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21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人杂记

[复制链接]

118

主题

5

听众

856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0-6-17
注册时间
2013-8-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31 13:32: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勒布农 于 2017-6-7 16:19 编辑

                                  阅人杂记
                                  其一:马和猫
   
    马,我最好的朋友之一,脸型象马,身板子象马,走路象马,做事风格象马,做生意一直顺风顺水,是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老板。
    马和我自幼相好,稍长后还患难与共了一段日子,正因为这个缘故,我对他从来都充满信任。
    猫的真名叫“毛”,我另一个最好的朋友之一,因为在本地土话里,毛和猫读音很近,圈里的朋友都爱叫他“猫”。叫来叫去叫顺口了,就很少再叫毛的,全都改叫猫。
    猫和我同年出生,长我几个月,在村里小学,和我做了六年的同班同学。小学毕业后,猫去镇上读初中,我在家里养牛。猫初中毕业后,去外面闯荡几年,混得不算如意,我在家里打铁,还算过得去。
    那时候,我一直认为,马和我曾经是患难兄弟,家境又殷实,有事向他求助,肯定不会拒绝。和马相比,猫和我接触较少,不算有钱,能力也一般般,有事去找他,希望不大。没想到二十年前的一件事情,使两个人在心目中的位置,被我完全对换了。
    那天是灯酒节(本地民俗节庆,类似于宾阳炮狮节和上林灯酒节),全村人都在土地庙边吃晚饭,我特地和马同桌。几羮土茅台下肚,又几番客套之后,切入正题:十天以后给女儿做满月酒,劏狗趁水热嘛,顺便给老婆补做下楼梯(壮族女人结婚的一种仪式,在某种场合里是“出嫁”的代名词)……
    还没说完,马就露出很难看的神色,说话也吞吞吐吐,不用说,他已经听出弦外之音。既然事情没辙了(gaiq yienz gienh saeh neix mbouj baenz ciengz lez),我就不想再说下去,借口有尿意,要去那边的灌木丛里撒泡尿,就起身离开。
    大约走了十几二十步,看见猫和几个小林来的朋友在另一桌喝酒,就往他走过去。猫见了,往旁边挪挪屁股,空出一个位置,示意我坐在他身边,态度非常热情。我有点意外,过去坐下。
    看着猫满脸的真诚,我用试探的口气说明来意。本以为他会婉言拒绝,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你也知道哥历来穷,要多没有,一千以内还是有的。”他说。
    我如实相告:“不想太铺张,二十桌左右得了,能不能借给我五百?”
    他又一次爽快地回答:“明天早上八点钟,我去雷宁岭种玉米,七点半左右过来拿,晚了就不见我的人影了。”
    当年一个劳动日的报酬仅十元人民币,五百元不算小数目,有了这笔“无息代款”,这场酒席办得很顺利。同时,也使我彻底看穿了马的为人,发现了猫的可取之处。
    两年前,马在某某开发区买了一块地皮,建好房子后,开了一家小超市,几个月前,又买了车。地皮、建房、买车的钱加起来,没有四五十万有谁相信?四五十万,别说大中城市,就是对发达地区许多农村人来说,也不算大数目,然而,在我们这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偏僻小乡镇,肯定不是“湿湿水(方言:小数目)”。跟马相比,猫的状况就要可怜多了。
    猫也有车,还不知一辆,不过不是马花了几万元买来的那种。去年建房时,我去他家借一辆斗车,用来拉沙、灰浆、水泥、石渣、木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将近一年时间,这辆价值仅三百多元的人力车,从打地基到装修完毕,为我家立下汗马功劳。马的那辆四轮桥车,价钱比它贵两百多倍,还不包括上驾校培训、考证,办理入户、驾驶证、行驶证等花费,对我家这座新建的房子,却是毫无用处。
   
