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莫
发表于 2008-12-31 12:08:00
有道理。听听老人唱的山歌歌词。真正的赋、比、兴都用上。就连“性”“色”的话题也说的委婉动听。呵呵……
伤疤好咯
发表于 2008-12-31 11:54:00
我们缺乏母语文教育,因此思维上就习惯性的先有汉语表达再转为母语表达,也正因如此,在文艺作品中想优雅地用母语表达出来就困难重重!这是壮文不进校的缘故。可见,启蒙阶段的母语文教育多么重要。
Rindaengj
发表于 2009-1-19 15:14:00
不错啊,好久了,等于等到有咱天等壮出来啦,支持~~~~~~~~~~~~~~~
lihlohbu
发表于 2009-1-16 14:05:00
<p>汉不汉化 关键是 声音纯 清 这是通用的关键 </p><p>德靖词 和天等大新的没多大不同。只是讲起来时比较扭一点而以。</p><p>对比一下 普通话和北京话 <br/>所以说 <br/>不要以某个地方的标准来绑架人民。<br/>
<br/>音标 应分为 纯清 混浊 两类 </p>
鹅泉月
发表于 2009-1-12 18:51:00
<font size="4">为什么郑贝侬的演唱版本又删除了呢?是想做成翻唱碟卖吗?</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