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3-9-25 03:23:00

[转载]对当前壮文进校工作的一些思考

原载《三月三》(少数民族语文)2003年第5期(2003年9 月1日出版)<p>对当前壮文进校工作的一些思考<br>张海英<p> &nbsp; &nbsp;壮文进校已有二十多年了,但壮汉双语文教学至今仍停留在实验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壮文进校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壮汉双语文教学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九十年代初期,壮文进校工作从民语部门移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后,壮文实验学校开始被压缩调整。而调整后大部分实验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理想,给世人予“壮文大滑坡、大溃退”的感觉。壮文路在何方?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无论是对壮文进校工作的现状,还是对其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一<p> &nbsp; &nbsp;壮文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是党和政府依据壮族人民的意愿,于1957年创制出来,并批准在壮族地区推行使用的。“文革”期间被迫中断。1980年6月,区党委决定恢复推行使用壮文,并明确提出要积极稳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壮族地区学校、农村、机关逐步推行使用壮文的指导思想和搞好重点、逐步铺开的做法,为壮文的恢复推行使用指明了方向。<br> &nbsp; &nbsp;作为壮文推行使用的重点,壮文进校是1981年开始的。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二十多年来壮文进校工作?这是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壮文进校工作才能在总结经验教训中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br> &nbsp; &nbsp;总的来说,壮文进校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1年9月始至1990年6月止。在这个阶段,壮文实验学校从2个县8所小学逐步发展壮大。“到1990年,全区壮文进校实验已发展到45个县(市),共有小学306所,1071个班,学生30879人;民族中学发展到26所,72个班,学生3749人。”① 壮文教师约2000人(包括学前班教师)。在这个阶段,壮文进校实验工作很顺利,壮汉双语文教学进展也很正常,各教学校点经过不断努力,探索出了开设汉语文最佳时间为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曾出现武鸣县庆乐小学、贵港市古山小学等国家级教育先进单位。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总结出“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的壮汉双语文教学“十六字”方针。<p> &nbsp; &nbsp;第二阶段是从1990年7月开始至今。壮文实验学校开始拨归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壮汉双语文教学成为壮族地区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正确的,也是完全必要的。但是,由于当时没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宣传工作,对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壮文实验校点移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桂政办61号文和其他有关政策学习不够,领会不深,认识不足,在具体工作中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失误。在移交过程中,有的县消极对待,等待精简,被撤消壮文实验的县认为这次壮文彻底完蛋了。因此,各级政府在尚未考虑壮文的持续发展和没有充分协商的情况下,便急忙瓜分民语部门和壮校的财产,造成思想混乱,人心动荡,老壮文工作者灰心丧气,年轻人认为搞壮文没有前途。移交后,壮文实验校点曾作多次调整,“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和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01年7月份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统计,到2001年11月份止,全区共有23个县(市、区)64所壮文实验小学,61个教学点,小学生19600人,分布在46个乡镇;有24所民族中学,初中生17318人(其中壮文班学生4900人)。”② 移交后,壮文进校工作受到强烈冲击,教学质量明显下降。据自治区民语委1999年6月至9月对全区壮文实验校点的专项调查资料表明,在23个壮文保留县、市中,有13个县、市的壮文实验学校的教学质量停滞不前。其中,隆安、宾阳、天峨、田林、上思、来宾等6个县的壮文实验学校教学质量滑坡;上林、扶绥、田阳、德保、乐业、巴马、钦州市钦北区等7个县、市区的壮文实验学校教学质量不稳定;还有的壮文实验学校披着壮文实验的外衣而根本不上壮文课或壮文课时严重不足,出现了挂羊头买狗肉的现象,让群众产生“壮文大滑坡、大溃退”的感觉。<p> &nbsp; &nbsp;造成目前壮文实验学校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恢复壮文及壮文进校移交的准备工作没做好,加上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有关部门在壮文进校的定点布局上考虑不周,设点不很合理,壮文经费又没有随物价的上涨而上调,因此出现壮文实验学校教学质量滑坡就不足为奇了。<br> &nbsp; &nbsp;当然,壮文实验学校教学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壮文工作没有立法,使它受到了诸多的人为干扰。