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歌 发表于 2009-2-6 00:39:00

哪里的壮语最标准?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至少从宋代开始,南宁就是广西壮族地区的中心城市、了解壮乡以外世界的最大窗口。假设2000多年前秦朝几十万虎狼之师没有进入岭南、侬智高反宋起义未遭遇失败,那么壮族的历史可能要改写,壮族标准语也有可能不是武鸣双桥音而是南宁音(或许广州最有可能)。位于壮语南北两大方言交接点上的南宁城本应成为壮族的文化中心,可是城内的壮语早就被强势的汉语侵蚀殆尽而退出历史舞台了。上世纪50年代的壮语标准语制定者们大多认定南宁壮语为首选,但是南宁市区不通行壮语,因此只能望城兴叹,后来退而求其次采取离其较近的武鸣双桥音。这也没有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思维。照此想法,讲壮的三塘、大沙田不是距南宁市区更近,更有做标准语的资格吗?可终究莫名其妙地选择了双桥。三塘和大沙田的壮话,既不典型又无影响力,双桥壮话亦如此。可见,选择壮语标准语,城市中心论或者近城市论的思路都是没有意义的,那么,选择武鸣双桥音为壮语标准音的做法也就说不过去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 哪里的语音才有说服力呢?我觉得,武鸣灵马镇这个地方是比较值得考虑的。灵马镇位于一个三叉路口上,一路往平果去巴马百色,一路过周鹿(马山)直通大化县城,剩下一条当然是去武鸣南宁了。南百高速公路开通之前,百色地区右江北岸各县、巴马凤山的车辆大多经灵马来往南宁,现在马山中西部乡镇开往南宁的大巴还是经过这里。可以想像,在古代和近代,此处的地理位置一定非常重要。前面我说过,南宁是壮族地区了解外面世界的最大窗口,主要指其经济中心地位(壮语未在此生根开花,壮族文化中心无从谈起),特别是近现代,洋油洋钉洋布等货物无不是通过南宁然后再转运到桂西各乡镇。旧时桂西壮族地区交通不发达,尤其水上交通,所以那时小商贩到南宁批发大宗货品,定是以陆路为主,至于交通工具,除了马车就是两条腿了。偏远些的地方去南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南宁到各地之间必定有若干个货物中转站,而灵马肯定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从地图上看,灵马是旧时陆路交通的咽喉,且又处在中途位置。马山都安、平果巴马的道路在此交汇,于是批发商选择在这里稍做安顿(我想不会在武鸣县城,那里近南宁,更不可能在双桥),把从南宁带来的货物转发给附近县的小贩,或直接销售给四面八方前来赶圩的人们。邕北土语、右江土语、桂西北土语和红水河土语在此相激相荡,碰撞出火花,经过千百年的锤炼,灵马土话形成为一种融汇贯通壮语方言。壮语通用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是正确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灵马音为标准音也不错。</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说了这些,大家可能觉得我是武鸣灵马人,其实我是地地道道的马山人。</p>

想家的人 发表于 2009-2-7 13:29: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伤疤好咯</i>在2009-2-7 13:10:32的发言:</b><br/>我讲的壮话调子硬硬的,高中时我们班的同学都说我的壮话最难听.</div><p>别人要想污蔑壮话难听,那不管你的调子硬与软,都会说难听的.</p>

爱听歌 发表于 2009-2-7 15:19: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lr285</i>在2009-2-6 18:11:27的发言:</b><br/><p><strong><font size="5">感谢楼主,受益了。</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5">不过我觉得,交流发达的地方外来文化入侵也相对严重,可能会把当地壮语蚀化了。</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5">想问一问有没有哪位贝侬手头上有相关资料,哪个地方的壮语通用性最强兼容性最广?发出来让大家参考一下。</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5">争来争去,都迷茫了自己。如果有一个彻底的调查就好了。</font></strong></p></div><p>南宁,壮语遭遇汉语,壮语被冲击,直至湮灭得了无踪迹。武鸣县城--双桥,偏于一隅,和都安话、马山话、平果话等可以顺畅交流的普遍性相对比,当地土语在声韵、词汇等方面自成一格,和外地沟通困难,可见各地壮语并未在此交融,且夹汉严重更比他处,作为标准语差强人意。灵马,自古以来都是各方土语的交汇之处,虽然附近有汉人聚居,但壮语绝对是强势,如果当地壮语成为通用语,基本上是言同文,不会像双桥话那样被改造得面目全非。</p>