    从马和猫的为人和对我的作用,再次印证了古人有关马和猫的理论的无比正确性。马比猫值钱(笔者按:当代宠物猫另当别论),马比猫体型庞大,马比猫跑得快,工作效率也不止比猫强千百倍,难怪人们把很有本事的人比作千里马。但是,换个工作环境,马有马的软肋,猫有猫的优势。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早有结论:倘若把它俩关在同一间房子里比赛抓老鼠,或者放在粮仓里看守老鼠,猫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马颜值再高,品种再名贵,耐力再强,体型再庞大,也只能望鼠兴叹。飞檐走壁如履平地是猫的强项,而马绝对没有这种能耐。
    昔日的孟尝君,各界朋友何其多也,其中不乏权倾朝野富甲天下的,而能帮他偷到白裘,逃离秦国的,却是狗盗、鸡鸣这两个不起眼的食客。马是我有钱最多的朋友,而且没有之一,有事去找他,不是他不能帮,而是他根本不想帮。猫一生贫寒,虽然不是做大事的料,却是个重感情,讲义气的人,有事找他,只要能帮,绝不推辞。
    有些人和朋友交往,只注重对方的金钱、身份、地位,而有意忽略弱势群体。因为有金钱、身份、地位的强势者身上的光环,至少也能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弱势群体能量有限,很难发挥重大作用,更不可能彻底改变我们的命运。殊不知,强势者能量再大,未必肯帮你,在关键时刻,在很多时候,弱势群体多少还是有点用处的。可见,强势者固然要巴结,弱势群体也值得尊重,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才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不二法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点评

看看看  海!外直播 t.cn/RxlBL8F 禁闻视频 t.cn/RJAQKcq 官员们背后大多有《红楼》,官二代富二代大多已《西游》,地方政府正在上演《三国》,老百姓们只能酝酿着《水浒》,不愧为中国“四大名著”演义历史现实  发表于 2017-6-11 06:15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5

听众

856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0-6-17
注册时间
2013-8-28
沙发
发表于 2017-5-31 13:34:4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勒布农 于 2018-11-4 21:26 编辑

                       其二:日久见人心
    “这种人不正当。”早在N年以前,妻就曾经好多次对我说过。
    “不,我看他绝对不是这种人,别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时,我很不以为然,总是这样回答妻。
