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发惊动了一位九十七岁的老人。请看这位著名的学者、作家是怎样说的——
我们在东部开发过程中,经济开发是成功的;但相比较而言,文化建设却存在许多问题。这一点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应引以为戒。
东部开发基本上是在一个比较单一的民族间进行的,它所表现出的矛盾更多的是一族之内的矛盾,而西部开发则要涉及几十个民族,没有文化的沟通与认同,就会影响整个西部大开发的进程。
没有文化认同,西部大开发如何进行?
文/钟敬文
明眼人不难看出,近五十年来,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政治到经济,基本上采取的是一体化措施,这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从某种角度来说,也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文化方面,我们并没有采取简单的一体化政策,而是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自由,在民族文化的认同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从总的方面来说,我们在文化认同方面所做的工作尚待加强。
什么是文化认同?所谓文化认同,就是各民族间文化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彼此互赖与尊重。从前有些朋友对我说,藏族实行天葬,看起来很残酷,好好的一个人,死了还要被千刀万剐,切成碎块喂鹰,很难理解。与此同时,我也听到过藏族朋友对汉族丧葬习俗的不解,他们说汉族成天讲人死上天堂,但不知为什么人一死就被埋入“地狱”?其实,任何葬俗都是这个民族传统哲学观念的具体显现,对于其他民族匪夷所思的习俗,在该民族的哲学构架中都能得到非常合理的解读。以葬俗为例,藏族之所以实行天葬,是因为他们相信人死后灵魂能够升天,在没有现代化文明的时代,升天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鹰来实现。汉族相信入土为安,所以汉族地区实行土葬。人们在关照异文化的过程中,之所以多有不解,原因在于人们对其传统观念的生疏,解读一个民族,应该首先从文化开始,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认同,才会有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安定,现代化建设才有保障。
我们在东部开发过程中,经济开发是成功的,但相比较而言,文化建设却存在许多问题,这一点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应引以为戒。另一个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是,东部开发基本上是在一个比较单一的民族间进行的,它所表现出的矛盾更多的是一族之内的矛盾,而西部开发则要涉及几十个民族,没有文化的沟通与认同,就会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引起不必要的民族纠纷,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西部大开发的进程,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毫无疑问,文化的认同决不等于文化的同化,就像人们都喜欢百花争艳一样,我们同样欢迎文化的多彩多姿。多元一体的文化构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繁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源泉,这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一笔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对此,我们必须百般关爱,把它认真地保护起来,而不是将其同化。文化的同化不但有碍民族感情,有违民族政策,同时,对我们多民族的文化建设也将会有百害无一益,我们设想一下,在中国这么个偌大的花园中,如果不见了百花齐放,这世界将会变得何等孤寂!
当然,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产物,也并非尽善尽美。我以为传统文化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属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此必须发扬光大;另一类属于中性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可能已经失去了旧有功能,但只要对社会进程不产生负面影响,我们也应该加以保存、开发和利用;在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有些民俗已明显落伍,有的甚至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绊脚石,这类文化遗产同样具有文化史价值,应该抓紧调查,认真研究,使之不至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又一桩悬案。同时,也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陋俗,通过移风易俗,使我们的民族兄弟早日走出迷惘的阴影。民族地区的移风易俗工作,最好由熟悉民族文化的同志来做,事实上,只要认真引导,许多落后的习俗也会为我所用,成为利国利民的新民俗。
总之,民俗是民族文化中最基础的部分,它与我们每个人都休戚相关。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民俗,如果说一个人的身体所反映的是他与本民族的血缘联系的话,那么,一个地区的民俗所反映的则是这里的每一个人与他的族体之间所具有的文化联系。现在,人们经常谈起“现代化”,谈起“与世界接轨”,但有多少人能意识到接轨是需要资格的?一个轻易的否定自我,沦为文化乞丐的民族有何资格提“与国际接轨”呢?一个民族要想被世界接纳,就必须具有自己的主体性,必须经常检点自己的文化行囊,看看哪些是“入世”的资本,要妥善保留,发扬光大,哪些已经成为前进中的累赘,必须抛弃。
(2000年2月20日于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