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4 22:23:10编辑过] <p><font size="6"> 布依文中既然增加了送气清塞音 p t k ,为什么不顺便增加 py、</font></p><p><font size="6">ky、kv这几个音呢?</font></p><p><font size="6"> 我觉得僚语要是增加送气清塞音 p t k 和 塞擦音 z 的话,应该用来拼写南僚的<font color="#ff0000">方言</font>词和按新音借入的新借词。在标准语里,南僚语读送气音或塞擦音、北僚不读送气音或塞擦音的词,应该按北僚语来拼写。当然不禁止南僚人民用送气声母或塞擦声母来拼写他们的词,我觉得这些可以在另一套南僚方案或别的地方如山歌、书信中使用。老借词也应该用北僚语的习惯,包括用老借词造的新词。</font></p><p><font size="6"> 好像有点霸道。</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4 19:29:22编辑过] <p><a href="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22&ID=3744&page=1">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22&ID=3744&page=1</a> 这里有壮文方案和布依文方案的比较,</p><p>两个方案的差别是很小的,布依方案里的P T K 仅用于拼写汉语借词,</p><p>你说的几个声母的读音和汉语拼音的读音进本一致,</p><p><font size="5">这几个 ian iang uan uang韵母在汉语借词中怎么读 汉语拼音怎么读就怎么读,布依方案规定汉语借词使用西南官话读音,因为布依族地区只有西南官话,</font></p><p><font size="5">布依方案中J 对应壮文的G/GY, 布依文中有 mb 的.</font></p><p><font size="5">qy qv 这两个声母在壮语的一些土语里也是有,布依族地区普遍存在.</font></p><p><font size="5">声母韵母的读音,只要你懂得例字的发音就知道他的发音了,</font></p> 谢谢<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strong>越僚</strong><font color="#000000">贝侬的解答,有些我看错了,正想修改一下呢!忘了在僚语论丛中有对照,怎么会放在那边呢?</font></font>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p>布依文中既然增加了送气清塞音 p t k ,为什么不顺便增加 py、ky、kv这几个音呢?<br/></p></div><p>因为布依文规定的汉语借词是直接借用西南官话(贵州话)而不是象壮语的新借词一样还转化为带有壮语口音的西南官话,所以是不可能有py ky kv这样的声母的,因为真正的汉语是没有j、w等辅音介音的,而是元音i、u等元音介音。这几个新借词声母在壮文、布依文里的表现应该分别如下:</p><p>票 壮文byau 布依文piaoq</p><p>乔 壮文gyauz 布依文qiaof</p><p>矿 壮文gvang 布依文kuangq </p><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p>qy qv 这两个声母在壮语的一些土语里也是有,布依族地区普遍存在.</p></div>这两个声母都是带有喉浊音的半元音声母,在壮语北部方言的几乎所有土语,包括标准语所在地的武鸣话都是有的,如qyouq(在)、qviq(鸡等扒地),但是壮语标准语据说是为了照顾南部方言所以没有收录这两个声母。而是把这两个声母分别并入了 y 和 v 。所以就变成了youq(在)、viq(鸡等扒地)。壮语南部方言里普遍没有这两个声母,但德靖土语的德保话也有这两个声母,我创制的德靖南僚文字方案,就直接将这两个声母规定为 i- 和u-,如: ious(在)、ia(药),ues(转、避让)、uins (怨)等,但同一个土语的靖西话已经没有了这两个声母,而是象标准语一样将这两个声母直接并入了y和v声母。我个人认为这两个声母作为壮语北部方言十分普遍的声母,应该照样收录进标准语方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4 21:14:11编辑过]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以下是引用vaiz在2006-12-24 17:05:00的发言: <p>j 舌面不送气轻擦音。发音时,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路,<br/> 声带不颤动,气流从窄缝中挤出,先爆发后摩擦成音。如:jeeh角落 jah沙滩 </p><p>q 舌面送气清塞音。在发 j 音时,送出一股强气流,冲开舌面阻碍,爆发摩擦成音。<br/> 如:qiqqiuf 气球</p><p>不知这两个是什么?一个擦音,一个塞音。</p></div><p><font size="4"><strong>这两个都和汉语拼音一摸一样,是舌叶塞擦音。