       A先生是邻居的中学同学,是我从小就认识的人。当时,他正在读大学,放假期间,常来我邻居家里玩耍,因此和他相识。印象中,无论见谁,他总是满面笑容,说话柔声细语的,一句话:人大方,和气,也懂道理。
    大学毕业时,他按照国家分配,去了上林,当了某某单位的科员。后来调回本乡镇,任某某单位某某长。在位N年后,单位解散,成了下岗职工,只好出来开公司。
    虽然自幼相识,因双方地位悬殊的缘故,和他交情不深,后来才因业务的关系,渐渐和他有些来往。而从我和他交往的第一天开始,妻就以一种十分郑重的口气对我说:“这种人不正当,他的话不能完全相信。”
    我虽然点头说是,心里却不以为然,直到N年之后的一天,偶然看到一件事后,才不得不佩服妻的洞察力。
    那天,营业大厅只有我和他,突然有一个老头进来找他。两人例行打过招呼后,眼看着就要切入正题,突然A的眼神有点怪怪的,口气也是欲言又止。估计有什么机密大事,只因有我在旁边,不好直说吧。
    正想离去,A说,你在这里帮我看下摊,我很快会下来的。说完就跨上梯阶,那老头也一声不响跟着他上楼去了,丢下我一个人坐着看电视。
    过了好久,老头下来了,走到我身边,凑近我耳边轻声说:“五百元,本来不想给他,不给又不得。”
    原来,老头和A同一个单位,N年前自愿离开单位“下海捞金”。N年后,单位解散,下岗职工都有妥善安排,因为当年他是自愿离开的,已经不算单位的人了,所以他没有得到什么。谁知道,又过了N年,官方有文件规定:凡是曾经在单位呆过的人,只要交若干钱,就可以享受和单位职工相似的退休待遇。因为A以前是单位一把手,所以他就来找A,让A给他办退休手续。
    正当老头拿着A给他的材料,到县里的上级部门,准备办妥最后一道手续时,却被领导告知:这个位置少了一枚公章。一看,这地方真的没盖公章。
    从县里回来,去找A盖公章时,不但被婉言拒绝,还被暗示“意思意思”。 僵持许久,最后很不情愿交了五百元(当年的五百元比现在的五百元要贵得多)。
    听完老头的话,我恍然大悟,妻的话又一次在耳边回响:这种人不正当!这种人不正当!!这种人不正当!!!
    从此,我开始时常留心A的举动。通过细心观察和他人反馈:此人不但虚荣心强,讲究排场,而且喜怒无常,更要命的是,他还有沾花惹草的恶习。经常和他来往的人,很多不是酒鬼,就是好色之徒。若非亲眼所见,我绝对不会相信,他不止一次和他的朋友开着去县城找小姐,而且是醉驾。
    早在一年前,曾听到坊间多有传闻,说他和某某有妇之夫有染,当时并未相信,只是一笑置之。近来,又传出他闹离婚的消息,经过多方面核实,百分之百属实。原因是奸情败露后,被他家里那位起诉。
    “这种人不正当,”妻又一次对我说,“只要是狐狸,哪怕它再善于伪装,时间久了,尾巴总是要露出来的。”
    妻的话,不愧是精辟的总结。其实,古人早就总结好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是我以前并不在意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5

