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4339|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朝鲜半岛南方文化与中国长江下游百越文化的关系问题

[复制链接]

254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9-5-19
注册时间
2004-10-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3-17 13:4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苑 利(中国社会科学院)

传统观点认为,韩文化的底层文化依年代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距今三千年以前的有文土器文化,一是在距今三千年时由域外传来的无文土器文化。它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韩半岛原有的文化风格,并从根本上奠定了韩半岛此后的基本走势。人们认为,这是韩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源头。那么这一文化究竟来源于何处?人们历来众说纷纭,但韩国的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一文化很可能来源于西伯利亚,原因是韩半岛的这时的陶器与西伯利亚的陶器颇为相似。但人们在溯源时却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一文化是伴随着稻作文化一同传入韩半岛的,西伯利亚至今不产水稻,这支文化的源头怎么会是西伯利亚呢?后来的考古学研究也证实,西伯利亚的无文土器比韩半岛要晚将近100多年,这也就是说,不是西伯利亚的无文土器影响了韩半岛,而是韩半岛的无文土器影响是西伯利亚。

那么,这一文化究竟源于何处呢?经过16年的研究,我们认为这一文化当源于中国长江下游的百越民族地区,韩半岛的传统文化与中国东南沿海的百越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韩半岛稻作文化的来源问题

在农业方面,由于气候、纬度等原因,中国以淮河为界,大致可分为南北两大农耕系统。淮河以北以旱作农业为主,淮河以南以稻作农业为主。中国长江下游是中国稻作文化的发源地,早在7000多年前,中国东南就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稻作生产。最有名的要属河姆渡文化。在1973年的发掘中,在第四文化层,共发现400多平方米的稻谷、稻壳和稻草堆积物,其厚度在10-40厘米不等,最厚的达70厘米。这是谷物腐烂后长期自然积淀的结果,原初厚度当在一米以上。如果其中的四分之一为稻谷,换算成稻谷就是在120吨以上。但当时中原对稻作生产尚一无所知,直到2000年后,河南人才开始试种水稻,直到后汉,辽东才开始有了种植水稻的记录。

但奇怪的是,韩半岛至少在距今3000年前,就已经有了水稻的生产。在松菊里等17个新时期遗址中,都发现有稻作文化的遗存。历史上韩半岛并没有野生稻,这说明这一时期的稻作文化肯定是舶来品。那么,它究竟来自何处?研究后我们发现,这支文化并不像是有些学者所说的来自西伯利亚,而是来自中国长江下游的江苏、浙江省及安徽一带。仅就稻作文化而言,河姆渡可能是它的最终源头。理由是:一,考古学上的证据:伴随稻作文化而来的有段石锛、半月形石镰,它们的最早原型都出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二,在稻作文化的称谓上,韩中两国也非常相近;三,在耕种技术上,双方所采用的“火耕水薅”、鸟田、踏耕耕种方式等也完全相同,而以拔河来祈求丰收做法,两地也基本相同。

二,服饰文化比较

历史上,许多民族都有穿贯头衣的习俗。但是,到底什么是贯头衣,说法并不统一。按史书记载,所谓贯头衣,事实上就是一块围在腰间的窄幅白布,女人有时在胸前也要围上一块。以后布多了,女人就干脆将两块布缝在一起,围在身上,这就是后来的筒裙。贯头衣是百越民族的传统服装,但奇怪的是历史上韩民族也穿这种衣服。现在韩国女子所穿的“衬裙”,便是这种服饰的古老遗留。这种服装比较适合于热带、亚热带气候,是在南方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特定文化产物,但是,北上后的韩民族还是继承了下来。

三,从人体装饰艺术看韩民族与百越民族的文化联系

文身一般多发生在南方地区,因为只有裸体才能体现出文身的意义。南方民族是将它作为一件好事来做的。在中原地区,文身不是好事,一般多发生在犯人、士兵和奴婢的身上,而且主要集中在面部。它的功能主要是区别身份——族属、地位、性别、年龄等等。

