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办好壮语电视频道?
<p align="center"><font color="#ff0000" size="4"><strong>怎样才能办好壮语电视频道?[抛砖引玉]</strong></font></p><p> <font size="3"> 壮语电视频道就要开通了,千万壮族人民期待了几十年,终于盼来了兴奋的消息。在五大自治区中,除了宁夏回族没有自己的独特民族语言之外,其他几个自治区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电视频道——除了广西。而一些地方的民族自治州,也有自己的少数民族电视频道。</font></p><p><font size="3"> 尽管壮语电视频道千呼万换才出来{其实还没出来呢,只是基本没有问题了},作为热爱自己民族文化、热爱广西的广大网友来说,这仍然是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是近期以来最让人振奋的消息。</font></p><p><font size="3"> 感谢中央的理解和支持,感谢网站网友长期以来的热情[甚至是悲情]呐喊,也感谢背后为此而努力奔波的部门和其他贝侬。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有人在背后默默地推动着这项工作。以上三大原因,都是壮语频道得[即将]开播的重要原因。</font></p><p><font size="3"> 但是,国家有政策下来了,能不能办好这个频道,就完全靠我们广西自己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能不能办好这个频道,考验我们壮族人的智慧,尤其是考验族人知识分子的智慧!</font></p><p><font size="3"> 开办一个少数民族语言频道,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网友,我们能做的就是多思考、多提意见。不妨设想一下:</font></p><p><font size="3"> <font color="#ff0000"><strong> 假如让你来策划和经营这个壮语频道,你会怎么做?会考虑那些问题?怎样才能把频道办好?</strong></font></font></p><p><font size="3"> 下面是个人的一些思考,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批评指正。</font></p><p><font size="3">1,一定要开发好壮语频道资源,资源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充实这个频道,把频道支撑起来。</font></p><p><font size="3">2,壮语节目一定要与经济、文化[文学]、科技、体育、音乐、医药、卫生等领域广泛结合,要能登大雅之堂。普通的壮语节目要能深入百姓,得到百姓认可,让百姓喜闻乐见;高雅的节目要上档次,以高超的壮语文学艺术打动人,形成上档次的壮语时尚。</font></p><p><font size="3">3,精心设置好频道中的栏目,然后再根据栏目,储备好每个栏目的资源[最后能有1年以上的节目资源储备]。不要匆忙上马,不然频道开通后可能会因为资源不足而难以支撑下去。</font></p><p><font size="3">4,在频道创办之初,如果壮语节目资源还不丰富,可以多翻译国内名剧、日韩欧美影视作品,同时千方百计吸纳壮语人才,组建自己的原创队伍,在音乐、动漫等方面逐渐出成果。</font></p><p><font size="3">5,一个电视频道,主要节目当然是电视剧。现有的壮语电视剧,主要是几部名著的翻译,能支撑一段时间,但是新的作品还有赖于创作。另外,一些领域还从来没有人进行过的,如壮语原创少儿节目[动画片]、壮语广告,等等。只有壮语产品和服务广告登上电视,这个频道才真正像模像样!</font></p><p><font size="3">[如果频道影响力小,商家是不愿意花钱投放壮语广告的。建议在频道开办之初,可以免费或者少量收费为一些商家制作和播放壮语广告,等到频道打出去后再逐渐实行正常收费。]</font></p><p><font size="3">6,以壮语频道的开通为契机,维护好、巩固好现有的壮语教育教学体系,为壮语壮文人才做好人才储备;扩大壮语人才就业面,提高其待遇,使热爱壮语、学习壮语成为一个新的选择,让大家看到学习壮文是有前途的!甚至能成为一种时尚。</font></p><p><font size="3">7,这个频道前几年可能以国家扶持为主,但是长期依赖国家支持不是长久之计。应当努力开发好的、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通过好的节目吸引各地广告的投放,最终能自负盈亏,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font></p><p><font size="3">8,频道开通后,使用什么样的壮语壮文,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关于标准壮语壮文的问题,族人内部争论激烈,意见分歧比较大。在目前情况下,主流的播音、主持等还是使用武鸣标准音、标准文,在特定节目中,也可以使用地方音。</font></p><p><font size="3">[另一方面,语言专家应该组织一次正式的、大范围的标准语、标准音的讨论,形成一个定论,然后按照定论来指定或者制定真正的标准壮语壮文。一旦形成权威性的定论,以后就少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另外,电视应该使用壮、汉双语字幕,方面习惯了汉语的人理解,同时壮语也可以逐渐流行起来。]