听众

856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0-6-17
注册时间
2013-8-28
板凳
发表于 2017-5-31 13:35:1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勒布农 于 2018-11-4 21:26 编辑

                              其三:多行不义必自毙
    拣儿姐的大名叫莫岚英,之所以叫乳名拣儿,是因为她是从路边拣来的。
    相传,拣儿姐出生于离这里十公里的栏廖村里的徐姓人家。还没生下拣儿姐,父母已经生下三个女儿,为了传宗接代以继香灯,第四胎必须是个开拖拉机的(这是小时候本地人的诙谐说法,男人叫拖拉机,女人叫插秧机)。想不到,一生下来又是一台插秧机,无奈之下,只好拿到外面丢了。恰好,百眸村有个莫大叔赶圩回家,在半路上发现路边有个婴儿,动了恻隐之心,就把它抱回家里,取名拣儿。
    若干年后,当年从路边拣来的女婴,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更惊奇的是,因为她思路敏捷,办事果断,被下乡蹲点的领导看中,破格提拔到公社(现在叫镇政府)当了一个某某员。后来的后来,拣儿姐上调到达溜县政府,先后当了政协常委、人大主席、常务副县长等职。
    记得时候,乡下孩子因贫穷而自卑,产生厌学情绪,村里长辈总爱开导:“再苦也不能自暴自弃,拣儿姐(或者拣儿姑)小时候比你还苦,人家还不是照样当副县长。”
    我的村和百眸村虽然相隔不足一公里,和拣儿姐一家却是既不沾亲带故,也没什么交往。至今,我对拣儿姐仍然是“久闻其名,未识其面”,对她的生平也是了解不多,稍为了解的是带有点负面的。
    传说,当年调到县政府当什么长不久,亲生父母那边的人来找她认亲,她回答:“谁养我长大,我认谁。”因为这句话,有人背后攻击她,说她当了官不认祖宗,将来没有好下场。当然,也有人说这种情况情有可原而替她辩护:“当初把人家狠心丢在野外,现在人家当官了又去找人家认亲,世态炎凉啊。如果人家是一贫如洗的乞丐,你们还愿意认她是贝侬吗?”
    不管别人对拣儿姐是贬是褒,拣儿姐仍然是百眸村的骄傲,是百眸村民心中的一座丰碑,也是我最最崇拜的偶像。然而,当了二十多年的粉丝之后,却在一个举国欢庆的佳节里,听到偶像被赶下神坛的消息。
    那是几年前大年初四,我和内人在禄昂村的岳父家里,也就是拣儿姐的出生地栏廖村的一个隔壁村,听到一个堂婶说的。堂婶说:这拣儿,对亲生父母那边很刻薄,在任上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早就该下台了。别看证据不足,纪检部门对她没有办法,曾道人却饶不了她。
    根据堂婶说的,结合后来许多知情者提供的资讯,我才知道:退休后的拣儿姐迷上六合彩,先是疯狂买码,后来觉得还不过瘾,干脆做“写票(专门给庄家收款、写收据、登记赌注的跑腿人的俗称)”。她常常有意不把彩民投注号码全部上报庄家,就把赌注放进个人兜里,好多次,偏偏里面有中奖号码。彩民中奖了,来找她要钱,只好自己埋单。        
    此时,如果拣儿姐能够迷途知返,远离六合彩,等待她的,仍然是美好的晚年。然而,她不但没有悔改之意,反而变本加厉故技重施,又多次“踩中地雷”,
中奖的彩民纷纷来找她要钱,搞得她因此债台高筑。由于拿不出钱发给中奖彩民,干脆耍无赖拒绝付账,愤怒的彩民就去原单位告发她。
    退休公职人员搞六合彩,还跟彩民玩赖账,这还得了。不但单位领导怒火万丈,旧日有隙的同僚也趁此机会向她公开宣战。于是,一些陈年旧案被抖出来了,而且证据确凿。
    听到这个消息,我丝毫不感到意外,因为这种事情很多很多。拣儿姐固然很坏,活该下台,其他不挨下台的,又有哪几个能保证自己完全清白?两者的区别仅在于,拣儿姐过分张扬,进错了巷子不愿及时刹车掉头而闯祸,后者低调做人,或者运气特好而侥幸逃脱法网。
    出生不久就遭受父母抛弃,这拣儿姐够可怜的了,幸好有养父及时发现,才逃脱死神魔爪。从最底层起步,依靠个人魅力和领导垂青,一步一个脚印的打拼,终于跳出农门走上仕途。在任上做了那么多坏事,还能熬到退休,可谓功德圆满,修成正果,理应好好珍惜。可是她不但不懂得珍惜,还为非作歹屡屡犯错,最终弄得身败名裂。可见,不是六合彩太邪门,也不是曾道人太厉害,是她拣儿姐做事太绝,老天实在看不下去,特地叫曾道人来收拾她。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两句话,一句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另一句是《无间道》里的台词: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201753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地板
发表于 2017-6-1 20:01:12 |只看该作者
弱势群体也值得尊重,对头。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6#
发表于 2017-6-7 10:18:21 |只看该作者