《三国志》“倭人”条说:“男子无大小,皆黥面文身……断发文身,以避蛟龙之害”。史书认为倭人来自中国的南方,他们的文身所继承的应该是中国南方文化的传统。历史上,韩民族中也有文身习俗,而且越往南,文身者越多。《后汉书》“弁韩”、“辰韩”说:“其国近倭,故颇有文身者”。纹身习俗常常与稻作文化联在一起,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文身习俗很可能也是伴随着稻作文化一起传入韩半岛的。

南方有“穿胸国”。到底什么是“穿胸”,各家解释不同。周致中《异域志》认为穿胸就是在胸前穿个洞,长者走不动时,年轻人就用一根棍子穿过他的胸,抬着他走。张增祺则认为穿胸就是在胸前装饰上一个有孔的扣子。

但据田野调查,所谓的穿胸,就是把胸前或后背的皮肤拉起来,用刀穿个洞,看看谁勇敢。据说在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地区还有这种习俗,可以说这也是个南方民族的专利。

但奇怪的是,这一习俗也同样出现在了韩半岛。《山海经》说:“三苗在赤水(今天的滦河)之东,其为人相随,一曰三苗国,贯胸国在其东。”古代的三苗在今天中国辽宁省与河北省一带,说它东面有个国家叫“穿胸国”,这个国家就应该是历史上的韩民族。那么,这个“穿胸国”是怎样“穿胸”的呢?《三国志》“韩”是这样解释的:“其国中有所为,及官家使筑城郭,诸少年勇健者,皆凿脊皮,以大绳贯之,又以丈许木插之,通日欢呼作力,不以为痛。既以劝作,且以为键”。意思是说,在这个国家中,如果有什么大事,或是国家要筑城墙,年轻人便会用刀在前胸或后背上穿个洞,并用绳子穿过去,有时则是穿过一根一丈多长的木棍,看谁勇敢。这种习俗,实际上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穿胸”。

四,韩民族与南中国百越民族的饮食文化比较

韩民族号称“北方民族”,但在饮食习惯上却是南方式的。它的南方型饮食文化主要表现在:

一,主食上以米饭为主,敬神用打糕、红饭。这与真正的北方民族完全不同。

二,副食上的食生习俗(吃生鲜)、发酵型菜系(与北方不同,放肉、鱼等);食犬(北方以犬为图腾,南方人食犬);

三,独特的酒文化:历史上韩民族是个爱喝酒的民族,《后汉书》、《三国志》都有记载。在酒文化中,口嚼酒是一大特色,而这正是南方酒文化的一个特色。所谓的“口嚼酒”,就是用嘴嚼生米,使米发酵,最后酿成酒。中国南方民族多用这种方法酿酒。

四,做饭用的带有边的釜:韩国、日本都有,但它的原型却在中国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时间在7000年前。

五,韩半岛低干栏民居建筑溯源

说起韩半岛的民居,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马韩的半地穴建筑,这一点在《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记载。也许这种建筑比较适应寒冷的北方气候,所以很多人认为韩半岛早期民居建筑大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但这种理解并不全面。历史上,韩半岛还有其他类型的建筑,其中最典型的一种,便是南方民族常用的干栏式建筑,如在《三国遗事》中就记载有“楼上宅”、“板积宅”、“池上宅”、“林上宅”等建筑类型,这些建筑形式都属于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形式,在当代的韩民族民居建筑中仍有保留。

其实,这种离开地面的建筑形式也发源于南方。它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避免野兽的袭扰,二是可以离开潮湿的地面,减少人们患皮肤病、关节病的机会。为什么地处东北亚的韩民族使用这种看来并不适宜北方寒冷环境中的南方式建筑模式?惟一的解释,便是他们原来也居住在温暖的南方,以后北上,并将这种建筑式样带到了寒冷的北方。

当然,北上后的韩民族,历史上虽然也使用过高干栏式建筑(如韩国出土的伽耶家形土器),但很可能并不以高干栏为主。由于气候的原因,他们多将高干栏建筑改为低干栏式建筑,并发明了火炕。“干栏”一词,壮语的意思是“高房子“,干栏式建筑韩语叫“다락”,“다”的本义是“高”,“ 락”的本义是“房子”,“ 다락”合起来看,也是“高房子”的意思。而且“栏”与“락”在语音上也是比较相近的。