有关民族语文地位与作用的问题,国家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推行使用壮文,就必须根据这些法律法规制定一些规定或条例,使这项工作有法可依,避免随意性,并真正地体现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然而,壮文恢复推行使用已二十多年了,至今仍没有立法。无法可依,在工作中随意性大,严重制约着壮文进校工作。<p> &nbsp; &nbsp;缺乏对壮文的热情和对恢复推行使用壮文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足,也是壮文进校工作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br> &nbsp; &nbsp;在壮族地区推行使用壮文,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壮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光辉政治形象,而且实践证明,壮文进校使用壮汉双语文教学能迅速提高壮族地区基础教学的质量,这对发展壮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和各项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br> &nbsp; &nbsp;壮族地区文化教育一向很落后。贵港市古山小学使用壮汉双语文教学获得了巨大成功,给我们展示了一条迅速提高壮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br> &nbsp; &nbsp;遗憾的是人们很少去正视和重视这些问题,反而极力去无端诋毁壮文工作,特别是诋毁壮文进校工作。壮文究竟有多大的威信?<br> &nbsp; &nbsp;武鸣县双桥壮话的语音是标准音点,但武鸣县双桥竟然不推行使用壮文,这难道不是壮文工作的一大失策?早年武鸣县庆乐小学开展壮汉双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壮文进校和壮文扫盲工作都产生积极的影响。贵港市古山小学的壮汉双语文教学成绩一直都很突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壮族的干部群众,是否以满腔热情去推行它的经验?尤其是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今天,如何探索出一条迅速改变壮族地区文化教育落后的新路子?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去思考的大问题。<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二<p> &nbsp; &nbsp;目前,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为少数民族迫切要求加快发展本民族经济。而要快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推行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便捷之路。<br> &nbsp; &nbsp;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广西的自治民族。壮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独特的民族心理素质,悠久的民族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但在历代统治者实行歧视、压迫和奴役少数民族政策的情况下,壮族人民被剥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权利。由于没有文字作纽带,壮族光辉灿烂的文化无法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壮族地区的经济文化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为了改变壮族地区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但收效甚微。解放五十多年来,壮族地区学校仍普遍存在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和教学质量低的现象。据调查,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的实际入学率只有80%左右,巩固率只有60%左右,毕业合格率只有15%左右,有的少数民族山区还达不到2%,出现了“一二年级满堂坐,三四年级空位多,五六年级没几个”的不正常现象。2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县文盲半文盲的成年人占人口总数的50%以上。基础教育“三率”低,中学基础差,大大影响壮族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壮族地区高中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及经济建设的发展。<p> &nbsp; &nbsp;推行使用壮文是关系到1600万壮族人民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权利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区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大问题,是为了尽快提高壮族人民文化科学素质,发展和繁荣壮族文化,加速壮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措施。壮汉双语文教学在壮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br> &nbsp; &nbsp;(一)使用壮文教学,语言、思维、文字三统一,解决了壮族地区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的语言隔阂和书写困难等问题,不仅能充分发挥壮族学生母语思维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浓郁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较早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的全面发展,并能顺利过渡到中、高年级,为今后的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在巴黎召开的“研究各国本民族语文为教育工具”会议上指出:“母语是入门教育和取得成功的关键,是进行扫盲教育,扫除愚昧、歧视和贫穷的有力工具,对振兴民族具有潜在的催化作用。”