文风幽默啊!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5

听众

856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0-6-17
注册时间
2013-8-28
7#
发表于 2017-6-8 15:29: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勒布农 于 2018-11-4 21:17 编辑

                  其四:状棍和他的后代
    状棍(sangh goenq)是本地土话,旧时指专门帮人写状子、打官司的人,大多是些有文化,懂法律的,能言善辩的人士,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土律师”一词。
    听老人说,我们潭潮村里也有一个状棍。据说,这状棍帮人打官司厉害得很,不管什么样的官司,只要是他出面,即使你再有道理,你还是输定。有道理还输,世上竟有这样的事,这样的人,我一直想不通。直到近几年来,由于写村史的需要,走访了一些知情的老村民,状棍的身世才渐渐浮出水面。
    原来,状棍祖上是本地要钱有钱,要势有势,要面子有面子的望族,到他这一代,家族势力更是如日中天,炙手可热。状棍长得风流倜傥一表人才,不但精于算计,写得一手好文章,一笔好字,还是个颇有影响的戏迷。本来,这种不可多得的人才,国难当头,若能投身革命洪流,必定能成为一代功勋。即使和平时期,也是从政能当官,从教有成果,从艺成名角的主儿。然而,状棍的所作所为,和他的外表截然相反。
    解放前的民国时期,贪官污吏横行霸道,地痞流氓无恶不作,到处都是动荡不安。在我们驮随乡这个弹丸小镇上和方圆十里之内,无论写契约、谈交易,还是放高利贷,这个状棍什么都要插上一手。每当双方有矛盾上法庭打官司,只要请他当辩护律师,百分之百包赢。因为,一来官府惧怕他家势力,不敢对他怎样,二来他手下有一帮流氓,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那种,只要他输了官司,赢的一方就会大难临头。所以很多时候,即使输的一方再有道理,也只能自认倒霉。
    对这个无恶不作的状棍,很多人恨之入骨,背后叫他“地头蛇”,却因为畏惧他家势力,不得不在他面前假装客气称他为“大少”。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才十岁,曾经好多次听父亲和人说自己的苦难家史。在我现在住的房子附近,有一块祖上传下的宅基地,后来被村里一个恶霸抢走,卖给他的一个本家。恶霸本家明知道宅基地不是恶霸家的,但是他见我家人丁稀少,而且没权没势,料我家奈何不了他,就不顾我家的强烈抗议买下了。这件发生在解放前的陈年旧事,经过父亲多次讲述后,曾经象一块乌云,黑麻麻的笼罩了我的整个童年,弄得我几乎喘不过起来。长大以后,很想知道这个恶霸到底是谁,问了很多人,却一直问不出结果来。直到几年前,才知道这个所谓的“恶霸”,就是和我家仅有一墙之隔的状棍。
    状棍家里有两栋楼房,四周墙壁都是绿豆砖(本地方言:即青砖),屋顶也是绿豆瓦,都是很高很气派的两层楼房。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本县解放后,大少一家被划成地主,不但全部田地归公,家里房屋也被贫下中农无情瓜分。原来的两栋房子,只能留下一栋,若干年后,这一栋又被另一个本家以卑鄙的手段抢走大半。而此时的状棍,已经进入贫病交加的晚年,愤怒的村民们乘机诬赖他患麻风病,以防止传染为理由,把他赶出村里。他被迫在野外搭个矛寮栖身,直到后来病死在外,再也没有回过村里。
    状棍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女们和孙儿、玄孙,个个都长得跟他很象,人也很聪明,简直就象同个印模铸造出来一样。不过,跟状棍不一样的是,他们都很善良,完全没有状棍的半点“恶霸遗风”。两个儿子都是有肚子里墨水的人,都是因为家庭成分问题而上不了大学,又都是因为患上怪病而英年早逝。
    大儿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某单位工作,后来调到很远的某县当副县长,一生为官清正廉洁。生有两女一男,男的很聪明,考上外省某市民族医学院,上大二时神经失常,在大学里自杀。两个女儿嫁人后,两公婆精神恍惚,经常请道公巫婆来做法事,村里每次做安龙、打斋、修祖坟等“湿碎(本地土话,泛指各类带有迷信色彩的公众活动,现在被官方归类为“民俗文化” )”,也捐过不少钱,却从来没有奏效过。二儿子的儿子做过小学教师,躲过政治迫害,却逃不过疾病的魔爪。独生孙子本来是块读书的料,无奈当年高考,以几分之差名落孙山。十年前去靖西贩卖货物,被车撞断了一条腿,后来接好了,却干不了重活。
    写到这里,又想到很多古话,比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必有余殃”啦,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啦,再比如“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和来迟”啦。可见坏事做尽的人,从来都没有好下场,“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118

主题

5

听众

856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0-6-17
注册时间
2013-8-28
9#
发表于 2017-6-8 23:11:23 |只看该作者
陈荣荣 发表于 2017-6-8 19:07
本人一生与股票结缘、一步步做到操盘手、见多了庄家操作伎俩、几年前离职、从此做一个无业的职业股民、慢慢 ...

