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
</p> <p>对于壮族知识分子来说,熟练掌握汉语文之后,壮文的实用性自然会下降。对于壮族文盲半文盲来说,壮文的实用性会高许多。壮文的适用范围到底是怎样的呢?壮文可以弥补壮族文盲半文盲对文字的现实需求,但谁来教壮文给他们呢?又有谁来提供壮文读物给他们呢?另一方面,壮文可以给壮族知识分子多一个记录民族语言、维系民族感情的途径,但同样的问题是,谁来教他们壮文?谁来给他们提供壮文读物?</p> <p>“夹桂柳话”不是标准壮语的错!</p><p></p> 语音、语汇、语法,三者构成语言。一个基本做到言文一致的拼音文字方案,侧重反映语音面貌,至于语汇语法的正误、雅俗,就看书写者、编辑者的水平了。新借词过多,不是壮文本身的错,这不应成为抵制壮文、抛弃壮文的理由。 <p>我认为对壮文说三道四而不是真心诚意提出建设性意见、观点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没有真正学习甚至接触过壮文的人,无论本族还是其他族群。</p><p>我们老壮僚人的性格是沉稳踏实的,吹大炮吹牛不是我们的民族性格,真正学习过壮文的族人,多能本着踏实的老壮僚人作风,谦虚谨慎地给出自己的看法。看看论坛上许多真正学习过壮文的贝侬们的发言就知道了。</p><p>至于一些论坛上反对壮文的愤青,无法理喻。</p> 标准壮文肯定是要改革的,时机会来临。语言的进步本身就是一种客观。 <p>多谢大家支持!我一直没有静下心来学习壮文.平时偶尔使用的壮文,都是翻<壮汉词汇>的.不过,仅仅从平时大家发的那些壮汉双语翻译中,已经能看懂好多了。还要系统学习!</p>
回复:(梁显宁)把希望寄托在“他会改”上,则若有“...
<p>音位如何确定?00000000</p> <p>那个方言区的有能力开办壮语频道,有能力统一并推行壮文,就以谁的母语为标准语,这才公平!有竞争才有动力!</p> <p>两个字:改革!</p><p>现行标准这样失败,不能只怪壮民不爱学了。 给它50年的时间和机会,都推广不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越裔引强</i>在2008-12-7 21:57:24的发言:</b><br/><p>我觉得,标准壮文中存在的不足应该在推广中不断完善!</p></div><p>工作上,多提建议,少提问题。领导这样告诫我。我认为很对。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当然比单纯提出问题更受欢迎。问题的存在,决策者应该早就知道了,但他不一定知道解决的办法。</p>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