③<p> &nbsp; &nbsp;(二)实施壮汉双语文教学,有利于壮族学生学好第一、第二语言文字。壮文实验学校小学一年级学生经过学前班一年的学习后,已初识壮文。在汉语教学中,只要抓住壮文的声、韵母和汉语拼音的声、韵母的异同点作对比教学,一般用二、三十个课时就能学好汉语拼音。掌握了汉语拼音就能解决汉字的读音,掌握了壮文就能用壮文释义。只要贯彻执行“以壮为主,壮汉结合”的教学方针,就能达到“以壮促汉,壮汉兼通”的目的。<br> &nbsp; &nbsp;再说,壮语与英语同属于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书写符号相同,发音、拼音方法有相同或相近之处,壮族学生掌握壮文后,对学习英语有促进作用。大多数民族中学都反映,学壮文的学生英语科成绩都比较好。如武宣县新隆中学1998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英语智能竞赛(初中类),只有壮文班2名学生获奖,其中谭家展获一等奖,陆延桥获鼓励奖。<br> &nbsp; &nbsp;(三)实施壮汉双语文教学,提高壮文实验学校的教学质量。壮文是科学的拼音文字,文言一致,易学易懂易用。壮族学生入学前已有五、六年的母语听、说训练,入学后,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已掌握相当数量的壮语词汇,为学好语文奠定基础。语文是工具,是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接受壮汉双语文教学的学生掌握这一工具后,独立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各科成绩均比当地汉文校点学生的成绩好。如贵港市覃塘区比较偏僻的古山小学在没有实施壮汉双语文教学前,教学成绩一直列贵港市覃塘区135所小学之末,1984年实施壮汉双语文教学后,教学成绩突飞猛进,1999年古山小学毕业班学生参加贵港市小学统测,成绩排在覃塘区135所小学的第七名;以单科积分记,语文排第三,语文、数学双科及格率100%。<p> &nbsp; &nbsp;(四)推行使用壮文,能加快科技传播步伐,促进壮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壮族地区经济落后,科技与经济严重脱节,许多基本的科技常识还远未普及。是什么造成这种局面的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教育落后,劳动者素质低等,但是,对于以壮语为主要交际工具,文盲半文盲占大多数的壮族群众来说,要掌握和应用以汉语文为传播媒介的科技知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语言文字障碍导致科技传播不畅是制约壮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列宁说:“一个充满文盲的国家是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的。”④ 同样道理,一个充满文盲的地区也是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千百万人民群众只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才能在文化、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获得巨大的进步”,⑤ 所以,“只有在发展民族文化的条件下才能真正使各落后民族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⑥ 可见,在壮族地区只有推行使用壮族人民最熟悉、最好理解的壮文,才能扫除文盲,广大壮族人民才能更有效地学习、掌握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壮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三<p> &nbsp; &nbsp;壮文在进校教学中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广。本人曾从事壮文进校管理和研究工作多年,在工作中感到要做好壮文进校工作,使之能稳步、健康地发展,必须采取如下措施:<br> &nbsp; &nbsp;(一)加强领导。壮文推行使用的关键在领导,如果没有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并加强对壮文工作的领导,壮文工作则难以顺利进行。目前,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政府部门把精力集中在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环节上,往往会或多或少地忽视民语工作。因此,要巩固和发展壮文进校这个阵地,必须加强领导。国发32号文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要重视民族语文工作,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从各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br> &nbsp; &nbsp;(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壮文的社会影响。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宣传党的民族语文政策和推行使用壮文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等,肃清“左”倾思想流毒的影响,消除干部群众对壮文的疑虑,提高他们使用壮文的自觉性,扩大壮文的社会影响,为壮文进校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br> &nbsp; &nbsp;(三)加大壮文进校工作的管理力度。目前,壮文进校工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政策与措施不配套,由此派生出如管理不力、经费不足、人员编制不明确等问题。有关壮文经费不到位和被截留挪用的问题,在23个壮文保留县、市中近半数有此情况。如隆安县1993-1998年区教委拨款727500元,实际到位253000元,尚欠474500元;宾阳县1993-1998年应拨款930000元,实际到位570000元,尚欠290000元。因此,必须加大壮文进校工作的管理力度,保证壮文进校所需经费、编制等。