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08-7-13 17:21:00

[推荐]《云南政协报》总编辑——黄懿陆

<p>&nbsp;&nbsp;&nbsp;&nbsp;&nbsp; 黄懿陆,男,壮族,46岁,云南省富宁县人。1982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共文山州委办公室秘书,秘书科长,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秘书长、副主席,《山梅》、《含笑花》文学期刊主编。云南省政协报社副总编辑等职。 现为《云南政协报》总编辑、云南大学考古研究中心客座教授。<br/>&nbsp;&nbsp;&nbsp;&nbsp; <strong>黄懿陆是云南研究百越文化方面的专家,出版《滇国史》、《滇史散论》、《</strong>壮族文化论<strong>》等菱,发表《僰为越论》等论文。</strong></p>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08-7-13 17:23:00

<div id="tabloid"><h4>《僰为越论》摘  要:</h4><p>关于僰人之源,历来有土著、迁徙二说;对僰人族属,有氐、羌(彝、白)、濮、越诸论。本文勾沉史料,佐以考古资料,甄别其语言,提出僰人即《礼记.王制》中“西方日棘”的棘人。早在公元前1045年,棘(僰)人就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争,其后随着西周的建立,棘(僰)人首领受武王封侯,建立棘(僰)国。其治在今河南省永城县的古吴越与楚国相互对峙的分界线上。楚宣王十五年(公元前355年),越国被楚所灭,棘(僰)国则随之崩溃,棘(僰)人随即南迁,定居于僰道。僰人继承和发展了百越民族的稻作文化,创造了西南地区独树一帜的“千顷池文化”。春秋时期的棘人,就是先秦时代的僰人,是地地道道的百越民族。“僰,羌之别种也”之说乃是晚于僰人建国千年之后的无稽之谈!</p><div id="qkinfo"><h4>文章出处:<a href="http://www.cqvip.com/qk/82724X/200303/index.shtml">《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3期-83-90页</a></h4></div></div>