六,韩半岛与中国东南沿海生殖崇拜比较研究

最早的生殖崇拜并不将男性看得很重,因为孕期绵长,很难使人意识到男性在生殖行为中的作用,所以,最早的生殖崇拜是从对女性生殖崇拜开始的,但因为那时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所以能留下的文化遗留并不多,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了磨制石器,于是才有了石祖、陶祖一类的文化遗留物。

韩半岛的生殖崇拜除我们所说的一般特征外,还有自己的崇拜形式,这便是“性穴”崇拜和“石头爷爷”崇拜。

“性穴”是1971年在韩国发现的,最初叫“杯状穴”,主要分布在汉江流域,以后在汉江以南地区也有发现,共17处。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支石墓巨石的人像两腿之间刻上一个杯状的石洞,因为刻在性器部位,所以叫“性穴”,它所反映的是人死后回归母体的思想。中国汉族也有这种回归母体的思想,所以中国人常将阴宅选在类似女阴的地方,目的就是让死者回归母体,以求再生。从大的范围来看,这种性穴在中国东南沿海多有分布,福建、广东、江苏、香港、澳门等地都有发现。韩国的性穴主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到铁器时代,即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500年,而中国的大都早于这一时期,如连云港是公元前3000年。韩国的性穴文化很可能也是与稻作文化一道传来的。

韩半岛的另一种生殖崇拜方式是向“石头爷爷”求子。韩国的石头爷爷一般都放在村口,它的功能有两个:一是保卫村庄,防止恶疫侵入;一是用于求子,可以使不孕妇怀孕,并使农业丰收。

在中国的长江下游地区,石人又叫“石头和尚”。它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福建一带。在形态上,中国的石人右手握剑,左手握自己的性器,造型、功能与韩国的石头爷爷基本相同。只是韩国石人手中的刀和生殖器都不见了,不过从韩国“石头爷爷”的手势和造型以及它的功能看,仍能发现它所具有的保护神与生育神的基本特征。据说如果女子不孕,就会去摸石头爷爷的鼻子,韩国人认为鼻子的大小与男性生殖器的大小有关,人们甚至相信将石头爷爷或佛像的鼻子用刀刮下来,做成“鼻石散”,就可以治女子不孕症,所以庆州南山佛像多没有鼻子。这种石头爷爷早在2000多年前,在中国浙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不过那时不叫“石头和尚”,叫“石公”。在叫法上与韩国也完全相同。

有人认为这种习俗来源于蒙古,但事实上蒙古的石人与韩国的石头爷爷从造型到功能都不一样。蒙古的石人手中拿着灯(也有人认为是拿着酒杯),并与“鹿石”(画有鹿的石头)同时并存,据说蒙古的石人多是死者的石像,功能主要用于祭祀死去的先人。

七,韩半岛“婿留妇家”婚与百越“入赘”习俗比较

历史上,韩国人的婚姻以“婿留妇家”婚为主,这种婚姻的基本特征是结婚时不是女的到男家,而是男的到女家。改为女到男家的历史并不长,而且是受了汉文化的影响的结果。现在中国的朝鲜族结婚时先到女家,第二天再回到男家,反映出一种婚姻形式取代另一种婚姻形式时的彼此妥协。“婿留妇家”婚在中国也叫“入赘”,这种婚姻形式在中国的汉族地区常常是不被允许的,男人常常因为入赘而被罚去当兵。但在中国南方,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习俗。所以就是到了现在,结婚后女子也常常不去夫家,中国叫“不落夫家”这一点与韩国完全相同。

历史上,韩国还有建“婿屋”的习俗。这种习俗在中国南方也相当常见,一般女儿成年后,要为她建造一座小屋,为她与异性交往提供方便。这种小房子苗语叫“马郎房”。据考,历史上的韩国也有这种习俗,这种小房子便是韩国的“舍廊房”。后来的人们已经无法搞清“舍廊房”的真正功能,只知道历史上它只能接待男客,其实,这个舍廊房的本义就是“爱屋”,也就是韩国历史上专门给成年女儿准备的专门用于谈恋爱的“婿屋”。

