器化生产,我怀疑有多少人认为值得买,又有哪个资本家会龙本去搞这些民间手工艺器的机器化大生产。民间手工艺者的收入我不知有多少,但我确定,如果没有这个收入,他们的生活更艰辛。现在缺的是现代市场操作。</div><p>一,关于艺术价值的问题。误区之处:不是手工才能体现艺术价值。机器化生产也有艺术价值的,但有一个前提也是不能回避的,那是得设计好。</p><p>二,关于机器化生产的民族工艺品销路问题。这个我也不敢乱言,这个得有客观需求来定。但有个问题要提出:就是壮民族服装,我个人觉得它设计不好看,布料也差,这样再加上手工增加成本,销路就更加不乐观。我有这样一个想法,还没有说之前,我就想一定会有人要骂我了,呵呵。-----我想我们民族服装应该重新设计,你看看戏台上那劣质的服制,颜色花花绿绿的,帽子大而不美观(个人感觉那有损壮民族形象);还有很多关于那坡黑衣壮的图片,那服制虽然很特色,但总感觉有点土。我们在民族服制上不妨借鉴汉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晚会上独舞的那女所穿,据说是汉服,这是针对女服装而言),既要保持传统黑色的基调,同时添加现代的因素,布料不再用那手工粗布了,舞台上不能再出现花花绿绿的所谓代表壮民族的服制。男的服制同样以黑色为基调,可以防播求上台常穿的战袍(有那么一点感觉就行,当然不能做成战袍了,哈哈),以体现庄重、生猛带点霸气。这只是初步想法,具体还没有细想过,如果哪位贝侬有兴趣的话,那可以说说看法。</p><p></p><p></p>

伤疤好咯 发表于 2009-10-9 15:59:00

回复:(力量我的精神)以下是引用伤疤好咯在2009-10-...

播求--buakao,意指白莲,用壮文来写则是mbu hau!

我是大学生 发表于 2009-10-9 16:41: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沙南曼森</i>在2009-10-9 13:48:30的发言:</b><br/><p>按照某些贝侬的理解,那些热衷徒步旅游、自行车旅行的现代人必然是荒唐可笑的了。</p><p>“慢工”的心理体验,不是每个现代人都不需要的。</p></div><p>我都说这个是付出和回报的事情了,现在看看热衷徒步旅游和自行车旅游的都是什么人,你想那些骑自行车去西藏的,他起码要腾出一两个月不上班而去骑车,这不是一般工薪阶层能轻易做到的吧。</p><p>有的人很闲,没事干,有不愁吃喝,他觉得徒步履行和骑自行车旅行虽然花时间多,但是值得,但是像某些人,天天要上班的,他可能觉得我还是晚上去唱个ktv,然后第二天还能照常上班,这样比较好刷算,而什么徒步旅行之类的得不偿失。</p><p>在过去,人们娱乐方式还比较单调,于是通过做手工艺品,做针线活打发时间,同是得到享受,他们觉得很划得来,但是时代边了,现在享受的方式多了,很多人可能就觉得花那么多时间去弄针线活换得来的享受和感情上的体验不如去唱个ktv什么的。</p>

度莫 发表于 2009-10-8 13:59:00

<p>在靖西经常见的还是壮锦背带。但现在孩子少了,也用不着背带了。</p><p>普通的日常用品,真的要成为遗产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8 13:59:39编辑过]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梁汉昌作品:背带上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