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笔头 发表于 2006-3-25 13:54:00

<P align=center><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1a42e6 size=4>(二十六)民族的也是世界的</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告别老画家,我们在那些观光客很少愿意逗留的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里呆了一定的时间,徐总不停地拍那些石雕说是给黄总搜集资料、我就关心女红方面的历史,松本光太郎教授依然是什么东西都感兴趣,又是拍照又是录像,我不知道这个博物馆是不是允许外国人来拍,更不知道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的松本光太郎教授,(假如不开口介绍自己是日本人的话我们仅仅从外表上,是看不出他的日本国籍的)当看到资料上介绍瓦氏夫人抗倭寇时心里是怎样的想法。他与我们谈话时,倒是非常客观地说:“倭寇,其实也不能说就是代表日本人,他们实际上是一些流盲于沿海一带的海盗。”是啊,哪个民族没有败类呢?因为这难道就能否定一个民族么?(说这话时,我想肯定有人会听着不舒服,会说咱没有骨气、忘本、亲日等等。可是,在国家危难当头,别忘了那句话:“只要还有湖南人在,中国就不会亡!”笔头身上,不仅承传着先祖文能诵读诗书武能保境安民的基因,也承传了湖南人的游侠性格、流淌着湖南人的热血啊!史书上记载的“湘军”中,赫赫有名的“竿军”就是由笔头家乡方圆不过百十公里的子弟兵组成,不说曾国藩调用湘军最后平息了“天平天国”这清廷眼中钉的历史,近代史上数一数,无论是沪凇会战嘉善抗日还是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破衣烂衫的“竿军”能使装备精美的美军闻风丧胆。先烈的事迹,可歌可泣。什么?笔头是女的?在国家民族危难当头,传说中的花木兰代父从军,谁说女子不如男?史书上有文字可考证的瓦氏夫人的榜样,不是就在眼前写着吗?现实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材啊。呵,吹远了。)</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再看那宣传橱窗上有这样地介绍广西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广西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2005年9月9日正式揭牌开馆,这是继贵州、广西、内蒙古等省区建成苗族、布依族、汉族、侗族、瑶族、蒙古族等7座生态博物馆之后的全国首座壮族生态博物馆。</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于2004年4月24日在靖西县旧州街破土动工,由展示中心和旧州的原状保护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3125平方米。椐考证,生态博物馆区域内壮族原住居民已在这里生活1000多年的历史,其特有的自然遗产和鲜活的文化特色,为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特殊环境。在装饰一新的的博物馆内,展示出壮族概况、历史沿革、壮族服饰、生产生活用具、民间手工艺品等,旧州的原状保护则用于展示壮族建筑的发展过程。”</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我奇怪一个日本人,为什么对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如此着迷呢?松本说,他在国内就是研究民俗学的,曾在美国认真做过学术交流,也去过夏威夷等地,专门研究土著居民的文化传统习惯。来到中国,也不是第一次了,几年前就与徐总交上了朋友,去过贵州凯里研究苗族风俗,对广西也不陌生,不仅喜欢这里的山水,也喜欢上了广西的山歌,并把它翻译成英文向世界推荐。这次来到广西看春节新歌会后,下一站将是去云南。</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看了壮族在线的公告,我知道松本教授是这次歌会的赞助者之一。他从自己的研究经费中拿出钱来,支持壮族文化的宣传推广,“一个外国人,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文化建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宏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先是到了贵州,现在在广西,明天还要去云南。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我们大家都要学习松本光太郎这种大公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我向松本光太郎调侃着。不知道他读过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没有,从他谦和的笑容里,我是判断不出来的。<BR></FONT></P>
<P align=center><BR></P>
<P align=cente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3/200632513541795860.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
<P align=center>松本光太郎</P>
<P align=center>假如不介绍,你能看出他是日本人吗?</P>
<P align=center><BR> </P>