八,日·韩铜铎源出中国东南沿海考

日本弥生时代和韩国青铜时代的许多文物都具有明显的外来文化的特点,如韩国、日本的铜剑、铜铎,都具有这种一些特点。日本的铜剑与中国长江下游吴越地区的铜剑属于同一个类型,韩国出土的石造剑,也与中国吴越地区的青铜剑完全相同。这种石造“铜剑”的出土,说明铜剑的制作者听说过或是亲眼看见过这种吴越型铜剑,只是因为技术失传,无法再造出相同的铜剑,只能用石头磨制出他们心中的“圣物”。不过,无论如何,都可反映出吴越青铜文化对他们的影响。韩国与日本出土的铜铎类型,最早也出现在中国长江下游的吴越地区。

九,韩神话与中国南方神话的关系

在韩民族图腾神话中,卵生神话占有重要的一席。据《三国遗事》载,韩国的朴姓就是卵生的,赫居世是卵生的,朱蒙是卵生的,六个伽耶国的国王也都是卵生的,而且这些卵都是从天而降,放出五彩光芒。这卵是谁下的呢?韩国神话并没有明确的说明,但既然从天而降,又能放出光芒,我们姑且将它称为“太阳鸟”。在中国长江下游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出土过一个用象牙雕成的艺术品,上面有两只面面相对的鸟,它们中间便是一轮燃烧着的太阳。在同一地点出土的一把骨匕首的把柄上,也雕刻有两组太阳鸟的形象。这说明河姆渡人历史上是崇拜太阳鸟的。韩国的卵生神话很可能正是这一观念的反映。更为奇怪的是在中国白族的语言中,赫居世(弗矩内)的意思就是“太阳鸟”,而“汉城”(徐伐)一词的发音就是“政府”的意思。至于“白马”、“白鸡”作为吉祥征兆的说法、鸡龙神话的主题,在中国南方神话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表述。为什么这两个民族的图腾神话如此相似?除了同源,似乎没有更好的答案。

十,韩(日)语与中国东南沿海远古吴越语的比较研究

在韩民族中,人名、地名的前面经常使用“高”这个冠词。如高丽、高朱蒙等等。日语中,这个冠词的使用频率也非常高。使用频率最高的还有一个地区,这就是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下游的吴越地区。据史料记载,这里的人在人名、地名前面也经常加上这样一个冠词。人名如“勾践”,地名如“姑苏”等等,从史料记录看,中国南方的这种用法是比较早的。我们从人名、地名、族名的地理移动,即可判断出中国吴越文化的走向以及它与韩、日文化的关系问题。再如从稻作文化称谓看,中国吴越地区将大米叫“稌”,发音与韩语的“쌀”基本相同,野生稻叫“秜”,与韩国将混在大米中的带皮的稻子叫“뉘”,发音也大体相同;吴越民族把水田叫“那”,而韩语叫“논”,发音也大体相同。在青铜文化上,《越绝书》中将炼制铜剑的地方叫“姑渎”,而韩语将灶叫“부뚜막”;中国南方将刀叫“葛党”,韩语叫“칼”,发音也大致相同;中国南方将铜矛叫“物卢之矛”,这“物卢”到底是什么意思,学者一直搞不清楚,其实,物卢的古音就是“구리”,所谓的“物卢之矛”就是铜矛。

十一,韩民族稻作文化的南来

作为一个久居东亚的古老民族,韩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它居住韩半岛的历史至少可上溯三、四千年之久。在它的文化中,又确有许多北方因素,因此,传统史学一直将它视为真正的北方民族。但从上面的介绍来看,韩民族无论是它的生产习俗,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生活习俗,还是它的原始信仰,图腾崇拜,生殖崇拜,语言艺术,青铜文化,甚至包括这个民族典型的体质特征,都与南方文化相当接近而与北方文化相去较远。诸如生产上的南方型稻作文化,农业信仰上的稻灵鸟崇拜:服饰方面的穿贯头习俗,纹身习俗:饮食上的发酵型菜系,食生习俗,食犬习俗,食米习俗;居住方面的居干栏习俗:婚姻生活中的婿留妇家婚等等,等等,说到底,基本都是在南方民族中常见的习俗。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如果他们真是南方民族,那么,他们从何地迁来,又是什么时候迁来的呢?