Beix nuengx,fat caiz lez ngah lumz caenq hingq aen maenz cueg boux raeuz。贝侬,发财了别忘了振兴我们的民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118

主题

5

听众

856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0-6-17
注册时间
2013-8-28
11#
发表于 2017-6-13 01:24:4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勒布农 于 2018-11-4 21:22 编辑

                  其五: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
    程大姐姓程,芳名丽颖,在本地,可是个很有眼有脸的人物。所谓的“有眼有脸的人物”是本地土话,相当于“有面子”的意思,比较正式的书面称谓就是“知名人士”。
    很小时候上圩场,内急时候,常常进公社(现在叫镇政府)大院里的厕所解决。去厕所时,厨房门口是必经之路,当时程大姐是“伙猫”,去得多了,就认识了她。
    关于程大姐,有个非常精彩的经典桥段,在坊间流传甚广,据说可信度很高。说的是她在公社里做伙猫的时候,有一天,正在厨房里煮肉,她的契弟来了。这契弟是她下乡到陇沙村插队时主人家的三儿子,小名叫汪三。当天是圩日,汪三来赶圩场,有尿意了就进来想撒泡尿,走过厨房门口时,看见程大姐在里面满头大汗地煮肉。闻到肉香,就跨进门槛,走到程大姐身边,眼巴巴地看着锅里的猪肉叫了一声:“大姐。”
    程大姐一边“嗯”了一声,一边走到门口,伸出长长的脖子瞪大三角眼,往门外左中右三个方向快速“扫描”一番。确认状况正常后,回到灶台边,拿锅铲在锅里铲了几块熟猪肉,很麻利地放下汪三的裤兜里,又把嘴巴凑近他耳边轻轻的说:“不要告诉别人,自己懂就得了。”
    得了肉,汪三又蹦又跳去了。
   
    其实,程大姐在公社里担任伙猫的十年间,经常利用工作便利,把煮熟的鸡肉、鸭肉、猪肉偷偷带回家,这个经典桥段仅是其中之一。起初,由于每次数量不多,手段隐蔽,没有人发觉。做多了,胆子越来越大,偷的次数越来越多,但是手段再隐蔽,想不被人发觉都难。有一次,她趁同事不注意,把一整只熟鸡放进袋子,藏在厨房角落里。
    下班了,她提着袋子走出厨房,不料跨出门槛没几步就摔了一跤,鸡从袋子里露出半边。在场几个人一看见,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却没有人愿意吱声。她脸不红心不跳,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把鸡放回袋子里,提着袋子不慌不忙走出公社大门。
    很多人可能会问,既然偷了公家财物,而且证据确凿,为什么不当场来个人赃俱获,让她永远滚回老家种田?据说原因很简单:她有个贝侬在地区某某部门当个什么长,权力大得很。
    一眨眼功夫,几十年过去,我和汪三已经步入不惑之年,大约十年前,程大姐经过几次工作调动后,从本县环保局正科级宝座上光荣退休。
    退休后的程大姐,受社会风气影响,先是跟着十几个大妈大姨跳广场舞,接着又迷上山歌,后来又学表演。逢有个演出什么的,甭管是县城的,还是各乡镇的社区村屯,甭管是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庆祝晚会,还是各地庙会的演出,都不难看到她的身影。
    每到一处,程大姐总是神采奕奕地高调登场,又是大唱红歌,又是秀廉洁山歌,又是演反腐剧。其中,有个土话小品叫《县长夫妻的除夕晚餐》,是她的常年保留剧目,说的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县长和他的夫人,又是给留守儿童献爱心,又是给孤寡老人送温暖,又是给希望工程捐款,又是下乡搞精准扶贫。为了攒下更多的钱,资助更多人,做更多的好事,连大年三十年夜饭都是只吃菜不吃肉。
   
    程大姐的口碑一向不太好,比如说她在位时问题多多啦,对待去办事的农民态度苛刻蛮横啦,曾经被有关部门请去喝咖啡,不过不知是后台强硬还是证据不足没有挨法办啦,等等等等。更有甚者,因为那个经典桥段的缘故,有的还对不认识她的人指认:“瞧,台上演清官,台下是贪官,哼!”
    好一句“台上演清官,台下是贪官”,用在程大姐身上,真是恰如其分据坊间传闻,退休后的程大姐,作为连排社区老年协会兼连排社区文艺队的一把手,依然是“狗改不了吃屎”。比如给跳广场舞的大妈阿姨们买服装,没有一次不是质量最差的,价钱最便宜那种,象上个月,一次买了二十套布依族舞蹈服装,她叫每人交一百二十元。有人问她,这种衣服网上每套才八十五,为什么你叫我们给你一百二?她回答:想上台就给我闭嘴,我从来不吃你们一分一毫。
    程大姐和老公都是退休正科级干部,女儿是县人大常委,女婿又是副处级公务员,所以,尽管某些人不是背地里嘲笑她,就是对她恨之入骨,却又不得不在她面前露出满面笑容,装出非常客气的样子。自己和老公,女儿、女婿,都是有一定级别的公职人员,单单是每月的正当收入,少说也有两三万,却连社区老年协会和社区文艺队里的那点蝇头小利也不放过。诸如此类的龌龊言行,和台上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正面形象判若两人。
    好一个“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的典型,不愧是中国特色的产物
                             本章节完稿于20176120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5