蓝笔头 发表于 2006-3-25 14:07:00

<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当然,象松本教授这样喜欢研究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国际友人,还有不少,不仅仅是日本人,美国学者中也不乏其人,对民族学、民俗学乃至人类学的研究,是全人类共同的课题。人类的进化史,充满着诱惑。 </FONT>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美国学者白丽珠(音)不也是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文明古国发祥地,进行她的课题研究吗?白丽珠小姐说,在当今社会,一个事实不得不承认,研究人类、拯救人类,是各国政府当务之急,希望中国政府能够意识到这件事情并重视起来。</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BR> </P>
<P align=center></FONT><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3/2006325135856812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P>
<P align=cente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3/20063251423129088.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
<P align=center>美国学者白丽珠(音)小姐<BR></P>
<P align=center><BR> </P>

蓝笔头 发表于 2006-3-25 14:08:00

未完,待续~~~

英树 发表于 2006-3-25 17:32:00

多谢蓝笔头为我们带来这么多资料!民族文化的保护问题,相信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旧州的壮族生态博物馆建成后,不知道靖西县城的壮族博物馆有没有搬迁过去?前年我去的时候,感觉比较冷清。我想干脆把那些展品都搬到旧州生态博物馆集中保护是不是更好呢?

蓝笔头 发表于 2006-3-26 17:42:00

<P align=center><FONT color=#1a6be6>回英树斑竹,以下是我在博物馆所拍的部分展品</FONT></P>
<P><FONT color=#f70968>石雕~~~</FONT></P>
<P><FONT color=#1a6be6> </FONT></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1a6be6><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3/20063261741255970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FONT><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3/20063261742247747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P>

蓝笔头 发表于 2006-3-26 17:49:00

<P align=center>织布机</P>
<P align=center>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3/200632617485552809.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
<P align=cente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3/20063261745453677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BR></P>

wenliqan 发表于 2006-3-26 23:10:00

楼主好历害哦。

蓝笔头 发表于 2006-3-27 21:32:00

<P><STRONG>笔头厉害还是楼主厉害?</STRONG></P>

山之凤 发表于 2006-3-27 22:41:00

很少上这个版块来,今天才突然发现了这篇才思泉涌、文笔优美的长篇游记。终于读完了!

蓝笔头 发表于 2006-4-7 18:47:00

<P>哈哈,谢谢山之风</P>
<P>你读完了。我又贴了,呵呵~~</P>

蓝笔头 发表于 2006-4-7 18:51:00

<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二十七)难舍旧州<br></FONT>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晚风抖搂着原野的青草,让早春的咋暖还寒钻进人的衣衫里。柳丝在河边,在清风里,舞动,摇摇摆摆。人影重重,山影重重,陌生又遥远。河边洗青葱的老人,那专注的神情,不亚于旧州古镇里绣花的妇人,古街上走动的马蹄声,清脆脆的声响,伴随那马背上披红挂绿的绣品,吸引着象是观看娶媳妇归来的车队一样的游人的眼睛。领队招呼大家,要买绣球赶紧抓紧时间,走出旧州古街,就难选这么集中这么丰富这么齐全的绣球集散地了。</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我精心挑选了一只小巧的绣球,挂在了脖子上面。当我再次回望来时路,行云如流水般在天空追逐,刚刚还一群人在上面唧唧喳喳说话的桥上,现在没有了人影,如情似梦般的旧州河的水,款款地流向它的归处。这丰盛的山水,我怎么看它也象一首朦胧诗,但是我邀不来顾城,也邀不来白岛,更邀不来山水诗人王维、杜牧……</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旧州,你属于蓝天与大地,你不属于我一个人。我来去匆匆,500百年的修炼,才换得今生的一次回眸。</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旧州,“如桂林山清水秀,似苏杭人杰地灵”!</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旧州,“来时尽揽山间趣,归后常思世外天”!</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望着这旧州西闸门、门上的对联,在“世界高城”理塘的那感觉,又再一次浮现了上来……</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经徐总提议,我们在旧州的西闸门前,合了一个影。</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P>
<P align=center><br></P>
<P align=center></FONT><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4/2006471853259014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7 18:54:24编辑过]