我认为韩民族——也就是中国的百越民族,第一次进入韩半岛的时间是距今3000年左右,它的基本标志,便是韩半岛稻作文化的第一次传来。从考古学来看,不但韩半岛的水稻是这一时期传入的,就是韩半岛的稻作生产工具——有肩石斧及半月形石镰,也是这一时期进入韩半岛的。而这些生产工具的最初源头,则是中国长江下游的河姆渡地区,时间在7000年以前,这一点考古学界并没有任何异议。

百越文化第二次进入韩半岛的时间是中国的秦代(公元221-206年)。当时秦国徭役很重,很多人逃到了韩半岛,能说出名字的就是历史上的辰韩。《后汉书》说:“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故或名之为秦韩。”以前一说到从秦国来,很多学者都会立刻想到他们来自离朝鲜半岛最近的齐国或者是燕国。但从方言学的角度看,《三国志》已经声明:他们虽像秦人,“非但燕齐之名物也。”也就是说,他们所用的方言决不是齐国或是燕国的方言。这就肯定了他们来自齐、燕的可能。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看,《三国志》说他们有“压扁头”的习俗。这种习俗在齐国、燕国都没有,也说明他们不是来自这两个国家。压扁头习俗最早出现在山东,以后向南发展,达到江苏、安徽一带。也就是说,从压扁头这一习俗来看,辰韩人有可能来自山东、江苏或安徽一带。但“非但燕齐之名物也”的说法,又排除了他们来自山东的可能,剩下的只有江苏和安徽。

再说秦始皇,他统一中国后,便加强了对周边民族的同化,《三国志》中,辰韩人“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为徒,”就反映了这种同化的结果。因为这些话都不是标准的“秦语”,所以《三国志》的作者只能说是“有似秦语”——有点儿像秦语。那么,他们说的是什么地方的方言呢?《三国志》的作者无意中告诉了我们一个答案。他说:辰韩人“名乐浪人为阿残。”正像《三国志》作者所指出的那样:“东方人名我为阿”(东方人将自己叫阿)。当然,这个东方绝对不是指齐国、燕国或是鲁国。因为在这些国家中,历史上并没有把“我”称为“阿”的传统。而这一传统只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等东南沿海一带。如现在的上海人仍将我称“阿拉”(a:la)。在中国长江下游的方言中,在称呼前面经常要加上一个“阿”字,如“阿爸”、“阿妈”、“阿哥”、“阿妹”等等,现在这个“阿”字已经成为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冠词,但最初则有“我”的意思。韩语在人的称谓前也常使用“阿”(아)这个音,如阿里郎、아빠、어마、아버지、아저시等等,这是否与中国长江下游的百越文化有关呢?我认为值得研究。说辰韩人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另一个证据便是《三国志》说过这样一段话:辰韩人“名乐浪人为阿残。东方人名我为阿,谓乐浪人本其残余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辰韩人把乐浪人叫“阿残”,这其中,“阿”就是“我”的意思,“残”就是 “残部”或“部下”的意思。也就是说,《三国志》的作者认为,在辰韩人看来,乐浪人原本就是他们的部下。他们以前都生活在一起,是同一个民族,以后才因为什么缘故而彼此分开。当辰韩人进入韩半岛后,并没有受到常见的冷遇,而是受到了当地人的热烈欢迎。乐浪人把他们当成亲人,马韩人还送给他们最平坦的土地。此外,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看,虽然在韩民族身上尚存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的某些特征(这与元代蒙古人的进入有关),但据人类学家研究,其实韩民族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一带的人种仍然是最为相似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 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祁连。陆离横宝剑,出没惊徂旃。 蒙轮恆顾敌,超乘忽争先。摧枯逾百战,拓地远三千。 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龙城含晓雾,瀚海隔遥天。 歌吹金微返,振旅玉门旋。烽火今已息,非复照甘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9-5-19
注册时间
2004-10-17
沙发
发表于 2005-3-17 13:50:00 |只看该作者

抱歉我还真没发现哪个民族是纯种的.

无意之中发现了cl4876的发言,为公平起见特此引用:

以下是引用cl4876在2005-3-27 12:56:54的发言:

并不完全赞同这篇文章,"江苏和安徽"是我们淮夷的地盘干什么要撤上百越?也许东夷消失的太久了,人们已经快淡忘他了.东夷人的伟业却要被打上百越的记号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悲哀!!

