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之后广西桂东的獞人失踪之谜
<p>明之后广西桂东的獞人失踪之谜</p><p>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巡按广西御史冯彬尚说:“广西一省,狼人(壮人别称)居其半,其三瑶人,其二居民(即汉人),以区区二分之民,介蛮夷之中,事难猝举。”(《粤西丛载》卷二十六)</p><p>广西瑶、獞居多,盘万岭之中,当三江之险,六十三山倚为巢穴,三十六源踞其腹心,其散布于桂林、柳州、庆远、平乐诸郡县者,所在蔓衍。而田州、泗城之属,尤称强悍。种类滋繁,莫可枚举。蛮势之众,与滇为埒。今就其尤著者列于篇。观其叛服不常,沿革殊致,可以觇中国之德威,知夷情之顺逆,为筹边者之一助云。<font color="#0000cc">《明史.列传.第二百五.广西土司》</font></p><p>看了这么多帖子,在长了很多见识之后,却发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么多壮族在谈到壮族来源时,都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明之后广西桂东的獞人到哪里去了??</p><p>很多壮族的帖子,极力想把所有壮族都说成古汉人后代,把壮族的家谱都说成是古汉人后代的信史明证</p><p>觉得这是一件很不好的事,如果你相信的家谱标明是古汉人移民是真的,你自己可以去坚定不移的相信,但是不应该把问题扯到其他人身上,说其他所有的家谱都是真实的,这简直就是对别人祖宗的侮辱</p><p>而如果你没有去了解他人的的家族,却一定要别人也同意你,否则就是“那么你的动机很让人怀疑”。那么,你也是动机很让人怀疑</p><p>现在壮族中有家谱记载祖先是古汉人的,在东北部,在西南,而且据我了解,在越南的侬人中,也有祖先是北方某地移民的家谱记载</p><p>现在的广西壮人根据家谱基本上都是宋朝移民而来,最早的据了解基本也不超过宋初。</p><p>其实,在存在一定比例的祖先是百越、骆越、西瓯、俚僚的壮族这应该是一个事实</p><p>希望不同意这一观点的汉族能够回答一下这一问题:明之后广西桂东的獞人(百越、骆越、西瓯、俚僚)失踪之谜</p><p>另:因本人才疏学浅,如果能有哪位高手能写出一篇《明之后广西桂东的獞人失踪之谜》,本人不胜感激!</p> <p>又就壮语方面发起争论,驳斥论坛上愈演愈烈的、将壮语说成是汉藏语系之外语言的现象。想汉语这样一个汉藏语系下的、之下没有任何语支的优秀大语族,必定是壮语的前驱元组,广州话中大量的、类似壮语的词汇,便是壮语源自汉语的证据(如南乡子云,壮语之所以跟汉语发音不同,不过是对汉字的另外一种读音罢了)。汉语博大精深,虽然跟多个少数民族杂居,但仍然只会单向给他们输出字句,哪会吸收蛮夷话语,君不见汉语学家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中的疑似汉语音时,均不考虑是少数民族语言自有而汉语吸收之可能,而且能把古音拟得几乎包含各种东(南)亚语言,足见专家们的自信程度及汉语的神奇之处。</p><p>想你越人先王勾践,虽然他说的是古百越语,发越文《韦甲令》,但乃无碍是少康之后这一事实。想你壮族,不过是50年前生造的民族罢了。我汉族悠悠5000年,虽然“汉”这个称为是汉代后才形成,但汉之前是汉人的祖先,当然也就是汉族历史。虽然考古发掘才找到4000年的商朝,但这没有关系,我们有历代纪史,他们写的都是真的,当然高祖刘邦为人蛇混生之类则大假,注意辨别即可。</p><p></p><p></p><p><font color="#ff0000">檬添突危!!!!!! 尽馁够脑!!!!</font></p> 可以写成一篇论文,很不错! <p>还可以这样发表几个主题,罗列如下:</p><p>《秦末大量少数民族消失之迷》</p><p>《历朝僚、俚、蛮消失之迷》</p><p>《元末大量蒙古人消失之迷》</p><p>《清末大量满人消失之迷》</p><p>另外,再发起一些题目,比如,《蛮入夏则夏,夏入蛮仍为夏》,以便把广度进一步提高。</p><p>又就壮语方面发起争论,驳斥论坛上愈演愈烈的、将壮语说成是汉藏语系之外语言的现象。想汉语这样一个汉藏语系下的、之下没有任何语支的优秀大语族,必定是壮语的前驱元组,广州话中大量的、类似壮语的词汇,便是壮语源自汉语的证据(如南乡子云,壮语之所以跟汉语发音不同,不过是对汉字的另外一种读音罢了)。汉语博大精深,虽然跟多个少数民族杂居,但仍然只会单向给他们输出字句,哪会吸收蛮夷话语,君不见汉语学家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中的疑似汉语音时,均不考虑是少数民族语言自有而汉语吸收之可能,而且能把古音拟得几乎包含各种东(南)亚语言,足见专家们的自信程度及汉语的神奇之处。</p><p>想你越人先王勾践,虽然他说的是古百越语,发越文《韦甲令》,但乃无碍是少康之后这一事实。想你壮族,不过是50年前生造的民族罢了。我汉族悠悠5000年,虽然“汉”这个称为是汉代后才形成,但汉之前是汉人的祖先,当然也就是汉族历史。虽然考古发掘才找到4000年的商朝,但这没有关系,我们有历代纪史,他们写的都是真的,当然高祖刘邦为人蛇混生之类则大假,注意辨别即可。</p><p>等等之类的话题。</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3 19:31:39编辑过] 其实,存在一定比例的祖先是百越,獞僚的汉族这应该是一个事实才对. <p>这个倒问问江山北望啦,他也许知道……</p> 人家是中原嘛,世界之中心,好像太阳一样,只有发光照耀我们这些小星星,不会吸收能量的。呵呵……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梁显宁</i>在2008-3-13 19:23:29的发言:</b><br/><p>还可以这样发表几个主题,罗列如下:</p><p>《秦末大量少数民族消失之迷》</p><p>《历朝僚、俚、蛮消失之迷》</p><p>《元末大量蒙古人消失之迷》</p><p>《清末大量满人消失之迷》</p><p>另外,再发起一些题目,比如,《蛮入夏则夏,夏入蛮仍为夏》,以便把广度进一步提高。