依维 发表于 2008-7-13 17:27:00

很厉害的一位老前辈,是我学习的榜样,向他索要过《滇史散论》!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08-7-13 17:27:00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560" border="0"><tbody><tr><td class="bt" valign="bottom" align="center" height="39">壮族学者破译“天书” 引起“地震”</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0" bgcolor="#84b7d2" border="0"><tbody><tr><td height="1"></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0" border="0"><tbody><tr><td class="grayzy" align="right" width="351" height="22">( 2004-01-16 16:31:09)</td><td align="right" width="209" height="22">稿件来源:云南政协报</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0" border="0"><tbody><tr><td height="8"></td></tr></tbody></table><table class="txt"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0" border="0"><tbody><tr><td class="txt" valign="top" height="304"><p>  新华网云南频道1月16日消息  《白狼歌》系东汉时期的少数民族歌谣,记录在《后汉书》中。它与云南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主编的《云南史料丛刊》全文收入《白狼歌》,作为研究云南历史参考资料。李昆声著《云南艺术史》、张增棋著《滇国与滇文化》都论及《白狼歌》。《白狼歌》与云南历史关系密切,研究云南历史不能不研究《白狼歌》。</p><p>    《白狼歌》共有44句176字。鉴于它在云南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明朝以来代有学者研究,终未能破译全文。以后各朝各代很多学者对它进行了研究、翻译,但是都只能翻译其中一部分。方国瑜、和志武先生研究指出:“从对译的音义来看,除原文用汉语或过于抽象不易确定的约80字外,其余90余字,基本上和近代纳西语相同或相近。”他们只翻译出90多个单个字,而无词汇,还有80个字不易确定。还有闻宥、董作宾、戴庆厦等知名学者也进行了研究,都不能全译《白狼歌》。在这样的背景下,<a name="baidusnap0"></a><b style="COLOR: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黄懿陆</b>决定梳理研究壮民族的历史,理清一系列壮族历史文化问题。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求真精神,重写新论壮族文化史。最终成书的《壮族文化论》,从考古、文物、历史、民族、宗教、民俗、语言等方面多视角地审视云南本地的壮族历史文化和历史人物,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在许多问题上均有独到鲜明的观点与创见。经过研究<b style="COLOR: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黄懿陆</b>发现:《白狼歌》本系百越之锁,所有学者概用氐羌之匙,故皆不能全译。由于汉人不懂古越人语言,从而导致语误。其实,“白狼”二字之意,乃壮语“波兰”发音之汉译,是对已结婚成家男子的称呼,其意为“当家的男人”。用壮语翻译《白狼歌》全文,则句句可解。所以,《白狼歌》并不是越人献给汉王朝统治者的颂歌,而是越人在汉人来到其地后所唱的生活歌,是百越民族的《当家歌》。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西部开发报》发表评论说,此一新译新说,全国首创,实属难得。而在<b style="COLOR: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黄懿陆</b>的《壮族文化论》一书中,最有价值并引起学术界“轰动”的,就是他经过多年悉心研究,用壮语全文译出,并使语法、字序、词意和谐统一的“白狼天书”。</p><p>    由是,两千年“天书”首次被母语破译!</p><p>
                                                <b style="COLOR: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黄懿陆</b>和他的著作立即引发各媒体的广泛报道和强烈反响。《春城晚报》、《西部开发报》、《光明日报》等报纸和全国数十家网站都用较大的篇幅报道了<b style="COLOR: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黄懿陆</b>和他的著作。《西部开发报》发表评论说他是第一个读懂《白狼歌》的人。《光明日报》发表评论说,黄先生的研究和论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至少是研究《白狼歌》的一家之言。<b style="COLOR: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黄懿陆</b>的《壮族文化论》一书也因此被称为是一本引发“地震”的专著。作为云南壮族文化的新说,该书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从瀚如烟海的史料中,寻觅片言只语,证明自己的观点;引经据典、资料翔实;言之有理、论之有据、逻辑严密,令人信服。《西部开发报》说它角度新颖独特,“化腐朽为神奇,赋旧史以生命”,故引发了新闻界、读书界、学术界的一场“震动”。</p><p>
                                                <b style="COLOR: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黄懿陆</b>的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史学界的极大关注。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黄凤显教授评价“<b style="COLOR: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黄懿陆</b>的研究是一项重大突破,其价值可能要在今后二三十年才能体现出来。”云南大学副校长、云南史学会会长林超民教授称赞<b style="COLOR: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黄懿陆</b>“是一位颇具创新精神的学者,在政界不算显赫的官员,在学术界却是有些名气的学者。”</p><p>    “滇国探索,独秀属我。”<b style="COLOR: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黄懿陆</b>,云南富宁县人,1982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曾任文山州文联副主席,现任《云南政协报》总编辑。多年来,他对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十分倾心,1996年起开始孜孜不倦从事古滇国的研究,出版了《滇国研究》、《滇史散论》、《滇国史》等一系列滇史研究著作。他曾经说过:“民族历史问题探索要发前人之未发,思前人之未思。否则,所研究课题,陈陈相因,毫无新意,亦无多少价值可言!”。这就是<b style="COLOR: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黄懿陆</b>的“狂狷个性”和“学者气质”!(李向龙)</p></td></tr></tbody></table><br/>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08-7-13 17:30:00

<div class="f14" align="center"><strong><font color="#ff5f08">《中国先越文化研究--从壮族鸡卦看易经起源</font> 》是他的著作</strong></div>

粤西土著 发表于 2008-7-14 09:18:00

我对周易也有所了解,何况还涉及民族学问题,有机会一定找<strong><font color="#ff5f08">《中国先越文化研究--从壮族鸡卦看易经起源</font> 》</strong>来看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荐]《云南政协报》总编辑——黄懿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