看来本来就没有统一的百越民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7 13:09:28编辑过]

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 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祁连。陆离横宝剑,出没惊徂旃。 蒙轮恆顾敌,超乘忽争先。摧枯逾百战,拓地远三千。 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龙城含晓雾,瀚海隔遥天。 歌吹金微返,振旅玉门旋。烽火今已息,非复照甘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听众

487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5-3-24
注册时间
2005-3-1
板凳
发表于 2005-3-17 13:52:00 |只看该作者

炎黄子孙,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礼仪之邦可以了吧?

忘了,世界上没有绝对只有相对----你认为呢?纯种与杂种论应该是相对而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9-5-19
注册时间
2004-10-17
地板
发表于 2005-3-17 14:0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wansui在2005-3-17 13:52:33的发言:

炎黄子孙,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礼仪之邦可以了吧?

忘了,世界上没有绝对只有相对----你认为呢?纯种与杂种论应该是相对而言的....

什么叫"纯种与杂种论应该是相对而言的...."?不过是混血混的久了就成了所谓的比较纯的罢了.

如果非要比一比谁更纯那汉族一定是最纯的民族,因为汉族基数大,虽有外民族融入但最初的汉族人仍占最大的比例.这就像一滴墨水倒入一桶牛奶和一滴墨水倒入一杯牛奶的差别,比较起来是倒入了一滴墨水的一桶牛奶纯还是倒入了一滴墨水的一杯牛奶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17 14:29:15编辑过]

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 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祁连。陆离横宝剑,出没惊徂旃。 蒙轮恆顾敌,超乘忽争先。摧枯逾百战,拓地远三千。 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龙城含晓雾,瀚海隔遥天。 歌吹金微返,振旅玉门旋。烽火今已息,非复照甘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9-5-19
注册时间
2004-10-17
5#
发表于 2005-3-17 14:40: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wansui在2005-3-17 13:52:33的发言:

炎黄子孙,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礼仪之邦可以了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可没有这样认为过,你不要曲解我的意思.


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 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祁连。陆离横宝剑,出没惊徂旃。 蒙轮恆顾敌,超乘忽争先。摧枯逾百战,拓地远三千。 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龙城含晓雾,瀚海隔遥天。 歌吹金微返,振旅玉门旋。烽火今已息,非复照甘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

听众

4782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07-6-27
注册时间
2004-10-18
6#
发表于 2005-3-17 15:37:00 |只看该作者
上海人将我们称为阿辣aqlaq

清籁吴语论坛 http://sinolect.org/bb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听众

1964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9-8-1
注册时间
2005-1-18
7#
发表于 2005-3-17 16:47: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真是,干吗这么叫真呢,朝鲜人喜欢纯就纯咯,汉人就是杂,又怎么了?纯的优点是相貌相似,我们汉人是比不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9-5-19
注册时间
2004-10-17
8#
发表于 2005-3-17 16:58: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zkj在2005-3-17 16:47:27的发言: 楼主真是,干吗这么叫真呢,朝鲜人喜欢纯就纯咯,汉人就是杂,又怎么了?纯的优点是相貌相似,我们汉人是比不了的。

不对"相貌相似"仅仅是由于通婚次数比较多造成的,这仅仅是混的比较均匀而已.真正的纯种是看一个民族的本源血统保存的多少和比例而论的.韩民族是以唐朝时的新罗为基干形成的.


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 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祁连。陆离横宝剑,出没惊徂旃。 蒙轮恆顾敌,超乘忽争先。摧枯逾百战,拓地远三千。 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龙城含晓雾,瀚海隔遥天。 歌吹金微返,振旅玉门旋。烽火今已息,非复照甘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听众

487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5-3-24
注册时间
2005-3-1
9#
发表于 2005-3-17 17:02:00 |只看该作者
据我所知第一代混血人非常聪明,但是到了第二代,第三代都会变得很愚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9-5-19
注册时间
2004-10-17
10#
发表于 2005-3-17 17:1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wansui在2005-3-17 17:02:49的发言: 据我所知第一代混血人非常聪明,但是到了第二代,第三代都会变得很愚蠢。

我有同感,不知n代以后会是什么样?