</strong></font></p><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p>s 齿清擦音,发音时,舌尖轻抵上齿背,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br/> 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如:soh直seeh密集 </p><p>r 齿浊擦音。在发s音时,气流震动声带,通过齿间窄缝时摩擦成音。<br/> 如:rah根roh漏</p><p>这两个是什么?我总是学而不专,国际音标没学到几个,书放在家里了,没怎么看。</p><p>……</p></div><font size="4"><strong>这两个声母在布依标准语(第一土语望谟话)里的发音,都是齿间擦音,但一个s是清音,一个r是浊音,前一个s和壮文的s[θ]一样(但布依语的第二土语是纯粹的声母,和汉语普通话的s一摸一样);第二个r则是和英语的浊辅音一摸一样,和清辅音s对立。</strong></font> <p>这两个声母都是带有喉浊音的半元音声母,在壮语北部方言的几乎所有土语,包括标准语所在地的武鸣话都是有的,如qyouq(在)、qviq(鸡等扒地),但是壮语标准语据说是为了照顾南部方言所以没有收录这两个声母。而是把这两个声母分别并入了 y 和 v 。所以就变成了youq(在)、viq(鸡等扒地)。壮语南部方言里普遍没有这两个声母,但德靖土语的德保话也有这两个声母,我创制的德靖南僚文字方案,就直接将这两个声母规定为 i- 和u-,如: ious(在)、ia(药),ues(转、避让)、uins (怨)等,但同一个土语的靖西话已经没有了这两个声母,而是象标准语一样将这两个声母直接并入了y和v声母。我个人认为这两个声母作为壮语北部方言十分普遍的声母,应该照样收录进标准语方案。 </p><p>据说是因为 [?j] [?v] 两个声母的词少,各地不一致,所以标准语没有采用。</p><p><strong><font size="4">这两个声母在布依标准语(第一土语望谟话)里的发音,都是齿间擦音,但一个s是清音,一个r是浊音,前一个s和壮文的s[θ]一样(但布依语的第二土语是纯粹的声母,和汉语普通话的s一摸一样);第二个r则是和英语的浊辅音一摸一样,和清辅音s对立。</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4">那布依语标准语里,是用[θ]还是用?</font></strong></p><p>z 和 j , c 和 q 完全可以合并吧?为什么要分立两个?</p> <p><font size="5">这几个 ian iang uan uang韵母在汉语借词中怎么读 汉语拼音怎么读就怎么读,布依方案规定汉语借词使用西南官话读音,因为布依族地区只有西南官话,</font></p><p><font size="5">那在汉语借词中的这些声母不会和民族固有词的相混吗?(我的理解是ian iang uan uang中的a仅表示长音或过渡音倒e,不像汉语中读成 a)</font></p> 正因为怕混淆才将汉语借词的调号规定为YFJQ.凡是带这样的调号的都按汉语西南官话的读音来拼读.<font size="5">ian iang uan uang已经注明用用于汉语借词,当然按汉语拼音的读法,了解了规则就好办了.</font> <p>正因为怕混淆才将汉语借词的调号规定为YFJQ.凡是带这样的调号的都按汉语西南官话的读音来拼读.ian iang uan uang已经注明用用于汉语借词,当然按汉语拼音的读法,了解了规则就好办了.</p><p>ian 发音时,先发元音i-,音拉长,然后舌位稍微下降后缩,<br/> 向[反倒写e]音移动,接着舌尖抵住上齿龈,同时软腭下降,堵住鼻腔通路,<br/> 气流通过鼻腔共鸣发出-n韵尾。 <br/> 如:bians变yianh递 <br/>iang 发音时,先发元音i-,音拉长,然后舌位稍微下降后缩,<br/> 向[反倒写e]音移动,接着舌尖抵住软腭,同时软腭下降,堵住鼻腔通路,<br/> 气流通过鼻腔共鸣发出-ng韵尾。<br/> 如:diangz糖xiangl年节<br/>uan 发音时,先发元音u-,音拉长,然后舌位稍微下降前伸,<br/> 向[反倒写e]移动,紧接着舌尖抵住上齿龈,同时软腭下降,堵住口腔通路,<br/> 气流通过鼻腔共鸣发出-n韵尾。<br/> 如:guanc管suanl园圃 <br/>uang 发音时,先发元音u-,音拉长,然后舌位稍微下降前伸,<br/> 向[反倒写e]移动,紧接着舌根抵住软腭,同时软腭下降,堵住口腔通路,<br/> 气流通过鼻腔共鸣发出-ng韵尾。<br/> 如:nuangx弟xuangs放留</p><p>这不是用于拼写民族词了吗?是不是调号是 y f j q 的,就是西南官话读, 不是这些调号的,就按长音来读?</p> <p>是不是调号是 y f j q 的,就是西南官话读, 不是这些调号的,就按长音来读?</p><p>对!</p> <p>那就是韵母形式相同(调号不同),读音不同了。</p><p></p><p>声母 sl 在壮语南部方言多数调查点和北部方言的右江土语、桂边土语很常见,其发音与 s 有较大差异,壮文方案也应该增设这个声母。</p><p>壮语里 r 声类分化、对应比较复杂,也应该使用r、hr两个声母形式以作区分</p><p>这是引沙南兄的话。我在书上看见,边擦音[ sl ]与[ s ]、[ θ ]是同一音位的,不是对立关系,用增加吗?</p><p>这个喉浊音 hr 是什么?</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4 22:52:12编辑过]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