爱听歌 发表于 2009-2-7 16:09: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lumz</i>在2009-2-6 9:13:43的发言:</b><br/><p>楼主显然对标准语、双桥音、灵马壮,这三者都缺乏了解,他们相互的关系如何也没弄明白,对于楼主所推的荐灵马方言,词汇(指的是民族词)、声母和韵母相对都没有标准语的多,语调方面就不用说了,不要说我有偏见,他们自己或许也觉得不好听(这个就不细说了,是有这么回事);也不要说我主观,声音是有噪音跟乐音之分的,这些是客观存在的差异,好不好听当然也可以通过正常人的耳朵区别出来的。</p><p>这个论坛不乏有空谈之人,终日忙于指指点点,却不肯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壮文,对不了解的事情大谈特谈,指手画脚,其结果只能是误导别人。</p></div><p>标准语的声韵母比灵马话丰富吗?我看未必。我研究过和灵马话相似的马山永州话,她的声母不少于21个;而韵母如果细分起来可以达到130个以上!</p><p>标准语的声调比较多吗?确实,和永州音的舒声韵对比,双桥音多了个q调,但是永州话的入声调却比标准语多一个。q调即汉语的阳平调,不是壮语音特色所在。永州话读a语气加重就是aq、bei就是beiq .....</p><p>标准语词汇丰富?看过几集壮语版的射雕英雄传和西游记,汉语的“抢”、“嫂”、“丑”它们翻译作ciengj、sauj、couj,而对应的永州话则是:gyaz、 nangz、 nyauj。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丰富、所谓的标准?</p>

伤疤好咯 发表于 2009-2-7 17:46:00

回复:(想家的人)以下是引用伤疤好咯在2009-2-7 13:...

不!高中时我们班是民族班,正取生都是壮族外加几个瑶族,包括玉林,贵港,桂平和平南(瑶)

爱听歌 发表于 2009-2-7 12:20: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壮歌熊唱</i>在2009-2-6 11:02:49的发言:</b><br/>香港和台湾地歌手普通话也不是说得很“标准”人家还不是唱响中国乃全球!!!无话找话!可以说楼猪无聊。存在就有它的道理。非安上什么标准。你是什么标准的一个人啊?</div><p>讨论而已,何必那么恶毒地泼冷水呢?不得不怀疑你的素质!</p>

BouxraeuzBN 发表于 2009-2-7 10:23:00

先学好了标准壮语才来讨论好呢?还是先雌黄一下好?

伤疤好咯 发表于 2009-2-7 13:10:00

我讲的壮话调子硬硬的,高中时我们班的同学都说我的壮话最难听.

想家的人 发表于 2009-2-7 12:50:00

我相信只要不是标准音所在地的贝侬,听着标准音总是有些不够习惯,但现在实在觉得老谈标准音的东西没什么必要。

想家的人 发表于 2009-2-7 12:57: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pcy109</i>在2009-2-6 15:22:59的发言:</b><br/><p>...武鸣音...调子软绵绵的....</p></div><p>调子听起来确是有些软,说此音软不无道理,不过这就是多元化发展后的一种特色,语言本谈不上好不好的.呵.</p><p>那我们还是注意历史事实,尊重现在的标准音吧.</p>

越裔引强 发表于 2009-2-6 15:43:00

争吧,每个人都说自己家乡的壮语最好听、最有实力!你们争得头破血流也没用,标准壮语还是以武鸣的为基础!这个恐怕你们很难改变!当然,除非楼上的诸位壮族比侬有人当了我们的自治区主席,而且立志要以自己的家乡壮语改为标准语,这样的话“标准语”就有可能改变了!不过,如此就有趣啦~~~既然主席不是世袭的,那么这位主席退了之后,原“标准语”也将换为另一个地方的啦,这样“标准语”五年或十年一变,大家轮流“坐庄”多么公平、多么美好?!各地好听的、有阳刚之气的壮语都有机会成为“标准语”!不过,话说回来,那样的话我是绝对不会学这些以地域为基础的各色“标准语”的,因为那没意思!

