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的jo(藏)其实来源于百越语和通东话的djo
<P>大家都知道,通东吴语存在着一些古老的越语底层词汇,但我觉得壮语中的jo与其说和通东话的ja藏闪避同源 还不如说与djo(把某物藏在某处 也许大家觉得两者的声母很不相同,可你们注意过吗。通东话中d浊音有时是可以可以发成流音l 的。而l又与j比较象了 因此壮语的jo是从djo发展过来的 过程是djo ljo或者njo jo。 在通东话中与此类似的现象足以说明这个推测是可以成立的,通东话鸟的训读是tio(不送气清音)音读是nio 不知你们壮族同胞的看法如何呢</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6 21:20:20编辑过] 不知道 瞎扯. 壮语里的JO是什么啊?为什么是我们壮语词来源于那个什么话而不可能是两者同源相似而已?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南通通东人</I>在2005-9-15 20:39:54的发言:</B><BR>
<P>大家都知道,通东吴语存在着一些古老的越语底层词汇,但我觉得壮语中的jo与其说和通东话的ja藏闪避同源 还不如说与djo(把某物藏在某处 也许大家觉得两者的声母很不相同,可你们注意过吗。通东话中d浊音有时是可以可以发成流音l 的。而l又与j比较象了 因此壮语的jo是从djo发展过来的 过程是djo ljo或者njo jo。 在通东话中与此类似的现象足以说明这个推测是可以成立的,通东话鸟的训读是tio(不送气清音)音读是nio 不知你们壮族同胞的看法如何呢</P><BR></DIV>
<P>吹牛"B".</P> 我也是猜测而已啊,当然壮语与通东吴语相比要古老许多了,但是通东话中的越语底层比较滞后,所以看不出与壮语词汇的关系了,我曾经在黎族峒中与黎族兄弟探讨了djo(藏东西)这个词汇,发现这个词汇和黎族语相当接近,由此我知道这个词汇来源于上古的百越语,只不过比壮族要滞留很多,壮族的某些词汇比通东话 黎族语言先发展了我们都知道黎族语言是壮侗人语言中保留古代越语较多的语言,据说他们的语言与高山族布农人相似的词汇更多,尤其数词非常接近。因此壮族的jo是百越语言djo的发展先行而已,就像通东话的歪bio是泰语bieu的发展。再比如大和语的脸つら(tshu ra) 是东越语na的发展 <P> 藏叫做sou(音“手”,汉人借用记做“收”),jouq(音“幽”,也有藏的意思,但更常用的意思是“拿,携带”,做“拿”讲时,又可说成coux,音“愁”或de音“德”,汉人借用之并记做“操”,“袖”或“执”,“持”)而躲避,让开是aq音“啊”。之所以说是汉人借用,因为我是壮本位的,大凡学者认为汉壮同源字者,我皆认为是夷越底层词而非氐羌底层词。</P> 高!对此我所知甚少。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达布</I>在2005-10-3 23:49:37的发言:</B><BR>高!对此我所知甚少。</DIV>
<P>自己不知道的而对方声称知道的,不等于“高”。在我看来,楼主纯粹是牵强附会而已。</P> <P>斑竹,其实我也是猜测而已嘛,并不是臆断地作出这个观点的啊,请您不要怀疑我的初衷哦</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越色僚人</I>在2005-10-4 0:00:54的发言:</B><BR><BR>
<P>自己不知道的而对方声称知道的,不等于“高”。在我看来,楼主纯粹是牵强附会而已。</P></DIV>
<P>呵呵,我不觉得牵强附会。反过来看这何尝不是视野的一个角度呢?我看过某些书,从这角度出发的不止通东兄弟一个。
<P>至于书,《中国巫傩史》,林河先生著。我记不清是不是了。但此书或许值得一看。</P> 语言这东西很复杂的,别说壮语,就是汉语中的很多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比如汉语的直系语言是是周朝人的语言,还是商朝人的语言呢,商朝的语言是汉语的一支吗等等 djo ndlo 在我们那意思很接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