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壮族与布依族的关系
壮族与布依族的关系<p> 【转录者按:张声震主编的《壮族通史》第一篇第四章第二节在讨论“壮侗语族诸民族的源流关系”时,列专题讨论了壮族与布依族的关系,这里转录上来,供各位贝侬探讨。】<p> 布依族有2545059人(1990年统计,下同)。主要居住在贵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应该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转录者注)、黔西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应该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转录者注)和贵阳市。与壮族地区仅是南盘江、红水河之隔。在壮族、布依族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都有有肩石斧、有段石锛、几何印纹陶。壮族有相当多的人自称pou jai(国际音标注音,下同),布依族多数自称pou jai,两族的自称相同,但汉语音译则有布依、布越、布雅衣之别。南盘江、红水河南岸的壮族与北岸的布依族语言相通,习俗相同。故国家于1956年决定创制壮族、布依族拉丁化拼音文字时,采取壮文与布依文联盟的方针。从古到今,南北两岸的两族人民有着密切的血亲和姻亲关系。<br> 秦汉时期,布依族已分布在现今的居住地。布依族有一部分是五代时(907—959年)楚王马殷从邕管(今广西南宁地区)迁到贵州的。有3种,一是布龙,一是卡龙,一青仲。分布在贵阳、平越(今福泉——录者注)、都匀、安顺、南笼(今安龙——录者注)等地,有与壮族相同的黄、罗、班、莫、柳、文、龙等姓(《贵州通志》卷7)。《贵州通志》还记载说,贵州荔波县有僮人,与其他民族杂居。荔波原属广西管辖,清雍正十年(1732年)才划归贵州。罗斛(今罗甸——录者注)县、册亨县有侬人(壮族中也有这一支系)居住,这两个县也原属广西管辖,清雍正五年(1727年)才改归贵州省管辖。记载中所说的壮人、侬人,现在大多数已是布依族。<br>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张鹤鸣言:‘仲贼(布依族)乃粤西瑶僮种流入黔中,自贵阳抵滇,人以三万计,砦(寨——录者按)以千四百四十计’(《明史》卷257,《张鹤鸣传》)。这段记载说明,一、贵州省的一部分布依族是广西壮族迁入贵州以后演变形成的;二、在明代,壮族与布依族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已分化形成两个不同的民族,族称亦已不同;三、有一部分壮族从广西经贵州迁移到云南境内。<br> “三苗之后,有九种,黔省最多,流入滇中者,惟仲家(布依族)、花苗而已”(《南诏野史》)。说明历史上云南省有布依族。1982年10月29日,《云南日报》首次正式公布云南省有布依族,共4721人,分布在罗平、富源等县。“50年代后期,我(云南)省曲靖、红河一带的‘沙族’、‘都匀人’曾归并为壮族,此后很多布依族人也就报自己为壮族。直至1982年人口普查中,又根据本民族群众的意愿,经有关部门反复查证核实恢复了‘布依’这个族称。云南省的布依族是由三部分人组成:第一,从广西方面迁入者有吴、郎、赵、侬等姓。第二,从贵州方面迁入者如罗平县大寨之王姓是从贵州凯里方面迁来,距今已10代(200余年)。第三,南京籍的汉族,在明代随军入滇后或屯守滇东南或从他地迁来云南,以后逐渐融合于布依族者”(《民族工作手册》第161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广西没有布依族。上述从广西迁入云南的布依族,实为布依族。1796年,贵州南笼(今安龙——录者注)起义是布依族韦朝元、王阿崇等人领导,以布依族群众为主体进行的,为避免遭到封建统治的镇压和屠杀,迁徙到四川省,现今四川省的壮族是他们的后裔。这些都可见壮族与布依族关系的密切。<p> 现在广西的情况是当权的人不是求做官稳定就是求贪,没有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思想连民国的军阀都不如;广西的老百姓由于长期的落后有一种自卑和懒惰的思想。要改变这些情况需要10万名干部5-10年的时间来改造广西人的精神,学习德国人、日本人、犹太人,这样20年广西的经济可以和泰国一样,50年可以达到台湾水平,100年后的经济水平接近日本。 weiyi贝侬的话好像见重复了好多次。