<br> &nbsp; &nbsp;(四)必须贯彻执行壮汉双语文教学的“十六字”方针。区政府制定的壮汉双语文教学“十六字”方针,是多年壮汉双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是壮汉双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导方针。实践证明,壮文实验学校只要贯彻执行“十六字”方针,教学质量就高,反之就低。<p> &nbsp; &nbsp;(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壮文实验学校普遍存在师资队伍人心不定、力量不足、素质偏低等问题。严重影响壮文进校工作和壮汉双语文教学质量。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人手:<br> &nbsp; &nbsp;1、提高壮文教师的待遇,稳定壮文教师队伍。(1)必须按时足额发放壮文教师的工资奖金。(2)在购房、评职称、提工提干等方面一视同仁;(3)宣传和以资鼓励壮文教师热爱壮文、献身壮文的精神。总之,稳定教师队伍的根本问题就是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使壮文教师和汉文教师一样,受到全社会的尊重。<br> &nbsp; &nbsp;2、抓好壮文师资培训,提高壮文教师素质。目前,在全区壮文实验学校中,普遍存在教师素质偏低的问题。据自治区教育厅和自治区民语委2001年7月联合调查的资料表明,在全区壮文实验学校1246名壮文教师中,能胜任壮汉双语文教学的教师只有621人,占49.84%,不胜任的有625人,占50.16%。壮文教师素质低严重制约着壮文进校工作的发展和壮汉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办法,培训学历、专业不合格的壮文教师,使他们不仅热爱本职工作,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能胜任壮汉双语文教学工作。<p> &nbsp; &nbsp;(六)改革壮汉双语文教学模式。<br> &nbsp; &nbsp;1、改革壮汉双语文教学的课程设计。必须从壮族地区的语言实际和经济情况出发,针对不同地区学校设计两种不同的课程,即两条腿走路的办法。第一种是在壮族聚居区以壮文教学为主,开设汉文必修课;第二种是在壮汉杂居区学校开设壮文课,但以汉语文教学为主,<br>扩大壮汉双语文教学范围。无论哪一种课程设计,都要求学生毕业时达到壮汉兼通。<br> &nbsp; &nbsp;2、调整壮文进校教学结构。目前,壮文进校结构单一,高中暂不开设壮文课,壮文职业技术教育一穷二白。所以,壮文实验学校必须走“农科教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根据当地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开办职业技术教育或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商品意识,使学生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br> &nbsp; &nbsp;3、引进现代先进教学手段。在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和掌握能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各种技能。学校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引进现代先进教学手段如幻灯机、录音录像机、电子计算机,语音实验室辅助教学等。<p> &nbsp; &nbsp;但是,壮文实验学校因经费困难,目前还没有条件运用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根据国家教委电1号文关于《中小学及中等师范学校电化教学设备配备标准》的要求,各壮文实验学校应该积极发展电化教学,逐步完善电教设备。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教育要适度超前发展。政府应当根据广西的实际能力,加大壮文进校的资金投入。<br> &nbsp; &nbsp;壮文进校是壮族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多年的教学实验足以证明:壮文进校实施壮汉双语文教学,不仅能发挥壮族学生母语思维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还能较早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的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我们要本着对民族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认真总结,勇于探索,敢于改革,努力做好壮文进校工作。我们相信,只要做好壮文进校工作,壮文就一定会在西部大开发的征程中,在壮族人民追赶新世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步伐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p><br> &nbsp; &nbsp;注释:<br> &nbsp; &nbsp;①郑作广:《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扎实推进壮文进校实验工作——广西壮文进校实验工作20年回顾》,载《广西壮汉双语文教学研究》,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br> &nbsp; &nbsp;②郑作广:《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扎实推进壮文进校实验工作——广西壮文进校实验工作20年回顾》,载《广西壮汉双语文教学研究》,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br> &nbsp; &nbsp;③《民族研究》1988年第5期第52页。<br> &nbsp; &nbsp;④《列宁全集》第25卷第3页。<br> &nbsp; &nbsp;⑤《斯大林全集》第11卷第305页,人民出版社1955年出版。<br> &nbsp; &nbsp;⑥《斯大林全集》第12卷第320页。<p> &nbsp; &nbsp;主要参考资料:<br> &nbsp; &nbsp;广西区民语委《壮文工作通讯》。<br> &nbsp; &nbsp;广西区民语委关于《全区23个县市壮文进校情况汇报》。<p><br>(本文作者系广西区民语委研究室助理研究员)<br>