蓝笔头 发表于 2006-4-7 18:58:00

<P align=center><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2222dd size=4>(二十八)母语的魅力</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华灯初上,夜色阑珊。<br>    到处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乡亲,到处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网友,把个靖西礼堂,围了个水泄不通。<br>    我真没想到歌会在广西有这么大的魅力啊!<br>    歌手黎巍来了,带来一片口哨声和姑娘们的尖叫声。在这个偶像崇拜的年代,一个壮家娃,凭着自己对歌唱的喜爱,只有在小学上过音乐课的他,因为那首《命中注定》,唱上僚歌,一发不可收拾,现在,黎巍对于歌唱,已经不仅仅是爱好了,因为他看得跟生命一样重。写僚歌,唱僚歌,似乎也就天经地义了。通过这些活动,他也希望能够使年轻人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宏扬民族文化。</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4/20064718563989829.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421ae6 size=4>歌手黎巍</FONT><br></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曾经看到过一个资料,世界上有多少种动物正在濒临灭绝,对于濒临灭绝的动物,不少国家已经想办法拯救它们,给它们自然生息之地,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不遭受人为地破坏。而世界上有多少语种将会消失呢?我想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到这件事情吧?否则,为什么从上小学起,我们的学校里就大力推广普通话?而把使用各自民族语言的环境,弄得没个市场了呢?语言环境也很重要啊,比如我们的乡村,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会说方言,而我,生活在苗区居然一句苗文也看不懂简单的苗话也不会说。</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再推而广之,那我们的后代,也许就只能运用京腔作为官方方言习文写字了吧?不是在电视上老看到对说粤语的人常常会引发出笑声来的吗?虽然现在随着广东经济的发达,粤语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在某些剧本里或是小品演唱会上,那些自以为能说一口字正腔圆的北方普通话者,常把说粤语者作为嘲讽的对象来讥笑。哈哈,泱泱大国,巍巍中华,难道就仅仅只有这北方普通话能够代表中华先进文化吗?百花齐放与统一语言文字,方便沟通与交流,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呢?<br>    幸好,还有黎巍这样的歌手,还有红棉树这样的网站管理者,以“母语最美”为宗旨,在积极推广和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他们应该说是年轻人的骄傲啊!哦,最近又听说了武汉出了个段思思,那小丫头20岁年纪,居然通过在网络上用自己的方言自编自唱,成为红遍半边天的网络红人,连中央电视台也把她请到了外人轻易不能进的演播室里,央视名嘴李咏,专门与她进行了一番对话。哈哈,这可玩大了!</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4/2006471856814558.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1111ee size=4>(歌手黎巍)</FONT></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P><br>    把话题拉回来。我虽然是坐在靖西礼堂最靠前的佳宾位置,无法回头去观看更多的观众的表情,但是从那掌声和叫好声中,我知道这是一个成功的歌会,难怪那么多父老乡亲会赶来,难怪那么多网友会提前几天碾转车次而达,难怪那些老人会在演出现场一边流泪一边看。那是自己的语言文化与心灵的交流啊!</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br></FONT></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3 13:08:11编辑过]

西蒙 发表于 2006-4-7 20:32:00

永远难忘的回忆!

依俺 发表于 2006-4-9 18:22:00

<P>写得真好,一口气给看完了!谢谢笔头的好文章,明年歌友会在德保开,请继续。</P>
<P><a href="http://www.gx.xinhua.org/bswz/dbx/" target="_blank" >http://www.gx.xinhua.org/bswz/dbx/</A></P>

蓝笔头 发表于 2006-4-12 12:36: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西蒙</I>在2006-4-7 20:32:20的发言:</B><BR>永远难忘的回忆!</DIV>
<P>西蒙也在靖西看歌会吗?想知道你是哪位朋友。

蓝笔头 发表于 2006-4-12 12:38: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依俺</I>在2006-4-9 18:22:31的发言:</B><BR>
<P>写得真好,一口气给看完了!谢谢笔头的好文章,明年歌友会在德保开,请继续。</P>
<P><a href="http://www.gx.xinhua.org/bswz/dbx/" target="_blank" >http://www.gx.xinhua.org/bswz/dbx/</A></P></DIV>
<P>感谢依俺提供的信息。
<P>我想,明年的歌会一定更精彩吧。
<P>期待哦。

西蒙 发表于 2006-4-12 20:46: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蓝笔头</I>在2006-4-12 12:36:28的发言:</B><BR><BR>
<P>西蒙也在靖西看歌会吗?想知道你是哪位朋友。<BR></P></DIV>
<p>我是靖西本地出土,绝对货真价实的“尖叫的姑娘”中的一个,只是一个网友。你不会认得的,呵呵!