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 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祁连。陆离横宝剑,出没惊徂旃。 蒙轮恆顾敌,超乘忽争先。摧枯逾百战,拓地远三千。 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龙城含晓雾,瀚海隔遥天。 歌吹金微返,振旅玉门旋。烽火今已息,非复照甘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

听众

3074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06-5-3
注册时间
2004-9-8
11#
发表于 2005-3-17 18:45:00 |只看该作者
以前在北大中文论坛听人说过,母语是粤语和闽南话的人学习韩语要比北方人轻松得多,特别是母语是闽南话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0

听众

512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5-4-28
注册时间
2005-3-15
12#
发表于 2005-3-17 18:47:00 |只看该作者
上海人福州人学日语更方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

听众

4782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07-6-27
注册时间
2004-10-18
13#
发表于 2005-3-17 19:06:00 |只看该作者
《越绝书》中将炼铜剑的地方称为“铜姑渎”,我查了一下日语词典,kudo的意思是灶,铜姑渎就是铜灶,和《越绝书》中指的意思是一样的。

清籁吴语论坛 http://sinolect.org/bb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

听众

4782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07-6-27
注册时间
2004-10-18
14#
发表于 2005-3-17 19:13:00 |只看该作者

吴越民族把水田叫“那”,而韩语叫“논”,发音也大体相同

吴越语也将水田叫“那”吗?有没有文献记载?


清籁吴语论坛 http://sinolect.org/bb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

听众

2334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05-5-23
注册时间
2005-2-18
15#
发表于 2005-3-17 19:34:00 |只看该作者

“那”田的意思?我们傣族对田叫是叫“那”的啊。不过发音上有点区别,汉字写不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0

听众

9711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05-4-8
注册时间
2004-7-27
16#
发表于 2005-3-17 20:31:00 |只看该作者
顶楼转的文章很有价值啊!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唯一出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0

听众

3982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5-17
注册时间
2004-7-24
17#
发表于 2005-3-27 12:56:00 |只看该作者

并不完全赞同这篇文章,"江苏和安徽"是我们淮夷的地盘干什么要撤上百越?也许东夷消失的太久了,人们已经快淡忘他了.东夷人的伟业却要被打上百越的记号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悲哀!!


少年从出猎长杨,禁中新拜羽林郎。独到辇前射双虎, 君王手赐黄金铛。日日斗鸡都市里,赢得宝刀重刻字。 百里报仇夜出城,平明还在倡楼醉。遥闻虏到平陵下, 不待诏书行上马。斩得名王献桂宫,封侯起第一日中。 不为六郡良家子,百战始取边城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9-5-31
注册时间
2004-8-9
18#
发表于 2005-3-27 13:38:00 |只看该作者
奇了,这小子自己顶自己的帖,呵呵。

★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正在起步的黎族峒 [url]http://www.chinalizu.com/bbs/[/url] [IMG]http://www.rauz.net/bbs/UploadFile/2004-12/20041229113259775.gif[/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0

听众

52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6-4-5
注册时间
2003-11-22
19#
发表于 2005-3-27 13:5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阴暗面在2005-3-17 13:48:34的发言:

二,服饰文化比较

历史上,许多民族都有穿贯头衣的习俗。但是,到底什么是贯头衣,说法并不统一。按史书记载,所谓贯头衣,事实上就是一块围在腰间的窄幅白布,女人有时在胸前也要围上一块。以后布多了,女人就干脆将两块布缝在一起,围在身上,这就是后来的筒裙。贯头衣是百越民族的传统服装,但奇怪的是历史上韩民族也穿这种衣服。现在韩国女子所穿的“衬裙”,便是这种服饰的古老遗留。这种服装比较适合于热带、亚热带气候,是在南方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特定文化产物,但是,北上后的韩民族还是继承了下来。

汉服更像蒙古服,是否表示汉服的源身也是游牧民族的服装呢?


沒有语言就沒有文化,一定要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勇于讲客家话,把客家文化帶到全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0

听众

52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6-4-5
注册时间
2003-11-22
20#
发表于 2005-3-27 13:52:00 |只看该作者
汉服说简单一点,就像一块被单披在身上。现在很多非洲游牧民族的服装,至今还是如此的。

沒有语言就沒有文化,一定要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勇于讲客家话,把客家文化帶到全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2 20:36 , Processed in 0.144025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