听众

856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0-6-17
注册时间
2013-8-28
12#
发表于 2017-6-24 16:47:4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勒布农 于 2017-6-24 16:49 编辑

              其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镇上开店卖饲料的邵红姐是个远近闻名的女强人(boux cauh yah haenq ndeu),因为她年轻时和远房堂哥有过一段感情的缘故,我对她素来都是很尊重。也因为旧日情人是我堂哥的缘故,她对我素来也是非常客气,每次见到我,总是甜甜的叫我的乳名:“三儿(Sam Iq)。”
    本来,她卖她的饲料,我做我的破烂王,没有经济来往,没有利益冲突,两人直是井水不犯河水。然而,自从三年前开始,这种相安无事的格局被打破,导致两人矛盾越来越深。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两个彼此尊重的人剑拔弩张形同陌路。
    大约在十年前开始,镇上刮起一阵“广场舞旋风”,先在新城街街面,后来转移到农贸市场,晚饭后跳广场舞成了许多中年阿姨和老年大妈的保留节目。受这股旋风的影响,绍红姐也成为跳广场舞的积极分子,后来还在组建旁樟社区中起了关键性作用。
    除了卖饲料,因为办事干练的缘故,绍红姐还身兼社区委员、某党党员、镇人大代表、关帝庙会会首等职,每年五月十三的关帝庙会,春节、重阳节的庆祝晚会,都由她一手操办。作为文艺队的负责人,她曾几次邀我入伙,态度之诚恳,令我深受感动,因为其他原因,我都没有应承。
    二零一五年春节,我和内人去陇黎村给岳父岳母拜年,当了解到村里一年一度的北帝庙会想请戏班来演出,却连续几年没有请到时,我第一想到的是旁樟社区文艺队和绍红姐。在我的牵线和绍红姐的努力下,当年的农历三月初二,绍红姐带着旁樟社区文艺队去到陇黎村北帝庙演出。
    第一次下乡有偿演出,这是文艺队成立几年以来的重大喜事,我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按照常理,作为旁樟社区文艺队一把手的绍红姐应该感谢我才对。然而,自从这场演出过后,她态度渐渐发生变化,满脸紧绷着,语气硬邦邦的,眼神不象以前那么柔和,见我的时候总是斜着眼,和演出之前判若两人。说得再明白一点,她不但不感谢我,还明显表现出排挤我的迹象。当然,很多迹象是我后来才渐渐感觉到的。
    原来,当时全镇共有三个文艺队,一个队是旁樟社区的,另外两个队是贺齐村和那疗村的。那疗村的活动不经常开,贺齐村的成立稍晚,各方面还不太成熟,县里、市里有个“三下乡”,“防治艾滋病”, 文联志愿者送戏下乡之类的演出来到旁樟镇,接待工作都是由旁樟社区的一手包揽。我们那造村和旁樟社区接壤,双方人员来往密切,社区文艺队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是我们村的。近年来,由于我们村成立文艺队的呼声越来越高,只差一个当头的,大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趋势。如果这帮人在我的策反下,脱离旁樟社区文艺队,成立一个那造村文艺队,旁樟社区文艺队一家独大的局面将打破。换句话说,如果策反成功,我将带着那造村文艺队和她抢地盘。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7 19:26 , Processed in 0.148131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