hong21131 发表于 2003-10-7 08:36:00

希望有更多人支持!大家都要努力啊!!1

季人 发表于 2003-10-9 13:27:00

我在新疆旅行的时候,看到各种正式场合,如企事业单位门牌、商店广告、车票、交通指示牌、收据等,都同时使用汉文和一种少数民族文字(维文、哈文或蒙文)。<br>如果在广西的壮族聚居区也能以这样的力度来推动壮文的使用,将会使壮文更容易为大家所熟知并接受。<br>要实现这一目标,当然需要大量壮文人才。在壮文人才成为热门需求的情况下,又会反过来推动壮文教育的发展,也改变人们“学壮文没有用处”的观念。

dudu 发表于 2003-10-12 18:35:00

我是一个汉族人 但对壮族比较感兴趣.我去过一次桂林,看见在一些政府机关的门牌上写了一些像拼音一样的东西但仔细一看又看不懂,后来才知道是壮文。<br>我看了论坛上的好多文章 发现壮语里有好多的汉语借词 不知道为什么壮语不使用类似于日语一样的“汉壮夹用”的文字?这样也可以让一些想学壮语的汉族人的兴趣嘛。再说一个东方的民族使用拉丁文字总让人感觉有点怪。

venjiebiao 发表于 2003-10-12 19:49:00

下面引用由dudu在 2003/10/12 06:35pm 发表的内容:<br>我是一个汉族人 但对壮族比较感兴趣.我去过一次桂林,看见在一些政府机关的门牌上写了一些像拼音一样的东西但仔细一看又看不懂,后来才知道是壮文。<br>我看了论坛上的好多文章 发现壮语里有好多的汉语借词 不知道 ...<br><p>壮语有方块文字,但方块字学习难度较大,相对来说,拼音文字要容易些,<br>东方民族用拉丁字母文字的也很多啊,习惯了就好了,看多了就习惯了,呵呵<br>

红棉树 发表于 2003-10-13 10:07:00

dudu网友可能不了解壮族的民间其实还是流行着一种方块壮字,是用汉字的六书构字法来组造表达壮语意思的文字,中间也夹用大量的汉字来表达借词或者音训,这种文字虽然不是很科学,而且各地的字形也不统一,但是从古至今,在民间相当流行,是壮族民间唯一自发使用的文字,对民间文化的留存起到巨大的历史和现实作用。<p>东方的民族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例子很多,如越南语、马来西亚语、菲律宾语(他加禄语)等。壮族使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在文字的科学性上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其简单易学、表音准确的特性,使得壮族人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比起一个一个字去积累的汉字的学习,无疑是便捷和科学很多。当然,目前拼音壮文还没有在壮族地区普及开来,那是有着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的,我们也正在期待壮族地区的政府与民间一起克服各种制约因素,给拼音壮文创造一个公正的普及环境。

南粤孤客 发表于 2003-10-13 12:12:00

&nbsp; &nbsp; &nbsp;“再说一个东方的民族使用拉丁文字总让人感觉有点怪。 ”<p> &nbsp; &nbsp; &nbsp; 不一样就让你“感觉有点怪”!如果没有让你感觉“怪”的东西存在,那还可以是另一个民族吗?你是少见多怪罢了!

侬氏春秋 发表于 2003-10-14 00:07:00

对不起,我还是喜欢古壮字。

venjiebiao 发表于 2003-10-14 23:14:00

下面引用由侬氏春秋在 2003/10/14 00:07am 发表的内容:<br>对不起,我还是喜欢古壮字。<br><p><br>你有汉文化基础,学起来相对容易些,但也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积累,不是吗?拼音文字就比较来说容易多了,只要你懂状语,学会声母韵母就能记录你的思想了,你说不是吗?推广语言还是要考虑广大的汉文化水平低的老百姓, 是不?贝侬

侬氏春秋 发表于 2003-10-15 00:00:00

这个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觉得现在的拼音壮文普及不开,大多数壮族人都没有接受拼音壮文教育的机会,所以还不如直接用大家都在用的汉文来改造一下,可能更加方便一点。不过,如果拼音文真的那么好学,我也挺想试学一下。

venjiebiao 发表于 2003-10-15 00:11:00

试试吧,不难的,论坛里就有壮语方案,你行的贝侬。

Lajmbwn 发表于 2003-10-20 15:18:00

Sawcuengh doihingz mbouj ok, cwzyin youq Cingfuj, goj youq gyang biengz.<br>书壮推行不出,责任在政府,亦在中寰。<p>Muengh cingfuj caeuq gyang biengz caezgya ok rengz, caencingq hawj Sawcuengh youq Diegcuengh doihingz hwnjdaeuj.<br>望政府与中寰齐家出力,真正许书壮在域壮推行升临。

侬氏春秋 发表于 2003-10-21 00:31:00

试试翻译12楼:<br>壮文推行不开,责任在政府,也在民间。<br>希望政府与民间齐心协力,真正让壮文在壮族地区推行开来。<p>我翻译得对不对啊?有汉字壮读方案,真方便。 :)

Lwgyungh 发表于 2003-10-21 16:26:00

Danghnaeuz Swcigih cujciz yungh Vahcuengh Sawcuengh daeuj guh Cwngfuj Gunghcoz Baugau,gvaqlaengz Sawcuengh gunghcoz lij hoj guh lwi?<br>如果自治区主席用壮语壮文作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往后的壮文工作还会难做吗?