</font></p><p><font size="3"></font></p><br/>[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4 9:54:05编辑过] 以上是个人的理解,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p>另外,本贴可否加精?这样就可以和<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4d210b">bouxcuengh</font></strong>的那篇《<strong>壮语频道开播后我们还能做点什么?</strong>》一起,造成一定的声势,我们家园也算是在这个问题上进行过比较广泛的讨论。</p><p></p> <strong><font color="#ff0000" size="4">我支持壮语电视频道</font></strong> <p>壮语人才现在很缺乏,特别是优秀的人才。</p><p>听说翻译壮语版<西游记>的时候,唐僧和孙悟空都是一个人翻译的,想两个不同的人来翻译都难.</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Honghlaj</i>在2008-12-14 11:37:35的发言:</b><br/><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粤西土著<font color="#000000">说的很全面,<font color="#4d210b">bouxcuengh</font>说到点子上了,都说的很好。</font></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现阶段,标准壮语人才短缺,不可能满足翻译、播音、制作的需要,在节目资源上,可以考虑以前(50年代、80年代)翻译的老电影(包括区里面及各县翻译的),那可是一个宝库;在人才储备上,一方面,壮校毕业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都改行了,如果解决相关待遇问题,估计可以吸引一些人才,暂时满足节目急需;另一方面,当然就是壮文教育问题了,壮文一定要进校,要恢复壮文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加强基础教育,在壮民族聚居区推行壮汉双语教育。</font></strong></p><p><font face="Verdana"><strong>另外,<font color="#da2549">粤西土著</font>说:“</strong>另一方面,语言专家应该组织一次正式的、大范围的标准语、标准音的讨论,形成一个定论,然后按照定论来指定或者制定真正的标准壮语壮文。”。本人不赞同这个观点,壮语早已经有了法定的标准语、标准音(要明确,标准壮语不等于武鸣双桥壮语),目前的问题是只是如何完善标准语的表达问题,再来一次大讨论,恐怕也得不出什么结论。</font></p></div><p>以武鸣语音(应该说是各调选择的调值)为标准语音是可以的,但是声母韵母一定要包含南北两个方言大部分常用读音.而且语法也应该保留民族形式,汉式语法总是让人觉得从心理上无法接受.</p> 我觉得应该有个介绍新词的栏目,教大家一些用壮语新造的词和造词的方法 楼主意见很好,我支持。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开通以后,多看看。 <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粤西土著<font color="#000000">说的很全面,<font color="#4d210b">bouxcuengh</font>说到点子上了,都说的很好。</font></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现阶段,标准壮语人才短缺,不可能满足翻译、播音、制作的需要,在节目资源上,可以考虑以前(50年代、80年代)翻译的老电影(包括区里面及各县翻译的),那可是一个宝库;在人才储备上,一方面,壮校毕业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都改行了,如果解决相关待遇问题,估计可以吸引一些人才,暂时满足节目急需;另一方面,当然就是壮文教育问题了,壮文一定要进校,要恢复壮文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加强基础教育,在壮民族聚居区推行壮汉双语教育。</font></strong></p><p><font face="Verdana"><strong>另外,<font color="#da2549">粤西土著</font>说:“</strong>另一方面,语言专家应该组织一次正式的、大范围的标准语、标准音的讨论,形成一个定论,然后按照定论来指定或者制定真正的标准壮语壮文。”。本人不赞同这个观点,壮语早已经有了法定的标准语、标准音(要明确,标准壮语不等于武鸣双桥壮语),目前的问题是只是如何完善标准语的表达问题,再来一次大讨论,恐怕也得不出什么结论。</font></p> <p>我觉得最重要是减少汉词的借用量,才能博得广大壮族人民的支持。同时要与时俱进,多翻译一些新电影电视剧,要少翻译那些老的东西,这样才能博广大壮族青年人的支持。</p> <p>只是希望不要是桂柳话频道就好了,其他都可以,应该先以面向农村地区为重点.</p> <p>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如果壮语进如中小学课堂教学这个环节不领先于壮语频道的开播的话,那开通这个壮语频道就显得华而不实,形象工程了。因为听得懂,并了解标准语的壮族人不是很多,而壮语频道我认为只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的作用也只是给各地壮族人营造出一个壮语标准语的语言环境,经常看,经常听,才能对标准壮语越来越熟悉,越来越精通,而这些也只是对壮语进学堂工程的补充而已。