我觉得加入我们的探讨,一起为僚人振兴而努力才是真的。<p>壮族和布依族的关系,看来官方的学者也是认同是同一个民族的,只不过不便直接说出口而已。僚人家园在这点上,比他们超越了大大的一步! 桔和橘,一河之隔壮和布依,一河之隔 <P>倨我所知在云南丘北的沙支系壮族都自称<布依>.富源,罗平的沙人是80年代后才改为布依族的.在个旧的蛮豪主体民族是沙支系壮族和傣族,但沙人年轻一辈已经不会讲壮话或不屑讲了.但一河之隔的金平勐桥,十里村等一带及离蛮豪几十公里的河口一带的沙人都还在使用壮族语.甚至部分沙人还会讲西南官话,粤语.越南语等多种语言.</P> 我也希望壮族和布依族合并。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容人</I>在2004-5-25 17:52:51的发言:</B>
我也希望壮族和布依族合并。</DIV>壮族和布依族本来就是一个民族在不同分布地域而被人为分割的两个法定族称,不存在合并的问题,只存在如何统一族称的问题。 支持统一族称 无理分割,严重反对。 沙兄抄录的文章中似乎有一处“键误”,即倒数第三行:“广西没有布依族。上述从广西迁入云南的布依族,实为<FONT color=#ff0000>布依族</FONT>。”应为“广西没有布依族。上述从广西迁入云南的布依族,实为<FONT color=#0000ff>壮族</FONT>。”还望明察。 <P>“布” 傣语(上游傣) </P><P>很难解释 比如说 女人叫做 “布影” 男人叫做“布仔”</P><P>在叫德昂族的时候 也把他们称做 “布LOI”(LOI 山的意思。)</P><P>老人(男性)也叫“布套”</P><P>我读书太少 谁来解释一下这个“布”的意思。</P> 这个问题怎么处理?有人向上反映吗? 现在知道事情的普通人还不多,除了专家学者、省界两边的民众和来这个网的人,其他的大部分族人对于布依族和壮族的关系都不甚了了,所以需要普及民族文化知识。 <P>我去丘北县的官寨乡,与罗平的五龙乡实地看过,两地既有壮族也有布依族,说的语言与生活习俗与我们广西的凤山凌云一带的壮人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相同的地方极多.我也赞成红树棉贝侬的意见--两个民族本来就是一起的,只不过是人为的把她分开啦</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上游傣</I>在2005-2-12 21:15:39的发言:</B>
<P>“布” 傣语(上游傣) </P>
<P>很难解释 比如说 女人叫做 “布影” 男人叫做“布仔”</P>
<P>在叫德昂族的时候 也把他们称做 “布LOI”(LOI 山的意思。)</P>
<P>老人(男性)也叫“布套”</P>
<P>我读书太少 谁来解释一下这个“布”的意思。</P></DIV>
<P>我个人的理解是:“布”在壮语是特指人的量词,动物则是“度”,植物是“姑”等等。如“3个人”则说 3布文”。三个棵树则“3姑美”,3头猪则“3度木”。
<P><FONT color=#9222dd>比如说 女人叫做 “布影” 男人叫做“布仔”</FONT> 哈哈!和壮语南部方言一样啊。但壮语女人不用“布 ”, 而用“乜”,所以女人叫“乜影”。
<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迪椰</I>在2004-11-5 10:44:36的发言:</B>
这个问题怎么处理?有人向上反映吗?</DIV>
<P>
<P>近期我看是没希望的了.</P>
<P>没人宣传就更没人了解了.</P> <P>的确 我们在语言上 很多地方相似</P><P>比如 我泰国电影的时候 他们讲泰语的时候 我甚至能听懂大概的意思!</P><P>大概是因为地域的区别 我们还是有很多语言上不一样。</P><P>但是 可以知道的是 我们原来都是一家人。</P><P>“木” 是猪</P><P>“瑟”虎 “臧”象 “共”螃蟹 “衮” 人 </P><P>123456789 =→ 冷 双 叁 西 哈 虹 节 别 告</P><P>~~~~`</P> <P>写错 抱歉</P><P>“共”是 “虾”</P><P>呵呵~~~~~螃蟹 是 “捕”</P> <P>这个 “布”字我想大概也可以 解释为 汉语的 “夫”</P><P>从这个字里可以透射出 古代的女性的 等级 ,是多么卑贱!</P> <P>怎么样<b><FONT color=#000066>上游傣</FONT></b>? 请傣族网友们多来僚人家园看看吧!</P>
<P>我们与僚系民族是多么的亲近的民族!</P>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