</p></div><strong><font size="5">嘘,严肃点!</font></strong> <p>肯后咯</p> 9楼的话说到我的心坎上了 中国文明一向是“黄河中心论”、“北方论”,对于南方向来不屑一顾。可是自吹的“五千年”被老外怀疑了,老外较真,要真凭实据,不信什么《史记》之类的所谓“信史”,于是国内学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搞了个夏商周断代工程,还是搞不出名堂来。正好,长江中下游出土了良渚遗址,于是国内学界马上又抛出“长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一说,立马把光环套到了自己的祖宗头上,可那些人偏偏就对良渚遗址出土的古遗骸的Y染色体研究结果视而不见,M119占大多数,跟他们没什么关系嘛。 <p>明解缙《桂林大墟》诗云:“大墟(圩)江上芦田寺,百尺清潭万竹围,柳店积薪晨级后,獞人□叶裹盐归。”</p><p>《粤西丛载》卷二十四)永福县居民有“民三獞(壮)七”</p><p>《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百O六:永福附近之原百寿县是“(城)郭十里外,俱壮夷”,《永宁州?风俗》“南边,地颇平坦,夷延衰百数十里,多为獞人所居。”</p><p>近代的:</p><p>“荔浦古时居民绝大多数为壮,汉瑶较少。全县共三百个村,壮人住于咸亨通津等二百七十余村,其他族只占二十三村。”(民国三年顾英明修曹骏纂《荔浦县志》)</p><p>“蒙山县皆日瑶壮颇多,汉人较少”,全县“凡五里、曰龙回者,瑶壮居之十之七,为民者,吴村、张村、三里寨、杜莫寨四村而已”,曾有“百姓居三、瑶壮居七”(嘉庆十年清柱修纂《平乐府志》卷三十二)之称。</p><p>桂林官之韩应兆曾说:“桂之所辖为州二为县七,皆瑶壮与民杂处,故云不易治。”(康熙十二年陈洪畴修《阳朔县志》韩应兆著《重修阳朔县志叙》).</p><p>
<strong>请教江山北望先生:广西桂东的獞人失踪之谜 </strong></p> 上山下乡了。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花魂</i>在2008-3-19 10:46:20的发言:</b><br/>上山下乡了。<img title="僚人家园"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13.gif" align="middle"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div><p><strong>看来对獞人“</strong>上山下乡了<strong>”,<em>花魂 </em>先生很是快乐啊!</strong></p><p><strong>没有“</strong>上山下乡了<strong>”的。看来就是男的灭绝,女的掠为性奴了。要不怎么解释“父系都为中原汉族”,母系却有不少“越”?这样的结果<em>花魂 </em>先生一很快感了!</strong></p> <p><strong><font face="Verdana">东部的僚人上山下乡。</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广西的汉人知青插队。</font></strong></p><p>
</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花魂</i>在2008-3-19 13:08:38的发言:</b><br/><p><strong><font face="Verdana">东部的僚人上山下乡。</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广西的汉人知青插队。</font></strong></p><p><br/></p><img title="僚人家园" alt=""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12.gif" align="middle" border="0"/></div><p><strong><em>花魂 </em>先生又高潮一次了!</strong></p> 我是相信<font size="4">覃圣敏先生的</font> <p><font size="4">既然“覃圣敏等人漏洞百出的调查怎么到现在还有人拿出来当个宝呢??”不对。</font></p><p><strong><font size="5">那请 <font face="Verdana" color="#6e3c07">江山北望</font>先生 把您滴水不漏的调查亮出来给我们这些“没有几个对百越感兴趣而义愤填膺”人开开眼啊!呵呵……</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4"></font></strong></p><p><font size="4"></font></p> <p><font size="4">反而是某些人对他自己认定的汉人却不自称“汉人”很是“义愤填膺”啊!</font></p><p><font size="4">-----------------</font></p><p><font size="4">不对吧,应该是某些人对自己认定的百越后代却没有几个对百越感兴趣而义愤填膺把</font></p><p><font size="4">说实话,就是因为大家特别是我们汉族对某些胡乱考证的所谓专家,除非没“考证”到自己头上,一般都是不在乎的,否则覃圣敏等人漏洞百出的调查怎么到现在还有人拿出来当个宝呢??</font></p> <p>汉人不<font size="4">自称为“汉人(哈)”,却自称“布壮”,不是很有趣吗?</font></p><p><font size="4">反而是某些人对他自己认定的汉人却不自称“汉人”很是“义愤填膺”啊!</font></p><p><font size="4">哈哈……</fo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