就跟我们学习英语一样,为何有的人无论怎么拼命学都学不好,就是因为有的人只注重课堂学习,平时很少得到全方位的英语的刺激,而那些经常读英语,经常听英语听力,看英文影片的人,英语水平就很好,其实也是预感培养的过程,而课堂学习则偏向于理论。</p><p></p><p>再有就是,我们不用担忧使用标准语会让其他地方的壮族人听不懂,而刻意的在频道中大量加入地方语言元素,这个做法我认为不可取。想想我们小时候谁听得懂普通话的电视节目?我看在当时的广西很多地方也只有我们的父辈能听懂,我们的祖辈也都听不懂。但是为何现在大家都听懂了?还不是因为一方面学校里进行普通话教育,一方面整天看电视,看多了渐渐的也就能听懂了,就跟很多人看日本卡通片一样,看多了,都能随口喊几句标准日本语了,也就跟很多人看《friends》一样,看多几遍,不用看字幕都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了。所以只要大家多收看,常收看壮语频道,几年后,说看不懂那是不可能的,毕竟都是壮语,很容易就能接受标准语的。如果总是要求很完美,把各自方言都要搞到壮语频道来,那很难在全民族中推行标准语。想得到就首先要学会放弃,什么都想要,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br/></p> 杂汉语桂柳音的壮语真的很难钉,少些生硬的翻译为妙。 有可能的话就让能人承包一些小栏目,自负盈亏. 呵呵! <p> 我觉得,就目前情况来看,壮语频道的准观众应该主要是县、乡、村的广大群众,因而,节目的设计上必须要考虑到基层的实际,只有符合这些观众的口味、需求,壮语频道才可能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当然,城市中的壮人、壮族知识分子也是应该争取的观众,因为吸引到这些人的眼球,对于民族语言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节目应该“立足于土,力争土洋兼具”。</p><p> 希望壮语频道的开播对于壮语标准语的普及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希望通过这一频道使得广大观众逐渐接触标准语、认识标准语、接受标准语。关于壮语标准语的问题,我很同意楼上一些比侬的观点即在坚持现有标准语的同时不断完善,而不是另起炉灶。</p><p> 另外,我觉得壮语频道应该设有类似“壮乡风采”的节目,来专门介绍各地壮族的特色活动、饮食等等,以增进各地族人的相互了解与交流。</p><p> 还有,我觉得壮语频道应开设一些能够吸引壮族小朋友的节目,培养他们对于民族语言感情对于民族的发展作用不言而喻。</p> <p>我前天特意打开广西台让老妈子和奶奶看壮语《西游记》,她们刚看两分钟就很不耐烦地转台了,原因是听不懂,说那种“土话”含糊不清,她们可是纯粹的壮语单语人啊。看来壮语电视频道开通后,让几个大的方言在频道里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在重要时段保证标准语的同时,采取分时段分方言制作节目等)是必要的,这样才可以让各地逐渐接受壮语电视频道,标准语才可以慢慢推开。</p> <p> 我同意楼上<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4d210b">bouxcuengh的 观点,</font></strong>壮语教育没有真正进入广大壮族同胞的学校课堂,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壮文,就难以让更多人关注壮语电台,电台的人只有自己看自己的节目,这就如农产品没有卖出去,永远改变不了农民的命运,壮语电台要 发展,必须要 培养会壮语的观众,就算初期办得有人气也是观众一时的好奇,过不了多久就 失去兴趣。</p><p> 壮语电台要办得有人气,就必须找到观众的 需求,提供壮语知识有奖收看,壮语朗诵比赛,壮文写作比赛,壮语教师在线教授壮语,翻译影视节目</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4 22:54:39编辑过] 我觉得能专门有一个频道应该增加几个有影响力的方言土语,不能单一采用武鸣口音,真的我们要理想主义但也要有现实主义,标准壮的问题大家应该正视,确实使用范围与影响力很小已经是现实,普通民众真有我们那么高的民族觉悟吗?听不大懂还会坚持看到以后自然听懂吗?我担心的是听不大懂就转台了,因为我身边看见过过这样的例子.壮语频道同时建议播些泰国片,可以不用翻译,采用中文字幕,让更多人了解同为台语支的泰语与我们民族语言的密切关系,因为泰国电影很好看,应该观众不少,可能还能吸引汉族观众呢?也可以播泰老语教学片?我们在上中小学的小朋友们,大朋友,老朋友们应该很有兴趣的.还有壮语频道对我们壮语流行音乐的传播绝对是个机遇,说不定我们壮族人能追我们民族自己的星呢?粉丝来了签名啊!!!做音乐的要现在开始准备了.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4 22:01:54编辑过] <p>初建阶段,如果要考虑收视率,效益等问题的话,必定要考虑地方语言的元素.</p><p>不要拿汉普通话做比较,请问先有汉普电视还是先有汉普教学呢?那时有没有市场经济呢?用不用考虑收视,效益等问题呢?</p><p>那时是皇帝女嘛.你不看,能看美国电视台吗?能看也听不懂啊!那时有那么多台竞争吗?</p><p>那时有看就不错啦.</p> 关于夹桂柳话的问题,反感最强烈的应该南部的贝侬,他们听不懂桂柳话,或觉得桂柳话难听(比白话难听?都是个人的感觉而已,北部贝侬感觉则刚好相反)。但一种语言不可能没有借词的,借词的读法,当然得以读得最多的音为标准了。大家不要去拒绝借词,而应该想办法尽量少用(能用本族语言改的就改掉),没有借词就不能接受新生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