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西频道 2004年10月22日 15:42:25 稿件来源:南宁晚报
近日,上林县有关部门正式将该县最古老的两块唐代古碑和一处唐代古城遗址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林的唐碑唐城均位于该县清水河北岸。唐碑即《六合坚固大宅颂》(简称《大宅颂》碑)和《廖州刺史韦敬辨智城碑》(简称《智城碑》)两块古碑。唐城即与《廖州刺史韦敬辨智城碑》共存的唐代古城遗址智城。《六合坚固大宅颂》位于今上林县澄泰乡洋渡村剥庙山山脚一岩洞中。据专家考证,该碑刻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作者为当地壮族先祖韦敬辨。碑高95厘米、宽64厘米,碑文为楷书,竖刻,共17行386字,由“序”、“颂一首”、“诗一篇”三部分组成。
位于今上林县覃排乡爱长村石俭屯后智城山脚一处岩厦石壁上的《廖州刺史韦敬辨智城碑》刻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年),碑高164厘米、宽79厘米。碑文为楷书,竖刻,共24行1115字,由“序”和“碑一首”两部分组成(“碑”是一种文体)。碑文中刻入了武则天时代创造的6个异体汉字。
《廖州刺史韦敬辨智城碑》因唐代古城——智城而作。经考察智城遗址发现,其利用三面环抱的石山建成,在谷地出口外构筑3道城墙,将城内城外分开;又在谷地的转弯处筑两道城墙,将外城与内城分开。城内呈东西宽南北窄的不规则状。东西最宽处为530米,南北最窄处为250米。内城面积1.15公顷,外城面积5.04公顷,总面积6.19公顷,周长1.7公里。今日尚见的遗址遗迹有城墙4道、城池3处、水井1口等,还有石臼、石马槽、石滚、石碾、陶瓷器碎片和瓦片等遗物。
2003年12月,在广西上林县唐碑唐城学术研讨会上,来自我国各地及日本、越南、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有关专家学者对古城和这两块古碑进行了实地考证,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壮学研究所所长覃德清博士说,上林县壮族聚居区的唐碑是目前发现的壮族最古老的碑刻,证实了中原文化在壮族地区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梁庭望认为,由壮人撰写的这两块古碑可以认为是历史文献,也可以说是文学作品。它们对当时上林一带乃至广西红水河下游的壮族社会情状,隋唐时期红水河下游的壮族历史、经济生活、汉文造诣、社会意识、社会矛盾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目前上林唐碑唐城保护完好,没有遭到破坏。有关人士称,通过保护、开发、利用上林唐碑唐城,可以丰富南宁大旅游圈内涵,带动上林旅游业快速发展。(陆波岸 韦伯永)