Lajmbwn 发表于 2003-10-22 13:27:00

13楼翻译得丝毫不差。<br>14楼的意见也很好,不过不知道现在的代主席陆兵有没有这个意识。

蒙面人 发表于 2003-10-22 21:48:00

现在还所谓的不伦不类的壮文辩护?如果是真正的尊重壮文那应该使用古壮文,因为不管古壮文如何难学,那是先辈留下的,那才是真正应该保护的。<br>大家要记住现在所谓的壮文是57年那一群“十分可爱”的新中国语言学者不负责任胡乱编造的出的另类语言。如果各位是壮文学者,我可真为大伙感到悲哀--因为其中最致命的一条便是在研究古壮文学是最大的障碍便是你不得不将古壮文记载的典籍译成“现代”壮文!!!!!!!<br>如果大家为了壮文化的发展就必须抵制现在所谓的“官方”壮文而使用民间壮文(这才是真正的壮文,如果你们认为民间壮文与汉字十分接近而就不是壮文的话那么所谓的官方壮文又是什么玩意???)<br>我曾听人说道解放时我们伟大无比的中央民族政策决策者们将非苗非汉的广西一代居民划为壮人,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侬氏春秋 发表于 2003-10-23 00:38:00

楼上的,壮文只是根据壮语的语音现实创造出来的拼音文字,怎么可能是某些人“不负责任胡编乱造”?我以前不知道壮文,但自学得很快,这种文字很科学,并不象你说的那样是什么“另类语言”,别说这样阴阳怪调,误导了大伙!<p>民间壮文当然要支持,但官方的壮文也要支持,你的“非苗非汉”才是十足的怪论!壮族自古以来就繁衍生息在岭南大地之上,是岭南最早的土著居民,并不会因为别人不承认她的存在就不存在,也不会应为别人生造出来就可以随便捏造出来,中国解放后定出壮族族称只是承认了壮族存在的事实而已。这就是我的看法!

luomaren 发表于 2003-10-23 15:41:00

下面引用由蒙面人在 2003/10/22 09:48pm 发表的内容:<br> 现在还所谓的不伦不类的壮文辩护?如果是真正的尊重壮文那应该使用古壮文,因为不管古壮文如何难学,那是先辈留下的,那才是真正应该保护的。 <br>大家要记住现在所谓的壮文是57年那一群“十分可爱”的新中国语言学者不负责任胡乱编造的出的另类语言。如果各位是壮文学者,我可真为大伙感到悲哀--因为其中最致命的一条便是在研究古壮文学是最大的障碍便是你不得不将古壮文记载的典籍译成“现代”壮文!!!!!!! <br>如果大家为了壮文化的发展就必须抵制现在所谓的“官方”壮文而使用民间壮文(这才是真正的壮文,如果你们认为民间壮文与汉字十分接近而就不是壮文的话那么所谓的官方壮文又是什么玩意???) <br>我曾听人说道解放时我们伟大无比的中央民族政策决策者们将非苗非汉的广西一代居民划为壮人,你们对此有何看法?<p>不好意思占用网站资源玩个文字游戏,以原著者思维方式造句。<p>现在还所谓的不伦不类的汉文辩护?如果是真正的尊重壮文那应该使用古汉文,因为不管古汉文如何难学,那是先辈留下的,那才是真正应该保护的。 <br>大家要记住现在所谓的汉文(和汉语拼音)是五十年代那一群“十分可爱”的新中国语言学者(及领袖的支持)不负责任胡乱编造的出的另类语言。如果各位是汉文学者,我可真为大伙感到悲哀--因为其中最致命的一条便是在研究古汉文学是最大的障碍便是你不得不将古汉文记载的典籍译成“现代”汉文(和汉语拼音)!!!!!!! <br>如果大家为了汉文化的发展就必须抵制现在所谓的“官方”汉文而使用民间汉文(这才是真正的汉文,如果你们认为和汉语拼音与拉丁字母十分接近而就不是汉文的话那么所谓的官方汉文又是什么玩意???) <br>我曾听人说道解放时我们伟大无比的中央民族政策决策者们将说非西南官话非北方汉话的广西一代居民划为汉人,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壮族万岁 发表于 2003-10-23 16:05:00

luomaren 贝侬真是精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对当前壮文进校工作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