小骆 发表于 2006-4-12 22:41:00

楼主 一个不诚实的女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3 3:03:56编辑过]

音陀螺 发表于 2006-4-12 23:02: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蓝笔头</I>在2006-4-7 18:58:28的发言:</B><BR>
<P align=cente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FONT color=#2222dd></FONT><BR>    歌手黎巍来了,带来一片口哨声和姑娘们的尖叫声。在这个偶像崇拜的年代,一个壮家娃,凭着自己对歌唱的喜爱,只有在小学上过音乐课的他,因为那首《命中注定》,唱上僚歌,一发不可收拾,从自己在电脑前对着那简陋的录音设备用母语(壮语)演唱到成为深受重庆人民欢迎的歌手到与广州某音响出版公司签约发行自己的专集,现在,黎巍对于歌唱,已经不仅仅是爱好了,因为他看得跟生命一样重。写僚歌,唱僚歌,似乎也就天经地义了。通过这些活动,他也希望能够使年轻人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宏扬民族文化。</FONT></P></DIV>谢谢蓝笔头贝侬对壮语新歌的支持和对我本人的肯定。但是我要澄清一点小小的误会,那就是目前我并没有跟广州的任何出版公司签约发行自己的专辑,也还没有这方面的意向。不过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壮语新歌也一定可以走向市场。也希望蓝笔头贝侬能继续关注继续给予支持。

蓝笔头 发表于 2006-4-13 13:06:00

<br>
<P align=center><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421ae6 size=4>(二十九) 努力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语言文化</FONT></P>
<P align=left><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山魂水魄,骆越长风,壮族聚落,踏歌起舞。<br><br>    晚会后我们仍然沉侵在那歌会的氛围里,走出靖西礼堂,本不打算乘车回宾馆,朦胧的街灯照着我们长长的身影,夜风吹来,感觉到了些许寒意,估计北方的冷空气的脚步已经追赶到这里了,风虽然越刮越紧,但是不妨碍我们细品这西南边陲小城的夜景的心情, 安安静静的小巷、登三轮车的工人、路边摆摊烤牛肉串的小贩、沿街见到的日杂小店铺,隐隐绰绰,是那样的熟悉又亲切,仿佛我早已经来过这里。广场那边,依稀还有歌声传来,唱地是啥?我听不出来,假如是情歌,无外乎是那些“哥妹情义昭日月,鸾凤和鸣万万年”的词儿了,在湘西山区,终日砍柴、耕作的年轻人会利用赶集的日子约会,以歌咏志、以歌传情。晚上在集市周边的一些地方用歌声表白自己的心,就是这样唱的。</FONT></P>
<P><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感谢老天,让我在很多地方生活过,见到过生活中的山歌民歌,见识那些最淳朴最原始的情感借用山歌来表达。感谢大地,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感谢亲情、友情,让我来到这个世界享受着人世间的温暖。</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第二天,风刮地更猛了,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是寒流却能扫大江南北啊!可见出门前多听听天气预报还是有必要的。<br>    我换上了风衣,参加在靖西宾馆召开的民族文化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共同探讨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路径,与会专家、学者、国际友人、新闻媒体记者、政府要员、网络管理员等聚会一堂,领导们发言洋洋洒洒,收不住话题;洋人们发言,谨慎小心、国内国外对比;徐总发言,直奔主题,一针见血。</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作为一个非壮族人,一个外来者,我的发言是以外来人的眼光看待这台晚会的宣传作用,看待民族歌曲在市场上的影响力,看待如何推介自己本民族语言文化的问题;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要借助各种力量培养市场,积极推出新人,支持壮族语言文化的发展。通过这台晚会的组织、宣传、发动和举办,我看到了为了壮文化的传承、复兴、发展与繁荣,一批具有强烈时代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出现了,他们努力探索,无私奉献,终于使一系列清新的壮文化艺术活动脱颖而出,震撼艺坛。也给老一辈壮学者、壮文化艺术家带来了新的思考,给壮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新的希望。我很敬佩红棉树、黎巍这样的有为青年。<br></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3 13:28:27编辑过]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拜山帖——《穿过浓浓的年味到靖西》(陆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