使君子 发表于 2009-2-6 15:52: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芒果树下</i>在2009-2-6 13:36:11的发言:</b><br/>汉族兄弟们快来看笑话啊,一帮壮族人又在争论壮语标准了!</div><p></p>虽然我身份证上写着汉族,但我觉得不好笑。<div><br/></div><div>广州话为什么能成为“粤族”(姑且允许我这么称呼)标准语,没有运用任何强制性“推普”手段,皆因,广州自古以来就是大商埠。</div><div><br/></div><div>如果在壮区出现了类似的大商埠,那么距离实现壮话标准也就不远了。</div>

芒果树下 发表于 2009-2-6 15:58: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使君子</i>在2009-2-6 15:52:02的发言:</b><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芒果树下</i>在2009-2-6 13:36:11的发言:</b><br/>汉族兄弟们快来看笑话啊,一帮壮族人又在争论壮语标准了!</div><p></p>虽然我身份证上写着汉族,但我觉得不好笑。 <div><br/></div><div>广州话为什么能成为“粤族”(姑且允许我这么称呼)标准语,没有运用任何强制性“推普”手段,皆因,广州自古以来就是大商埠。</div><div><br/></div><div>如果在壮区出现了类似的大商埠,那么距离实现壮话标准也就不远了。</div></div><p>恕我直言,看了你的不少帖子,我觉得你就是一个汉奸,壮族人都像你,只能更加四分五裂。</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6 16:00:27编辑过]

靖西 发表于 2009-2-6 16:25:00

<p>希望众多贝侬理智看待问题,有些东西没必要那样,团结一致那是最好的选择,提醒下以后这种贴少发点,让不友好分子抓住弱点,搞团结破外,那是对我们不利啊!贝侬当心啊!</p>

使君子 发表于 2009-2-6 20:32: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芒果树下</i>在2009-2-6 15:58:42的发言:</b><p>恕我直言,看了你的不少帖子,我觉得你就是一个汉奸,壮族人都像你,只能更加四分五裂。</p><br/><div align="right"><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color="#808080"><br/></font></div></div><p></p>当汉奸不可怕,可怕的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白莲人氏 发表于 2009-2-6 20:34:00

<p>各地贝侬间能用本民族的语言自如地交谈才是硬道理。</p>

桂西布依 发表于 2009-2-6 20:13:00

<p>壮语没有标不标准的</p><p>我想只要夹汉越来越少就好</p>

lr285 发表于 2009-2-6 18:11:00

<p><strong><font size="5">感谢楼主,受益了。</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5">不过我觉得,交流发达的地方外来文化入侵也相对严重,可能会把当地壮语蚀化了。</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5">想问一问有没有哪位贝侬手头上有相关资料,哪个地方的壮语通用性最强兼容性最广?发出来让大家参考一下。</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5">争来争去,都迷茫了自己。如果有一个彻底的调查就好了。</font></strong></p>

芭达 发表于 2009-2-7 00:20: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白莲人氏</i>在2009-2-6 20:34:50的发言:</b><br/><p>各地贝侬间能用本民族的语言自如地交谈才是硬道理。</p></div><p>顶,这才是大局</p>

梁显宁 发表于 2009-2-7 22:44: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爱听歌</i>在2009-2-7 16:09:50的发言:</b><br/><p>标准语的声韵母比灵马话丰富吗?我看未必。我研究过和灵马话相似的马山永州话,她的声母不少于21个;而韵母如果细分起来可以达到130个以上!</p><p>标准语的声调比较多吗?确实,和永州音的舒声韵对比,双桥音多了个q调,但是永州话的入声调却比标准语多一个。<font color="#0000ff"><strong>q调即汉语的阳平调,不是壮语音特色所在。永州话读a语气加重就是aq、bei就是beiq .....</strong></font></p><p>标准语词汇丰富?看过几集壮语版的射雕英雄传和西游记,汉语的“抢”、“嫂”、“丑”它们翻译作ciengj、sauj、couj,而对应的永州话则是:gyaz、 nangz、 nyauj。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丰富、所谓的标准?</p></div><p>q调(即第5调)不是阳平调,而是阳去调。贝侬可能混淆了调类和调值的概念。</p><p>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标准壮语的词汇十分倾向使用借词,尤喜桂柳借词。</p>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哪里的壮语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